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推出各项暖心措施,打通“症结”,助力人才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2月中旬,集美区18家“双百”人才企业收到市级创业扶持资金1500万元。这笔在72小时之内完成拨款的扶持资金,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为人才企业“雪中送炭”。为加快政策资金的兑现步伐,集美区委组织部开通了全市首个高层次人才政策申报兑现平台,“一站式”在线申报、线上审核,避免了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兑现效率较原承诺时限提速了40%。
作为福建省人才强区试点,集美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疫情发生以来,集美区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立足人才企业发展需求,推出“一对一”在线政策辅导、开辟“政企银”金融服务通道等多项暖心措施,有效助力人才企业复工复产。
“一对一”在线辅导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福利
截至目前,集美区共有111家“双百人才”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达98.2%。
走访跟踪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复工困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企业逐渐进入复工状态,用工缺口成为阻碍复工复产的最大难题。集美区创新实行区内“调剂用工”,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统筹协调辖区酒店待岗人员到重点企业、人才企业“临时顶岗”,为市“双百”人才企业中科贝思达协调了工人28名,为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企业建霖卫浴调剂用工25人。此外,集美区推出的省外“点对点、一站式”包车组织员工返厦措施,至2月18日以来,陆续从云南楚雄、甘肃和政等地组织大批员工返厦,极大缓解了人才企业的用工紧缺问题。
位于软件园三期的“三高”企业厦门石头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移动石材采购服务平台,疫情发生后,集美区党政主要领导走进企业实地调研,为企业送政策上门,现场解决企业复工遇到的问题。近一个多月来,集美区落实区党政领导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加强与高层次人才企业沟通联系。
集美区还建立人才企业“联络员”制度,全面跟踪全区113家人才企业复产复工情况,动态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主动靠前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先后协调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64件,推动企业加快稳产。聚焦人才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区委组织部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一对一问诊、面对面解答”,与各大银行精准对接,打通了“政企银”金融服务通道,破解贷款难、速度慢、额度低等“症结”,为企业快速发展解决燃眉之急。
凝聚人才智慧为防疫提供智力支持
市“双百计划”人才企业——厦门云识科技公司研发的实名快速登记疫情智慧防控系统、厦门医学院紧急研制抗病毒中药方剂和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集美区各科研院所、人才企业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展开科技攻关,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利用企业在热成像测温、视频监控等领域积累的核心优势,集美区首批拔尖人才江文涛所在的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多个省市执法部门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有力、多样化的大数据技术支持。疫情发生以来,集美区先后发动了32名拔尖人才、双百人才及其企业,通过研发抗病毒有效单体、开发疫情智慧防控系统和机器人等形式,直接参与疫情防控。
>>链接
推广“首席技术顾问”制产学研促项目快速成长
疫情防控期间,集美区坚持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工作“不打烊”。集美区首席技术顾问、集美大学许志龙教授与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密切合作不受空间限制,双方在前期“多功能一体式家居控制系统”“楼宇智能系统智能检测”等多项产学研攻关项目上再次升级,探索电源模块智能检测设备研发,提高产品智能检测精准度,已初步为立林科技节省10个电源检测工作人员。疫情期间,该项技术在帮助企业降低车间工作人员密度、保证安全复工复产的同时,确保了产品检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尽“校”所长,推动科技服务产业转型。去年年初,集美区设立了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制,鼓励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人才(团队),到集美区企业担任首席技术顾问(团队),每月给予最高1.5万元团队津贴。这一“给力”的政策共促成了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36名教师、研究员与辖区9家企业在生物识别、生产设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年多来,首席技术顾问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克难题,帮助企业改进了21项工艺和装备,解决了11项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研发经费和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图一:中科院城环所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贝思达的车间里,正在加速生产能有效隔离各类病菌的医用口罩。
图二:集美区首席技术顾问、集美大学许志龙教授与立林科技工作人员在车间研究技术问题。(区委组织部供图)
主办: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厦门市集美区政务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GoogleChrome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