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在YouTube的流量分成,李子柒的年收入潜力高达4000万元。在国内,内容创作者们远没有这么好运,很多人拿到的分成可以忽略不计。
文丨张吉龙
编辑丨罗丽娟
镜头里的李子柒骑在马上,马速很快,目的地到了,她翻身、下马、采花,又上马,飘然而去,一气呵成。这是李子柒发布的众多视频中的一期,主题是骑着马去采一种名叫辛夷花的花朵,并做成5种美食。
这条视频并非李子柒在YouTube上最出彩的视频,她点击量最高的视频主题为《花生瓜子糖葫芦,肉干果脯雪花酥——年货小零食》,内容是李子柒制作年货零食的过程。
除了内容扎实之外,视频画面干净,角度恰如其分,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这条上传自2019年2月、长度为10分11秒的视频,观看量已超过4100万次。
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
办公室小野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
和普通用户对于李子柒们爆红仅仅出于好奇而围观不同,国内自媒体们更震惊于YouTube给出的变现潜力。
与这些仅仅依靠平台流量分成就能活得很好的网红相比,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国内自媒体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李子柒、办公室小野的海外走红,给处于激烈竞争的中国自媒体、MCN们提供了一个突围方向,越来越多人开始走向国际化。
但是这条路也并非坦途。
1
“靠分成赚不到几个钱”
临近年底,科技类自媒体人丁道师对自己在各内容平台的流量分成收入做了简单的统计,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今年平台们给的钱大幅减少了。
“平台的分成和去年相比下滑幅度超过50%”,丁道师说,过去几年给他分成最高的平台是一点资讯,此前他每年可以从该平台获得3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降至一万多,“其它平台的情况也类似。”
这种变化是他在内容产出数量、质量、平台阅读量均未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发生的。丁道师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30天,650万的阅读量,但是收益不到100块钱。”在朋友圈里,丁道师的朋友——自媒体人胡赛萌也在吐槽平台收益的减少。
丁道师透露,平台的收入分成在他以往的年收入中仅占1%到2%,“如果单单靠平台分成做自媒体,可能连网费和电费的开支都无法负担”。
“光靠分成大家都要喝西北风”,某小型财经自媒体创始人李笑提到,他们团队专职加兼职的员工数量在10人左右,今年团队在内容平台上获得的流量分成收入仅为7000多元,这甚至连一个人的工资都覆盖不住。
对于头部自媒体来说,平台的分成更加不足挂齿。由于这部分收入不高,某头部财经自媒体联合创始人甚至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各平台开启流量分成的功能,“嫌麻烦”。
不过对于大部分图文类长尾自媒体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让他们焦虑的是,这块蚊子肉也在变小。
几天前,丁道师在某内容平台的一场年会上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往年占据前排的科技、财经自媒体被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名字替代,农村、美食、搞笑类短视频自媒体被平台奉为“座上宾”。
“我们被他们拍死在了沙滩上。”一位同行感慨。
以百度为例,在今年5月份的“百度联盟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百度宣布提供5亿元现金补贴,20亿流量扶持Vlog创作者。
不过,对于短视频自媒体以及其背后的大小MCN来说,也几乎也没人依赖于平台的流量分成。
“靠流量分成活下去基本不可能,流量分成离‘重要’这个位置差太远,只能算是补充。”一家杭州的小型MCN——乐链文化负责人阿珂说。
不光是小型MCN将平台分成视为鸡肋,国内头部MCN洋葱视频CEO聂阳德也曾表示,“指望平台方分成无法养活团队”,流量分成只能充当安慰剂,解决不了生存问题。“如果不做IP可能生活比较滋润,成本低。如果是原创内容,指望平台方分成并不靠谱。”
2
百亿级补贴哪去了?
对于优质的原创作者,字节跳动方面表示,会以流量分成、现金激励、直播、内容付费、内容电商、内容营销等方式助力平台创作者获得收入。
自2015年起,头条号还陆续推出了一些激励计划,比如“千人万元计划”、“千群万元计划”、“青云计划”等。以“青云计划”为例,它会对各自媒体的优质内容进行不同额度的现金奖励。
2019年6月,百家号正式将之前推出的“百万年薪计划”升级为“金芒计划”,声称将针对百家号平台的图文类以及视频类创作者全年将投入20亿流量、3亿元现金进行补贴。
而短视频平台上,各个平台的分成方式差异较大。
虽然各个平台提供的分成方式繁多,但对于创作者来说,真正拿到手的收益并不多。
而NoxInfluencer的统计数据显示,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cpm为7.01-13.31美元(折合人民币49.14-93.3元)。
除了给创作者的分成比例低于国外,最近一年,国内的内容平台们还在减少补贴。
2017年和2018年是平台们狂砸钱补贴的时期。以字节跳动为例,2017年5月,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小视频宣布将在12个月以内,拿出10亿元来聚焦补贴小视频内容,用户上传的小视频只要符合优质、原创标准,都将获得“火力”现金补贴。
2018年7月,火山小视频再推出了“百万行家”计划,计划一年投入10亿元的资源,面向全国扶持职业人群、行业机构和MCN。
但进入2019年以来,从各平台对外的口径看,补贴力度在降低,从原来动辄十亿、百亿的补贴变成了几亿甚至是亿。
至于现金补贴究竟补了多少,流量补贴究竟怎么补,这些只有平台们自己说的清楚。在他们真实的补贴中,究竟有多少给了优质内容创作者更是一笔糊涂账。但从一些头部自媒体的反馈看,似乎吐槽者居多。
3
“下一个李子柒”不好做
克劳瑞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MCN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
克劳瑞发布的《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
乐链文化负责人阿珂对于盲目入场的新MCN感到担忧。他认为,这是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如果没有独特的竞争力,是很难赚钱的。”毕竟,这个行业的优势还在老玩家手里——那些从微博时代过来的MCN,或是淘系、直播平台公会转型而来的机构,曾经稳定变现的老MCN更容易实现盈利。
为了寻求新出路,除了调整自身内容形式,出海也摆到了MCN们的桌面上。
与当时MCN更多将国际化视为拓展分发渠道不同,如今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些MCN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
例如,洋葱视频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海外事业部门,负责洋葱视频旗下IP的海外运营、多平台多语种的发行以及对接媒体采访、外访活动等,洋葱集团合伙人晋煦担任国际化负责人。
一位接近洋葱视频的人士透露,洋葱视频的海外业务不仅面向洋葱内部,也向全行业开放,签约其他MCN的账号。
papi酱所属的MCN机构papitube也正在布局海外市场,除了签约滇西小哥之外,也招募来自大陆以外的网红。
实际上,国际化也并非易事。不少国内人气较高的网红在出海后成绩却不如预期。
日食记在YouTube上的各项数据,收入单位为美元(数字来自海外网红营销平台NoxInfluencer)
与国内平台注重高播放率、高互动率的算法不同,为了打击骗点击的标题党行为,YouTube采用的是多级排序算法,在每一级中,完播率都是推荐机制的核心指标。
2017年2月,办公室小野在YouTube上传了第一个视频,第一天点击量仅有40个,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数据,但是高达70%的完播率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但这也意味着,在出海的IP中也容易扎堆于上述领域。目前仅美食领域就聚集了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美食作家王刚”等短视频红人,而其它领域则鲜有出头者。
即便是跨越了以上种种障碍,创作者们还需要面对同样来自国内的众多竞争对手。媒体报道称,目前YouTube上已有200个拥有10万+订阅的中国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