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来惭愧,这一个多月里,我的个人财务状况实际上已经开始失了控。
由于写这套教程中会涉及到大量在MoneyWiz中的具体操作,我在iPhone上专门使用了一个全新的SYNCbits账号,将我自己的账号搬到了iPad上用,那么很明显的后果就是:记账不及时+无法随时监控预算。
另外,我潜意识里其实是抵抗这种记账方式的:不是我喜欢的MoneyWiz帮我记,很难受。所以有好几次我在买完东西后第一反应是:「一会儿就到家了,干脆先用脑子记着、马上就能直接记在MoneyWiz里了」,然而,每次都记不得。所以这一个多月里对账体验是我自养成记账习惯以来最糟糕的一次。
而对于后者,预算,我是真的彻底忽略了它,裸奔消费了一个月,结果用小拇指想想都能知道:花钱的时候心里抖抖嚯嚯、一拉报表严重超支。
「尽在掌控之中」和「失控状态之下」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
无论是在教程中、还是在知乎Live中,我一直强调了一个包含4个模块的个人「记账系统」:
这是我在记账多年、加上研究过多种记账App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论。我一直强调它的原因不是因为这4个模块可以全面地囊括个人记账、记账App中的所有元素,而是因为它是当下主流记账App中核心功能的总结。一方面,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论来构建出你自己的个人记账观;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标尺,在选择记账App的时候作为评判标准去进行横向对比。
不能否认的是,这套方法论不适用于所有的个人记账App,尤其不适用于基于复式记账观下的App,但是我想说的是,复式记账观本来就不适用于个人记账,所以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主流。
如果要我推荐个人记账App,首选一定是MoneyWiz,所以我以它为载体写了这套教程。
但这并不代表MoneyWiz就是一款完美的记账App,如果要挑毛病真的可以挑一堆:比蜗牛还蜗牛的更新速度、一点都不友好的中文翻译、SYNCbits同步过程中找不到G点的莫名数据冲突,等等等等。尤其是最后这个同步问题,真的很致命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今年的大年三十,在我爸妈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我抱着MacBook在一旁调整类别框架,本想来一个新年新气象,然而在我打开iPhone同步之后发现,所有的交易都乱七八糟的:有的重复了2笔、有的不能识别类别。在跟开发者邮件来回交涉几次后我接受了事实,废了所有历史数据,申请了一个新账号从头来过。
我说这件事并不是要否定MoneyWiz,恰恰相反,在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后的我仍然选择了它可以说是爱得很深沉了,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例子告诉大家如何绕过这个坑,所以在本教程中我特意强调了数据同步的风险以及应对办法。
它的缺点我都能接受、它的优点是别的App所没有的,所以我选择了重新开始而非转移阵地。
MoneyWiz有清晰的账户管理功能、明确的3种交易类型、自由化极高的类别和预算设置、几乎可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强大报表、全平台支持,再加上它背后依靠的是公司而非独立开发者,所以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我心中最理想、最符合「记账系统」的个人记账App。
这套教程的全名是《从零开始做好个人记账——MoneyWiz完全使用指南》,我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就是:「MoneyWiz太复杂了不适合我怕这种新手,我还是用别的App吧」。实际上,MoneyWiz非常适合新人上手,因为它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只不过讹传讹、人吓人,最终被冠上了「太过强大」的标签。强大的功能你可以不用啊,更何况在我看来MoneyWiz唯一「强大」的地方就是那30种复杂的报表,而这部分也被我在第五期用78张配图解析清楚了。除去报表这一功能,逻辑清晰的MoneyWiz适合任何人上手,所以,「从零开始」恰如其分。
所以,方法和思路是我通过本教程最想传递给大家的价值所在。
与此同时,我还在知乎上开了2场Live,第1场不针对任何一个App,只是讲透方法论;第2场对比MoneyPro、随手记和MoneyWiz,并且解决了多个复杂的实践场景。
只能推了重来,初稿17000多字我删了12000,然后重写。即使是重写了之后预演效果也不佳,所以当Hum在Checked里提到这场Live时候说「Performance只能靠她自己了」的时候,我内心非常复杂。
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我找了我的朋友,当她是听众念稿给她听、一有晦涩的地方就打断我,改稿(虽然她不是少数派的读者,肯定看不到,我还是想在这里默默地感谢一下她,笔芯。);与此同时自己录音之后回放自己听,找出语气奇怪的地方,改稿。就这么来回来回地练,到最后听到自己的声音真是恶心到想翻白眼。
另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Hum。在第一场结束之后,我坐在凌晨12点的出租车上,本想回到Live里想再回顾一下听众的问题、为下一场做准备的时候发现,Hum从头到尾一直在帮我兜底、帮我回答听众的各种问题,夜深人静的氛围下差点老眼泛出泪花来。
可能是讲的时候太过紧张了,最终的结果比预想的好一些:一个4.7分一个4.8分,至少没给少数派丢脸了。
市面上的记账App真的很多,也都各有各的特色,经常会有人问我「我该不该从XXApp转到XXApp?」或者「你觉得XXApp怎么样?」。
相比于直接给出答案,我更希望的是通过对记账App功能、逻辑等方面分析之后自己得出结果,尤其是购买了我付费栏目的朋友们,就像前文我提到的,我希望我传递的是关于个人记账中的方法和思路,这个方法和思路不仅能让你学会记账,也能让你对记账App形成自己的评判标准,找到最合适你的记账App。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读者,也欢迎大家继续跟我一起探讨关于个人记账、记账App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