“暑期宅家搞钱”是不少学生的想法,父母给的钱哪够花?自己赚来的钱才香,于是打算利用暑期赚点零用钱,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升级一下自己的开学装备,但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的他们,很容易就被无孔不入的骗子盯上。
==案例==
敲敲键盘轻松赚?反被骗去5万余元
小慧觉得这样赚钱挺方便的,就开始按照对方给的任务做,但是做任务首先要按照对方要求给其提供的账号转账后才能开始刷单,小慧就转了两笔钱共计4666元后开始刷单,刷好单截图上传图片,但对方没有给小慧佣金,还说任务还没有做完,要全部做完才能给钱,这时小慧发现不对就报警了。
某高校学生王同学在网络招聘兼职平台看到一条兼职信息,声称可以一边学习美妆一边赚取兼职费用,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王同学便信以为真。
这家公司让王同学促销一些平时不热销或者在仓库堆积已久的美妆产品,并要求王同学先自己购买一套,用来给顾客做脸体验来达到销售目的。王同学自己花了2000多元购买了该产品,公司领导还让其推荐同学购买产品并想办法推销,如果无法达到规定的销售业绩就没有工资。王同学使用该产品后发现并无效果,遂没有向其他同学进行推销,与公司协商离职退款未果,为避免更多麻烦,自行承担了经济损失后果断离职。
警方提示:任何要求垫资的刷单和兼职都是诈骗,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转账。
==划重点==
刷单本违法,任何形式的刷单皆诈骗
Z世代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学习生活样样都依赖网络,能线上解决的事情坚决不跑线下,暑期兼职当然也想要“宅家搞钱”,而这也正好给了社会上不怀好意的人可趁之机。
“有一次去高校讲课,苦口婆心讲了2个多小时,下面坐了大约40个学生,还有在刷手机不听课的。”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团委专职干事张超告诉记者,自己过去也参加过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但是收效一般,学生们似乎对这样的宣讲方式不太“感冒”。
某高校的一整个女生宿舍被骗的经历尤其令张超印象深刻:“其中1个女生被骗了,去银行转账,另外3个室友陪着一起去给诈骗分子转钱。一点反诈、防诈意识都没有。”而这所高校还曾邀请张超去讲过一学期的课。
现在张超和他的团队——奉贤分局“网红宣传小队”,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反诈宣传,他们把反诈知识拍成了宫斗剧、偶像剧和喜剧,也因多个有趣的反诈宣传短视频成功火出圈,网友评价张超演绎的“又油腻又清新”“这个油腻必须火”“警察叔叔那表情,很娇羞”“油得如此顺滑可爱”“警察太有才了,借时下流行的歌曲来宣传反诈,效果很好”。
==正确打开方式==
“馅饼”多是“陷阱”,及时签协议防欠薪
天上掉的轻而易举“搞钱”“馅饼”,内里实则都是坑,布满了陷阱:例如刷单、有声书配音之类的网络兼职骗局:试用期、试岗、试工不给工资,无理由辞退不发薪的坑;黑中介/虚假兼职中介让交报名费却不履行找工作承诺;假借销售之名进行招聘的传销诈骗:网络犯罪团伙以高薪酬吸引学生为其犯法提供便利;还有非法扣押身份证和合同漏洞。
小七是一名大学生,暑期在某辅导班当老师,做了10天后提出离职,因对方天天让加班,工作时长远超过原定的7个小时,中午还不给午休,结果对方拒不给工资,还声称“中途离职不只在我这里,你去任何地方都是没有工资的,要想干就好好干,不想干趁早走人”。小梨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去某快餐店兼职了三天,结果被辞退,对方以三天为试工期为由,拒不支付薪酬。
与此同时,还要警惕黑中介。这些黑中介正是抓住了学生缺少社会经验、找工作心切的心理,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却不履行承诺。学生们要避免掉进黑中介的“陷阱”,首先不要急于交钱,要先了解该中介是否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办公场所是否正规,是否具备中介资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