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不回来,宜黄这些年变化也很大,全家人都希望你回来,叫爸爸寄钱给你,爸爸会寄给你。爸爸寻不到你,没有办法,眼泪都快哭干了,不管你在外面有没有结婚、安家,爸爸没什么要求,请你回家看一下爸爸。”黄范铭曾因车祸落下残疾,又有严重的肺病,如今他被病痛折磨十分瘦弱。
吴先生初中是黄建国隔壁班的,高中和黄建国是1998级的同班同学。在吴先生眼中,黄建国的成绩一直很不错,人很朴素、内向,虽然上课时发言很积极,但平时话很少。
1998年,黄建国从宜黄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毕业。哥哥黄建华记得,弟弟那年高考失利,对家人说他要补习。黄建国在宜黄县第一中学补习班的同学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记得黄建国成绩特别好,但特别内向。宜黄县第一中学李副校长告诉记者,黄建国补习一年后,考上武汉大学历史系。
如今在武汉大学任教的邹先生是宜黄人,也是黄建国的学长。黄建国进入武大后他们几个老乡见过几次,黄建国表现得很内向,大学时黄建国没生活费时曾向邹先生借钱,之后也归还了。
邹某是黄建国补习班的同学。“我曾劝他,他不适合出来,应该留在县城里教书。”据邹某回忆,黄建国2004年10月来杭州找他,那时他住在公司宿舍。后来,邹某联系在杭州的宜黄朋友,把黄建国安排到朋友那边住。
吴先生记得,听邹某想让一个同学和他们住,他和朋友去接,见面才发现是黄建国。吴先生说:“黄建国在我们这里住了很久,期间没怎么工作过,也没什么钱。”后来,黄建国在杭州找了一份策划的工作,工作了两个多月。邹某称,那天他到吴先生住处玩,看见黄建国在写出差报告,写了8张左右,他便劝黄建国不要写这多。吴先生回忆,黄建国当时写了十几页出差报告,第二天告诉他们,自己不在这家公司工作了。
一周后,黄建国自称在浙江嘉兴找到工作,但手里没钱,吴先生便借了黄建国200元。“那天中午1点多我送他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之后便和他失去联系。”
2009年,吴先生参加同学聚会,“老师还专门问起他,好多同学都说听说他失联了。”
在哥哥黄建华眼中,弟弟是比自己还要内向的人,“他不胖不瘦,个子比我高,有176cm左右,平时话语比较少。”弟弟的从小到大成绩都不错,特别是历史,150分满分的卷子他能考130多分。
黄建华没考上大学,后外出打工,休假时偶尔会去武汉找弟弟玩。“建国很有抱负,他说不想回江西,要出去干事业,到时候接父母到他那里。快毕业时他告诉我,他应聘过一所中专,那边让他去工作,但他不想去。”
2003年,黄建国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备考研究生。他还曾对黄范铭说:“像我这样高考考了573分,随便考北京、上海的哪一所学校都会要我。”
黄建华回忆,“那时他好像在武汉准备考复旦大学金融系的研究生,他说历史专业不是很好,想学一个好专业,我那时会给他寄些生活费。但是后来英语差了3分没考上。”
2004年9月,黄建国最后一次回到家中。宜黄县第一中学想聘请黄建国当历史老师,黄建国没答应。之后,黄建国离家去外地找工作,14年来,他未再踏入家门半步。
黄建国的嫂子丞女士说,“爸爸出车祸后走路一跛一跛的,出门很不方便,我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母亲年龄也大了,在家照顾孩子和爸爸,所以没能去四处寻他。”丞女士称,“但一直都希望他能尽快联系上我们。”
念子心切盼儿归,日复一日,黄范铭也愈发衰老。他的支气管炎特别严重,反复咳嗽气喘,家里买了一台吸氧机,每天都要吸氧。
曾经的江西省抚州市宜黄高考状元——杨仁荣,在9年前突然失联,身在家中的父母百般焦急。这些年,其父母一直没有停下寻找的步伐。如今,他的妈妈身患癌症,时日已不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看儿子一眼。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是家人骄傲的优等生大学肄业,最后有家不回?8月15日,紫牛新闻采访了这对悲伤的父母,也替这对夫妇呼唤:回家吧,孩子,不管你过得怎样,回家看看父母!
