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榜“记录世界,记录你”的快手,正记录着自己成立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整改。
“我们必须给算法加上我们自己的人文思考,我相信算法是有自己的价值观的,我们必须让算法实现和放大我们坚持的价值观。”
若将上面两件事联系起来,业内争论已久的“算法能不能替代人工”这一问题,似乎有了最新答案——算法的价值观,确实需要人为赋予。
昨日(4月6日),快手在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为了加强审核能力与内容上传量的匹配,快手将在现有2000人的审核团队基础上,扩招3000名审核人员,将审核人员的规模扩充到5000人。
快手急招3000名内容审核员:
月薪最高9000,党员团员优先
4月6日下午,快手于多家招聘网站发布了关于“内容审核编辑”岗位的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显示,“内容审核编辑”的工作要求为:
本科及以上学历,有良好的政治觉悟与素养优先,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与鉴别能力优先,共青团员和党员优先;
工作地点在北京、天津、无锡、武汉、哈尔滨、盐城等6个城市。
为什么说不错?因为今年1月,今日头条由于平台上的色情低俗内容而被约谈之后,也发布了大量的内容审核编辑岗位招聘信息。当时给出的薪资大约是4k~6k,快手这次开出的待遇则稍高一些。
此外,快手这次招聘的规模——3000人,也比今日头条所招2000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的是,岗位同样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本科及以上学历,党员优先。
看到这里的你,如果正在找工作,会不会有一丝丝心动?
不过别急着投简历,先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内容审核员”的真容吧。
内容审核员的日常:
一天看几千条视频,频繁夜班
2013年,百度、腾讯等10多家互联网公司就曾组成“安全联盟”,以20万高薪招聘“首席淫秽色情鉴定官”。
但实际上,审核员并不止负责审核、过滤涉“黄”(色情)内容。据上观新闻报道,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用户上传的不间断的信息瀑布。
“涉黄涉暴涉毒的内容,都在我们处理的范围之内”,曾从事审核员工作的白雪这样解释道。
一年前,她来到一家直播公司做审核员。那时很多人会说她是“鉴黄师”,“总觉得我会看到很多精彩的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来了之后才发现,内容审核枯燥、充满压力,这份工作远不是那么好做的。
文字类内容一个人一天审核几万条,图片则是几万张,视频类大约1000到2000条左右,这是她几年工作下来的估算。在庞大的后台系统中,审核员擦亮双眼,将没有问题的内容标记为通过,有问题的内容交给其他部门处理,判断过程快速机械。
另一位在音频内容公司上班的审核员则说:“审核每日24小时,一周7天,每个内容审核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频繁的夜班,让她生物钟紊乱。
在国外,Facebook、YouTube等硅谷巨头雇用的“内容审查员”做的事情也大同小异,他们在大量帖子和视频中搜寻带有色情、种族主义和暴力倾向的内容,并据此作出“攻击性”或“敏感”等不同评级。
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年初,两位微软网络安全部门的员工将雇主告上了法庭,并寻求损害赔偿。他们因工作中需要观看可怕的视频,包括儿童色情和谋杀等图片和视频,而患上了PTSD(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
而具体到快手“内容审核编辑”的工作量,我们可以做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快手此前公布,其每日UGC视频生产量已超1000万。
以每天1000万条短视频、每条短视频15秒计,原有的2000人审核团队,平均每人要审核5000条视频,即人均每天需要审核1250分钟=20.8个小时的短视频。
显然,就算审核员一天只睡3个小时,吃喝拉撒都在公司,这仍然不太现实。
若审核团队扩充到5000人,UGC视频生产量、每条短视频审核时长不变,每个人的工作量就降至2000条,即每天审核500分钟=8小时20分钟的视频,算是合理了不少。
所以,这份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般轻松。学会习惯和消化,学会控制与排解情绪,具备良好的承受能力是一名审核员的自我修养。
AI何时才能胜任内容审核?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和创业者都不断地勾画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场景。但时至今日,虽然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在提升系统对于内容类型的识别和判断概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内容的审核,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人工。
而且,目前机器审核多用于文字内容。如机器检测到含有敏感词汇的内容,会将其删除或向用户发出警告。但对于图片、视频的审核,机器无法像对文字内容一样提取关键词,审核难度较大。
身处不断变化的内容环境中,如今的审核员面对着更复杂的审核标准与更多样的违规内容。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白雪表示“现在短视频、直播行业很火,用户上传内容的门槛很低,可能会误拍到一些东西”,“尤其是直播,有很多不可控的突发因素”。
钛媒体去年有作者撰文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社会效率。但是还远未到彻底解放人工的时代。
快手CEO宿华则在前述场合,为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读:
“大数据我们可以直接用技术去分析,小数据我们要用人的力量去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把我们的初心和价值观变成一段一段的代码,然后再在成千上万的服务器上服务上亿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