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课程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知识体系;技能标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1职业技能结构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同样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怎样培养人(即高校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在软件产业迅猛发展过程中,虽然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矛盾还很尖锐。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型软件企业对中高级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需求量很大、要求也很高,这类人才通常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有两个以上的项目经历;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每年大量进入就业市场的计算机类毕业生很难直接符合企业要求,有些毕业生需要经过社会培训机构或者软件企业培训,有些毕业生甚至放弃了本专业工作。

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换言之,采用工程的方法、技术、工具和管理手段,以期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软件人才大致可以划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类。从产品的技术角度看,不仅有产业标准和行业规范,而且项目的施工和管理有一套技术文档,这就是软件工程规范。从项目的管理角度看,分工协作是软件产业市场的总趋势,项目团队的分工合作是现代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职业特点,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专业知识体系裁剪

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面向社会需求,以课程为载体,合理设置课程。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打好专业基础以保障学生就业能力、掌握主流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职业素养以成就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加强数学基础,使本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功底,引入国际公认的CMM5级能力成熟度模型,旨在提高学生规范化开发和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强化程序设计基础,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开发环境和工具。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遵循软件工程思想,强调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课程开发要求项目真实、文档齐全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项目实例教学,通过实例体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项目式教学改革,在掌握最基本、最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较浅的程度内掌握一两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然后学习目前流行且高效率的软件开发工具(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学习一些更加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学习实用的软件编程、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等技术,构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在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我们提出了“以职业技能为根本、工作体验为主题、知识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遵循软件工程规范,把职业技能划分为特定技能、通用技能、核心技能;提出“遵循软件工程规范、研究职业技能结构”的课程建设思想,构建了以核心技能为主的3个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分类及内容如表2所示。

专业课程的教学充分尊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在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教学的3个阶段划分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见表3)。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本文以黄河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讨论民办教育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方式。论文首先对软件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和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能力点;最后,围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详细论述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既有专业应用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民办高校;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JG1008512103)。

作者简介:邵开丽,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孔繁民,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软件工程。

随着民办教育的迅猛发展,其在社会多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明确了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据2010年中国民办高校网统计(chinam/),全国民办普通高校达到350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为48所,成为高等教育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1-2],而提高办学质量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3]。因此,为了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民办本科院校黄河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目前软件产业界的各种需求。

1软件工程专业社会需求及就业状况调查

目前国内外对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

旺盛,并有逐年扩大之趋势。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对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的统计数据显示,软件产业总收入已达13364亿元,同比增长34%,产业规模比2006扩大了几乎三倍[4]。2009年软件业从业人员213.2万[5],而且软件业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针对2008年人才市场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IT行业每年存在至少5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据中华英才网对IT职场人气职位统计的结果显示,计算机软件位列前茅,其中以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及软件测试工程师人气职位增长最快。然而,从对历届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多数软件类应届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却难以感受到这些数字所带来的欣慰,很多毕业生并没有顺利找到对口的工作。虽然这些学生身份上属于工程技术类的应用型人才,在目前IT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理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结果却是“毕业即失业”表现得愈加突出[6]。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软件工程人才短缺;二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因此,民办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索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与软件产业需求相适应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7]。

2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规格

2.1基于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民办高校教育仍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因此,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民办高校教育的特色之一。能力是技能化的知识,是知识应用的综合体现[8]。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了贯彻和实施黄河科技学院“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软件工程专业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确定,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体系的安排等环节指明了方向。

2.2专业核心能力分析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一书指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四大专业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系统能力[8]。软件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更有利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毕业生就业时既有专业应用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学团队成员对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对以上四大能力进行分析、分解,形成更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能力,即:软件分析能力、软件设计能力、软件实现能力和软件测试能力,如图1所示。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软件工程专业方面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工程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能运用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具备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软件工程思想是一种成熟的指导软件管理和实施的先进思想,重点研究如何以系统的、可控的、高效的方式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本专业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对专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依据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及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以满足企业或社会的实际需求。文献[7]对软件分析与设计

能力、软件实现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及工程综合能力应该掌握或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

3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对培养目标的落实、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软件工程专业应用性强,而且技术发展迅速、变化快,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及快速适应专业新技术的能力。我院设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基于篇幅,本文仅对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详细介绍。

3.1基于能力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上述2.2中对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我院将其理论课程体系分成普通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职业与创业教育平台三部分,紧密结合学校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关心学生将来科学研究、继续深造、道德素养及创业能力的教育。

