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线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打造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合作平台,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的地位在广西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广西加快了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广西与东盟经贸来往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提出:广西目前缺乏能开拓国际市场、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国际化外贸人才。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明确了把培养“技能”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生命线后,各个职校的实训基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使中职学生的培养出现了一个质的转变。
但是随着实训上升到一个高度后,一些新的瓶颈问题也出现了:(1)实训毕竟是实训,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跟真实的工作岗位仍然有差距,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却无法深刻体会因为填单的一个小小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大部分学校的实训都是各专业独立存在的,缺少完整的、系统的实训环境,以商贸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国际商务等专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有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有个完整的实训,认识到本专业岗位和其他专业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学生才能充分认识本专业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也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本课题欲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作为主体、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综合实训的实体企业,探讨出一条全新的、真实的实训体系,使中职的实训能突破瓶颈,真正实现校企“无缝连接”。
二、平台建设的功能目标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谋求的是一种可替代真实的工作环境,重点在于搭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平台。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老师科研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并在商务经营实现收支平衡,保证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职业能力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各岗位、各流程或涉及物品、或涉及现金、或涉及服务顾客等,实习学生团队成员在实训过程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实战熏陶,从而培养出更有职业道德水准的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4.课程改革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课程融合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专业课程于一体,将涉及的课程有《进出口贸易实务》《收银员》《商务礼仪》《会计基础》《财务核算》等,根据实训室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
三、平台建设的过程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调研―计划―实施”的研究要求和路线,提高研究实效,以求达到建设预期效果。
2.校企共同论证,形成建设方案。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建设方案,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岗位能手,召开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校企论证会,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完善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3.完成平台建设,发挥实战功能。以建设方案为依据,构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并整合分散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资源,形成综合实战平台,制订全新的管理和运作制度,通过平台的运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实战平台和一套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学、实训、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平台的运作方式
2.成立由企业专家和本校国际商务、物流、营销、会计等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实训平台的日常管理、运作以及学生实训进行指导。
3.打造学生核心团队。学生核心团队从各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组成,核心团队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能单独胜任所在岗位),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是实训平台正常运作的中流砥柱,在实训平台中的身份是中层管理人员。
4.打造学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这一团队由技能水平尚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和新生组成,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核心团队成员,从而实现了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明确岗位职责。实训平台分岗定人,每个岗位都形成“教师+专家―核心团队学生―第一梯队学生―第二梯队学生”组成的金字塔模式,各岗位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可进行轮转,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掌握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定期召开会议。通过会议的方式解决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员工精神,奖罚分明。
五、建设成果及成效
1.为学生提供了校企无缝对接的实战锻炼平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经营性的实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摆脱了传统模拟实训的束缚,把复杂、抽象的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许多在实训中无法接触到的工作问题,还可以掌握专业内各岗位承上启下的关系和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提高各自的业务技能。
2.提高了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过程中涉及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个商贸类专业,我们通过研究专业群的共性,根据它们的共性进行合理配置,搭建一个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共享平台资源,改变了过去实训室分散且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了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教育资源。
3.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三个对接”。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了“三个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具体做法是:以实战平台为核心,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计划,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然后,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真真正正地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全程全网”一体化实训基地
四、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校企合作“建维用管”一体化实训基地
五、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工作任务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一体化教学方法
Abstract:Thepapergivesadetailed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teachingmethodinthecourseofinternetofthings.Thestudyissuitablefortheteachingmodeofthecourseofinternetofthings,whichissupposedtoimprovethestudents'comprehensiveskills,hencetorealizetheteachinggoalof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InternetofThings;theintegratedteachingmethod
