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结课论文汇总十篇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兴趣,而且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紧紧抓住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展开,将知识理论和实践教育通过有益又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势传达给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轻松氛围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并且感悟语文的人文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语文课“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将拼音的学习直观形象化,提升学习兴趣,打牢基础

语文二字,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而在湘教版小学语文中,不管是学习“字词句段篇章”,无非就是语言和文字的集合,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深入到语言和文字当中,首先要学习拼音,这也是在小学语文当中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将拼音教学形象生动化。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拼音教学形象生动化,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性,在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及其组合当中,每个字母的读法和写法是学习的关键,教师形象化的将读法用现实的声音表现出来,将写法用形象化的事物勾勒出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知,这就能提高有趣的记忆效果。

像字母a,发音“啊”,写法又像张开的一张嘴,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发音“啊”,让学生张大嘴,大声读出,随后教师可以引入一小故事,“大家感冒发烧的时候,去医院看大夫,大夫让你张大嘴,并且要喊出“啊”的声音,这个字母a就是你在看大夫的时候用到的字母,圆圆的“肚子”就是你张大的嘴,而这个“啊”的发音就是你喊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字母,这样有趣的故事引入,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有效展开,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当中,探究了学生在学习中感官投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结论是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学生“眼耳口手”的综合运用,这样比单纯听或读要高出20%至30%的效率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避免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运用多种有效的学习角度有效渗透,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学习和探究。

课文《咏鹅》的多媒体教学展开运用。

骆宾王的《咏鹅》,我们用这首简单的小诗来做例子,简明扼要的说明一下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全方位的运用,提升学习的直观有效性,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的有效参与,起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作用。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小诗简单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是一只白鹅在绿水里畅游的情境,读完后,我们身临其境,好像就是到了那幅图画之中,感觉在眼前的就是“白鹅、绿水、红掌和清波”,整个画面有这四种色彩组成,令我们很开目,而且伴有动作和声音,这就是“曲项和向天歌”,这首小诗如果单纯的去讲解,学生不会有一种完美的感受,也体会不到大自然赋予语文的视听之美,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了。

教师提前搜好视频,或者做好幻灯片,配上声音,而且带有朗读,让学生一边听多媒体的朗读,一边跟读,同时能够看到鹅的图像,“它仰着脖子向天上唱歌,同时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火红的掌拨着清清的水,仿佛在自由自在的玩耍”,这样,一幅绝美的“咏鹅图”就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读和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会很快的记住所学的每个内容,而且体会到了大自然之美,在学习基础知识理论的同时,得到了美的升华和素养提升,这就是我们教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的教学中,也总结了经验,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提升教学经验,逐步提高。

三、注重学生能力教育,以能力实践反观理论学习。

我们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包括语文的学习都不是培养书柜的,不是培养和电脑比赛的机器,而是通过知识理论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以能力来带动知识的运用,从而进行理论知识的反观学习,从而查缺补漏,提升运用能力,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对能力的培养就是强调要建立在理论基础知识之上,因为理论到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通过能力来加深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培养。

培养学生语文情感,达成学生人文素养。

在现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同时都提到了对学生心理及情感的塑造,在教育学当中强调从知识的教学中提升出人文情感,规范学生的行事准则,在心理学当中强调学科素养对学生一生的人格培养及价值观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从中升华出一种情感,一种人文情感,这种情感是从学习中得到的。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完美教学,既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同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的灵活应用与创新,这需要教师的匠心独具,在实践教学当中不断的进行体会与摸索,形成适合自己,有适合学生的一套教育教学体系,“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从小学开始就提升起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最终形成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正确运用,受益于学习、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社会文献出版社

英国的本科生教育一直以来被世界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系统之一。总体上,其在教学管理上具有方法科学、态度严谨、高效率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科研水平上,英国的大学也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因此,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的心理学高等教育模式,并与国内心理学专业教育进行比较,对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系,提高中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对英国心理学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一、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制、课程设置

