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烈士悼念活动4日举行。现场,应急管理部宣读评定27名救火的森林消防指战员为烈士、追记一等功,11人被追认中共党员。3名牺牲地方人员被评定为烈士。
27名牺牲消防员中,有24人是90后。90后曾被不少人误解“难承重任”,但这一次,身后也再无质疑声。
在英雄的身份之外,他们是30个寻常家庭里的父亲、儿子或兄弟。他们想努力挣钱给家里换掉毛坯房,害羞地期待向心仪女孩告白,是爱弹吉他的文艺青年,爱玩游戏、粉上足球、篮球明星的邻家男孩,是盼望抱上自己骨肉的“准爸爸”……
他们的青春定格在这场林火中,每一段“侧影”都值得纪念。
刘代旭:学校篮球主力,偶像是詹姆斯
刘代旭(右一)
“余生还长,何必慌张”,他曾经的“许诺”,如今再也无法兑现。
李灵宏:入伍时16岁,是单位里的“老幺”
李灵宏今年22岁,但入伍已经6年。这个成都男孩在2013年9月入伍时,是单位里年龄最小的,虽然想家,但并不表现出来。
现在,营地里他的吉他已经被战友收拾好放在床边,床铺上放着英语单词书和来不及拆开的快递包裹,被叠成豆腐块的被子在床头规整地放着,挂在柜子里衣服上的消防救援衔已经被摘了下来。这些都将作为遗物,交给他的亲属。
代晋恺:负责在第一线还原现场
代晋恺(右一)
3月31日上午9点多,他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发出一批现场图片后,继续往海拔四千多米的火场前进。后来,记者们没等到火场照片,而是在牺牲名单里看到了他的名字。
赵万昆:无论大小火情,他都亲力亲为
39岁的赵万昆入伍19年。离异后,他有个8岁的女儿,但并不在他身边。执行灭火任务时,就算手机没信号,他也会抽空联系家里。
在战友眼里,无论大小火情,赵万昆都亲力亲为。部队的领导说,这次火灾很突然,因为赵万昆是教导员,要最后压队,跑到半山腰就发现已经避让不及了。
蒋飞飞:原本计划今年国庆办婚礼
今年是蒋飞飞入伍第8年。他是2011年毕业的国防生,母校至今还保存着他的职业规划书,写着“我将离开北京林业大学,他投身森林武警部队,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许会是我人生永恒的事业”。
蒋飞飞上学期间曾拿过几次奖学金,这对国防生来说相当不容易,在班主任眼里,他是个很刻苦的学生,去年还向同学咨询过在职研究生考试。蒋飞飞的妻子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但两人还没办婚礼,婚期原本就定在今年国庆。
张浩:凉山今年的火灾救援无一缺席
张浩与蒋飞飞同龄,朋友圈封面还是和妻子的婚纱照,而下方就是他深夜出发前往木里火场的动态。今年是张浩入伍的第10个年头,凉山州多场火灾救援中,他无一缺席。
此次执行任务前,他刚参加完冕宁的一场山火救援,灭火后,还在朋友圈晒出了黑灰渗入手掌纹理的照片,配文说“这得洗几次才干净”。在战友眼里,张浩的脸上总洋溢着笑容,彷佛什么困难也击不倒他。
高继垲:吹口琴的他让无数网友泪目
一段高继垲生前吹口琴的视频,连日来让无数网友泪目。他在部队晚会上唱的《送战友》也深入人心,多才多艺的他还会打架子鼓。去年10月,他请了探亲假回家参加姐姐的婚礼,那是和家人见的最后一面。他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友,两人是小学和初中同学,原计划明年就结婚。
赵耀东:原本打算9月退伍后继续读大学
赵耀东2017年高中毕业后,考到天津的一所学校。保留学籍后,应征入伍当兵。原计划今年9月退伍后回去继续上大学。赵耀东的父亲说,儿子还没有女朋友,入伍后就没回过家。
今年正月初十,家人还到凉山去看了他一次,坐火车来回,总共花了八天。“那天他早上请假,陪我们转了转,下午六七点就归队了。”
孟兆星:每次回家会给父母带礼物