软件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三个平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中,普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人文、体质等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职业与创业教育平台是民办教育的特色,通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引导、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教育平台是软件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以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具有软件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能力,对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本文着重对专业教育平台的建设进行详细探讨,分析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点、依托的核心课程、能力培养达到的程度及测试要求等方面(如表1所示),保证应用型专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

3.2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

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使毕业生就业时具备所必需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把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阶梯螺旋上升的方式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并把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及职业资格认证贯穿其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创业教育,完善和实践专业教学体系。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

1)课程实验。

为了使学生学好专业理论课,软件工程专业的每门课都设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同步课程实验,并且

加大实验课的过程管理,具有严格的实验监管体系。要求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30%~50%;每门实验课有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对每次实验课的内容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的分析;制定详细的实验报告评阅标准,对教师的评阅情况进行阶段性评比;对优秀实验报告进行展览和评比;成立督导组不定时抽查听课。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每次实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各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更好地为后继高层次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

为了突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放在同一地位。如果课程设计不合格,与专业课程一样实行重修,从而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而不是走过场。

3)企业实训。

4)专业实习。

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五个月的毕业设计工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设计能力、软件编程能力、软件调试和测试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实施第三方评审机制(聘请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评价),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6)软件设计大赛。

7)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历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重要举措。项目团队人数一般为3~5人,项目执行时限为半年到一年,鼓励软件专业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可以跨院系、专业、年级联合申报。申请的项目团队成员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获得立项或取得优秀成果的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两年来,本专业获得立项近10项,申报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如基于WSN的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研制、基于.NET和TonyOS的电量监测系统开发等。

8)职业资格认证。

为了实现高校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更好地实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学校向省市劳动部门申请,成立培训中心,全面负责学生资格培训的管理工作,为学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供保障平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我院把职业资格认证和软件工程专业的某些课程对应起来,拿到某项证书后,就可获得一定的学分,免修对应的课程。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认证(如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软件评测师等)的占专业人数的23%,获初级资格认证(如程序员、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等)的占45%。

4结语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培养目标,系统地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造和设置。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吸引了很多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如:

中国电信、中兴公司、河南软件孵化园等,使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签约率达到86%以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职业竞争能力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未来专业建设需要从教师结构、管理制度、设备投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力推进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与市场接轨,争取培养出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大学IT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国英.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50-53.

[2]张亚丽.新时期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46-149.

[3]罗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提升的途径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172-174.

[4]杨婧,李玲.软件外包与我国软件产业升级[J].中国外资,2011,237(3):22-23.

[5]2001-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概况[N].中国电子报,2010-5-28(1).

[6]文志诚,曹春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4):59-62.

[7]檀明,张向东,许强,等.以能力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21):88-92.

[8]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6-24.

ResearchonProfessionalCurriculumReformofSoftwareEngineeringof

Priv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BasedonAbilityCultivatingModel

SHAOKaili,KONGFanmin

(HUANGHEScience&TechnologyCollege,Zhengzhou450006,China)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公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指出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负责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起草和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会计软件功能。强调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并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要求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由其委托的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财政部报送XBRL财务报告。鉴于此,本人认为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优化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逐步应用于会计领域,特别将基于XBRL信息技术引入会计信息化领域,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会计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以日俱增。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重新优化构建课程体系。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的内容

(一)实践调研,优化课程体系

2015年7月,走访了包括厦门金蝶财务软件公司、厦门金海峡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厦门金牌橱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广泛交流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素质,一致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会计学专业原本是传统专业,会计学教育已有近百年历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强,应用性比较广泛,会计学专业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有一套严密的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既要懂理论,又要熟练运用会计方法。进入21世纪,我国会计专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会计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使现代会计学教育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是国际化的要求。我国加入WTO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熟悉国际经济商业环境,要求具有外语沟通能力。

二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IT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使信息传递没有时空的限制,会计编制财务报表及其传递越来越简单和快捷,会计工作的中心从记账、算账、报账等数字整理转移到为管理者进行分析、筹划提供决策方案上来,这都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三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优化配置,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企业必须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懂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市场经济客观上是法制经济,我国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要求会计人员懂经济法和税法。

五是金融环境变化的要求。金融环境对企业有直接影响,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财务会计,还要懂银行信贷、证券、股票等金融知识。

因此,现代会计教育,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会计教育,还要包括商业环境教育、金融财政教育、管理决策教育。会计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方法,而且要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会计专业课体系完整、融入计算机课程体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懂法规知识、懂礼仪等,能够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跟随时展,及时更新知识。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从高职高专到本科教育都十分雷同,总体上都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二是培养的学生会计实践能力比较差。会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习课程内容少,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各行业环节的会计实务工作。