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偏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课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掌握心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与国内大多数高校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期间的主要课程包括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作为整个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专业通识课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均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而国内课程设置上一般把专业通识课放在较高年级课程中。

3.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实验课程是整个本科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内也有的“统计方法”、“实验心理学”等课程外,还专门开辟了“认知模型”、“高级统计方法”等课程,向学生讲授较为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5.除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还有很大的自可以选修其感兴趣的课程。而这些选修课并不局限于心理学学科内,包括医学、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都可以选修,为了保证选修课的学习质量,学校一方面对于每门选修课都明确提出了预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课程,同时还会有专门的选课导师对本科生的选课进行指导。

二、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风格、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除教材内容外,每门课教师会为学生列出学习本门课程需要阅读和参考的书籍。在每次上课之前,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文本的形式获得教师上课的幻灯教案,以便学生在课前对本次课堂的内容进行预习准备。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已有的经典知识,更多的时候只是对知识点中的要点或者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而把大多数书本上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后自己学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时的效率。除了参考书籍外,在课堂上或课后,教师还为学生选择了大量最新、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文献让学生阅读或进行讲解,尤其是对一些目前存在的学术争议通过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

在教学风格上,由于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发言踊跃,学生对讨论的话题轮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授课风格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有利,学生并不是很被动得接受到知识,而是在一种互动中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更为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当然,这种教学风格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该专业领域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接触最新研究前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这种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

三、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考核方法和体系

相对于国内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考试成绩的方式。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能力,体系多样化的特点。在考核方法上很少有课程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多数采用如研究设计、课程论文的形式作为学生最后成绩的主要依据。

此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从考核体系中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的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中,不但有要求每名学生必须独自完成的作业,还有一类是由一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由于小组作业的成绩也将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计入总分。因此,每名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进程中按照分工承担自己相应的工作,最终在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四、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硬件资源上,学校图书馆和各系大楼内,都有供学生免费使用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均能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学校各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还能免费下载大约12000多个论文数据库,其中仅心理学领域期刊就有近200种。通过查阅这些心理学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献,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开拓研究视野,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大有裨益。

另外,该系每年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学生既可以参加系里邀请的各领域专家讲座、报告会,学校或一些研究基金会还会资助学生出外参加各种学术论文报告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开展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很多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研究论文。

在其它方面,学校为全校学生开设有各种免费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中,既有针对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语言提高班、也有针对所有学生的科技论文撰写培训班等。另外,学校计算机信息中心还制作了大量针对本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使用教程提供给学生,比如,office办公软件以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这些学习资源都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五、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上述对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我们每名国内从事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英国和我国具有不同的国情,如何更好地借鉴英国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英国的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对每名心理学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具有非常扎实全面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知识,应该是对于整个心理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必须紧跟当前最新研究前沿,掌握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能对本领域学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把握。最后,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上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才能使教师真正把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并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从以上方面来看,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关键。

2.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要缩小国内学生与英国学生在以上方面的差距,培养学生养成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单向传授式教育模式以及单一的成绩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抱以投机取巧、片面追求高分的不良心态。因此,如何使学生建立认真努力、勇于进取的学习理念,从而使学生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是需要全体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3.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方面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加大,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相比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英国心理学专业学生,国内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机会和可利用资源还相对较少,其中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资源,也包括可利用的教师智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学术兴趣。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条件,最大程度上为保证培养具备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而服务。在这些方面,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管理者去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晓燕,张向前.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90-94.

[2]田洪芳.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8,(34):72-74.

[3]汪怿.英国高教改革的最新动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43-46.

通过三年的本科函授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概括如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类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理论从教师的视角提供了研究方法类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则从学生的视角为研究方法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一)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理论

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是指当个体拥有该知识点的结果知识后,就会不自觉地高估自己和他人能够正确反应的能力,继而影响后继行为,也就是事后诸葛亮[1]。庞爱莲和李晓东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听觉和视觉领域均存在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2]。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早在1976年,Goranson就指出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对师生交流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拥有所授知识点的正确答案,这使教师低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3]。为了避免教师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对教学的影响。庞爱莲等人认为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策略降低教学中出现的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第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第二,分析学生在理解知识点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适当地降低难度。第三,增加讨论环节。心理学家指出,解题体验可以降低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因此,将教师置于解题情境中,增加教师的解题体验,继而使教师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授课质量。基于此,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时面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降低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造成的影响,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

二、研究方法类课程改革的举措

(一)构建异质性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

(二)实施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

(三)推行“共同分+差异分”的评价模式

三、教学效果反思

[1]庞爱莲.教师事后聪明式知识偏差研究及其教学建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9).