2017年,孟兆星在甘肃金昌技师学院毕业后,被学校安排到南京工作。父母想让他到部队锻炼锻炼,送他参军。他家是甘肃金昌下四分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父亲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在姐姐眼里,孟兆星很懂事,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礼物。
郭启:转制改革后仍坚守消防事业
20岁的郭启读到高二就入伍当兵了,去年,武警森林部队转制改革后,原本脱下军装就可以离队的他选择留下,继续从事消防事业。
从2017年走进军营,他就跟朋友说要等他回来,到时候不醉不归,还约好了要一起过年,想去海南看看,到海边玩一玩,下海去游一次泳。朋友不敢相信,那个一周前说要回来和对象结婚的兄弟,就这么不辞而别了。
王佛军:最小烈士最后一句话:“来,赌命”
王佛军,2000年7月出生的王佛军是烈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来,赌命”。
最后的一晚的照片中,他身后的黑夜被浓烈的山火照亮,他则匆匆回了个头。他生前,总说自己太调皮,想在消防队好好“改造”一下,他的班长在他遇难后,哭着说:“要是我能换他,我想去换,让我去吧……”
赵永一:刚建一个月的战友群失去群主
赵永一爱弹吉他、爱唱歌,读书时还养了几只小白兔。赵永一的发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13、14岁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想做许三多那样的兵,可是这次为什么我们就没能等来平安的消息呢?”
张成朋:欠下一个“没说出口的表白”
张成朋有一个暗恋三年的姑娘,他将女孩灿烂的笑容藏在心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表白再也说不出口了。”
徐鹏龙:一连三天救火,“我太累了”
3月28日,徐鹏龙和母亲视频聊天,因为一连3天灭火,徐鹏龙没说几句话,“他说自己太累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徐鹏龙给家人的最后留言。
张帅:入伍通知书父亲每天睡前要看两眼
张帅是山东临沂人,2017年入伍。他的入伍通知书一直放在父亲的床头,父亲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上两眼。每次执勤回来,母亲都要与他视频。他曾答应父母,明年过年一定回家。
康荣臻:救火任务后发朋友圈报平安
康荣臻当了消防员后,姐姐常叮嘱他,工作时要“万事小心”。执行任务时,康荣臻从来不告诉家人。但救火任务完成后,他会发一个朋友圈,向家人报平安。如今,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更新的朋友圈。
丁振军:喜欢参军后“像火一样的日子”
周鹏:曾约好8月带女友见见父亲
22岁的周鹏是家中独子,父母在他6岁时离异。自此,周鹏和父亲相依为命,父子俩像朋友、更像兄弟。到今年8月,周鹏就有探亲假了。“他曾说有了女朋友,8月份要带回来给我见见。”父亲说,这些年,周鹏一直都是他的骄傲。“现在他一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了。”
查卫光:家庭困难住毛坯房,定期给父亲寄钱
查卫光小名“六发”,在当地方言里,“六”读作“陆”,很吉利。
六发母亲在他读小学时去世,父亲查啟意务农为生。老家地处高寒山区,耕地少,六发家中只有二亩山地,每年就种点玉米,收入1000多元,勉强维持生活。他还有一个哥哥,目前在贵州打工,一家三口分散在云贵川三地。
家人和六发最后一次聊天是在两三个月前,当时曾聊到一些未来的打算。六发说,要和哥哥一起,挣到钱,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当兵之后,他会定期给他爸寄钱。他父亲在家务农,加上之前供他们兄弟俩读书花了不少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到现在住的还是毛坯房。六发就想着多挣钱贴补家里,换掉老家的毛坯房。”