物联网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联接起来,通过无线网络采集实时动态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应用范围覆盖面广,人才需求旺盛。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核心,强化系统设计和软硬件编程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
1物联网专业课程特点
物联网专业包括了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接入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1]。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技术、高级嵌入式技术(A8+linux应用开发)、ZIGBEE技术应用及无线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Linux系统开发、云计算、嵌入式Linux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1]。
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软硬件课程。这些课程涉及面广、实操性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决定通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2物联网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充分理解这一培养目标,没有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由于惯性思维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不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善于应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只注重对知识被动机械地记忆存储,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差,走出校门也只是“半成品”。
2)教学过程单向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授课时只注重理论的讲解,比如程序设计类课程,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体系来开展教学,重点讲解语法、概念、规则,这些内容多抽象,难以理解,多数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而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按部就班的继续讲解新的知识,学生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却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自然失去了兴趣。
3)理论与实践错位
4)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思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指出“教、学、做”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体的,“做”是核心,教学都要围绕“做”来开展[2]。简单地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实质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为重点,整合教学资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要很好的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需要以下几个条件:配套的教学场所、高技能的教师队伍和比较详实的教学实施计划[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职业所需必要技能[2]。
①建立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大学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它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培养生产服务于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物联网的知识体系和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设计、开发、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包括物联网节点能力、网关能力、传输网络能力和数据中心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集中体现在培养这些核心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电路基础、数据库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概论、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无线通讯)、物联网上位机开发、RFID技术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物联网产品管理与维护,实践实训课程包括:物联网认知实习、感知层组建综合实训、物联网上位机开发实训、智能设备应用开发实训、无线传感网组建实训、物联网项目综合布线、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②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分界线逐渐淡化,课堂教学既包含理论,又融合了实践操作,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培养或引进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教师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③安排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强调理论教育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都需要有所转变,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有的放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理论知识的安排必须围绕实践技能展开,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点,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其次教学形式应该从理论课偏多转变为理论实践结合,打破理论课、实验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边讲边演示,学生也可以边听边操作,用实际操作强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4]。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改变了过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态,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连贯、自然地衔接起来,教学、演示和训练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灵活,课堂生动,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会消化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④设计多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的做还体现在安排与课程配套的实训环节。分析物联网专业的课程特点,优化整合其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确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实践、综合实训实践和创新设计实践,每个实践层次都有各自的实践环节,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大学生创新项目、物联网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等操作。
⑤创建灵活适宜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检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考核强调对教学实施的全过程的考核。对每个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跟踪,突出技能训练的过程控制。同时,不拘泥于传统笔试的考试形式,增加考试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考核以实际动手操作方式为主,更客观、更全面地衡量每个同学的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
4总结
通过对物联网专业教学特点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准则,研究适合于物联网专业的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从而实现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廖丽嵘.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9):67-71.
[2]朱大虎,王晓平.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1(3):11-132.
【关键词】项目教学;课程改革;考核评价