三是学校会计教育不能与系列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认证考试紧密结合,削弱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

四是课程整体结构不合理。专业课过多过细,形成比较严重的财务会计课程重复,例如供、产、销三大过程的帐务处理,多次循环和重复,浪费宝贵的学时。

五是教材、教学方法滞后。理论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在课程讲授中,仍然以满堂灌为主,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所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特别是重视于海西发展的本土高校,我想我们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把培养优秀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视为我们的崇高目标和责任,我们理应设置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现在我结合了当前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调研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对会计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构想,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五、本课程体系的特色

以会计课程体系完整为主线,增加会计发展方向的新课程(XBRL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以及软件工程的主干课程和金融投资知识的必要课程,按照满足现在会计发展方向所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需求,能够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四是结合了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如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扩充,为今后实践中的资金管理提供了的知识。

五是加强实践和实训课教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学生一方面在院内会计实验室实训,另一方面,与会计事务所或企业合作,建立专业实习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及毕业实习的岗位或机会。

六、总结

关键词:整体项目模式;项目Bus;软件工程;教学

0引言

文献1论述什么是整体项目模式以及整体项目模式的优缺点,文献2论述整体项目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同时也提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要求。在实际过程中,整体项目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较为复杂。首先,需要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需要明确专业课程和项目过程之间的关系;第三,需要掌握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际项目之间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最后,学生要能切实根据自己所做的项目,从不同的侧面或教学内容方面书写项目文档,并认识到同一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和编程。

传统的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和整体项目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存在很大区别。传统的专业课程项目教学主要是没有从整体项目模式考虑教学问题,割裂了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只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列举案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建立起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曾经提出过很多问题:软件工程和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学习面向对象?不学习可以吗?作为一个专业课任教师,如何进行解释?如果学生有足够的项目经验,前期是否一定要有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文档?针对最后一个问题,若是不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回答,那答案是一定要有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文档;但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则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的。小型或者微型项目的前期不一定要有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文档,可以直接在编程过程中进行分析和设计,那么这是否违反了软件工程呢?当然,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教师在讲授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课程时,必须强调某一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可以综合运用其他开发方法如结构化分析方法、形式化编程,甚至弱化分析过程,强化设计和编码过程,主要目的是明确整体项目开发过程。

1软件开发流程和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

1.1整体项目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结构

1.2软件开发过程流程

图2所示是笔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开发过程流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文档、软件标准规范、实际软件开发规程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一门课程的开始和结束阶段,笔者都要将该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己已经学到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欠缺。

1.3软件开发过程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

这些课程与软件开发过程流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软件工程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流程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软件需求提取、分析、设计、测试、维护变更管理以及软件质量控制、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配置变更管理、软件开发标准以及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贯穿软件开发过程的始终,包括用户需求的确认、用户界面的确认以及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Alpha/Bete诅测试、评审、验收等内容。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包括软件界面设计理论、原则和规范,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图2中的系统概要设计/用户界面驱动分析部分,通过与用户反复沟通确认需求,是测试的基础,同时也是软件编码阶段、评审、验收阶段的依据。软件项目管理主要对软件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考虑如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影响。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着重于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包括用户分析、界面设计、类模型、动态模型、状态模型等一系列的分析和设计。

这5门专业课程从不同的侧面讲解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各有特点。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学习这几门课程,以及它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明确的。

2整体项目模式下系列课程的教学

2.1先案例后理论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讲解实际项目案例的文档,该文档是一套完整的、从不同侧面反映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文档。对于每一门专业课,教师首先讲解需求提取、需求分析过程、功能提取、系统功能结构框图等,让学生明确该系统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以实现目标。

其次,教师要联系实际项目案例,讲解课本上的理论,将每个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的项目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对于新开课,新教师若碰到教学学时偏少的状况,可以言简意赅地讲解重点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碰到学时偏少的情况可以精简案例功能,讲解1~2个功能即可。

最后,教师必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给出标准的文档规范,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项目书写标准的文档。在每一门课程讲解完毕后,教师再一次帮助学生回顾该课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以软件项目管理为例,在正式进入课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需要准备的文档有项目需求、项目需求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开发计划书、项目Demo程序演示、软件项目投标书、软件项目开发合同。然后,开始进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过程教学,软件项目主要内容有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风险控制等理论内容。实际的软件项目管理主要分为4个阶段:IT项目的启动阶段、IT项目的计划阶段、IT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IT项目的收尾阶段,这在一般的教材中很少提及,但是教师在内容讲解中要明确阶段任务。IT项目的计划阶段涉及48个文档;IT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涉及45个文档;IT项目的收尾阶段涉及14个文档。

