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计算机软件编程中C语言、汇编语言的结合
3.1汇编语言的嵌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不断更新,而C语言、汇编语言两种语言的混合编程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常使用的方式,以此提高计算机编程、程序开发效率,实现难度较高的编程任务。在具体编程中,在C语言程序中嵌入汇编语言,在寄存器的存储、转换作用下是实现汇编语言的运行。例如,如果在C语言源程序中嵌入一组汇编语句,就需要用大括号扩充嵌入程序,进而添加“asm”,且需要在asm前面放入指令代码,并用分隔符“:”区分正常的C语言、汇编语言。其中,嵌入语言以大括号来表示,通过该形式的编程对编程的过程进行简化。当汇编程序嵌入后,程序员定义程序,根据C语言指出函数,定义函数,并对不同的函数进行区分,根据不同模块的使用特点,对目标文件进行分析,提高编程的可靠性。
3.2链接C语言、汇编语言在C语言、汇编语言程序编写中,需要独立设置编译目标代码,然后实现链接。由于C语言、汇编语言程序能够相互调用,且多个功能模块共同组成一个任务,合适的语言独立编程功能模块。因此,在编程中,程序员应根据每个模块特点,设置编程,形成目标文件,使其成为可执行文件。同时,在C语言编程过程中,汇编程序需要调用函数、定义变量,这样,程序员就需要对寄存器的使用、参数传递、子程序的返回值、变量及函数调用、存储模式等问题进行考虑,特别需要注意参数传递问题。在编程中,根据堆栈汇编程序传递参数,并按照参数传递原则进行程序编程。例如,在Voidaa(char*p,inti)函数中,利用汇编语言编写该函数,在系统调用在小内存模式下进行,写为aa(&q,n)。而在系统运行中,在堆栈中压入n,并为了实现对存储数据的存取,传递参数。此外,由于C语言程序、调用的子程序的编程使用的是同一个堆栈,这样,就会产生pushbppopbp、sp两个执行指令,设置这两个指令,为执行过程的使用提供方便。
3.3C语言、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验分析在混合软件具体编程中,一般情况下,在5个数中比较程序功能,从而对最小数值进行确定。由于汇编的子程序、主程序共同组成了所编程序,运用C语言编写主程序,利用汇编语言编写子程序,而最小数值通过主程序的调用得到确定。在编程中,用min.c*表示主程序,用qiumin.asm表示子程序,C语言、汇编语言结合,软件之间进行交流,从而使程序运行速度得以提高。在程序运行中,需要具体编程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内存模式、寄存器分配等,确保程序设计语言的相互协同,使外部接口处于正常使用状况,为编程中的外部调用功能的实现提供保障。
4C语言多项式除法的程序设计
4.1设计流程在软件编程中利用C语言,对计算机软件的实用性进行探索。在C语言多项式除法的程序设计中,实验设计的建立依据循环冗余的结构进行,设置循环冗余验码编制软件程序。在此过程中,程序员需先对函数名称进行定义,了解函数,对函数的初始位置进行确定,进而建立数据库。此后,在C语言的基础上,程序员编程、计算函数,并在此过程中,一个冗余余数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在remainder文件中存储余数,确定程序的起始文件。最后,根据系统运行的结果,结合软件需求,程序员科学分析计算机软件实验,此时,如果计算结果能够满足软件运行需求,则说明软性运行正常。如果计算结果不能够满足软件运行需求,则需要程序员仔细检查软件编程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C语言基础上,对软件编程实验流程进行设计,简化编程过程,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2程序应用很多领域的发展过程都需要运用到C语言多项式除法程序的编程,该编程使软件应用的实际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拓宽了混合语言在多项式除法的应用范围。在C语言、编程语言混合语言的使用中,程序员应及时定义函数,通过函数名对函数性质进行准确体现,获取准确的余数结果,确保计算机软性系统高效运行。
5结语
二、C语言与汇编语言连接的关键问题要实现
C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连接还需要解决参数关系、确定调用关系和模块连接三个问题。参数关系是混合编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多数程序员均采用堆栈方式解决参数传递问题,具体操作为:以汇编语言中的BP作为机制寄存器,以反序多为调用顺序,将C语言中的参数压入堆栈中,且BP根据参数加入相应的偏移量即可实现参数使用。而确定调用关系则需要说明要调用的函数或过程,并确定调用及其调用关系。外部模型可调用被调用的函数或被调用过程,调用程序需说明被引用的外部模块的名称。实现汇编程序与C程序模块连接需要保证不同语言模块的存储模式相同以及遵守C兼容的函数及变量命名约定。
三、结语
一、CRSP各阶段的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
二、CRSP阶段渐进式实践教育体系的保障因素
作者:唐玲萍孟丽杨丽萍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建立CDIO模式下煤矿地质学教学大纲
CDIO是工科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有新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所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大纲。为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大纲的编写要将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与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煤矿地质学》是一门服务于矿山设计、建设、开发生产的一门课程,其实践性很强,依据CDIO模式的大纲对学生加强地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实验、实践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同时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最终培养出满足现代煤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建立CDIO模式下煤矿地质学授课体系
