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再度提起淘宝SNS化。与两年前不同的是,如今Facebook已经估值850亿美元,马云是否能成就“中国版Facebook”?
文|CBN记者谢灵宁
人们欣赏Facebook,不仅因为这是一个大学宿舍项目变成估值近千亿美元的生意的故事,更在于其背后的巨大启示:基于人际关系的网络在商业上有着无限可能。
Google认为信息以及组织信息的方式是最重要的,而曾经的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则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模型—人及其背后的关系网络,它成就了现在的Facebook。即便是“六度理论”的开创者、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Milgram)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理论会由校友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检验。
现在,全世界有将近7亿人每天都在实践“六度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认识此前与你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当然,他们都是Facebook的用户。
在2月25日的2011年淘宝年会上,淘宝SNS化被马云视为淘宝今年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一。
一个SNS化的淘宝会是什么样子的?有着电子商务功能的社交网站,还是有着社交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么说都不准确。现在还没有谁能为SNS化的淘宝贴上准确的标签,包括淘宝自己。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曾经推出过“淘江湖”,它只是一个简单依附在淘宝之上的SNS网站。现在,这已经被证明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这就是社交网络人际关系的能量。通过开放式平台,Facebook为想在这一网络之上销售产品的企业提供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依赖的东西只有一种,那就是用户及其背后的朋友关系,以及这些人身上的兴趣爱好等信息。更关键的是,他们是真实可信的。
难怪在社交网络产品上屡败屡战的Google,仍然执拗地推出了“+1”。如同Faceook上的“Like”一样,如果在Google搜索结果中看到一条喜欢的链接按下“+1”,当你的朋友再次进行类似搜索时,便会看到你的推荐。眼下“+1”按钮只会出现在Google搜索页面上,但是Google正计划让它出现在各大主要网站上。
争夺真实的社交关系,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新的主战场,它甚至可能改变未来的市场格局。
这会是淘宝的机会吗?
毫无疑问,拥有大量真实身份、并且与银行卡等支付手段捆绑的注册用户是淘宝的一大优势。与淘宝业务有着天然联系的支付宝,截至2011年4月,拥有总计3亿注册用户,占据全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超过50%的市场份额。同时,淘宝网本身也有着极为可观的访问流量。
但淘宝却不能立刻借助这样的优势建立起自己的SNS网络。从一开始,Facebook的各种功能就是为了人际关系而生,马克·扎克伯格认为自己创办的这家网站应该是真实人际关系的网上映射,既然现实当中人们会购买商品,那么在Facebook上自然也可以发生,它有着多种可能。这个年轻的天才甚至计划要借此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
但淘宝却是一家购物和交易网站。有谁会认为到商场里、超市中购物需要一次社交活动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答案都是否定的。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淘江湖”的失败。没人因为社交而要上淘宝网,他们只需上网、付款、确认,然后下线,就这么简单。
当然,现在这些还只是猜想。最终它仍然取决于淘宝有多大的决心做出这样的变革。
淘宝SNS商业计划书
注:此商业计划书为《第一财经周刊》根据淘宝网的市场表现、诉求、可用资源等情况综合分析而产生,纯属虚构。
我们的产品是中国未来的Facebook。
这将是一个最大的社会化购物网络,
它聚合了3亿支付宝注册用户、250多万淘宝卖家、数万商城卖家,
甚至还可以连接阿里巴巴B2B市场。
在这里,制造商、卖家和买家可以有效衔接,
达成资源信息、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最佳匹配。
如果这张基于买卖关系的网络可以织成,
那么在未来,它还可以有更多可能—包括成为中国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络。
项目摘要
产品描述:
2、最行之有效的B2B2C模式。阿里巴巴B2B用户,与淘宝卖家、买家对接,达到各方资源、生产和需求信息有效匹配。
3、更长远的未来。如果3亿支付宝注册用户、数百万淘宝卖家、数万商城买家可以组成一张有效的、基于买卖关系的人际网络,那么这张网络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设定:
全体淘宝卖家,包括C2C类卖家和商城买家。
全体淘宝买家,特别是支付宝账户的活跃用户。
市场发展状况及排名:
在美国及全球大部分地区,Facebook已经成为最大的全民社交网络,并已推出开放式的平台服?务;
但在国内,实名注册制度、用户资料真实可信、个人信息完备且到达一定用户规模的全民型SNS社区还没有出现。
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开展社区化营销,也均在试探和尝试阶段。
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1.市场趋势
社交网络、社区化的营销方式会越来越流行。
注:社会化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各方都能得到好处。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淘宝还没有明确的答案。眼下可以借鉴的产品模式多出自SNS向电子商务的延伸,或者本身就是社会化购物产品。而淘宝需要做的,是寻找购物网站向SNS方向转变的可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2.市场机会
SNS化的有效部署,可进一步盘活全网流量。
