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美国历史学家,世界著名的东亚和中国专家,1959——1972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中心主任和希根森(FrancisLee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在他逝世前,一直是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1]主要著作有《东亚:传统与变迁》(与E.O.Reischauer;AlbertM.Craig合作)、《中国:传统与变迁》(与E.O.Reischauer合作)、《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观察中国》、《中国人的思想与制度》、《新旧中国》等,主编《剑桥中国史》。
一、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地理东亚、种族东亚与文化东亚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母源和主体。中国在东亚拥有辽阔的幅员,又长期在这一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费正清认为,研究中国必将涉及整个东亚地区。
费正清指出了“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在地理上,指亚洲被高山大漠一分为二的东部地区;在人种学上,指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与美洲印第安人除外)的栖居区;在文化上,则指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地区。最后一个含义所指最狭,除中国之外只有日本、朝鲜和越南,并未把以下另外两大地区包括在内:其一为中亚地区,特别是蒙古、新疆和西藏,该地游牧民族的历史通过商业、战争和占领已与中国的历史融为一体;其二为东南亚地区,该地文化似乎更多地受到印度的影响,不过近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与东亚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上的联系亦日渐紧密。东亚文明和人类的其他几大文明相互隔绝而自成格局。高山大漠把东亚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因而东亚发展出一种大体上保留至今的独特文化范式。[9]
虽然费正清使用的“东亚”概念主要是“文化东亚”,但与“地理东亚”与“种族东亚”不无关联,“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其实也可以视为“东亚”概念的三个层次,它们是不能割裂的。而且费正清的“东亚”概念是从历史视角出来的,因而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当然“动态东亚”的概念是有地理限度的。
二、为什么欧洲能够内发现代化,而中国不能?
“当我们观察1800年的中国社会时,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惊人的矛盾现象是:社会的体制机构,特别是政府,表现出极差的应变能力,而人口和经济方面,却在经历着迅速、巨大的增长。”[10]费正清不同意所谓的“中国停滞”论[11],他说:“这是一个非常肤浅的论断,它只适合或主要适用于官僚主义的国家机构,或许也适于家庭制度,中国人民生活的事实却已大谬不然了。”[12]费正清从人口、农业、手、贸易等方面作了评估,指出:“广袤的、人口多于整个欧洲的是一个自由贸易区”。[13]但令费正清大惑不解的是:“中国尽管有高水平的技艺和资源,足以在工业革命史上实现一个突破,以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匹敌,但她却没有这样做。”因而,费正清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的最令人大惑不解的哑谜”。[14]
根据费正清的判断,“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15]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事实上,中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一个半世纪,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平衡的社会,有足以维持一个稳固国家的能力。”[16]中国和社会的机体已使其全部活动制度化,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这个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精巧的结构,在一个包揽全局的总体中,充满各个地方不同的差异。“它在物质生产方式上是分散的,但它被具有历史创造的形态感和自我形象感的统治阶级统一起来。”[17]
费正清除了在总体上指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外,还具体指出了一系列原因。当然,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的形成原因或具体表现。
第一,中国产生惰性的原因之一在于统治阶级的世界观或“自我心像”。中国自视为(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内外的贸易未受到官方的鼓励。儒家历来重农抑商,“知足常乐”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按此,一个人理应满足于他的土地,并遵循道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生活。这是一种农业型、内敛型的模式。带有田园风味和怀旧色彩的世界观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儒家标榜“修身”,尤其强调通过研习儒家经典成为君子,并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步入仕途。甚至一些有钱人亦可捐买功名,因此科举制度受到广泛的支持,“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深入人心。这反过来又确保了正统观念的统治地位。
第二,与1800年前后的欧洲相比较,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其结构和运行状况也有极大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就像中国的统治阶级一样,面对西方的攻势反应不够灵敏。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大而且能够自给自足。
第三,所谓“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泾渭分明的对垒阻碍了技术的发展。农民和艺人大多不识字,而文人学者又很少会考虑到农商生产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四,19世纪早期的中国政府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未起到应有的宏观指导作用。国家的正统思想并不强调经济发展,也不注重积累新的财富,简言之,只注重“节流”而不鼓励“开源”。统治者认为每年的贸易成交额是固定的,对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都征收同样的税款,丝毫没有通过出口来增加国家财富的商业意识,同时官方的专卖制度与特许买卖制度也限制了商业竞争的发展。中国由于缺乏发展外贸和革新技术的动力,政府亦随时准备对任何新兴高利润商业事业实行垄断或课以重税,因此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那种开拓精神就不可能在中国出现。除非受到官府的庇护,否则资本积累在中国也很难实行。像法制保障、投资市场以及合资等西方经济因素在中国亦尽付阙如。
从烽火台上点火报警,到古希腊马拉松战役,派人长途奔跑,再延伸到人们驯化了的鸽子。我们从中看到了传媒在人类社会中的进步和发展,可这些传媒方式必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都被广泛地利用。这些大众传媒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前几个月,西安有个14岁的中学生,因迷恋网上游戏,成天逃学。一日,打游戏时,久久不能过关,最终喝农药自杀。
最近,也因网络而引起了一例扑朔迷离的事情:一个15岁的男孩(简称男孩A)和一个13岁的男孩(简称男孩B)引起的杀人案件。男孩A和男孩B是在网上聊天结识的,男孩A是以两个身份出现的,一个是以女孩的身份,另一个是以女孩的弟弟的身份(也就是自己性别的身份)。男孩A以女孩的身份在网上教唆男孩B去杀人,但是杀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男孩A自己,他答应男孩B,杀完人之后,会给予很多好处,男孩B就信以为真。当他两人见面时,男孩B就照着男孩A的吩咐杀了男孩A。幸亏警方及时赶到,救了男孩A,才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男孩B还是一头雾水。一场由一个15岁的男孩自编自演的悲剧,目前还在调查中。而对这男孩教唆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目前也在分析中。这场因网络引起的悲剧,使两个同在一个城市的男孩从此不准见面。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在网络上,十有八九是匿名的。因为网络没有真实性,它本身虚拟性的世界使大家都想保护好自己,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反正不是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对自己的言行可以不负责任,然而出了事情往往无人追究。这种不好的现象也使真正想学习的同学因受到家长的限制得不到宝贵的学习资源。
对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来讲,这种高科技的好朋友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不用看报纸,上网轻轻一点,就能掌握最新、最快的资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但关键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看清、辨别网络存在的利与弊,要认识网络、把握网络、驾驭网络。而不要因为我们不能在这虚拟的航海中正确航行,让这高科技朋友的出现成了一种美丽的错误。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中政治;途径;方法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发展,同时网络技术也在这种普及下得到了迅速的覆盖,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对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的突出的快捷性与知识传播更新获取的便利性,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媒介。高中政治作为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学科,同样需要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过程中,收获良好教学成果并非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因此,若想分析其应用中最有利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还要从其优缺点的分析着手。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中优点与弊端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情的都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同样存在相应的利与弊。