【Abstract】ThetraditionalcolorTVtechnologycourseteaching,thetheoryteachingisthemain,assistedexperimentalverification,ithavemanydisadvantages.Thispaperputsforwardtheexperienceofthecourseof“colorTVtechnologyandmaintenance”,inthecourseofimplementingtheintegratedcurriculumreformformanyyears,mainlyinthecurriculumstandards,coursecontent,trainingbases,assessmentandotheraspectsofexploreideas.
【Keywords】Projectteaching;Curriculumreform;Evaluation
0前言
《电视技术与调修》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将课程设计为以电视产品各单元电路为子项目,通过调试与维修环节来安排项目训练内容,通过各项目训练介绍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调修环节的基本技能;建构“项目训练+综合实训+企业顶岗”的三维一体的实训环境,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并让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综合技能考核来检验本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依托行业知名企业,联合制订课程标准
针对当前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技术中含盖有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传输与接收,传输信号的类型也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跨越。所涉及到的技术包含有电子线路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源技术、显示技术、通信网络与接口等技术,它几乎覆盖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因此将“电视技术与调修”课程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做法。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制订课程标准中,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与常州华辉电子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进行广泛地合作,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组织企业专家紧紧围绕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分析。归纳出生产电视机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进行优化,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组织,形成新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符合高职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获取多种社会认可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
2内容组织紧贴目标,突出调修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是基于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学生对电视机整机调修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练结合的教学思路。具体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完成项目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原则是遵循能力为本的基本原则,按照电视机在调测与维修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本课程内容分解为四大学习项目:即电视机认知实训、电视单元电路项目调测训练、典型故障综合维修项目训练、考工考级综合培训。
针对本课程的实践性与专业性较强,在授课内容中,需介绍的各种方框图、原理图和各类波形非常繁多,为此大量采用图文并茂的的多媒体课件,以增加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还借助于彩电示教板做为辅助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感。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进行,每位学生安排一个生产工位,配置必要的仪器和工具,提供一个与真实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通过对真实电视产品调试与维修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电视整机产品的调试与维修技术。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学生讲、教师评的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每组派一位学生来阐述完成任务过程和得到的结论,接着由同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在项目训练环节中,采用活页形式编制了完善的实训项目单和行动训练卡,将每个实训项目都细分为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提高训练三大部分进行训练,并保证各训练环节梯度和难度。
3拓展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课程工学力度
4多种考核方式并举,全部检验学生能力
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全面考核与评价机制。我们采用了对教学全过程控制与各阶段考核相结合,通过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学练结合”的过程中接受各种类型的考核。考核类型不再是单纯的终结式书面考试,而是要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考核可以采用阶段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形式可采用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也可采用小M讨论与组织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态度性评价、知识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其中态度性评价包括考勤、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内参与程度等方面;知识性评价是指作业、项目报告、提问、课堂练习和期末考试等方面;技能性评价具体可以包括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能力、仪器仪表使用与电路测试能力、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以及对出现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
5结论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电视技术与调修》课程作为我院电子信息技术核心课程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本课程自从开始建设以来,已经在三届学生约760人次中实施,根据任课教师和大部分同学课后的情况反馈,效果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技能的掌握方面尤为明显和突出,根据最新统计,2013级共有505人参加江苏省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音视频检验工高级工”技能考工,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7.6%。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赶于创新、勇于争先,使本门课的教学效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使学生学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宇航.高职院校实习教学改革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关键词】单片机;可控硅;无线控制;亮度调节
1.引言
遥控技术凭借其带给人类的方便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比如:汽车电子锁、遥控玩具、遥控器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近年来,遥控技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理论、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
2.无线遥控电路模块
无线电遥控器(RFRemoteControl)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的遥控设备。常见的无线电发射接收模块常用的无线电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遥控器与发射模块,遥控器和遥控模块是对于使用方式来说的,遥控器可以当一个整机来独立使用,对外引出线有接线桩头;而遥控模块在电路中当一个元件来使用,根据其引脚定义进行应用,使用遥控模块的优势在于可以和应用电路天衣无缝的连接、体积小、价格低。接收部分一般来说也分为两种类型,即超外差与超再生接收方式,超再生解调电路也称超再生检波电路,它实际上是工作在间歇振荡状态下的再生检波电路。超外差式解调电路与超外差收音机相同,它是设置一本机振荡电路产生振荡信号,与接收到的载频信号混频后,得到中频信号,经中频放大和检波,解调出数据信号。由于载频频率是固定的,所以其电路要比收音机简单一些。超外差式的接收器稳定、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也相对较好;超再生式的接收器体积小、价格便宜。