[2]庞爱莲,李晓东.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0,(1).

二、从学生学习效果角度

三、从教师教学和科研角度

四、结语

记者:王总您好,很荣幸您能接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的采访。众所周知,安人测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心理测评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口碑和品牌积累,但是今天我看到您的身份是来自“安人心理”(),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其中的缘由

虽然心理测评受到很多学校及各种人力资源机构的青睐,但我们深刻意识到,安人需要从单纯的“心理测评软件供应商”转变为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产品供应商”。心理测评协助人们理解潜能,而之后如何提升人们的潜能,安人在思考。

请看这样一组数字:全球4亿人患有精神或神经疾患;中国重性精神病人约1600万,占国家医疗支出20%;在中国3.4亿17岁以下的人群中,约3000万人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在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AD、VD等患者总数在300万以上。[2]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一片阴云却在人们心中越来越挥之不去――钱多了,我们真的就更幸福了吗为什么某些待遇不错的公司却出现员工不断跳楼的尴尬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费立鹏教授推算,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有8人自杀未遂。我国每年有28.省略)首页上这样介绍安人心理:“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提升人类幸福感。”可否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王薇: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科学、专业,实际上有很多扎实工作要做。

第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在国内已经开始流行,安人在公司成立八周年之际,即将推出一套“安人应用心理学实务手册”,包括安人公司原创的《积极心理学测量手册》、《积极心理学实践入门手册》、安人公司翻译的积极心理学发起人之一塞里格曼的代表作《习得无助》,以及被塞里格曼称为“积极心理学的天才”的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代表作《积极性如何改变你的生活》等。我们要加强对有实证科学基础的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学习、研究与传播。

第二,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如何准确评估人的个人优势、人的积极情绪如何评估学校的心理资本诸多课题都在探索研究中。安人公司基于在心理测量领域的传统优势,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十余位心理学专家共同研究这些课题,期望为产品研发和效果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您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安人对研发的重视。下一步在研发心理健康科技新产品上有什么规划和设想

王薇:安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研发。2003年,安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的心理档案方面的论文[7]。2004年,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测试了10万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安人为该项测试提供了“心理健康与人格”等测评指标[8];2005年,安人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系统。2006年,安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中国教育报》举办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第一届十佳企业称号。2007年,安人举办了第一届心理商业机构年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来位心理学商业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年会。2008年,安人发起了512地震之后的灾后心理支持项目――华老师,并及时开发了在线心理咨询机器人。2009年,安人研发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行为训练体系――幸福课。2010年,安人出版了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团体活动课手册《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

作为研发主导的高科技企业,安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以下两点:

记者:感谢您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安人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作出的努力。最后,请您谈谈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展望。

安人出版的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的团体活动课指南――《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手册》,包含75个团体活动课程,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的非常实用的操作手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了帮助一线教师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安人组织了积极心理学巡讲活动,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名中小学骨干心理教师从中受益。安人真心希望能与各界开展更深度的合作。

非常感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提供这个交流平台。在展望未来之际,我希望,为了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有权之士、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的联合,把学校、科研机构、媒体、企业与社会有机整合,共同为提升人类幸福感作出贡献!

(稿件编号:100722010)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安人,始于2003年,专注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商业应用。以实证研究为依据,依托专业社群,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开发并推广新一代脑与心理科技产品。目前,安人正在逐步以创新的方式,推动脑科学与心理学从学术殿堂步入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安人公司也逐步从一家公司发展为三家行业领先的专业公司:安人心理、安人脑训练、与安人测评。详细内容见:省略/

[2]数据参考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实验室成立时的网站与宣传资料:labmh.psych.省略/problems.htm.

