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国民身边较为常见的犯罪之一。如果说盗窃是被害人的财物系在被害人无意识下被犯罪分子“拿走”,那么诈骗罪中被害人的财物就是被害人在犯罪分子的诱骗下“心甘情愿”地向犯罪分子进行了移交。随着社会构造、经济、生活、文化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迁,犯罪分子行骗方式也在不断增加、翻新,且一旦犯罪分子行骗得逞,那么被骗财物很难被追回。
为了能够让大家养成一双火眼金睛
识别生活中的种种骗局
保护好自己的钱财
小编在网上将目前常见的诈骗方式
进行了搜集汇总
供大家参考学习
1兼职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建立各种兼职群发布刷单信息,以坐在家里兼职刷淘宝信誉,每月能赚上千元的帖子为诱饵,诱骗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公司职员购买刷单任务。当刷前几单时为了获取被害人信任会如数返还货款并附上佣金,一旦被害人大批量购买刷单任务并完成不存在的刷单任务后并向发布者索要佣金时,就再也联系不上兼职发布人员了。
2熟人型诈骗
3交友型诈骗
这样的犯罪分子往往皮囊好看或是能言善道,并为自己虚构了一个强大家庭背景或是一个努力奋斗的人设,假借婚恋交友的名义与被害人频繁联系,急于与被害人建立初步关系。并在日常的交往中对被害人进行情感灌输,在得到被害人信任后,就会以家庭生活中发生中重大变故急需用钱为由向被害人借钱。让被害人基于亲密关系的维护投入大量的钱财。一旦得手便以各种理由拒绝继续见面,携款潜逃。俗称“杀猪盘”。
4冒充客服型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得被害人个人信息,然后一般自称某宝、某东的工作人员,以工作失误将被害人化为VIP客户,需缴纳相应会员费,如果需取消会员,需要与银行联系,随后犯罪分子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要求被害人转钱到指定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5网络投资型诈骗
6冒充公检法型诈骗
7网络购票型诈骗
以科技公司可用外挂技术快速购票为由骗取被害人钱财。犯罪分子在春运、国庆假期等出行高峰期谎称可以抢到票,要求被骗人员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并向被害人发送支付链接,一旦被害人支付后又以票量紧缺,抢票人员增多为由,利用被害人迫切想要获得票的心理,诱骗被害人追加支付剩余的票价从而骗取钱财。
8迷信型诈骗
犯罪分子一般将自己伪装成能知晓被害人前世今生、能凭借被害人面相断定其吉凶祸福的能人异士,或是能凭借祖传秘方治被害人难以医治病症的老神医,经常持假证件活动在街头巷尾或集市上,对中老年妇女行骗,要求被害人花重金购买其所谓的灵丹妙药,或求取对生活中各种事项的指引预测,从而骗取钱财。
9碰瓷型诈骗
这类案件多发于道路交通中,犯罪分子故意与别人行驶中的车辆发生“碰撞”,声称受伤(其中经常会用旧伤冒充新伤,如肋骨骨折)向车主要赔偿。这种诈骗,公安民警到现场时,有时也很难识破。
10冒充型诈骗
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诈骗,虚构可为被害人办理孩子入学、为被害人在服刑的家属减刑,为被害人在医院获取到优质医疗资源、为被害人获得“内部”价格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签订低价合同等等理由骗取被害人钱财。
11购房骗抵押型款诈骗
犯罪分子表面上通过中介与被害人签订购房协议,并支付被害人一定的房屋预购款,后让被害人办理过户手续把房子过到第三人手中。之后犯罪分子立即将房子进行抵押,但并不把钱用于支付被害人,而是将款项肆意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