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上烧香拜佛前,愿郎安稳过新年。”
从古至今,我国都有着烧香拜佛的传统。生活中,人总是会遇到一些烦恼、挫折,总会有迷茫,失去方向的时刻。
在信徒心中佛是有大慈悲、大智慧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去烧香拜佛,祈求心中的一片安宁,千百年,一直流传下来。
说到烧香,最有名的应该就是“龙头香”了。在湖南省邵阳市的崀山八角寨中,有一个特殊的职业—代人烧香。那这个职业是如何出现的呢?谁又会请人代为烧香呢?
一、天下第一香
龙头香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就是在大年三十子时三刻,也就是十二点钟的时候,在寺庙里上的第一炷香,为的是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万事顺顺利利。
但这种香很难得,不只要花费很多的金钱,还要看运气。
另外一种就是在名山或者寺庙的悬崖峭壁之上,龙头的顶端放置香炉,上香的时候需要虔诚的跪爬到香炉处,然后再跪爬回来。能在这里烧香的人,说明心灵纯净,所求皆能得偿所愿。
我国最有名的“龙头香”有两处,一处是在武当山南岩。武当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不光风景秀丽,更是道家圣地。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这里就吸引了很多的道士来修行。
在武当山南岩宫大殿外的悬崖之上,摆放着一个造型独特的香炉。古代的能工巧匠们,精心雕刻出两条缠绕在一起的两条神龙,龙头之上顶着的便是香炉。这就是天下第一香—龙头香。
传说虽好,但是想要在这里上香也是十分凶险。这两条龙身形成一座石桥,探出悬崖一丈多高,石桥又非常狭窄,宽度不到三十厘米,稍有不慎就会生命危险。
数百年来,无数的香客来到这里上香但是这里险峻的地形,也让不计其数的人在这里丧命。
本来是想要求得平安富贵,但却因此失去生命,得不偿失了。因此到了康熙年间,就严禁求取龙头香,这里也被封锁了起来。
如此一来,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的莨山便成了唯一一处“龙头香”。
莨山八角寨是国家4A级景区,以丹霞地貌著称,其主峰高达818米,围绕着的八大山峰像是八个翘起的小角。
八角寨不仅风景秀丽,还生存着很多奇珍异兽,被专家称为“国家瑰宝”。
来到这里的游客除了欣赏美景之外,都想着上一次香,据说这里的龙头香是许愿最灵验的。
这里的龙头香在八角寨的一座小型寺庙中,寺庙三边都是峭壁,想要到达目的地,需要走过一段仅有80cm宽的路。
但这里可是悬崖,不要说走了,光是看一眼,身上都冒出一层冷汗,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邹在宏本来就只是生活在这座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商机—代人烧香。
二、峭壁飞人
邹在宏生活在这座大山之中,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守着自己家乡种地、娶妻生子,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所谓“眼前的苟且是别人的诗和远方”,八角寨的风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顾客,但是邹在宏却一直没有上去过。
直到有一次,他心血来潮,想要带着儿子去爬山。上山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生活的大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
一路走过去,邹在宏发现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山顶,听旁边的人交谈,他才知道这里有一座寺庙,游客们想要去上一注龙头香。
凑过去之后才发现小庙在悬崖上,游客们全都在观望,没有人敢上前去。有几个胆大的,也只是走到悬崖边,又颤颤巍巍的回来。这段仅有50的路,是游客眼中最凶险的路。
邹在宏自小习武,身手矫健,别人不敢过去的路,他却想尝试一下。拿着买来的香,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手脚并用,终于来到了香炉前,如愿上了一炷香。
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邹在宏萌生了一个想法,替人上香,这可是一个赚钱的好门路。说干就干,不顾家人的反对,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上香”之路。
替游客上一次香,收费199块钱,淡季的时候,每天可能只有几个人。到了旺季或者节日,邹在宏每天的收入都能达到上万元,尤其是每年的大年初一,前来上香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最多一天能收入两万元,这个能是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
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邹在宏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守候在悬崖边,等待着远方的信徒到来,为他们虔诚的上一炷香。身穿黄色的练功服,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游客们也很愿意有邹在宏这样的一个职业存在,也乐得花钱请他代为上香。毕竟是远道而来,若是被悬崖峭壁拦下脚步,没能如愿上香,实在是遗憾。
有人说,邹在宏是“信徒”和“仙人”中间的信使,传递着心愿与祝福,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他自己却说:我只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养活我的家人,没人会把我当回事。
在这个悬崖之上,无数次的来来往往,邹在宏已经是“轻车熟路”,偶尔的时候上香回来的路上,他还会表演个“小节目”,看的大家惊呼连连。
有人问过邹在宏害怕吗?他的回答是“怕呀,但是我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很淳朴的回答,却道出了一丝心酸。
三、只为碎银几两
在质疑他挣钱太多的时候,大家似乎忘记了邹在宏也是一个普通人,虽然他身轻如燕,在悬崖上能够来去自如,但是在危险面前,人人平等。
反过来问那些人,愿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赚这份钱是,又都哑口无言了。如果真的失足落下,邹在宏和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绝无生还的可能。
在他替人上香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都可能极端恶劣天气或者是岩石松动的状况,可以说,他所走的每一趟都是一次对生命的考验。
邹在宏今年四十多了,上有老、下有小,他是一家人的依靠。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家人过的更好而已。
邹在宏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年纪大了,看病养老都需要钱,孩子们也都到了上学的年纪,还是需要钱,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自己有没有别的本事,只能做这个了。
放眼全国,邹在宏的工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危险性极高,但是为了生存,他也一直在坚持着。
其实在我们生活在像邹在宏一样,为了碎银几两而从事着危险工作的人还有很多。
“水鬼”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这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个水鬼。这里所说的是“工程潜水员”,他们穿着专业的服装,带着面罩和脚蹼。在城市的下水道堵塞时,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下水疏通,清理堆积在里面的垃圾。
在工地,钻头脱落调入工作井的时候,又要用到他们了。
他们需要下潜到井下几十米的地方,泥浆阻挡了视线,只能一点点摸索,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不能在氧气罐里的氧气耗尽之前回来,后货也是不敢设想。
在我们的印象中,煤矿工人总是灰头土脸的。不仅如此,地下粉尘的密度很大,他们还随时会面临瓦斯爆炸的危险。
据统计,每年会有5.7万人会患上尘肺病,这其中又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死亡。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煤炭,也正是因为这些煤炭工人的默默付出,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尤其是这些高危工作者,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谁不愿意带在舒适的环境下呢。
总结
邹在宏如今已经年近半百,身体也不如从前了,相比较年轻时候,稍有一些迟钝,但他依然在坚定地为了生活而奋斗。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会逐渐衰退,邹在宏迟早有一天会放弃这个工作,希望他在这之前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和家人一起安享晚年。
试想一下,在这个崀山之上,会不会有另外一个“邹在宏”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