[3]数据参考:news.省略/c/2006-09-11/

170410980432.shtml.

[4]文字引自:《论语宪问第十四》.

[5]移动互联网:是指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详细介绍可以参考:baike.省略/view/1168245.htm.

1科学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期

从目前可以查阅的文献信息来看,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在19世纪末期,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riplett(1898)发现美国自行车运动员单独骑行与比赛时的成绩差异,然后实施了一项实验室试验,得出竞争和他人在场会影响参赛者成绩的结论。portdiscus中还储藏着另外3项公开报道于19世纪末期的研究:1)issié(1894)观察一名法国自行车运动员,发现他比赛成绩比训练成绩好,认为与他人竞争有助于提高骑行成绩;2)antayana(1894)分析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3)Mosso(1897)在1894年7月组织10名意大利山地军人登上MonteRosa山,11日到19日他们住在4560米的临时营地,期间进行体能测试。他发现爬山过程中领头的人会比后面的人更快的感到疲劳,引体向上测试中士兵们会自发产生一种互相竞争的态势,导致重复次数不可思议的超过力竭上限。

尽管当时的研究者们并没有故意创建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或开展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观意愿,但从历史的视角看,这4篇论文开创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先河,特别是riplett(1898)的研究,经过Allport(1924)介绍(pp.261-262,280),让后来的一些学者意识到了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存在(如Kenyon,1970;Martens,1970;Richardson,1972)。

2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19世纪末期出现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星星之火并没有顺势在20世纪初燎原,尽管当时社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良好发展势头从理论上为体育社会心理学创造了发展环境,但portdiscus收录1900年至1929年间的体育社会心理学文献只有7份(分别是:Patrick(1903)认为参加足球运动可以减轻心理紧张;Wallace(1908)分析了大学体育对道德的影响;ehe(1910)提出可以通过体育教育实施道德教育;mith(1914)论述了体育活动的道德价值;argent(1915)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女性自信心;lither(1917)分析了教职工对学校体育的态度;ilcox(1919)介绍了体育运动中的礼节),但这些研究均源自研究者的个人主观分析。提示,19世纪末期出现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议题和技术,并没有引起重视,当时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思想尚未形成。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数量、议题范畴和研究技术取得明显发展。首先,仅30年代10年中发表的论文数量就达到19篇,是20世纪前30年总量的2.71倍(见图1)。

研究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进步。以人格研究为例,Ragsdale(1932)推断体育专业学生人格的依据是他们的入学申请材料中自己陈述的兴趣、理想和社会经历,高中班主任或老师对其性格和能力的评价,以及大学班主任对其评分和评价,而Blanchard(1936)编制了行为频率等级量表(BehaviorFrequencyRatingcale)用来测量体育课学生的人格,随后的研究者采用心理学家研制的通用量表(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测评体育专业大学生(Mochel,1949)和运动员(Booth,1957)的人格。

3体育社会心理学理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50年代末期形成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思潮在60年代正逢后现代社会心[LL]理学的崛起(王小章和周晓虹,1994)和运动心理学的创建(McCullagh,1995),这可能鼓励了研究者们从学科视角看待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

为什么体育社会心理学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回顾当时国际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态势,可以发现“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首先,portdiscus中收录1960-1969年间的体育社会心理学论文129篇,10年中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之前的总和,而且数量增长的趋势明显(见图2);其次,研究范围明显扩大,与之前的研究主题相比(见表1和表2),20世纪60年代讨论的议题有41个,大约是之前研究范围的4倍。

4迄今最积极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创建工作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

80年代的学科建设工作更加蓬勃,来自全球多个国家(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的学者通过学术期刊(如Inglis,1980;Parlebas,1985;Ingram,1985;刘慎年,1986;Gauvin,1986;Bertels和Van-Rensbergen,1987),学术会议(rent和Adrian,1985),书籍章节(Frey,1986;Rees,1988)和4部著作介绍体育社会心理学知识。