教师在讲解合同的内容时,可以直接参照“软件项目开发合同”进行讲解。对于必不可少的合同内容,教师就必须跟学生讲清为什么必须要包含这些内容;讲解成本计算的时候,根据文档“工作包、进度和预算”进行项目的WBS分解以及基本的估算方法。

总之,由于教材先理论后案例的局限性,在听课之初,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教师通过先案例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项目实践奠定基础。

2.2学生项目实践环节

每一门专业课都有上机实践部分,学生在实践课上主要是书写文档。每门专业课都有各自不同的文档,软件工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标准的13个文档;软件测试课程需要软件测试报告文档;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有127个文档;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方法课程有包含9大部分内容的软件项目分析与设计文档。每一门课程的文档内容非常多,要求每个学生最好独立完成,主要训练每一个学生的文档书写和理解能力。

在学生项目实践中,任课教师最好跟踪指导。学生每次在实验课上必须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把实验的电子文档通过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给教师。电子文档的批改能快速纠正学生文档格式不规范以及内容方面的错误,但这个工作量往往很大,每一次电子作业批改的工作量往往是学生数量的3~4倍。这是因为学生按照批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又会返回给教师,最终达到合格标准的电子文档往往会被修改2~4次。

2.3考核方式

完成每门课程的项目文档是学生对文档书写熟练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理解的直接反映,也是培养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素养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克服学生疏于或懒于书写文档的缺陷。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书写的项目文档进行考核并将其反映在学生成绩上。项目文档的成绩占学生总成绩比例的30%~50%较为合理。

2.4教学效果

笔者经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以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为例,首先,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软件项目,包括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基金项目;其次,学生能很好地书写申请软件项目著作权系列文档以及毕业论文,书写的文档格式规范,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将文档立即转化成学术论文并发表。这表明学生无论是在文档格式还是在内容编排上都取得了进步,进一步提高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有的素质。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和计算机其他专业学生之间非常明显的差别。

就前2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回访了2家用人单位,他们对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刮目相看,称赞学生书写的项目文档很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

关键词:翻转课堂;云计算;软件工程;教学平台

软件工程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实用性等特征的综合型应用学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目前各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仍然沿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较差。业界诸多学者提出面向应用的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式来强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翻转课堂是这些教学理念中较为成功的一种,而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云计算环境的引入就是翻转课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顾名思义就是颠覆课堂教学过程和课下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于2007年最早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该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使用软件录制了一段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中供缺席的学生学习,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和答疑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翻转课堂在全美迅速推广,各大高校推出的微课视频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课上通过实践完成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于同学的互动中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形式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寓教于乐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知识传授提供了新的形式。

2软件工程专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较为抽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各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都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离不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这些都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下降。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本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3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云计算环境无疑是最佳选择。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哈师大软件学院构建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包括课堂软件开发、课前理论学习、运行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模块,如图2所示。

3.1软件开发模块

3.2理论学习模块

3.3运行管理模块

运行管理模块是部署在软件工程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云端应用服务层中,将各种即时通讯、视频播放和在线论坛等应用集中封装的服务层次。具体的功能包括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资源管理和师生沟通等。

1)项目管理子模块。

2)学生管理子模块。

3)资源管理子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用来存储和维护云计算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理论学习视频、课堂项目资料、软件开发资源和企业开发知识库等。这些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理论学习视频是否寓教于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项目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直接影响教学的应用价值,企业开发库的资源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资源管理模块不同于传统的软件资源库,它具有在线文档编辑、视频制作、网络资源搜集等高级功能,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改进和创新,也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汇总和摘选。另外,通过和一些国内知名云供应商的合作,我们还构建了包括软件开发云环境、企业软件项目库和软件开发技术资料库、软件开发文档模板库等在内的高级应用型软件开发资源平台。

3.4学生评价模块

4实施效果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技能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比往届学生有较大提升。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和团队合作完成开发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审核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云计算平台的设计目标。

为了进一步掌握云计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通过校内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和计算思维意识。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普遍认同,对自身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感到满意,教师则对系统带来的丰富教学资源和低成本办学模式感到满意。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工程能力;阶梯式

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sinthetrainingmodeofsoftwareengineeringprofessionalsintheindependentcollege,theobjectiveofapplicationorientedpersonneltrainingisdefined,andthestrengtheningengineeringcapabilityeducationandtheadjustingthecurriculumsystemstructurewiththedemandsfromthedevelopmentofsocialenterpriseareputforward.Inthenewcurriculumsystem,thepracticeteachinghoursareincreased,theladdertypepracticeteachingmodeof"courseexperiment,coursedesign,comprehensivecoursedesign/enterprisepractice,graduationdesign"isproposed,andthroughtherelatedcoursesofthecoursegroupmodule,thetrainingofengineeringabilityisstrengthenedwithobviouseffect.

