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怡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入相应括号内。每题l分,共15分)
1.GB/T24001-2004标准4.5.1要求对()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A)污染物的关键特性
(B)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
(C)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
(D)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
2.某工厂建于1997年6月,排水口在一般鱼类用水区,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污水排放应执行的标准为()。
(A)禁排
(B)一级标准
(C)二级标准
(D)三级标准
3.对于含有一类污染物污水的监测,应在()采样。
(A)车间排放口
(B)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C)排污单位排放口
(D)(A)或(B)
4.以下哪一项是“预防措施”()。
(A)消除已发生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B)消除不符合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C)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D)消除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昼间”、“夜间”由当地什么部门按当地习惯和季节划定()
(A)环保局
(B)公安局
(C)人民政府
(D)卫生局
6.以下关于地方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政府负责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效后,该区域内的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须执行该标准
(C)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基础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
(D)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所有项目,应按地方制定的监测方法标准实施监测和分析
7.下列不属于污染预防内容的是()。
(A)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B)污水稀释排放
(C)污水经处理后再用作厕所冲洗用水
(D)纺织印染中碱回收再利用
8.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征求()。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行政区域公众的意见
(D)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9.从事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国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A)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1~15略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6.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17.重金属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18.为了保证环境绩效可测量,环境目标、指标必须量化。()
19.组织的监测和测量应形成程序,是否文件化,应看具体能否会引起偏离要求而决定。()
20.组织的环境记录应包括培训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
21.组织必须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作出标识。()
22.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级别分为国家、行业和地方三个级别。()
23.记录不属于文件范畴。()
24.环境因素识别时,可以不考虑已纳入计划但尚未开始实施的活动。()
25.新的规划和建设项目都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6.在酸雨控制区内的污染源,其SO2的排放不仅要执行浓度标准,还要执行总量控制标准。()
27.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排放水污染物不超标的,便不需要缴纳排污费。()
28.清洁生产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过程,不包括使用更清洁的原料、生产更清洁的产品或提供更清洁的服务。()
29.建筑施工企业在申请了夜间施工证后,可以在夜间不间断进行混凝土浇注作业。()
30.相同规模、生产相同产品的两个企业,其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31.根据GB/T24001-2004,应急准备与响应应()。
(A)建立程序并定期评审
(B)识别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
(C)必须定期试验应急程序
(D)预防或减少紧急情况或事故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32.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指标时,应考虑()。
(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C)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33.以下那几类区域属于环境敏感区?()
(A)需特殊保护地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D)城市新建的开发区
34.下列哪些技术为常用的除尘技术?()
(A)机械式除尘
(B)冷凝式除尘
(C)过滤式除尘
(D)静电式除尘
35.下述哪些内容是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的内容?()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C)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
(D)组织的环境绩效
36.GB/T24001-2004标准4.4.1条款规定()。
(A)管理者应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B)应对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
(C)资源只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设施
(D)管理者代表负有提出改进建议的职责
37.下列哪些说法符合GB/T24001-2004中4.5.5要素的要求?()
(A)组织可根据自身需要,确定是否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B)应建立审核的程序
(C)内审的目的是找出不符合项
(D)内审员的选择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8.生活污水排放产生主要环境影响的污染因子是()。
(A)TSP
(B)COD
(C)PM10
(D)SS
39.GB/T24001-2004标准中,直接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标准要素有()。
(A)4.3.1环境因素
(B)4.4.6运行控制
(C)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D)4.5.1监测和测量
40.下列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描述正确的是()。
(A)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B)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
(C)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生产和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中的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四、填空题
41~45略
46~50
请对以下场景进行分析,并在括号内写出其所适用的GB/T24001-2004标准条款的编号。必须写出所适用条款的最准确编号,但最多只须写出三位章节号。
46.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向其雇用的保洁公司员工发放有关环境方针的宣传资料。()
47.某公司的环保处专业人员正在对计划新建的热处理车间是否进行了环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48.某市政排水公司正针对夜间抢修设备噪声会给附近居民造成的影响贴出通知。()
49.公司设立了降低噪音的目标,但经评审后,认为目前不可行,建议缓行。()
50.安全环保科的张工正在向为工厂送汽油的外厂的司机讲解油库防火要求。()
五、简答题(略)
六、案例分析及阐述题(略)
2007年9月CCAA环境管理体系
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入表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以下不属于污染预防的是()。
(A)材料替代
(B)工业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
(C)生活垃圾外运
(D)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
2.组织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所依据的标准是()。
(A)GB/T24004
(B)GB/T24001
(C)GB/T24020
(D)GB/T19011
