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学制:三年
三、职业面向
专业所属大类:财经商贸大类
所属大类代码:63
就业面向分析:主要面向企业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开展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
(技术领域)
职业能力描述
职业技能证书
销售人员
营销推广
暂无
运营管理
运营电子商务平台,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在线店铺。能够制定网站(店)运营的规范与流程;能够对商品类型分类、编码、上架、下架;店铺、产品和客户数据分析,营
销推广策略制定与实施。
商务咨询服务人员
客户服务
针对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店铺的在线咨询开展客户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客户服务工作。能够完成客户咨询、异议、客户投诉;能够进行客户满意度管理和客户忠诚度管理;进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拓展客户渠道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4)掌握互联网资料查询、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
(5)掌握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策划的方法;
(6)掌握商品拍摄、图形图像处理和网络文案写作的方法;
(8)掌握主流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规则和推广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的方法;
2.能力要求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美学思维、伦理思维、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互联网思维能力;
(4)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排版、方案演示、简单的数据分析等;
(6)具备网络信息采集、筛选和编辑的能力,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网站内容更新、策划与制作;
(7)具备网店设计与装修的能力,能够根据产品页面需求,进行页面设计、布局、美化和制作;
(8)能够根据网站(店)推广目标,选择合理的推广方式,进行策划、实施和效果评估与优化;
(9)能够根据不同商品类型进行产品策划、分类管理;
(10)能够根据运营目标,采集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并依据店铺、产品和客户数据等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
(11)能够正确进行网络营销,应对客户咨询、异议、处理客户投诉,进行客户个性化服务等;
(12)能够运用移动商务平台进行活动策划、营销推广、移动店铺的运营与管理。
3.职业素养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五、主干课程及简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该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教育的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对该课程学分、内容和考核都有明确的要求。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对该课程学分、内容和考核都有明确的要求。
开设该课程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3.英语
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在第一学年连续两个学期。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主要锻炼学习者能够较好掌握外语基础知识并能较好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能完成日常简单交际对话。
该课程内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场英语交际需要,进行实用听说读写译训练。听说训练突出职场需求,读写训练突出职场实用问题与职场应用文运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形成英语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参与话题交际和基础知识扩充,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技能要求。
4.经济数学
该课程是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科(专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逐步使学生学会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生活中或工作中所遇到的简单经济问题。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需要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初步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初步掌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建立变量的思想,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受到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
5.计算机应用基础
该课程是为全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并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及信息与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中现今常用的软件的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6.体育
该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开设在第一、二学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该课程围绕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进行体育项目的认知与训练,体育学习突出大学生的实时运动需求和终身运动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意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损伤与处置办法,寓生活与体育教育于一体,达到终身体育、终身受益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课程
1.商品信息采编
2.网络编辑
通过本课程扥学习,促使学生达到独立进行网络平台编辑的目标。本课程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网站内容策划与制作、栏目策划与制作、专题策划与制作;更新维护网站页面内容;进行社区内容的策划与管理
3.HTML5+CSS3+JavaScript网页设计
作页面;运用各类动态效果及样式,丰富美化网页。
4.网络营销
通过本课程扥学习,促使学生达到能够借助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的目标。本课程根据网站和网店推广目标,筛选合理的推广方式和新媒体营销方法,网络推广和营销方案制定与实施;营销推广方案效果评估与优化。
5.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6.网店运营
通过本课程扥学习,促使学生达到独立运营网店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包括网店运营的规范与流程;商品类型分类、编码、上架、下架;店铺、产品和客户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策略制定与实施。
7.移动商务
通过本课程扥学习,促使学生达到独立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包括新媒体发展趋势和社交网络特性;运用移动商务平台进行活动策划、营销推广、移动店铺的运营与管理;根据后台数据完成促销活动、品牌推广活动和移动营销活动。
六、各类课程学时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必修(学时)
选修(学时)
合计(学时)
公共基础课
612
96
708
专业技能课
624
176
800
集中实践课
1056(44周)
/
1056
合计
2292
272
2564
各类课程学时比例
课程组成
占总学时比例(%)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89
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含限选和任选)
11
专业选修课(含限选和任选)
公共课
28
实践教学
必修课(实验+上机+实践)
63
七、毕业要求
八、教学计划进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进程计划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核方式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开课
单位
考试
考查
理论
实验
上机
实践
1
2
3
4
5
6
公
共
基
础
课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