Keywords:softwareengineering;practiceteaching;engineeringability;laddertype

2010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逐渐在多个高校的不同专业展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也包含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实践工程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核心,参与到该计划的各高校积极响应会议精神,探索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研究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1]。

1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虽然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在建校初期,大部分独立学院仍依附其母体公办院校,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基本一致,基本按照研究性和学术性为主制定教学体系结构。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下述两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习惯于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布置课下作业;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其设计也往往是多年重复使用的题目,不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也不知道理论知识如何运用。考核方式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重点发生偏差,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在工作中怎么用[2]。

⑵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工程化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全面,但是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各自为阵,单独开展实践课程,缺乏连贯性,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贯通,不能形成工程概念,与企业实践需求相差甚远[3]。

经过调研和分析发现,独立学院和其母体公办学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自学能力及应用能力较差,更适合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进而理解理论知识,然后加以应用。因此,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同样需要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改革

2.1阶梯式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专业课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阶梯式的过程逐步完成,如图1所示。

⑴课程及课程群的训练

课程实验:每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设有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课时较少,主要是对课程的知识点的验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如图2所示是软件工程课程群实践课程的构成,该课程群由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和软件工程七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有实验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和软件工程四门课程有课程设计环节,计算机网络有组网实践课程。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群的终极训练,通过完成一个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融合了软件分析能力、软件设计能力、编程能力、数据抽象及实现抽象数据类型的能力、数据库设计及实现能力、网络设计与搭建能力、软件测试能力和文档组织能力的训练,将七门课的知识点贯通,形成工程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理解专业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能够熟练应用,达到所学即所用的目的。

⑵综合能力训练

在大三结束后开始综合能力训练,采用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和校外企业实习两种模式,帮助学生将专业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校外企业实习模式采用3+1的模式,即大四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实习模式[5]。

(a)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实习:学院与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培训基地,南京网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吾曰思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培训方向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等。经过2-4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培训机构将学生推荐到企业,学生开始企业实习。

(b)企业实习生:大三下学期末,部分与学院合作的企业到学校招聘实习生,经过笔试和面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在大三结束后到企业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结束后,双向选择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实习模式,通过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融入就业单位,就业能力得到增强。

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大四时,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学习,主要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学生,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工程能力,安排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训练本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老师提供多个选题,学生也可以自己提供选题,经过3周的集中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项目。虽然是在校内完成综合课程设计,但是该课程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严格按照流程完成,帮助学生初步熟悉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⑶综合能力验证

2.2辅助方案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阶梯式实践体系之外,学院还采取了其他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锻炼其实践工程能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每个比赛均有专职教师负责指导,针对每个比赛的特点给予辅导,学生的参赛热情也很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二暑期,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认知实习,用时两周,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本专业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认知。

3结束语

采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后,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两年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通过企业实习的学生基本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因为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提高了研究生录取率;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的人数逐年增加,进一步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参赛热情。通过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更符合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广至其他专业,推进独立学院的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29(4):10-17

[2]陈玲萍,景新幸,凌惜勤.“大工程观”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实践

教学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8-10

[3]金国华,金鑫,邓小伟,高梦.大工程观视角下独立学院工程人

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43-47

[4]王晓蔚,李香菊,潘晓卉.以项目任务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4.24:62-66

关键词:

民族院校;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一、概述

二、民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民族院校有较高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其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民族地区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其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3]。这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尤其是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目前民族院校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模糊

(二)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

(三)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滞后

在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规划和建设中,国内大多民族院校仍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这些滞后于当今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6]。例如,随着程序规模与复杂性的快速增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已成为程序设计主要的发展趋势,而多数院校还是从传统的最基本的C语言的教学开始,再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教学。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跟不上软件产业及其学科的飞速转变,又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阻碍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三、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近十几年来的蓬勃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在2006年推出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简称专业规范2006),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制订专业规范和相应的教育办学评估方案,并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归纳为三种类型和四个专业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是这新划分出来的四个专业方向之一。同时,专业规范2006鼓励不同的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为了适应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创建优质特色专业,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培养所需人才,中南民族大学根据教育部专业规范2006的指导性意见和其他大学的办学经验,进一步落实服务少数民族、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探索软件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不断积累经验。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教育部专业规范2006指导性意见和其他大学的办学经验,结合民族院校自身特点,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面向民族地区并结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实施侧重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与软件产业和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的特色鲜明的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可从事高层次软件研发、项目管理与产品服务等工作的实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教学体系建设