为了实现遥控的功能和控制功能的齐全,我们选取市面上使用较广的PT2262/2272无线模块,其特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2.1无线发射系统
无线发射系统电路,如图1所示:主要采用PT2262芯片来完成,电路PT2262对按键信号进行编码,可以控制4个通道。图中PT2262的1-8脚是编码地址端,每个地址端可以设定“高电平”(该脚接12V)、“低电平”(该脚接地)、“悬空”三种状态。10-13脚是编码的数据输入端D3-D0(使用4位数据),在每个数据端连接了一个按键,用以控制不同的设备。当按下按键后,按键将12V的电压加到对应的数据端,同时数据端信息通过晶振将信号并发射出去。PT2262将会根据地址码的设定和输入的数据进行编码,从17脚输出编码脉冲。无线通信受编码脉冲控制,当17脚脉冲为“l”时,V1组成的振荡器工作,产生315MHz的高频信号并发射出去;当17脚输出脉冲为“0”时,Vl组成的振荡器停止工作。
图1无线发射系统
2.2无线接收系统
无线接收系统电路,如图2所示:接收系统电路主要由接收模块(包括射频模块、芯片PT2272及电路)。PT2272的1-8脚是解码地址端,每个地址端可以设定“高电平”(该脚接5V)、“低电平”(该脚接地)、“悬空”三种状态,该解码地址的设定与PT2262的地址编码相对应。当射频模块接收到由发射电路发出的信号后,PT2272进行地址码比较核对(解码),若地址码核对正确,则发射模块TE脚(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发出的信号经接射频模块由Din脚(14引脚)进入PT2272,同时数据经PT2272的数据输出脚D0-D3(10-13脚)进入单片机;反之PT2272的数据输出脚则无任何动作。当信号进入单片机后,单片机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控制。
图2无线接收系统
3.交流负载的控制方案
由于系统遥控对象是连接220V市电的交流负载(白炽灯),为了实现连续调节光源亮度的目的,通常可选取的控制方案有:继电器控制和光耦+可控硅控制。继电器控制为触点控制,触点开关频繁的快速通断极易消耗继电器的电气寿命,而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对交流电源导通的无触点连续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光耦+可控硅控制[1]。
可控硅需要给脉冲后才能导通,在电路过零后实现自动关断。所以我们使用单片机给可控硅触发脉冲使其导通[2]。
图3整流信号波形图
整流电路中我们使用DB107整流桥,整流信号经过光藕隔离器TLP52l后会输出一个频率为100Hz的脉冲信号,脉冲对应工频信号的过零点。此脉冲信号被单片机外部中断INT0(P3.2口)捕捉后,单片机开始延时计算[4]。
图4同步和触发信号关系图
4.系统结构图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路由:无线发射接收部分、交流驱动控制部分、负载部分等组成,设计系统框图如图5所示:
图5系统结构框图
5.总结
根据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系统设计以白炽灯为实验光源,通过无线遥控模块PT2262/2272与单片机建立通信,以可控硅为开关器件,在单片机内部设置不同时刻的延时程序来改变可控硅导通的相位角,从而实现对220V光源亮暗程度的调节。
系统实现了对光源长距离、多调光级的无线遥控调节功能,方便了生产生活,也为之后我们对其他光源遥控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法治.维修电工实训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2]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天津300222;2.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对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的制定方法、模式和要素等进行研究,介绍了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的制定过程,并以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无线电调试工工种为例分析了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的内容及制定情况。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技术纲要
作者简介:李杰(1965—),男,天津市人,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
基金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资助课题“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标准及技术纲要制订研究”(项目编号:KJSX-06)
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我国各行各业以及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职工技能水平。职业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2010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5月,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了数控车床、焊接等6个项目的比赛,标志着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国内职业技能竞赛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在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纲要方面缺乏系统研究。笔者拟以全国技工院校“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例,对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和技术纲要的制定方法、模式和要素等进行研究。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的制定过程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制定工作的依据是竞赛专业标准,制定竞赛专业标准也是竞赛组委会和技术专家组主要工作之一。主要工作流程为:(1)竞赛组委会设立相应工种技术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主要来自企业、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等,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并在本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熟悉国家职业标准,了解专业的现状和技术发展状况;(2)技术专家组召开会议,研读和学习竞赛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3)技术专家组根据竞赛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竞赛主办方的场地、设备情况制定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并报请竞赛组委会批准备案;(4)技术专家组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制定本工种竞赛技术纲要并报请竞赛组委会批准备案;(5)竞赛组委会召开各工种竞赛主办方工作会,各工种竞赛主办方按竞赛技术纲要要求准备竞赛场地和设备;(6)竞赛组委会适时召开各竞赛队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技术说明会,由技术专家组组长解读竞赛技术纲要。经过以上工作准备后,方可开展竞赛后期工作。
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标准的制定
以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无线电调试工工种为例。无线电调试工主要是指使用测试仪器调试无线通信、传输设备和广播视听设备以及电子仪器、仪表的人员。职业等级共设四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现行的“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信息产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自2005年2月施行。
按照以上原则,制定的大赛专业标准如下页表1所示。
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纲要制定
技术纲要制定亦是竞赛前的重要工作。技术纲要是竞赛专家组经过认真、充分研讨制定的,主要包括竞赛技术文件制定标准、竞赛内容和形式以及成绩计算、命题原则、竞赛范围和比重以及类型、主要参考资料、竞赛规则等内容。
竞赛内容规定了参赛选手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测试选手技能水平的实际操作、测试选手专业理论水平的理论知识笔试和口试等。竞赛形式是指参赛选手以团体或以个人形式参赛。竞赛成绩计算则规定了竞赛内容的分值比重。
竞赛命题原则是技术纲要中指导命题工作的指南,命题原则要结合目前参赛单位的现状提出命题的依据以及通过命题体现出的大赛目的和意义。例如,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组竞赛命题原则是“命题依据《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高级),注重基本技能,体现现代技术,结合生产实际,考核职业综合能力,引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技能人才培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提供参赛选手应参考的书目,所列书目的依据应参考参赛单位的培训教材,并根据“竞赛范围和比重以及类型”条目中的内容加以筛选。主要参考资料应是正规出版并广泛使用的书籍。
竞赛规则是对参赛选手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应遵循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不同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技术纲要内容不尽相同,根据需要,部分竞赛的技术纲要可以提供评分标准、标准样题等,技术纲要亦可对裁判员、监考员工作规范以及竞赛的保密工作等提出要求。
结语
[1]李锐.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2(7).