Z000015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40
8
马克思主义学院
Z0000150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56
Z00001506-10
形势与政策
1-5
分学期进行
职业素养课
Z00001503-05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4
16
Z00001513
创业基础
32
Z00001512
心理健康教育
Z00001601
体育Ⅰ
36
体育学院
Z00001602
体育Ⅱ
Z00001603
体育Ⅲ
Z00001511
军事理论教育
文化课
Z00001401
英语Ⅰ
外国语学院
Z00001402
英语Ⅱ
Z000002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信息学院
Z01001405
经济数学(经管类)
60
基础部
小计
11门
30
444
144
18
选修
限选课
具体课程见选修课列表
任选课
17门
540
专
业
技
能
必选课
Z01000801
管理学基础
工商学院
Z01000608
经济学基础
财经学院
Z01000808
市场营销
Z01000618
电子商务基础
Z01000410
Photoshop
艺术学院
Z01000688
商品信息采编*
Z01000689
网络编辑*
Z01000421
Coreldraw
Z01000690
消费者行为分析
Z01000691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Z01000866
网络营销*
Z01000692
网店运营*
Z01000671
移动商务*
Z01000693
HTML5+CSS3+JavaScript网页设计*
Z01000694
MySQL数据库应用
信工学院
Z04000216
PHP程序设计
Z01000695
Python大数据分析
39
312
10
14
Z04000640
客户服务与管理
Z04000660
视频拍摄与剪辑
Z04000661
电子商务文案写作
Z04000662
直播营销
小计(网络店铺运营方向)
4门
128
Z04000663
网络爬虫
Z04000664
SPSS统计分析
Z04000665
数据可视化
Z04000666
数据化决策
小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方向)
3门
24门
50
400
公共基础课合计
0
专业技能课合计
51
集中实践教学合计
7项44周
44
总计
130
940
424
1200
22
21
17
注:1.核心课程6--8门;2.核心课程名称后面加*。
集中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项目
课程性质
周数
学期安排
场所
备注
Z05000001
军事训练
校内
Z05000002
公益劳动
Z06000633
电子商务运营实训
Z05000020
跟岗实习
12
校外
从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岗位中选
Z06000632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实训
Z06000631
职业资格取证培训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
Z05000006
毕业设计(含顶岗实习)
校内/校外
毕业设计从供选题目中每人选一题
注明:公益劳动1周,分散执行。
课程类别
实验/上机/实践
开课部门
限
选
(每个模块至少选1门)
模块一
Z00001403
语文与应用文写作
Z03001404
演讲与口才
Z03001407
中国传统文化
模块二
Z00000401
音乐鉴赏
音乐与舞蹈学院
Z03000401
书法鉴赏
Z03000402
影视鉴赏
Z03000403
美术鉴赏
Z03000404
戏曲鉴赏
Z03000405
舞蹈鉴赏
Z03000406
艺术导论
Z03000413
戏剧鉴赏
模块三
Z03001502
法制教育
Z03000203
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工程学院
Z03000201
文献检索
任
Z03001504
GYB创业培训
0.5
0.5周
创新创业学院
Z03001505
SYB创业培训
Z03001503
心理学
Z03001601
体育专项
Z03000409
图像处理photo
Z03000411
硬笔书法
Z03000412
摄影基础
1.5
Z03001201
汽车文化
车辆与交通学院
Z03001401
社交礼仪
Z03001405
作品赏析
Z03001406
诗词鉴赏
Z03000202
常用计算机工具软件
20
Z03000801
现代企业管理
机械工程学院
Z03001203
科学饮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汽车保险与理赔
Z03000601
投资理财
Z03000602
网上开店与创业
Z040002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Z04000220
C语言程序设计
Z04000685
零售学
Z04000681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Z04000682
管理信息系统
Z04000683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Z04000634
跨境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Z04000605
搜索引擎优化(SEO)
Z04000684
Java程序设计
Z04000232
人工智能技术
Z04000667
共享经济
Z04000668
电子商务英语
Z04000669
跨境电子商务英语
Z04000670
Z04000636
跨境电商业务交流与沟通
Z04000680
智慧物流与供应链
Z04000671
Android应用基础
九、教学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商品采编实训室
(2)网络营销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打印机、扫描仪;网络接入或WiFi环境;配备计算机,安装Mindmanager,Office、网页数据采集工具等软件、无线终端(手机或PAD。用于消费者行为分析、选品与采购、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营销、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移动商务、网络推广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可运行Chrome,IE,Safari,Firefox等常用浏览器的测试终端,安装Linux/Windows操作系统、MYSQL,.Net等软件,电子商务数据实训系统。用于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网络接入或WiFi环境,计算机,语音网关、录音服务器、多媒体耳麦、拨号器等呼叫中心实训设备。用于商务沟通与礼仪、客户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技巧等教学与实训。
(5)电子商务运营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打印机、扫描仪;网络接入或WiFi环境;计算机,无线终端(手机或PAD,可运行Chrome,IE,Safari,Firefox等常用浏览器的测试终端,安装Linux/Windows操作系统、MYSQL,.Net等软件,根据需要构筑不同的商业应用场景。用于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移动商务运营、电子商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网店(站)运营管理、美工设计、电商客服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电子商务技术、方法、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营销和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开展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等教学。核心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业务流程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整个课堂管理以项目小组为核心,课前教师主导,提前发布任务及分工,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课后评价。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显著。
(五)学习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学校和二级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科学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
学校相继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暂行管理办法》、《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考试质量管理工作手册》、《正常教学业务工作规范》、《教案编写管理规范》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规定,对教师备课、教案编写、教学进度制定、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命题、阅卷、实验实训开展、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从而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持续改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教研组织要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改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