1.紧跟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结合民族地区人才需求形势,定期修改和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和相应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发展形势。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教学实践课、教学实习课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构成,形成宽、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定期研讨,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当前社会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对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行每年微调、三年小变、五年更新的教改制度,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紧跟专业技术发展动向,提高工程应用型强的教学内容比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以项目为驱动、以案例为导向进行工程型启发式教学,成立以学科带头人、教授或副教授牵头的面向实践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和规划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精品课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专业内各研究方向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逐步建立并形成以精品课程带动的专业课程建设体系。

(三)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相应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还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两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体系中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现状,实施“两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两条主线为实验、实训,四个层次为基本技能、综合设计、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每两年重新修订,丰富和充实新的应用技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增加典型实践案例教学;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从原来单一的重建性实验转变为重建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此外,开设项目设计和软件开发实践课程,学生在项目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具体软件开发项目,同时在《计算机图形学》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展项目驱动模式下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样通过教学体系改革,推进教学内容调整和整合,形成由基础、提高、再到综合,由课堂教学到项目训练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重视和加强广泛联系协作单位,建立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长期基地。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IBM、INTER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开展合作,开展依托企业的实习实训、定制培训和毕业实习。在第六个学期结束后的暑假,与国内知名软硬件公司合作,开展为期三周的校内实践实习。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实习。这样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既可在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项目中得到专业锻炼,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找准个人定位,积极调整自己,培养成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加强国际合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申请并经国务院批准了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2010〕48号文件),成立了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验班依托中南民族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拉克罗斯校区(UniversityofWisconsin-LaCrosse,UWL)优质教育资源,以软件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因材施教,五年完成本科至硕士阶段培养工作。为达到中美双方学位要求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目标,在“厚基础、重理论、强实践”的原则指导下,中美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验班借鉴西方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为驱动,高标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成果

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自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该专业全面实施2013教学新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教育部关于软件工程专业设置规范的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于2010年成立软件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实施本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计划。目前,实验班自2010年已完成六届招生,共计招生133名,共获得各类竞赛奖项86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以上的竞赛奖项79项。特别地,2013级实验班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专业学科竞赛(个人赛)获奖率达到63.2%。同时,共21名学生主持或参与承担国家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共8项,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共3项。在2015年,共2名学生获得2015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占全院获奖学生数的1/3;共3名学生获得2015年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占全院获奖数的30%。此外,每届实验班均有学生开展参与学生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计划落实和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了满意的阶段性人才培养成果。

五、结束语

作者:孙阳光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利辉,潘广贞,刘爽英.软件工程教育模式与工业界需求的平衡性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4):80-83.

[2]周济.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民族院校[J].中国民族教育,2006(3):4-9.

[3]宋海玉,李锡祚,王玲芬,等.民族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3-5.

[4]杨爱民,邓芳,高飞.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6(3):64-67.

[5]田生伟,于炯,帕力旦?吐尔逊,等.软件工程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54-56.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于同学的互动中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形式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寓教于乐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知识传授提供了新的形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云计算环境无疑是最佳选择。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哈师大软件学院构建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包括课堂软件开发、课前理论学习、运行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模块。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技能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比往届学生有较大提升。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和团队合作完成开发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审核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云计算平台的设计目标。为了进一步掌握云计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通过校内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和计算思维意识。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普遍认同,对自身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感到满意,教师则对系统带来的丰富教学资源和低成本办学模式感到满意。

5结语

摘要:围绕软件质量管理与测试专业培养目标,在分析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践实习等各个环节的基础上,论述软件质量管理和测试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思路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本土化视角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构建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新探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浅谈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试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工商融和视角下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电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初探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单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张谨,软件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

[3]SQuBOK策定部会,软件质量知识体系指南[M],杨根兴,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6.