这个时期,部分美国高校还开设了体育社会心理学课程,例如Martens利用自己编写的教科书《ocialPsychologyandPhysicalActivity》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面向体育专业研究生开设体育社会心理学选修课,而密西根州立大学的Gould教授也采用Martes编写的教材给博士生开设《ocialPsychologyofport》课程(Jowett和Lavallee,2007)。

5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的热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

621世纪讨论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问题的研究者主要来自欧洲和中国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的故乡――北美,自Russell(1993)之后就没有出版新的以“体育社会心理学”为名的著作,而且他们的学术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少研究者认为自己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解决体育领域中的问题,所以他们已经不认为自己在开展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而是在做体育管理学研究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了Russell(1993)、Brawley和Martin(1995)和Gill(2009),就没有其他北美学者从学科角度正式讨论体育社会心理学,但欧洲和中国学者逐渐成为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不仅出版了5部著作中的4部,而且中国学者王进(2006,2007a,2007b,2007c,2007d),苏庆富等人(2004,2005,2006,2012),游茂林和石岩(2015)正致力于解决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

7小结

7.1portdiscus中储存的文献显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在19世纪末期出现,目前可以查阅的4项研究讨论了体育领域中的社会促进效应和动机问题,采用了观察、试验和精神分析等研究方法。

7.220世纪前30年国际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处于低潮,直到30年代才开始兴起,在数量、研究范围和深度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得益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所创造的学术环境,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Kenyon正式提出,继而在20世纪70~80年代期间出现了由北美学者主导的迄今为止最积极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创建工作。

7.3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但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关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问题的研究报告也很少,至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界习惯将体育社会心理学称作“socialpsychologyof/insport”而不是“sportsocialpsychology”,可见研究者们还深受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束缚,目前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在大部分研究者的学术观念中可能称作“体育领域中的社会心理学”更为贴切。

[1]ALLPORF.ocialpsychology[M].Boston:oughtonMifflinCompany,1924.

[2]BIDDLE.Attributionresearchandsportpsychology[A].INGERR.andbookofresearchonsportpsychology[M].NewYork:Macmillan,1993.

[3]BlanchardB.ABehaviourFrequencyRatingcalefortheMeasurementofCharacterandPersonalityinPhysicalEducationClassroomituations.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Associationfor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36,7(2):56-66.

[4]BoothE.PersonalityraitsofAthletesasMeasuredbytheMMPI.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Associationfor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57,29(2):127-138.

[5]CARRONA.ocialpsychologyaspects[A].ZEIGLERE.PhysicaleducationandkinesiologyinNorthAmerica:professional&scholaryfoundations[M].Champaign:tipesPublishingCompany,1994.

[6]CLARKJ.portPsychologyource.heNorthAmericanReview,1930,230(1):60-61.

[7]COXR.portPsychology:ConceptsandApplications(7th)[M].NewYork:heMcGraw-illCompanies,2011.

[8]COXR.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张力为,张禹,牛曼漪,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CRAIG.portsInterestsandAttitudesoftudentsEnrolledintheerviceCurriculuminPhysicalEducationattheUniversityofIllinois.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Associationfor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39,10(2):143-149.

[10]CRAYB.ocialPsychologyinAthletics[M].UpperaddleRiver:Prenticeall,1981.

[11]DOROG.AportmozgalomFarsadalmiLelektana.estneveles,1932,5(8-10):607-668.

[12][JP3]GAEG.heEffectofanAudienceUponPerformance.EditorialCommentUpontheEffectofanAudience.he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andocialPsychology,1924,18(4):334-342.

[13]GREENC,BENJAMINL.PsychologyGetsintheGameport,Mind,andBehavior,1880-1960[M].Nebraska: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2009.

[14]GRIFFIC.Psychologyanditsrelationtoathleticcompetition.AmericanPhysicalEducationReview,1925,30(4):193C199.

