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被网友称为“睿帝”的陈睿进入2月推荐了一位UP主,给虚拟数字人洛天依点赞,并在国足惨败给越南后发布了范志毅多年前接受采访时“脸都不要了”的截图。
风口浪尖,舆情发酵。出于各种“深层次”考虑,此时陈睿发声或许并不合适,但从B站前后两份难以让人信服的通告,以及各种质疑来看,陈睿和B站高层对员工身体健康、制度的漠视,看上去难以卸责。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甚至没有底线的地方。”2021年,B站港交所二次上市时,陈睿在采访中表示,B站是一家相信做正确事情的公司。
如今回头看去,这种表态或许是一种讽刺——资本逐利,并且最大限度疯狂逐利,是各大互联网企业996、大小周根本原因,也是B站能从一个二次元“小破站”,成功破圈多元化发展同时,被外界感觉“越来越变味”的最大原因。
因此,当初心都已失去,外界怀疑不无道理:即便扩招审核人员,B站其他审核员工作性质和压力就会有很大程度改善?其他业务、部门员工就能得到最好保障?甚至,互联网公司劳资关系短板、打工人生存环境就会彻底得到改变?
没陈睿就没有今天的b站
这一切根源,要追溯至11年前。
2011年,杭州一间脏乱差出租屋里,22岁的B站创始人徐逸穿着睡衣,见到了一位从北京飞过来,留着三七分头、戴金属全框眼镜的投资人。
从小,陈睿爱看《圣斗士》、《七龙珠》、《灌篮高手》等二次元漫画,B站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陈睿是它前两万名注册用户。
在当时,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小网站体量很小,甚至因为没有注册,连正儿巴经的公司都算不上,每月收入只有几万元,连网站维护成本都不够。
后来诸多媒体描述中,徐逸陈睿两位二次元爱好者的见面,可谓“相逢恨晚”。最终,B站获得了来自陈睿的第一笔天使投资,迈出“改变B站命运的一步”。
与其他天使投资人不同,陈睿投资B站应被视为再创业。2011年开始,他就以投资人兼第5号员工身份,参与B站管理工作,从行政到会计,都是他找的。2014年正式加入B站成为董事长&CEO后,B站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由顺利掌舵的陈睿决定。
“众所周知,B站近年变化巨大,从题材内容到弹幕环境,从电商产品到大会员,从小众社区到大众破圈,B站这一切变化与陈睿密不可分。”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在内部,陈睿明显加快了B站公司化节奏,为加大竞争力,他大刀阔斧在内部改善组织架构,比如晚8点半后提供加班餐、设立黑客马拉松、取消部分年假福利等等。
在外界,最先感受到的变化是内容题材破圈:2012年,B站引进动画《fate/zero》,成为国内第一个同步更新日本动画的国内视频网站。
此后,B站除了代理国外ACG手游,还开始通过投资、自研尝试游戏更深布局。并相继进入美食、汽车、运动、电影、电商等20多个内容分区,这些破圈举动,特别是游戏、电商奠定了B站日后营收业务主要方向,也成为日后争议根源:从一开始,陈睿就未想过,B站只是国内绝大多数小众爱好者的兴趣交流地。
用户方面,B站用户此前大多是Z世代的年轻人。B站设置了很高准入门槛,以保持社区氛围和核心价值。
真正让B站走进大众视野的是“弹幕文化”,尽管陈睿并不是“弹幕文化”发起者——国内最早做弹幕网站的,是创办于2007年的AcFun(A站)。靠着独特的二次元社区+弹幕互动氛围,UP主们的“用爱发电”,B站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其他视频网站都还在流血亏损时,走出了一条属于B站的道路。
到2018年,作为同类二次元网站,A站B站有了不同结局:前者宣告倒闭,后者则去了美国上市。2021年3月,B站又在香港二次上市,陈睿两次带着高管和UP主进行敲钟上市仪式。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2.67亿,同比增长35%;日活用户7200万,较去年增长35%;日平均使用时长88分钟,达到历史新高。
商业与情怀矛盾多年未平衡
“B站在陈睿带领下能有今天,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更多的商业化手段,二是多次破圈运营。”比达咨询分析师这样认为。
多年互联网从业经验,让陈睿加入B站时就意识到,B站确实应该有情怀,但很多时候,情怀就是商业死敌——这一点,从A站、猫扑倒闭,豆瓣、虎扑、贴吧苟延残喘,反复得到了证明。
外界想象中,B站的UGC内容属性,加上用户“年轻”特性,将成B站商业化最大砝码。但实际上这条路,陈睿是战战兢兢、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成就B站的二次元社区,和商业利益有着天然矛盾——对Z世代年轻人来说,社区意味着纯粹,商业化往往意味着背叛、肮脏、庸俗、势利等等一系列负面之词。