3.组织应依据GB/T24001-2004中哪个要素的要求,定期进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
(A)4.3.2
(B)4.5.1
(C)4.5.2
(D)4.6
4.废水监测报告中常出现CO(D)SS、LAS等污染因子符号,其含意分别代表()。
(A)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含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B)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含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C)化学需氧量、浊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D)生化需氧量、浊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5.目前常用于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属于()。
(A)物理法
(B)化学法
(C)生物法
(D)物理化学法
6.环境监测的对象有()。
(A)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B)大气、市容、土壤、生物、噪声
(C)大气、交通、土壤、生物、噪声
(D)大气、交通、土壤、生物
7.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A)限期治理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浓度控制制度
(D)总量控制制度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级标准
(D)根据出水受纳水域功能要求而定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放速率的单位是()。
(A)Kg/h
(B)g/h
(C)Kg/d
(D)Mg/m2
10.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级。
(A)二
(B)三
(C)四
(D)五
11-15略
16.环境方针不但要传达到组织全体员工,还要传达到为组织工作的承包方。()
17.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19.如果受审核方的体系文件中缺少管理手册,则应视为体系文件不完整。()
20.管理评审必须形成记录。()
21.酸雨是指PH<6.5的雨水。()
22.COD浓度高,表面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
23.氟利昂和甲烷都是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质。()
24.清洁生产是指对生产过程和产品采取整体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和环境可能的危害。()
25.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后,则必须强制性执行。()
26.环境标准共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大类。()
27.限期治理的决定权是地、市级以上的环境保护局。()
2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2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说的排气筒高度是指从所在地平面算起的高度。()
30.含铬废物是否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还需进一步鉴别。()
31.GB/T24001-2004中4.3.2要素所述的适用于环境因素的其他要求可包括()。
(A)与政府机构的协定
(B)本组织的要求
(C)业务规范
(D)行业协会的要求
32.最高管理者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是()。
(A)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B)指定管理者代表,并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C)定期进行管理评审
(D)组织内部审核
33.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C)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D)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记录
34.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途径包括()。
(A)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C)4.4.7应急设备和响应
(D)4.4.3信息交流
35.GB/T24001-2004标准中4.5.1的主要要求是()。
(A)监测和测量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B)监测环境绩效的符合情况
(C)监测使用的运行控制的符合情况
(D)监测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符合情况
36.根据GB/T24001-2004,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
(A)标识
(B)存放
(C)检索
(D)处置
37.在管理评审中应评审的内容包括()。
(A)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C)培训的效果
(D)改进的建议
38.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B)对生产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C)将生产中的废物交给专业机构填埋
(D)削减包装材料
39.《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章中提到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表
40.下列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类污染物的有()。
(A)总铬
(B)总镍
(C)总银
(D)总氰化合物
四、填空题(请在下面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每题1分,共10分)
41-45略
46-50
46.某汽车制造厂研发部正在研究并制定新产品中如何减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
47.采购科为配电室购买了灭火器。()
48.某电器公司在年初增加了喷涂生产工艺车间,并没有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49.一名适用氢氟酸(HF)进行宰制件清洁作业的工人不了解HF的危害。()
50.组织定期检查环境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有效实施。()
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试卷(基础知识)
2007年6月CCAA环境管理体系
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污泥法属于()。
(A)污水处理生化法
(B)固废处理方法
(C)湿式氧化法
(D)污水处理化学法
2.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是()。
(A)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B)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C)具结悔过、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D)排除危害、赔礼道歉、恢复原状
3.按照GB/T24001-2004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范围应为()。
(A)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C)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4.GB/T24001-2004标准的“环境”是指()。
(A)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B)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C)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D)影响工作场所外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5.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影响时,应考虑()。
(A)环境影响的程度
(B)适用的法律法规
(D)以上全部
6.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
(D)地方环境基准
7.建设单位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C)所在行政区域工商管理主管部门的意见
(D)所在地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8.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9.TSP是指()。
(A)10微米以下粒径的飘尘
(B)林格曼黑度
(C)非烃类总有机碳
(D)总悬浮颗粒物
1O.以下哪些措施不属于GB/T24001-2004标准中的污染预防范围()
(A)中水回用
(B)无铅焊锡替换有铅焊锡
(C)利用活性污泥法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D)购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填入表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6.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17.组织应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需求,并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