对卖家:社会化营销工具、社会化传播手段的使用,社会化统计和跟踪服务、社会化的客服解决方案,这些都可进一步降低销售成本,社会化传播的口碑效应可带来更多交易,网上交易规模有可能大幅提升。
竞争分析
行业垄断:
由电子商务公司部署的SNS,国内还没有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垄断者;
在既有SNS社区中,实名注册、覆盖用户层次广泛的全民社区也还没有出现。
竞争对手产品:
1.腾讯—“朋友社区”+微博战略
劣势:腾讯朋友社区是SNS产品,而微博更接近媒体,两者用户的互相打通,以及电子商务需求如何导入,腾讯还处在试探阶段。
注:在诸多竞争对手中,腾讯是国内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平台,新浪和京东则正努力向平台型公司转变。平台型公司之间的竞争,除了成功的产品和运营之外,更需要考虑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利益,以及生态链的健康,淘宝需要对此做好准备。
2.新浪—新浪微博对接麦考林
2011年3月2日,新浪宣布购买服装服饰B2C企业麦考林19%的股份。新浪最早曾于1999年推出新浪商城,试水电子商务领域,但没有获得大的发展。
优势:收购麦考林是新浪对电子商务的又一次布局,新砝码就是风头正盛的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目前超过1亿注册用户,其开放式平台的规划,为新浪从媒体型公司转变为平台型公司提供了可能。在这一平台上,用户基数与账号、支付手段的结合,可激发潜在电子商务需求。
劣势: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过于浓厚,其已经推出了“群”产品,但向SNS方向的转变才刚刚开始,而未来能否实现更广泛的用户实名制也是考验之一。
注:新浪微博是一个集成了Twitter和Facebook特性的产品,如果能保持现有的流量和用户活跃度,新浪微博成为中国Facebook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3.人人网—团购和电子商务
2011年4月初,人人网拟赴美上市,其公布的F-1文件显示,人人网拥有1.17亿活跃用户,此前三年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300万、8300万、1.1亿。
优势:人人网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校内网,于2006年被千橡集团收购,并与千橡旗下5Q校园网整合,是目前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SNS网站之一。
竞争优势:
1.淘宝网已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用户群体庞大,访问活跃,有广泛内在的商业和商品信息沟通需求。
至2010年12月,淘宝网月访问量23.5亿次,下单1.78亿次,成交率7.6%。(艾瑞数据)
排名第二的拍拍网:月访问量2.67亿次,下单803.3万笔,成交率3%。(艾瑞数据)
排名第三的京东商城:月访问量1.67亿次,下单321万笔,成交率1.9%。
C2C类个人卖家数量:超过260万。
2.经过实名认证的支付宝用户,身份信息真实可靠,拥有可靠的信用验证体系。
支付宝用户数量:全国注册用户3亿,活跃用户约5000万至8000万。
注:用户交易账号的实名制,以及可观的访问流量,无疑是淘宝最大的先天优势。有效引导那些活跃用户,从部分商品、部分类目中实行SNS化,或许会是淘宝的未来方案之一。
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据全国超过50%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
外接商家数量:超过50万家。
利用支付宝完成的日交易额度:超过20亿。
支付宝平台进一步延伸:推出支持塞班、iOS、Android等主流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端,抢占手机支付市场;已开始向电视支付领域渗透。
3.淘宝开放平台初具规模
开放平台所聚拢的开发者,可为SNS化下的买家和卖家。开发丰富的应用工具,增强体验,促进这一模式的正向发展。
截至2010年底,发展了:超过10万开发者;超过2万个应用程序;超过5亿API(数据开放接口)每日调用次数;超过200个API开放接口;最高超过3万单的单个应用程序日销售纪录。
项目风险分析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1.买家SNS需求带有很大不确定性。
买家是否需要“社交”、需要的社交方式等,有待摸索;
2.买家和卖家之间,难以形成平等的交流机制。
3.隐私问题带来潜在风险。
研发风险:
网站的整体架构必须做出变革。
2.对SNS产品的研发,缺乏专业团队,也没有足够经验,过去多个产品失败。
上述产品,只是简单依附于既有平台,促进交易的多少成为唯一导向,用户关系过于肤浅,算不上真正的SNS产品。
竞争风险:
1.京东商城等对手的SNS社区营销平台如果取得成功,会在服装、3C产品等细分SNS化市场上带来一定威胁。
2.Facebook极有可能入华。
这家全球最大社家网站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
目前,Facebookzai在中国台湾地区表现抢眼,依靠著名线上游戏“开心农场”等,成为台湾地区第二大网站。
Facebook进入中国的方式还不明朗。从Groupon的经验看,成立合资公司是一种可能,目前Groupon已与腾讯合资组建了高朋网。已有消息传出,Facebook将与百度合作,曲线进入中国。
一旦Facebook入华,尽管由于种种限制,其优势不能马上体现,但中国没有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全民SNS”的情况也许将发生改变。
注:Facebook的威胁,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都不应该忽视。但进入中国的Facebook,肯定已不是原汁原味的Facebook了。在这个庞然大物的阴影下,切合国内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仍然有自己的空间。
管理风险分析
注:一家企业做出变革的最大阻力,往往来自内部。它或者来自大获成功的产品,或者来自习以为常的经验,或者来自那些一直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是否真正下定决心打破既有模式、来一场颠覆性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淘宝SNS化的成败。这一次,马云还能痛下杀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