CDIO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关键词供应链ECR顾客导向
ECR(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即高效客户响应,也称为高效消费者响应、有效客户反应。它是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是一种新型的商品流通模式。根据ECR欧洲执行董事会的定义:“ECR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
1ECR产生的背景
ECR是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展供应链体系结构的一种实践,可以说ECR吹响了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全面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号角。ECR之所以能在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得到认可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1.1零售业态间竞争激化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杂货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零售业态,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食品零售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这种新型的食品零售业态主要是批发俱乐部(WholesaleClub)和仓储式商店(MassMerchants),他们强调的是每日低价、绝对净价进货以及快速的商品周转,这样无疑就大大削弱了超市的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美国食品杂货行业开始了ECR的实践和探索,并最终形成了供应链构筑的。
1.2日益膨胀的促销费用和大量进货造成成本高昂、消费增加
在传统的经营体制中,各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销售额和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调整降低商品销售的价格或经销价,其结果就是生产商的负担加重,各种促销活动日益损坏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由于ECR实践的推行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商品的生产、经营,提高产销双方的效率,所以,美国ECR的推行吸引了大量生产企业的加入。
1.3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产销合作或供应链构筑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QR和战略联盟的日益发展,生产企业与零售商直接交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批发业则日益萎缩,产销之间都开始在交易中间排除批发商环节。但在ECR的推行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排斥批发商,而是通过批发商经营体系的改造和现代经营制度的建立,将其有机地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构筑中。
2ECR的发展战略
ECR的最终目标是分销商与供应商组成联盟,建立一个敏捷的、消费者驱动的系统,实现精确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的实务流,在整个供应链内部有序流动。
ECR的三个重要战略是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消费者价值模型)、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2.1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
它是通过购买者调查、竞争对手调查、市场消费趋势研究,确定目标顾客群,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和机会,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构建核心竞争力。围绕顾客群选择商品组合、经营的品类,确定品类的定义和品类在商店经营承担的不同角色。
2.2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以数据为决策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过程。品类管理是零售业精细化管理之本。主要战术是高效的商品组合、高效的货架管理、高效的新品引进、高效定价和促销、高效的补货。
2.3供应链管理
建立全程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制订供应链管理指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缩短供应链,减少人工失误,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数据准确率和及时性;建立零售商与供应商数据交换机制,共同管理供应链,最大程度地减低库存和缺货率,降低物流成本。
3ECR的模式结构分析
3.1ECR的模式结构介绍
ECR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3.2ECR模式的四个要素
ECR以信任和合作为理念,通过引进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造消费者价值观念,推广供应链管理新技术、供应链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零售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优化供应链两个方面同时取得突破。
ECR模式的四个要素(如图2)。
(1)高效的新产品导入(EfficientProductIntroduction)。正确分析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是ECR的核心。ECR能够帮助供应商和零售商最有效地开发新产品。
(2)高效的店铺配置(EfficientStoreAssortment)。运用ECR系统,提高货物的分销效率,使库存和商店空间的使用率最优化。在有限的店铺空间内,选择最佳的陈列方式,增加畅销商品,减少滞销商品。