18.组织应评审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20.GB/T24001-2004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因此,实施并申请GB/T24001-2004认证的组织不必对标准规定的所有条款予以完全满足。()
21.通过压实技术来缩小固体废物的体积,不能称为固体废物处置。()
22.在城区施工,因特殊需要必须夜间作业的,可以视情况公告附近居民。()
2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4.环境因素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都是有害的,所以都应该想办法加以削减。()
25.一个组织只能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26.根据标准,组织必须对重要环境因素涉及的过程进行策划。()
27.“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28.根据GB/T24001-2004中4.5.4“记录控制”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但并不要求为此而建立程序。()
29.燃油锅炉的烟尘可以用静电除尘器去除。()
30.组织必须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定期评审和修订。()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内。选错选项不得分,全选对得2分;少选时,每个选项得0.5分。共20分)
31.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
(B)基础设施
(C)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D)自然资源
32.污染预防的手段包括()。
(A)源削减或消除
(B)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
(C)资源的有效利用
(D)材料或能源替代
33.以下描述符合环境因素定义的是()。
(A)二氧化硫的排放
(B)水质恶化
(C)噪声排放
(D)空气污染
34.下列哪些属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许可()
(A)排污许可
(B)食品卫生许可
(C)废物进口许可
(D)建设规划许可
35.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
(A)供方
(B)合同方
(C)邻居
(D)环保局
36.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
(A)内审的结果
(B)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C)环境因素
(D)改进建议
37.组织在环境方针中应作出哪些承诺()
(A)持续改进
(B)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C)环境绩效
(D)污染预防
38.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包括哪几项()
(A)确定环境方针
(B)制定目标指标
(C)提供资源
(D)主持管理评审
39.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含())。
(A)环境方针
(B)环境目标和指标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D)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A)政府机构
(B)银行
(C)媒体
(D)投资者
46.组织的环境管理手册的附录包括了一份程序文件清单。()
47.某化工厂现场正在对硫酸储罐砌围堰。()
48.某物业公司在小区的公告栏上张贴灭虫通知。()
49.车间主任在车间员工大会上传达环境方针。()
50.环保科正在对PH测定仪进行校准。()
产品
识别和定义行政单位预期提供的“产品”是构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行政单位的“产品”是构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行政单位的“产品”显然不仅包括了预期的行政服务结果,还包括了在提供行政服务过程中的任何预期输出结果。由于行政单位组织性质决定了“把关和服务”并存的特点,因而其“产品”既包括有形看得见的结果,也包括无形的服务。
行政单位“合格的产品”意味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同时也应体现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内容,比如公开、公正、透明的办事程序,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态度等等。
组织
行政单位的人员编制、职责和权限通常是由上级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定下来的,纵向的职责划分一般比较明确,关键就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各质量活动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比如政府采购流程,涉及采购的申请部门、采购的审批部门、采购执行部门和采购产品验收部门等众多部门,那么在采购流程程序中就应该明确相应的采购目标、部门接口、各自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和执行等内容,一般通过具体质量程序文件中的职责规定部门来明确,此外还可以通过沟通来补充明确。
过程
FSM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2版)
1.总则本大纲依据CCAA《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CCAA-117第2版)(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则中“2.4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基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CCAA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
1考试要求
2考试对象
已完成符合注册准则2.2.4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试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
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见附件一)。违反考场规则者,将取消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
2.3考试频次及地点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组织一次,每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国内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将提前发文通知报名,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试,具体的考试日期、地点及安排在考试前1个月公布。
2.4考试费用CCAA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2.5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基础知识部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6考试合格判定基础知识部分和审核知识部分考试的满分均为100分,每部分70分(含)以上合格,两部分均合格方能通过考试。
2.7考试结果发布CCAA将在考试结束后45天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2版)
1.总则本大纲依据CCA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CCAA-110第2版)(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则中“2.4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基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CCAA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
已完成符合注册准则2.2.4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试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
EMS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2版)
1.总则本大纲依据CCAA《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
(CCAA-109第2版)(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旨在通过统一的笔试,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核参加考试人员满足注册准则中“2.4知识要求”的程度,及其基本的个人素质情况,为CCAA评价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注册申请人的能力提供依据。本大纲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为环境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的人员。
已完成符合注册准则2.2.4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参加考试时,考试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和审核员培训证书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