孔祥磊:弹吉他的文艺青年刚刚收获爱情
战友们都喊他“老孔”。老孔,是西昌森林消防大队里出了名的文艺青年。
老孔的朋友圈定格在3月30日,那天他发布了一段10秒视频。视频中,老孔坐在桌前,抱着吉他、半露着脸,悠闲自在地弹着一支小曲。战友说,“印象里他爱唱《朋友》,经常给大家伴奏。”
今年是老孔最后一年当兵。他的父亲说,最近他和女友刚订婚,可是连假都没有休完就归队了。
幸更繁:家人等不到的那句“我回来了”
2015年9月,初级征兵时,幸更繁体检时没能过关。有些灰心的他不愿干等。因为家庭实在困难,幸更繁去了县里一家餐馆打工,赚钱贴补家用。第二年9月,他通过体检,如愿入伍,后来被推荐到了凉山消防。
姐姐说,弟弟以前每次出任务回来,都会和家人报一句平安,说“我回来了”。
陈益波:最后一条社交动态“正赶路去木里县”
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陈益波和哥哥开了视频聊天。当时陈益波刚扑完一场山火,在山上歇下了。虽然信号不太好,四周乌漆嘛黑的,但结束任务后的陈益波语气很放松。
陈益波在社交平台上留下的最后一条动态,停留在3月31日凌晨。他发布消息说,正在“连夜赶路去木里县”。
杨瑞伦:“出发,深山老林,走起”
“爸爸,山上又起大火了,不跟你聊了,我们马上要上山救火。”这是23岁的贵州畲族小伙杨瑞伦,在3月30日下午跟父亲杨星礼视频聊天时,给家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汪耀峰:兑现6年前许下的诺言:不会当逃兵
6年前,汪耀峰高考后,主动报名参军。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母亲朱兰钗说,至今还记得两人谈及参军时的情景。
“妈妈,我想当兵。”
“想好了吗?”
“想好了。”
“好,你要记住,当兵不能当逃兵!”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当逃兵!”
“儿子没有当逃兵。”6年后的今天,朱兰钗说。
程方伟:从不向父母吐露具体任务情况
“程方伟个头不高,志向不小”,这是老同学给他的评价。初中毕业后,内向的程方伟辗转当了兵,这几年,成为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老同学印象中,程方伟话很少,性格憨憨的,但很疼妹妹、很孝顺。
对于工作的危险,程方伟很少跟家里提及,也从不跟父母吐露具体任务情况。今年春节,他们爬上泸山顶峰观察火情隐患,程方伟的位置就在山顶上,也是山风最凶的地方。
唐博英:出发前刚结束一场3天3夜扑火任务
唐博英的父亲、65岁退休教师唐会川,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儿子生前有3个愿望:读大学,参军入伍,加入中国共产党。“但还没实现第三个愿望,他就与这个世界告别了。”
邹平:最大遗憾或是没能多陪家人
杨达瓦:林草局局长每次灭火都会“上一线”
作为凉山州木里县林草局局长,杨达瓦本身只有森林防火的职责,但因为火场和他出生的地方只有20公里,他主动申请,去协助森林消防救火。“本来他有个会议,要去西昌,听说发生火情之后,就给推掉了,直接去了火场。之前每次遇到森林火灾,他都会到一线去,因为他曾经负责过林业防火工作,对防火工作很熟悉,经常会亲自带领灭火队伍冲向火场。”
捌斤:因采药熟悉山林,请缨担任向导
捌斤的家位于火场不远处的立尔村,以进山采药材和松茸为生的捌斤非常熟悉山里的情况,3月30日晚获悉山火的消息后,主动带领消防人员进山。
他原本有机会远离危险,“当时我们有村民建议他休息一下,但他说自己熟悉这一带的路,背上干粮和工具的包,就跟着森林消防一起又往山里去了。”立尔村的村支书说,捌斤的遗体将在火化后,安葬在立尔村内,继续守护他深爱的大山和村民。(北京青年报记者张雅屈畅戴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