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天独厚的环境,无微不至的亲情;井然有序的管理,有口皆碑的质量
二、恋家的孩子不想家!
三、**院校校区装载着同学们一个个美丽的梦。
四、**院校,托起未来之手,举起明天的太阳。
五、**院校是一艘装载知识的航船,陪伴我们渡过成功的彼岸。
六、老师如同父母亲,同学都有手足情。
七、有一群优秀的教师,为你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让你的孩子踩在精英的背上攀登。
八、惊雷霹雳划天翔,百鸣骤响校风扬。欲看名校谁独傲,强霸唯我狂。
九、父心、母心,师者之心,德育、智育。育人之本。
十、以父母之心育人
十一、**院校,用心呵护你的未来。
十二、秉明烛师心,治为人之学
十三、集名师,会集百家精华;共奋斗,铸就高校人才。
十五、未来,我们携手播种希望;成功,我们伴你一路而行。
十六、来吧!求知的人;去吧!丰收的学者。
十七、望子成龙,指日可待。
十八、今日**院校之英才,明日祖国之栋梁。
十九、假如失败和成功是杠杆的两端,到这里来寻找你的砝码。
二十、路在脚下,梦在身上,**院校让你看到你的路,你的梦,你的希望。
二十一、放你在这海洋上,别无他意,只要你开采这知识的海洋。
二十二、**院校校区:想做黑暗指明方向的一束光。
二十三、一流的资源养育杰出的学生,一流的教育资源养育杰出的**院校学生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虽然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家庭经济水平,但是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体概括为:
(二)理性化的消费倾向
(三)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
大学生消费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与其永不满足和努力表现自我存在价值的心理一致,有益于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使大学生善于理财,理性消费。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前消费潮流使大学生的消费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早熟消费”,即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畸形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炫耀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把高消费当作实现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情绪化消费”,用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来弥补精神的空虚。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女人月当月快乐(护舒宝卫生巾)
三、结语
(作者单位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一、比喻
二、排比
三、夸张
四、反复
五、设问
六、引用
七、回环
八、对偶
[参考文献]
[1]《申报》1930年1月10日、14日、25日.
[2]《申报》1930年7月27日.
[3]《申报》1931年1月1日、14日、31日.
[4]《申报》1931年9月19日.
[5]《申报》1932年1月10日、12日、13日、22日.
[6]《申报》1933年1月13日.
[7]《申报》1934年1月21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达到“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建构好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首先要整合好教学资源。
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资源
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
三、语文课还是职业课
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已经摆脱了应试的指挥棒,中职语文学习理应与生活、职业有更亲密的契合度。但也由此,不少语文老师抱怨中职语文更多为职业服务,少了语文的味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很忙,教师却很“盲”――语文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吗?
以其中推介学生护眼台灯小组为例。该组同学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分工:美工组设计产品海报、市场调研组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制作产品说明ppt;推介解说人一名;答询人员一名。
推介环节:
答询环节:
由答询人员根据现场消费者的随机提问进行回答。主要问题记录如下:这款台灯的护眼原理是什么?售后服务是怎样的?同类产品中价格比贵公司更优惠的产品有很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贵公司的台灯?
第二环节答询中充当答询者的同学可以脱离文字稿,对随即出现的问题对答如流,在面对一些刁难性的问题如“贵公司台灯如此便宜会不会材料比较低劣?”时表现出沉稳镇定的态度。逻辑清晰,冷静处理紧急问题,这也是职业化语言训练的目标之一。
语文的味道不应只是飘散在诗歌与散文中。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的根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的语言教学中同样也能洋溢出职业化的语文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升母语的运用能力。语文的知识不应该是凝固状态的储存,而是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得到运用――如果能够把握一点,在生活中寻找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背景,中职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搭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框架――语文能力训练体系[J].江苏职业教育,2011,(10).
七里店学校华丽萍
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我打量着他,只见他满头银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周到21世纪,他脑海中的故事,我们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求他授予我智慧。
每当我捧着散发着阵阵芳香的课本学习时,文中的每一个字眼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所以,每当我拿起课本,我便有一种如饥似渴想读的冲动。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语文的外延是多么的宽广。不仅能在课本中学到语文知识,而在生活中我们同样能学到语文知识,而且有些知识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于是,我又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促进了我的成长,拓展了我的视野;语文丰富了我的生活,点缀了我的人生。语文就是这样精彩诱人。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语文,有着无限的魅力。
是啊,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获得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