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想要成为有钱人,你需要每年存够四十万美金,才能拥有富人、有钱人的头衔称号。而在中国,大家对于有钱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小编之前在朋友圈看到大家发的这样一个段子,关于中国贫富标准线的柱状图,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与共鸣,具体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标准对号入座,想必大多数打工族都处于低产者以下的水平,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编深深的感觉生活从没离开过水深火热之中,人艰不拆啊!
富人并非为富,关键看在哪里富。
但是按照以上的标准来衡量,富人也并非富,关键看你在哪里称富。当代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被问到750万元奖金如何打算时,莫言表示打算在北京买套“大”房子,想想北京5万多元一平方米,750万元也顶多买个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地段好点的都上千万了。所以按照以上标准的话,大概很多富人可能连房子都没有。到底赚多少才算有钱人,按地区来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衡量有钱人的标准,到底由什么说了算?
有位大咖曾说过:生活在农村100万算百万富翁,生活在县城1000万算千万富翁,而生活在一线、二线城市没有一个亿都不算有钱人。生活中还有一个情况是下面这样的:
1、一个工薪阶层里的打工族,月薪2千,还要租房,每天步行或者挤公交上班,她眼中的有钱人,可能有个100万存款,有车有房就已经算是有钱人了。
2、一个拥有以上标准:100w年收入+有车有房,对于符合这样标准的别人眼中的个体户(有钱人)来说,他可能觉得没有1000万,就称不上真正的有钱人。
3、等到登入富人榜,成为赚了上千万的老板时,却觉得自己赚的钱远远不够,前方的目标都是收入达5000万的富豪们,这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因此,当你处在不同的环境,无论是目标、格局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对有钱人的定义和标准都会有所不同。越有钱的越拼命,欲望伴随每个人从不同环境不断膨胀,因此,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越有钱的身边资源越多,赚钱的机会也越多,于是百万、千万到亿,就如同围城,将同阶层的人分布在一个圈子里,然后不同的阶层有了不同的格局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