[15]UZLERY,ERRILLC.Disability,physicalactivity,psychologicalwell-being,andempowerment:alife-spanperspective[A].LIDORR,BAR-ELIM.portpsychology:linkingtheoryandpractice[M].Morgantown:W.Va.,FitnessInformationechnology,1999.

[16]IsenbergerW.elf-AttitudesofWomenPhysicalEducationMajortudentsandofWomenPhysicalEducationeachers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Associationfor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59,30(1):44-53.

[17]JOWE,LAVALLEED.ocialPsychologyinport[M].Champaign:umanKinetics,2007.

[18]KAIN,FEIN,&MARKU.ocialpsychology(8th)[M].Belmont:WadsworthCengageLearning,2011.

[19]KENYONG.,GROGG.Contemporarypsychologyofsport:Proceeding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gressofsportpsychology[M].Illinois:heAthleticInstitute,1970.

[20]KENYONG.Address:hesocialpsychologyofsportandphysicalactivity[A].KENYONG.,GROGG.Contemporarypsychologyofsport:Proceeding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gressofsportpsychology[M].Illinois:heAthleticInstitute,1970.

[21]KINGD,RAYMONDB,&IMON-OMAJ.istoryofportPsychologyinCulturalMagazinesoftheVictorianEra.heportPsychologist,1995,9(3):376-390.

[22]KRUGLANKIA,ROEBEW.andbookofthehistoryofsocialpsychology[M].NewYork:PsychologyPress,2013.

[23]LENPARDW.Asociologicalperspectiveofsport(5th)[M].Boston:Allyn&Bacon,1998.

[24]MARENR.ocialpsychologyandphysicalactivity[M].NewYork:arper&Row,1975.

[25]MARENR.AocialPsychologyofPhysicalActivity.Quest,1970,14(1):8-17.

[26]MCAFEER.portsmanshipAttitudesofixth,eventh,andEighthGradeBoys.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Associationforealth,PhysicalEducationandRecreation,1955,26(1):120.

[27]MCCULLAGP.portpsychology:ahistoricalperspective.heportPsychologist,1995,9(9):363-365.

[28]MochelM.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asafactorintheselectionandguidanceofphysicaleducationmajorstudents[D].LosAngeles:UniversityofouthernCalifornia,1949.

[29]王进.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2]PAPAIOANNOUA,GOUDAM.Psychologyforphysicaleducators[M].Champaign:umanKinetics,1999.

[33]PARICKG.hePsychologyofFootball.he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1903,14(3/4):104-117.

[34]RAGDALEC.PersonalityraitsofCollegeMajorsinPhysicalEducation.ResearchQuarterly.AmericanPhysicalEducationAssociation,1932,3(2):243-248.

[35]RICARDON.Anewdiscipline:thesocialpsychologyofsport.ContemporaryEducation,1972,44(1):24-25.

[36]ABOD.PsychosocialimpactsofathleticparticipationonAmericanwomen:factsandfables[A].EIZEND.portincontemporarysociety:ananthology(4th)[M].NewYork:t.Martin'sPress,1993.

[37]ANAYANAG.PhilosophyontheBleachers.arvardMonthly,1894(18):181-190.

[38]ARGEND.InterestinportandPhysicalEducationasaPhaseofWomen'sDevelopment.Mind&Body,1915,22(12):830-833.

[39]EED.L[KG-*2]'[KG-*3]educationmoraleparl[KG-*2]'[KG-*3]educationphysique:psychologie,pedagogie[M].oissons:ImpG.Nougarede,1910.

[40]ILCOX.Mannersinsport.chool,1919,8(1):47-51.

[41]LEPICKAP.Psychologyofthesportspectator[A].BIDDLE.Europeanperspectivesonexerciseandsportpsychology[M].Champaign:umanKineticPublishers,1995.

[42]LIERE.heattitudeofthestafftowardschoolsports[C].oronto:ProceedingsoftheAnnualConventionoftheOntarioEducationalAssociation,1917.

[43]MIF.heethicalvalueofplay[C].oronto:ProceedingsoftheAnnualConventionoftheOntarioEducationalAssociation,1914.