从其应用的优点看:首先,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是以直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同时,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把学习的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运用此种教学方式,自然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根本提高。其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角度看,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把较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从其应用的弊端看:首先,由政治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教师制作课件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多媒体教育过程中把课件作为电子书一样的普通文档,与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区别仅在于电子化的应用,而非本质的变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行为关系逐渐淡化,使得教学成果愈发的不明显。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功能,在政治知识讲授过程中,将全部的知识点集中在多媒体之上,从而使得知识讲解层面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成果的大大下降。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笔者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优缺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政治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制的能力。相较于高中其他学科而言,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取材广泛的特点,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性、复杂的综合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掌握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肤浅的皮毛,而是要深化技术的掌握,从而为丰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丰富与多样化奠定基础,确保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精制化。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手段是增加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政治多媒体化教学成果的增长。依据教育学理论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对教学成果的收益上有着较高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绝不是师生互动的阻碍,而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辩证法的学习是一教学难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效设计,开展师生辩论、生生辩论等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对辩证法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增强教学成果的收益。
第三,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也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盲点,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变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太过花哨的使用多媒体造成教学内容偏离的后果,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需要作为基本诉求,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效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发挥。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的利与弊,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一定教学目的性的独运匠心的设计,就能够在根本上促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做到完美结合的同时,促进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凸显,从而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及政治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兰善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6)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利与弊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700万元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企业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希望雇佣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备受企业的欢迎。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针对目前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普遍,本文将以上海金融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的兼职经验,设计相应的问卷及访谈提纲,研究上海金融学校大学生的兼职现状,了解兼职的好处与坏处,并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获得优异的兼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本文的研究将为研究大学生的兼职现状提供一手资料,能够让研究者深入研究目前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帮助大学生从兼职获得最大的收益。
本文的研究能够指导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能够事先了解兼职的好处与坏处,更加理性地对待兼职,在选择兼职时更有选择性,对未来的求学与就业提供一定的参与与借鉴作用。
三、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大学生兼职现象普遍,目的多元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兼职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很多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的经历,而且每个人兼职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根据调查问卷得出调查结论得知,66%的被调查大学生至少从事过兼职,34%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未从事过兼职。可以说,兼职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兼职工作种类多,技术含量低
(三)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渠道狭窄
(四)兼职中受到的权益侵害
四、大学生兼职对策研究
(一)社会方面
2.打击非法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作为求职市场上起到连接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掌握了大量用工信息,能够为用人单位推荐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为应聘者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了招聘的效率,在一定阶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招聘者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招聘信息,而中介机构的作用受到影响,于是,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赚钱,无照经营,虚假用工信息,以各种费用为由收取求职者大量金钱,骗取求职者的金钱,一些求职者求职心切,为了更快地找到工作而上当受骗。大学生因为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因而上当受骗。非法中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要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非法中集的打击力度,肃清市场秩序,让大学生在找兼职的过程中,减少陷入黑中介的陷阱,避免有关损失。
(二)学校方面
1.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建立各种奖助学金
2.成立兼职指导机构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加强法律意识
2.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看待事物价值的反映,是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根本性、重大问题的态度。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格战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工作、成家立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兼职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更好地树立价值观,感受到家长挣钱的艰辛,体谅父母,在学习上更应加倍努力,拼搏向上,奋发进取。兼职活动会让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抵制各种诱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符合国家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让大学生懂得获取金钱的艰辛,更加懂得爱惜钱,将钱用在正途上,而不是挥霍浪费,提早进行理财规划,为日后发展积累更多资本。
[DOI]10.13939/ki.zgsc.2017.12.275
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避免各类资源的重复建设,使信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和浪费。
(3)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传播的信息形形、错综复杂,有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被广泛传播,很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传播负能量的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相应的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课程,据调查,在大学生存在很多上当受骗的事件,学校应给学生普及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的警惕性,给学生讲解一些上当受骗的案例,增加学生经验,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犯罪分子的手段,不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学生上当受骗的重要途径。
5结论
参考文献:
[2]厉进,信息时代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思路与未来[J].科技资讯,2009(17).
[作者简介]杨静(1979―),女,汉族,内蒙古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