[4]PfleegerSF,FentonNE,软件度量[M],杨海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11-14)[2013-01-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整合现状;改进策略

1概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题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教育技术领域专家何克抗教授给出的定义,充分来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而是伴随着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将其教学应用效果最大化,从而优化教学与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服务教育。

教育技术界泰斗南国农先生指出,信息技术表现为两种形态: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常说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等物化形态;智能形态的技术包括口耳相传,直观教学等。各高校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物化技术的盲从采用,从而忽视了智能形态的技术作用。对物化技术的引用不能因势利导,滥用或者不用都有悖于教育目标和时代形势。

2信息技术与高校专业课程整合特点分析

现行高校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等,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不同需求层面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程序、局域网络、专题网站以及视频课程等多种教学资源应用与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授与内化,促进学习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信息技术与高校专业课程整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教学信息海量化、教学方式多媒体化、教学交互方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模式新颖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时空扩大化、教学评价实时化等。这些宝贵特性的集中展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由于学校政策支撑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师认识不深入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产生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滥用与忽视等两个方面:

对于物化形态的技术,因大力提倡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质量的监督;或者因条件限制,而忽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引用,从而导致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资源匮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对于智能形态的技术,因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而不加分析的彻底丢弃,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特性的具体分析。或者因资金,硬件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而忽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不能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整合策略作为理论指导。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需要具体分析自己所任教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等各个方面来展开信息技术与高校专业课程的整合,勤于思考,大胆尝试,积极参与教改。

3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现状分析

3.1多媒体教学全面运行,大小课结合,理论与实践综合发展

3.2公共教学资源存放平台,实现资源的畅通与共享

3.3积极整合网络信息,紧跟软件发展前沿,组织各种学习与比赛活动

关键词:大数据;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数据分析

1引言

2大数据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研究思路

2.2企业职位需求的数据分析

2.3教学过程数据分析

2.4教学质量评价数据

教学是人才培养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南京邮电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由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是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保障。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如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动态监测某门课程的授课情况,及时掌握课程内容、课程与关联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

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大数据领域的软件开发具有新的平台、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和新的应用需求等特点。基于前面的分析结果,从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下措施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1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表1分析的结果,在理论课程中增设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科学基础(双语)、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技术等课程,同时更新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授课内容,增加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的内容。在实践课程方面,开设程序设计实践、软件基础实践、软件设计实践、软件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课程,结合课内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依托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螺旋式实践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采用模块化管理,包括公共基础与自然科学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工程应用与创新模块。模块高内聚,低耦合,从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大数据对于软件人才的特殊需求。

3.2改革教学方法

3.3提升综合能力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职位需求数据、教学过程数据和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和综合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方式改革,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

[1]维基百科.大数据.en.jinzhao.wiki/wiki/Big_data#cite_note-Editorial-18

[2]司海平,席磊,刘合兵,李艳玲.大数据时代地方普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思考.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8):97-99

[3]刘翔,李旭峰,陈建峰,邵孟良,闫艺婷.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1(08):87-90

[4]徐完平.大数据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福建电脑,2017,33(09):169,41

[5]毛嘉莉,刘敏,董文,李明东.大数据时代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计算机教育,2016(05):36-40

[6]安松.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45):209-210

[7]郝水侠,郭云霞.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2):72-75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软件工程是一门建立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基础之上,同时涉及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及专业。软件工程教育兼具科学教育属性与工程教育属性,前者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基础研究人才,后者培养的是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人才。我校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型软件人才。即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以工程化的原则与方法为指导,胜任现代软件工程环境下高质量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管理和服务人才。该培养目标可进一步解读为以下三点: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工程学意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2CDIO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型、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定位更加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程方法学的训练,因此,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和吸收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标准,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四个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教学方法的构建上,我们从工程教育的角度出发,形成了“案例牵引、项目驱动、团队合作、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