[44]IIEP.PsychologiedeI'entrainementintensif.Revuecientifique,1894,31(4):481-493.

[45]RIPLEN.heDynamogenicFactorsinPacemakingandCompetition.heAmericanJournalofPsychology,1898,9(4):507-533.

[46]VAUGANAG,GUERINBB.Aneglectedinnovatorinsportspsychology:Normanriplettandtheearlyhistoryofcompetitiveperformance.he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istoryofport,1997,14(2):82-99.

[47]WALLACEC.Moralinfluenceofcollegelifeandtraining.outhAtlanticQuarterly,1908,7(1):75-82.

[48]WIEMOREI.heinfluenceofcompetitiononperformance:Anexperimentalstudy.heJournalofAbnormalPsychologyandocialPsychology,1924,19(3):236-253.

[49]季浏,张力为,姚家新.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0]邱卓英,邱宜均.当代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问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9(1):17-22.

[51]沙莲香.关于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思考.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11-16.

[52]苏庆富,杨维琴.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及其发展态势.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109-111.

[53]苏庆富,李艳翎,杨维琴.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及态势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35-337.

[54]苏庆富,李艳翎.以体育社会心理学为视域解读学科三要素.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5.

[55]苏庆富,阮利民.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结构性要素――研究对象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6):53-56.

[56]王进.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什么?.体育科学,2006,26(9):96.

[57]王进.体育社会心理学的运动角色研究.体育科学,2007,27(3):封3.

[58]王进.“逆理论”在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体育科学,2007,27(5):封3.

[59]王进.“符号交互作用论”在体育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27(7):96.

[60]王进.自我决定理论在体育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27(8):96.

[61]王进.当代体育社会心理探索――从理论到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2]王小章,周晓虹.面向社会: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转折――对美国和欧洲的考察.杭州大学学报,1994,24(1):97-103.

[63][JP3]游茂林,石岩.什么是体育社会心理学――基于20名中、外运动心理学家学术经验的考量.体育科学,2015,35(2):73-80.

我国1998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设计人才。“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其中“道”是无形的、本源的物质本身所遵照的运动规律;“器”是有形的、现象的技能、技法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犹如“道”和“器”,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根本、源泉。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它来自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一)心智技能的内涵与特征

R.M.加涅的女儿E.D.加涅,提出程序性知识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中一个就是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与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只适用于特殊领域,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作文心智技能属于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至于心智技能的特征,还得从前苏联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观点说起。80年代以前我国教育理论方面主要受前苏联的影响,心智技能方面主要采用加里培林的观点,他认为智力活动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完成的。我国的著名学者冯忠良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反映智力活动的主要特征。他把心智活动的特征归为三点:第一,就活动的对象说,是一种观念的活动。第二,就活动的进行说,它是在头脑里,借助于内部言语默默地完成的,具有内潜性。第三,就活动的结构说,智力活动具有简缩性。[4]并且他认为智力技能指的就是这种智力活动的方式,基本表达了他对心智技能的看法。

我国学者吴庆麟根据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归结出心智技能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这类知识的动作速度极快,在启用它们时人几乎豪无意识;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它们几乎总能产生正确的预期铜佛;人对于这类知识一般缺乏控制;人们一般不能对这类知识作言语描述。[5]他的理论比较具有概括性。

(二)心智技能在写作过程中的意义

心智技能的培养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注重心智技能的教学更偏重于学生内在的学习,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二、心智技能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作文心智技能的指导上,注重训练。首先,应找到能表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头脑里看不到的思维过程的原型。这个原型可以是权威专著上的,也可以凭教师多年经验归结,当然专著的原型可以更科学些,然后进行原型模拟,也就是摸拟原型对学生一步步进行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前苏联心理学家兰达,就是原型的最初的提倡者。作文教学设计可以根据科学的原型,把综合训练与分项训练相结合来进行。

(一)综合训练

(二)单项训练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等于“授之以渔”,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由于心智技能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如今已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要真正把作文心智技能的培养落到实处,还任重道远。

注释: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皮连生.智育概论――一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41-49.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8,129.