(3)高效的促销(EfficientPromotion)。ECR系统可以提高仓库、运输、管理和生产效率,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益最高。
3.3实现ECR模式的“四R”革命
ECR流通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要从传统的流通模式向ECR流通模式转化,就必须对整个商品供应链进行彻底的“4R”革命,即Restructure(组织构架再造)、Reposition(策略再定位)、Revitalization(企业文化再造)、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
(3)企业文化再造。导入ECR流通模式之后,会对企业原有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激励、绩效评估、商品采购等带来冲击。为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作用和关系也需要作重新的调整。要更多地倡导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4)流程再造。首先,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各方,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健全和完善自身内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再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彼此之间的交易流程。其次,研究和推进商品资讯的标准化。
4ECR的实施原则和阶段
4.1ECR实施的五大原则
(1)以较低的成本,不断致力于向供应链客户提品性能更优、质量更高、品种更多、现货服务更好以及更加便利的服务。
(3)必须利用准确、适时的信息支持有效的市场、生产及物流决策。这些信息将以EDI的方式在贸易伙伴间自由流动,在企业内部将通过计算机系统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4)产品必须以最大的增值过程进行流通,以保证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适当的产品。
(5)必须采用一致的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机制。它着眼于系统整体的效益,即通过减少开支、降低库存以及更好的资产利用来创造更高的价值。明确可能的收益,并且公平地分配这些收益。
4.2ECR实施的四大阶段
(1)供应链构筑。主要是供应链的优化,是在物流和信息上的交互、存货管理。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是电子数据交换。从补货体系来看,零售商的订单通过一个平台发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EC平台看到自己的存货从而判断需不需要补货。电子数据交换在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呈现上升的趋势;顾客导向订货现在还做不到,这是相对比较高级的阶段;持续补货目前一般零售商都具备了;高效的卸货,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它主要强调的是配送环节;直通在国内是比较少的,目前还不是太容易。
(2)品类管理。通过品类管理,将集中点从成本缩减转移至增长,从顾客需求、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顾客忠诚度来看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合作。品类管理涉及到补货、促销、有效的门店品类组合、有效的新品引进等。如果品类管理的思想能够得以贯彻,大家所关心的所谓渠道变革、通路费、胜者为王的概念不再存在,因为在这里没有谁是胜者,只有双赢。
(3)激发顾客热情。品类管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数据化的,它是从现有的需求来考虑,在这个阶段里就是需要激发顾客消费热情,有一个长期的满意度。消费者最大的期望是企业了解顾客并给予满意的服务,然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持久的供需关系,加强消费者对企业商品的信任。
(4)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品牌的阶段。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要考虑资源的整合,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同时管理水平也要有所增长,管理水平和知识的增长,必须要超越销售额份额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比较有效的。消费者价值有两个方面:价值输出和价值导入。你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平等的,你传导多少顾客就接受多少。比如说衬衣在广东加工厂做可能是80元钱,但是包装之后在商店就是卖800元钱了,所以传导的价值和顾客接受的价值,有很大的溢价。
第一个阶段结果是供应链成本降低,第二个阶段结果是销售额和毛利率增长,第三个阶段的结果是以更少的需求整合达到更大的购买力,第四个阶段的结果是购物观念改变,需求增长。总的来说实施这四个阶段的效果是价值的有效传导。
5结束语
尽管ECR于1995年开始进入发展的,但ECR发展到1996年,在美国食品行业却突然出现了停滞,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阻碍。当前,随着供应链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ECR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整合整个产业链,将各个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能力集成,发挥1+1>2的效应,真正实现有效的店铺空间安排、有效的促销、有效的补货和有效的新产品导入。
参考文献
1刘刚,辜勇,胡晓燕.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宋华.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约翰·盖特纳.宋华译.战略供应链联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