[2]杨冬旭,石虹.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
[3]陈发金.浅谈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对实训教学改革的影响[J].职业,2012(24).
[4]杨俊,魏访.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5]谭世海,杨洪,陈开平,熊隽迪.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
[6]杨金栓.以技能大赛制度为导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教育(下旬),2010(3).
【关键词】铁路;移动通信
一、我国铁路移动通信的历程
二、铁路通信怎样适合高速发展铁路的需要
1.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管理技术的出现给铁路信号的信息管理供给了很不错的处理方式,和模拟信号管理技术相对比,数字信号管理技术具备更高的依赖性与及时性。数字信号管理的频域解析与时域解析,这两种旧有的解析方式拥有自己的好坏之处,频域解析的好处是计算准确度高与抗干扰能力强,可是它的坏处是在较大干扰中提取信号时很容易出现解码倍频的情况,比如把移频的低频不小心理解成高频;时域分析的好处是定型正确,可是坏处是定量准确地移除带干扰的难度很高。伴随数字信号管理水平的进步,铁路局在铁路信号管理中投入了新的使用技能,例如小波信号处理技术等新型技术。
2.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相配合
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取代轨道电路的中心是通信技术的使用,现在,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已经深入到列控体系中,称作“基于通信的铁路运行管理体系”,它具备如下特征:铁路和地面之间有许多种类的无线双向通信,能够分成连续式与点式的,其中又可以分作短距离传送与较长距离传送的移动通话。其依然留存闭塞分区,可是闭塞分区的分割节不是使用轨道电路的器械绝缘点或者电气结缘点,反而是使用应答器或者记轴器,或者是其它可以传输无线信号的装备组成分割点,这种简单方式依然留存固定长度的闭塞区域,是处于进一步成长、移动的区域,称作基于无线系统的闭塞体系。
3.通信信号一体化
在铁路信号体系纵向成长看,德国已慢慢形成从LZB、FZB运行到ERTMS运行的发展态势,FZB是基于无线的列车行驶管理体系,是新一代移动自动闭塞体系,它的重要目标是完成低成本、高能力的铁路行驶管理体系,而且已经参加ETCS。LZB使用轨道电缆环线,传送铁路行驶管理体系行车指令与速度指令机车信号,消除了地面闭塞信号机和留存闭塞分区,列车依照固定闭塞方法行驶,ERTMS\ETCS是欧盟支持的一统的行车管理体系,使用GSM-R当作传送体系。它的成功使用能够更进一层推进列车通信信号的技术发展,加快完成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的过程。在信号体系的横向发展而言,日本新干线在很久以前就成功研发与投入使用的又一个成功例子。这个体系包括运输计划、运行控制、维护工作控制、设施控制、综合信息控制、电力系统管理、车辆控制、站内工作控制等8个子系统,使用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完成中心到车站各个子系统的信息传播,并且让系统到达很强的自动化水平。此外,成功地使用了安全光纤局域网络,让它变成联锁体系,铁路行驶管理体系的安全传送通道,到达通信技术和信号安全技术的完美配合,完成通信信号一体化的过程。
4.连入网络
伴随列车现代化改造历程的飞快推进,以前单调的无线列调体系已经不可以满足现在列车无线通信的需求,这样就急切要求建设一套适用在列车现代化行驶指示中、要求的先进的无线通信体系。这个体系应该使用小区制,并且完成调度中心和车站值班人员之间、车站值班人员和铁路司机之间、铁路司机和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功能,还能够完成列车控制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能力。另外还可以完成调度中心和列车司机室之间的及时的双向数据通信能力,对于这个想法,组成列车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能够使用已有的无线通信方法的集群通信方法、全球移动通信方法。集群通信体系是一种能力强大的专门的移动通信体系,是通信和微处理的技术、程控互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密切配合的产物,其综合交换、管理、通信为一体、借由无线拨号的方法将一组通道自动地发放到系统内部使用者,最大程度地使用系统资源与频率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总结