[4]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04,112.

[5]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8,92.

[6]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

[7]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

[7]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冯忠良.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9]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0]皮连生.智育概论─―种新的智育论的探索[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04).

[11]韩雪屏.言语能力结构与言语心智运作[J].高师教育研究,1994.

THE END
1.软件测试报告怎么写?软件测试报告是软件测试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对软件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如何撰写一份完整、准确、清晰的软件测试报告是每个测试人员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下文将从软件测试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撰写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软件测试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测试H的、测试范围、测试环https://blog.csdn.net/m0_60889254/article/details/144346853
2.对毕业论文的总结优秀4篇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对毕业论文的总结优秀4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59317-1-1.html
3.信息检索结课论文(精选6篇)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一次出版,出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软件、网络课程而中国网络产业在产品性能测试领域存在着严重不足,网络测试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决定了中国网络产业的前途信息检索结课报告04-29 信息检索论文综述05-26 信息检索论文总结04-08 信息检索分析论文04-16 信息检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239c8mc.html
4.结课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共13篇)财政学结课论文 财政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支持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适应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923792.html
5.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结课论文(精选33篇)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结课论文(精选33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先来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1)兴趣爱好: 看书,听音乐,下棋,Photoshop,网页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测试,编程 2)特长: 数据库维护管理,熟悉C 、Java、DELPHI、VB语言,精通C#语言,熟练https://www.yjbys.com/jiuyezhidao/zhiyeguihua/1650697.html
6.网站建设论文7000字?(网站建设文章)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网站建设论文7000字,以及网站建设文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跪求一篇论文“学院的网站 *** 与规划”大约6000-8000字百度知道是一个相互帮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网站建设论文7000字,网站以及网站建设文章对应的建设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论文不要忘了收藏http://www.nybdqn.com/articles/594f899403.html
7.物理实验课程论文学院:汽车学院 班级:热动0504 姓名:张志强 学号:0120507210410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体会颇深。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其次,我已经学会了独立作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https://www.zzmce.com/lunwen/135289.html
8.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验2021每人一份。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对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作总结,分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效果。通过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总结要包括软件系统开发的各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比较,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 https://aike.smu.edu.cn/course/view.php?id=1469
9.21调查丨“玄学”误判和偏见:高校检测AI论文背后南方+当时ChatGPT惊艳亮相不到半年,教育界一度担心学生有了“作弊神器”。在这一背景下,知名学术查重软件Turnitin率先推出了AI文本检测器,用来识别论文中的AI生成内容。国内的格子达、知网两大查重系统也先后上线了AIGC检测功能,王宇就是第一届被检测毕业论文AI率的学生。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27/c8638167.html
10.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APP推荐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下载豌豆荚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榜单为您提供最新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大全,这里不仅有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安卓版本APP、历史版本应用下载资源,还有类似论文查重率用什么软件的应用推荐,欢迎大家前来豌豆荚下载。https://www.wandoujia.com/bangdan/393959/
11.土木工程论文(集合)通过借助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施工平面图的设计系统、编制工程的进度网络系统、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系统、施工组织设计的'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论文联盟www.LWlm.coM的绘制系统以及项目的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物资台账、进度以及日常的信息管理。https://www.wenshubang.com/tumugongchengbiyelunwen/4598942.html
12.系统工程结课论文5篇(全文)高等工程力学结课论文 第3篇 摘要:弹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补充,其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同时,弹塑性力学的工程应用领域也在迅速扩大,一些原先纸上谈兵的理论已经变成工程师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弹塑性力学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相信随着理论的不断充实完善以及新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的不断涌现,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s4ykbpq.html
13.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大全15篇以我工作中应用到的办公软件“金土工程”中的地籍调查子系统为例,从一个方面展示一下地理信息系统是如何为城市测绘服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城市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籍调查工作提供依据及决策的。测量成果数字化。由测绘单位对外业采集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在AutoCAD中绘制出数字地形图。(1)打开办公软件,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40623160609_388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