望眼欲穿的父母
妈妈重病,盼失联9年的儿子快点回来
江西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的杨崇生一家如今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家中的女主人吴细女不久前患上子宫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虽然经过手术,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医生说随时都有复发可能,后续还得经历6次化疗。
但吴细女明确表态,不愿再继续治疗了,因为她感到此生已无望。
得知自己的妻子不愿再接受治疗,杨崇生也是一脸无奈,他知道原因出在哪儿。自从儿子突然失联后,妻子就终日以泪洗面,而且每当想起儿子时,妻子都会情绪失控。在接受紫牛新闻采访时,杨崇生说,在这9年间,“哭晕了至少七八次了”。
杨崇生介绍,家里曾经有过两个亲生孩子,杨仁荣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3岁的女儿。不幸的是,女儿在6岁时因病去世。在女儿去世当年,他们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如今养女已长大成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说起儿子杨仁荣,杨崇生是这么评价的。“他曾是全家的骄傲,2003年,他以570多分的成绩勇夺当年宜黄县高考理科第一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杨崇生说,这在当年的农村是不多见的。但大学“毕业”后,杨仁荣又成了父母难言的伤痛。2009年,他给父亲发送了一条短信后便“人间蒸发”,无论父母如何寻找都无果而终。
“如果现在他还能回来,也许他妈还有救,肯定就愿意继续治病了。”杨崇生觉得只要儿子能回来,或许这次见面,能给妻子的病情,带来新的转机。
令人费解的转变
抱怨专业没前途,大学肄业他瞒了父母
2003年9月,杨崇生和妻子送儿子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到。儿子四年的大学生活,杨崇生并不了解,他觉得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不需要家长烦心,长大了就更不需要了。
杨仁荣对大学生活的描述,杨崇生只记得他大二暑假回家跟他抱怨:“咱们国家的飞行设计专业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二十多年,学得没有意思,也没有前途。”
杨崇生和妻子坐不住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妻子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回龙观找到了儿子,租住在一个四人的合租屋,房子也收拾得很干净。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细女发现了儿子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肄业证,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面对母亲的质问,杨仁荣面色大变,说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需要他们管教。“2012年,我们联系上他大学时的辅导员老师,才知道他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原因,是没去参加物理毕业考试。”杨崇生说。
这成了杨崇生记忆中与儿子的最后一次对话。
失联
一条短信自此失联,父母寻找9年无果
2009年2月22日,杨崇生收到了一条奇怪的短信,是儿子用别人的手机号发来的,内容大致是“我在北京过得挺好的,不用担心,勿念。”短信后还留了一个北京朝阳区的居住地址。
从2009年到2013年,杨崇生5年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四处奔波寻找儿子的踪迹。他在北京十八里店派出所和中关村派出所报案,凭借儿子的身份证号查询使用地点,然后去每个地点蹲守。
杨崇生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得知儿子曾在北京的一家网吧出现过的信息时,他在天寒地冻的网吧门口蹲守了两天也没寻到儿子。后来杨崇生去北京,每次都要去那个网吧看一看,直到某一天,“那家店已经倒闭拆除,不复存在了。”
杨崇生说,身份证使用地点表明,杨仁荣常年在北京生活,而去年的4月22日,杨仁荣购买了从北京西站到西安站的火车票,却没有再买返程。这是儿子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身份证使用信息。
紫牛新闻联系上十八里店派出所民警,得到的回复是:可以按失踪人口报案,但具体能否寻找到不好说。
再次呼唤无论你怎样,父母都不在乎,只盼早日回家
长期寻子无果,让这个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每年过年,别人家总是热热闹闹地全家人团圆在一起,而儿子的缺失总让吴细女郁郁寡欢。今年7月,吴细女总觉得腰酸肚子痛,于是去县医院做检查。医院诊断是子宫肌瘤,但准备手术时发现吴细女是极为罕见的血型——熊猫血,县医院血库储备不足,无法进行手术。赶到南昌的大医院求医,吴细女被确诊为子宫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医生说,我妻子的病虽然经过手术,还是有随时复发的可能,一旦复发长则能活一年多,短则只有几个月。”杨崇生心痛地说,他认为如果此刻儿子能够归来,而妻子又肯接受后期的化疗,那么也许疾病还有所转机。
“孩子,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无论你贫穷或荣华,我们都不在乎。只盼你能听到这一声呼唤,盼你早日回家。”这是杨崇生一家目前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