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的一种挑战
篇一:如何做好工作
做好办公室工作
在办公室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样一份工作,交给不同的人
去做,或者同样由一个人去做,由于工作态度和方法的转变,工作的效果会有
很大的差别,这就自然会产生高下优劣之别。笔者认为,从一个人完成工作任
务的态度和效果来看,可以将其工作境界分成四个层次:
成任务,也不及时说明和汇报。这种拖沓、懒散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没有责任
心的表现。其结果,只能是误人、误己、误大局。
少漏洞,把后继的问题和困难都甩给别人,后患无穷。其目的很简单,就是
“做好了就好”,至于“做得还不好”,则不是自己所考虑的问题。这也是一
种应付差事的表现。
工作状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对于大部分时效性比较强的工作,慢显然不好,
往往会误事;对于个别时效性不强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则可适
当放宽期限。
四是“亮”。不仅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完成得质量还非常高。有时拿出
来的工作效果,还会出人意料地好,让人眼前一亮。也就是当别人的期望为“1”
时,自己做出来的工作能够达到“2”甚至更高水平。这种又快又好、尽善尽美
的工作境界,是人们最期望、最
满意的最高境界。
在实际工作中,“拖”和“粗”都应该极力避免,“慢”要视情况而定,“亮”
则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即便做不到,也应该心向往而力行之。在
做出一个又一个“亮点”之后,我们的工作自然而然就会“日新其境”,而我
们个人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历练和提高,其结果,于人、于己、于大局都是
“善莫大焉”。而要达到这种工作境界,需要我们处理好四对关系。
一、态度与能力的关系
态度和能力是决定工作境界的两个基本要素。态度是主观意识,决定“愿不愿
意做”或者“愿不愿意做好”的问题。能力是客观水平,决定着“能不能做”
或者“能不能做好”的问题。要做好工作,就必须“愿意做好”并且“能够做
好”。
有时候,态度会决定一切,不一样的态度会造就不一样的工作境界,进而塑造
不一样的人生。管理学中的这个案例足以说明态度的重要性:如果26个字母分
别代表数字1到26,love就是12+15+22+5=54分,knowledge是96分,而
luck只有47分。能让人生得到满分的是attitude:1+20+20+9+20+21+4+5=100
分。工作态度不佳,短期来看,影响的是工作,长远来看,实际上是自己的人
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对已负责,对人负责”的工作意识和积极、主动
的工作态度,把每项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情乃至事业,满怀热情去完成。能力
作为客观因素,虽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多要靠后天的学习去提高和完善。现
代社会发展极其迅速,知识更新换代的概率日益加快,工作中的新
现象、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常常让人有落伍于时代的感慨。“学不可以
已”、“学到老,活到老”这样的名言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尤其具有现代意
义。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过:“我们忙于事务,
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
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
既要善于在工作中学习,多方请教,勤于思考,善总结,不断提高,更要
“能文能武”、注重学习的组织一定会兴旺发达,坚持“学至乎没而后止”的
人生也一定会精彩纷呈。
二、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办公室中,其工作都不外乎有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两大类,这两类
工作都需要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既要保证常规工作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