后来B站推出大会员制度时,用户们又担忧,未来平台是不是会越来越倾向那些有钱的会员,B站一度关闭了这个入口。2017年,B站在移动端进行筹备已久的信息流与智能推荐机制改版,推出类似微博的图文发布,又在用户激烈反对下进行了妥协,保留传统版本,让用户可以自由切换选择。
可以说,自B站建站以来,商业化道路的每一步,都是资本和用户价值的碰撞,都伴随着纠结和矛盾——想保留“纯粹性”的用户没错,想活得更好的B站也没错,只是频频出面道歉的陈睿没能平衡好它,也未能避免不同文化的互相倾轧。
无论如何,在陈睿带领下,B站最终得以摆脱“二次元”标签,逐渐变成一个涉足直播、电商、长短视频等领域的多元化平台。
与此同时,B战又成为名副其实的吞金兽:B站成立以来,连年亏损。仅2018年~2020年三年,B站就分别净亏5.6亿、13亿和30.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更是达到47亿元,比爱奇艺亏得还要多。
实际上,B站不赚钱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致命。B站用户数量的确在与日俱增,但却难以阻止市值7个月内蒸发3000多亿港元,以及越来越多出逃恰饭的UP主。
陈睿和B站的初心何在?
上述问题,看上去陈睿带领的B站尚无解决良方——比如2020年6月,B站曾在大会员基础上推出1398元的“十年会员”,却被网友质疑为割韭菜。
对B站来说,不仅问了多年的“B站何时盈利”没人能给出答案,甚至人们开始担心B站正走在爱奇艺滑落道路上。但对陈睿而言,想给资本市场打一针强心剂,豪赌就不可能放弃,因此他自2020年Q4财报后,便多次提到2023年要达到4亿月活用户的三年目标。
陈睿或许忽视的是,目标越大,隐患、危险就越大——比如最近冲上热搜的“B站审核员之逝”。
据年报显示,B站2018年共有审核人员600余人,2020年共有审核人员2413人。但当B站创作者人数越来越多,甚至每日动辄上万新上传视频,AI+人工的审核仍然不够用。
一边是审核员的疲惫不堪,一边却是内容审核连出纰漏的持续风波。
比如,2018年3月初的“科里斯”事件。B站UP主“科里斯”,通过B站对另一位青少年有极其恶劣的言论及行为。事件曝光后,B站作为平台方陷入非议,陈睿公布的处理办法是:永久封禁“科里斯”,并把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
又比如,今年1月,B站被曝出平台上出现疑似被破解的监控摄像头画面。还没等B站调查完毕,平台上又出现直播产妇手术事件。这些事件迅速发酵,使B站陷入汹涌的舆论风波,引发网友对其审核员是否够用质疑。
审核带来的问题不仅如此。2021年春节,B站被指充斥大量侮辱女性内容,并因此遭到了多个品牌方的拉黑。2021年5月,B站又因在平台中出现大量盗版侵权《老友记重聚特辑》的视频被爱优腾集体谴责。
可以肯定,B站如今定位已与成立时大不相同,从它的投资来看,已经渗透到了化妆品、咖啡、时装、汽车、电信等新消费等领域。它到底有没有像质疑声中所说的“失了初心”?
B站的初心,曾经也是陈睿的初心。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2014年陈睿正式加入B站前,正值猎豹上市前夕,他持有上亿元期权。即使猎豹CEO傅盛全力挽留,他的期权也会因此受损,但陈睿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加入B站。
“很多人都不会相信,我做B站不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多一家成功的公司,是为了能让更多像我一样现实里的少数派,在网上找到一个一起开心的地方。”陈睿说。
这也是B站成立的初衷,2018年带领B站在纳斯克达克上市回来后,陈睿接受采访时有了更官方一点的说法:创作最好的中国原创内容,构建最好的互联网社区文化。
类似话语,陈睿多年来说过很多次,甚至有人整理成了语录。比如“B站未来有可能会倒闭,但绝不会变质”、“比收入更重要的,是价值观”、“B站是一个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公司”、“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努力?为了什么而坚持?答案有很多很多,其实又只有一个。我们的初心不变”……
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在证明,在可预见的几年里,即便B站可能不会倒闭,但已经彻底变味。根据公众号《零态LT》数据,在B站二次上市后,陈睿个人财富达到465亿元人民币,进入胡润富豪榜。那么,他和B站的初心,真的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