2.1教学内容的构建

2.2教学方法的构建

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标准,结合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南、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案例牵引、项目驱动、团队合作、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THE END
1.数智理财专业群教学班人才培养方案其他金融服务人员等职业群(或技术技能领域),能够从事临柜业务岗、理财顾问岗、大堂经理岗、客户经理岗、电话客服岗、证券经纪岗、投资咨询岗、期货经纪岗、基金经纪岗、投资顾问岗、保险营销岗、保险承保岗、保险理赔岗、保险客户服务岗等工作,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https://www.cjgz.edu.cn/cwglxy/info/1201/5241.htm
2.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附2024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4年全国大学软件工程录取分数线范围在448分~669分之间。数据显示,考生如果想报考公办大学,分数要在481分及以上,最低分院校有昌吉学院、新疆科技学院、新疆理工学院等。 软件工程专业分数最低的民办大学是西安欧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其物理类2024年最低分为448分,考生只要上本科线https://www.gk100.com/read_21991145.htm
3.软件工程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软件工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432790-1-1.html
4.软件工程专业都什么学?毕业都能干什么,薪资待遇怎么样在当今资讯科技的年代,很多学生也许会疑惑,因为市面上的程式设计师数量实在太多了,软体工程学的工作前途还会继续看好吗?今天,我要和你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职业的精髓和工作前景。看完后不要忘记“喜欢”和“喜欢”本文!软件工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本项目以大型软件开发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70940806827964&wfr=spider&for=pc
5.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杂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办2017年第04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积极探索软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实现转型发展,增强学生的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证券投资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证券投资学 考核方式 社会评价 在校企合作课程《证券投资学》的考核中设计了https://www.youfabiao.com/hnrwkjxyxb/201704/
6.武昌理工学院:厚植专业底蕴深耕特色沃土提升办学实力人工智能学院开设有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8个本科专业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科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机器人方向)(本科) 本专业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学院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最https://www.znonline.net/info/1004/568621.htm
7.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专业介绍——软件工程(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当前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企事业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有经济学理论知识又懂数学、计算机方面知识与运用能力的人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强强联合,开创性地成立了“软件工程+投资学”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实验班依托软件工程和投资学两个专业,培养具有坚实http://m.555edu.com/news/detail/id/304115.html
8.2025年广东科技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软件工程,投资学 二、广东科技学院招生专业一览表 三、广东科技学院热门专业推荐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电能生产、传输、利用等行业,培养具有电气及其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CADhttps://m.gaokao.cn/gk-mb/123/2835
9.走进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用创新预见未来校园探访公益活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为大家介绍2022年“软件工程+投资学”主辅修双学位实验班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15:28 南方网 随着金融市场与互联网技术的的蓬勃发展,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金融又懂计算机软件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开创性地成立了“软件工程+投资学”主辅修双学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apptpl/liveToShare.html?id=358473
10.广州理工学院2023年录取分数线广州理工学院2023招生人数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因用人单位可能对考生有要求,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住宿费:2300元/学年,办学地点:校本部 广东 2022 物理 本科 263 38 软件工程因用人单位可能对考生有要求,请非英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住宿费:2300元/学年,办学地点:校本部 广东 2022 物理 本科 263 39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投资学”主http://m.fdxzm.com/12064.html
11.南京工业大学航空项目招生简章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较早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http://www.hebjxw.com/ShowInfo_News.asp?id=40782
12.河北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物理+历史)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695河北经贸大学 64审计学 560 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700河北科技大学 13汉语言文学 559 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674河北工程大学 18法学 558 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700河北科技大学 41软件工程 557 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695河北经贸大学 36财政学 555 2023 河北 物理 本科 0700河北科技大https://www.dxsbb.com/news/6314.html
1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15篇)与这些985工程院校相比,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时面临着学生的层次多、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291338.html
14.公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高职升本名单公示2.软件技术(阿里云计算方向)(6人) 覃宏宽(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 周吉 刘启明 李梅秀(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 覃承检 吴蕙岚 (三)软件工程 1.软件技术(10人) 严文静(区级优秀毕业生) 韦威龙 陈礼帮 阙渝峻 潘凯(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 韦达呈 曾保龙 https://www.gxibvc.net/info/1926/10121.htm
15.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江南大学考研信息网03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04多媒体数据库与挖掘05计算机动画技术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33C语言程序 计算机综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 1.程序设计基础2.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联系电话:0510-85197072学院网址、大纲下载地址:http://dm.jiangnan.edu.cn“337设计理论”在“数字艺术https://www.zhijiao.cn/kaoyan/news/allpro/288/67753.html
16.海南省2004年普通高考录取新生名单(九)—中国教育在线专业 经济学 陈小娜 (1627) 林叶珠 (1104) 专业 金融学 裴焕霆 (1613) 陈雪姑 (1926) 专业 法学 朱靓(2115)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何少琼 (1623) 符启娜 (1122)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初敏 (2907) 林敏(4318) 卓小妹 (2425) 专业 软件工程 https://gaokao.eol.cn/news/200603/t20060323_101442.shtml
17.校友会2023年珠海科技学院专业排名,1个专业评为A++,9个专业评为A+汽车服务工程(第16名,A)、车辆工程(第16名,A)、建筑学(第16名,A)、动画(第16名,A)、网络工程(第16名,A)、自动化(第30名,A)、市场营销(第32名,A)、工商管理(第34名,A)、通信工程(第34名,A)、电子商务(第36名,A)、软件工程(第42名,A)、国际经济与贸易(第56名,A)等专业荣得2023中国五星级应https://m.027art.com/daxue/paiming/6f37CV1999Rh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