伴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进步成长,给以前的把轨道电路当作信息传送媒体的铁路行驶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升数字信号处理水平,集中使用通信技术取代轨道电路技术,组成新型铁路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
[1]方朝曦,郑勇涛,杨亚萍,张少中.高校现代移动通信实训项目体系设计研究[J].移动通信,2012年S1期
[2]冯泗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趋势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3期
关键词:物联网;快递收发;智能系统
1前言
1.1需求分析
1.2研发意义
本文所讲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快递收发系统可很好得充当派件员与收件人之间的介质。通过本系统,派送员可将不能及时签收的快递放入终端收发箱中,收件人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完成快递的签收工作。本系统的应用将为配送员、收件人提供极大的便捷,使快递配送工作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2智能快递收发系统的设计方案
3智能快递收发系统的技术实现
3.1供电模块
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系统用电需求分析如下:
3.2单片机模块
本系统下位机采用德州仪器MSP430x149单片机。下位机主要任务为接收红外对管消息,监控电磁锁开、合状态;接收射频卡扫描模块消息,验证快递员身份;接收派送员输入的收件人手机号码序列;接收并验证收件人输入的快递存放箱柜号码及取物密码;发送电磁锁开合命令等。对比89C51、52等系列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具有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超低功耗、片内资源丰富、方便高效的开发环境等诸多优势。
3.3门禁控制模块
本系统门禁控制模块由电磁继电器、5V直流电磁锁及红外对管组成。红外对管部分:当柜箱关闭时,红外对管信号线输出低电平,反之输出高电平;信号线接入单片机IO端口,以此检测箱柜开、合状态。电磁继电器部分:电磁继电器信号部分由输出常闭端、输出常开端、输出公共端以及控制信号输入端组成。当控制信号输入为低电平时开启继电器,输出公共端与常开端导通,反之关闭继电器,输出公共端与常闭端导通。直流电磁锁部分:本设计采用电磁锁作为箱柜门开、合的物理实现。电磁锁经5V直流电源供电,接入电磁继电器输出公共端与输出常开端,当电磁继电器收到低电平输入信号后,电磁锁处于吸合状态,箱柜门关闭。
3.4射频卡读写模块
射频卡读写模块共分读、写为两部分。射频卡写出部分连接于上位机系统,进行派送员身份卡的发行,用于快递公司进行派送员注册与补办遗失身份卡;射频卡读入部分连接于下位机系统,进行派送员身份验证,用于派送员存入快递时扫描快递员身份卡,验证其身份信息进而授予其操作权限。
3.5Zigbee无线通信模块
本系统采用SCIOT-TCP-232-S型号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出于对一台箱柜控制终端控制多个箱柜的考虑,本系统对于箱柜与控制终端之间的组网方式采用Zigbee无线自组网方式。由于Zigbee无线模块在75米的范围内可实现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符合本系统的工作特点。并且,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等诸多优势。系统采用Zigbee无线组网方式相比于有线网络连接更加自由、相比互联网连接更加独立、安全。
3.6短信模块
本系统中采用崇瀚科技CDMAModem短信模块。使用中国移动138号段SIM卡进行短信发送,连接于上位机(箱柜控制终端)系统。当下位机收到派送员输入的收件人手机号码序列后,经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箱柜控制终端,由上位机将快递存放箱柜号及生成的随机密码通过短信模块发送至收件人手机,提醒及时取件。
4总结与提升
[1]姜仲.ZigBee技术与实训教程DD基于CC2530的无线传感网技[J].山东工业技术,2014(14):9.
