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上海市民陈女士去营业厅办理通信套餐调整业务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查询了自己名下的手机号。这次调查吓了她一跳。她名下有多达33个手机号码。除了三大运营商的五个手机号码,其余28个都是各种虚拟运营商的手机号码。
200元的“App充场”每天招聘兼职
根据查询记录,陈女士名下有28张虚拟运营商手机卡,分别是“迪信通讯4张,天音移动3张,乐语通讯5张,北纬蜂巢2张,国美极信3张,长江时代通讯5张,丰信移动4张,长城移动2张”。她回忆说,6月份参加了一份名为“App充电”的兼职。“应该是兼职的时候,个人信息是用来做的。”
查询记录显示,陈女士名下有28张虚拟运营商手机卡。
9月10日上午,劳务中介虞某发布了当天“App充场”的兼职信息,声称只需下载Tiktok、JD.COM等知名应用的冲量即可。“工作简单轻松,有空调做午饭”。
所有人都被带到“程文商务中心”A座227室,在沈杜公路站1号口集合结束后。
27室外没有标志。打开玻璃门是一个大房间,连接着几个小房间。大房间里有一张大会议桌和大量的椅子,门边的白板上写着“App推广工作室”这个词。
图为写有“App推广工作室”的白板。
几个员工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业务”。首先,记者被叫到一个小屋,配合两个人完成一个名为“闽政通”的App的用户注册和实名认证。整个操作都是在对方手机上完成的。记者不仅提供了注册验证码,还在对方手机上拍下了身份证、半身照和人脸认证。随后,记者被要求用自己的手机下载10多个App,如“交易猫”、“快手”等,无需实名认证,并逐一完成注册。
首先,记者被叫到一个小屋,配合两个人完成了一个名为“闽政通”的App的用户注册和实名认证。图为“工作室”的一人拍下了记者的半身照和身份证正面照片,用于实名认证“闽政通”。
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利用兼职人员的身份证照片为虚拟运营商手机号码完成实名认证。
其手机备忘录内存有大量待认证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码。
实名后的虚拟号用来做什么?
可以看出,所谓兼职招聘,其实是为了骗取和利用别人的个人信息,其本质是“个人信息交易”。然而,参加兼职的人将出售他们的身份证、脸、储蓄卡等全套信息,并将其用于注册应用程序。、公众号认证,并开通大量虚拟手机号码。
每个人都必须完成30多个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老板说估计要到下午6点才能“完工”。记者摸透了招数后,借口离开了。对方非常警惕。首先,他要求记者当面退出群,删除聊天记录。记者照做后,对方提出检查记者的手机相册,检查是否拍了照片。记者拒绝了。僵持中,记者拨打“110”报警求助后,才能顺利离开。
使用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实名后的虚拟号码,真的像“老板”所说的那样,是“没有实体,只有工作室用来刷流量”吗?
图为淘宝等购物平台销售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
属长城移动,以2个“170”开头的手机号码为主。
属于迪信通信的,则以4个“162”开头的手机号码,号码归属地显示为河南驻马店。记者致电迪信通讯,客服告诉记者,这四个手机号码都是今年6月4日实名认证激活的,符合陈女士兼职的日期。进一步查询了解到,4个手机号码开通了正常套餐,即作为正常手机号码使用,“每条短信0.1元,每分钟通话0.12元”。经过认证激活,这4个手机号码已经正常在网上,而且目前号码中有很多余额。以号码“16287948050”为例,仅6月份就产生了152.4元的短信资费,7月份就产生了153.4元的短信资费...也就是说,一个号码每月发送1500多条信息,平均每天发送30多条信息。
属迪信通信的,则以4个“162”开头的手机号码开始。
个人信息交易是“黑灰产”的开始。
根据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投诉,申城有多家工作室以兼职招聘的名义从事个人信息交易。根据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些工作室为他人认证激活一个手机号码,一般可以获得十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报酬,利润颇丰。为了从根本上打击各种黑灰产品,有关部门需要严厉打击这种以销售个人信息为生的工作室,切断黑灰产品获取个人信息的根源。
在各大劳务中介公布的兼职中,“App充场”几乎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而且从地址上看,申城有很多所谓的“工作室”。
同时,一旦虚拟运营商的手机号码被用于非法犯罪,绑定的手机号码设备也会涉及其中。这就提醒上海的应聘者睁大眼睛,求职时不要贪小便宜,也不要为了一两百块钱就卖掉整套个人信息。
(原标题为“一次性兼职,名下多了28个虚拟运营商手机号!记者暗访虚拟号实名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