[2]王卫东.压风机加/卸载监测监控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4(14):16.
关键词:高职网络技术实训环境“上班式”课程
近几年,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职业能力,在深入分析了职业活动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引入了许多源于企业的工作过程或工作情景。开发出大量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课程。这些课程的实训环节比重普遍较高,所需的实训环境成为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各院校为网络实训的环境建设花费了大量财力,但实训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1现有网络实训环境的问题
在精心进行了课程设计的前提下,实训效果依旧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实训课程开发人员在设计网络互联类课程的实训时,通常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分解成数十个基本实验,每个实验包含很多操作命令序列。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在试验中通过反复键入命令,获得正确结果而强化记忆命令。实验的环境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购买大量低端交换机和路由器,使学生人手一台,购买少量高端设备用于教师演示。另一种是,购买少量高端设备用于演示,学生则使用Boson或PaketTracer等虚拟软件进行模拟训练。采用这种实验方法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十分有效,但是实验不等同于实训,它不能提供贴近“上班式”工作现场的环境,无法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也不能提供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训练。在网络工程、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等其他课程的实训环节设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二是为了能让学生体验“上班式”工作现场,很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对应一个企业的基础网络系统,通常在修建厂房、公司装修时就已规划实施完毕,大多数的线缆都已经埋在墙里或地下等,学生即便是下了企业也看不到什么,更不用说亲自实践;涉及到系统维护的许多操作都是需要有足够高权限的账户才可以实施,为了安全起见,高权限的账户通常只是极少数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拥有。学生即便是去了一家承接网络工程的公司,但企业肩负着按工期、保质量等一系列责任,很难把关键的任务交给实习的学生完成。所以,结果就是多数学生只能干些表面的、皮毛的工作,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动手实践。由于网络工程的特点,每个单位通常只能接收几名实习学生,几十人的一个班级通常要找几家甚至是十几家接收单位,学生接受的岗位、任务很难保证一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也不能用下企业实习替代实训。
2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建设
为了解决实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训。实训是在教师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可以将实训分为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四个阶段。技能训练采用较高强度的重复操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任务实训则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单项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实训是通过完整项目,培养学生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岗位实训是训练学生在遵守职业道德、企业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通常各院校的网络实训环境可以较好的支持技能训练和任务实训,但对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的支持不够,而后者正是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的实训。为了实现“上班式”的实训,首先实训环境要具备营造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符合企业规范的生产环境中,获得直观的感受,受到严格的训练。其次,实训环境要能够灵活的组合变化,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训练。第三,要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配合,使学生得到良好职业氛围的熏陶。在此,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实训环境称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下面提出一个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3网络技术专业实训环境建设方案
本方案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将企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集中在一个实训室。确保全部区域的设计与施工都符合GB50312、GB21671、GB50174等网络工程标准,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场景无异,同时避免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生只能看不能动的尴尬。
该实训室面积约100m2,根据网络综合设计目标,分为A1~A7共七个功能分区。A1:核心网络区(模拟总部);A2:布线工程区;A3:分支网络区(模拟分支办公室);A4:服务存储区;A5:安全服务区;A6:网络应用区;A7:无线网络区,布置在天花板。另外还包括一堵工程假墙。A1与A3采用光纤连接,其余各区间采用双绞线连接,不同区间从天花板或地板走线,使用部分玻璃地板并打开几块天花板,供学生观察走线情况,如图1所示。各分区主要设备及功能如表1所示。
4结语
本文根据教学改革中总结的实践经验,给出实训环境的建设方案,能够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上班式”课程实训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教室大多为本方案的100m2左右,空间有限。实施时需要考虑将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训任务。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及规划组织。为了提高实训环境容纳学生的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1~2倍实训面积,作为A3、A6区的扩展。
[1]俞仲文.高职院校应高举技术教育大旗——关于我国高职教育未来走向的重新思考和定位[N].中国青年报,2011-4-18(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