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实录|豆瓣阅读,一个平台的诞生

170多个因为豆瓣而聚在一起的文艺青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无论是前期潮涌一般的报名,还是现场座无虚席的盛况,都足以看出豆瓣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

何况这是低调、闷骚的豆瓣团队少有的公开亮相,何况还有科幻新星陈楸帆的客串主持,何况还有余点、方悄悄这样的“白富美”作者登台亮相?

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豆瓣阅读团队潜心打造方舟,出海猎捕白鲸的工匠精神,看到了他们集合文学青年与网络文学分庭抗礼的决心,看到了他们对于“世间之事、经验之谈”孜孜以求的挖掘。

Scallet:走在印刷机之前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2007年从清华毕业后开始在豆瓣工作,这么多年也没有换过工作。最开始是只做专业的产品设计,比如豆瓣同城,或者是豆瓣各种首页改版,后来加入豆瓣读书的产品线。从2011年开始,大家想要做一个在线读书的产品,从那之后我就一直负责豆瓣阅读的产品。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也就是我们的solgan:“走在印刷机之前”,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定位,因为豆瓣阅读在做作者的自出版和作者写作,我们希望更多的作品在下印厂之前,就已经在我们的平台上出现了,它们被读者购买,被读者传播,被读者阅读。

豆瓣阅读有两部分业务:一个是作者自出版和作者写作,另一个是出版社电子图书的销售和阅读。目前我们有大约5000位作者,4500部自出版作品在豆瓣平台上,同时有将近6000本传统图书,和160余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作为一个平台产品,我们有线上书店、有面向作者的投稿系统;我们的APP有将近千万的下载,每个月大约有80万阅读者。这基本上是豆瓣阅读的现状。

下面,我想讲一些故事。

缘起

当时我们的一个工程师提到说,有没有想过直接做数字阅读的出版方,能让作者直接发表作品。这位同事本人正在写一个科幻小说,写了大概2万多字,但是他也不知道写完了该怎么办,因为很少会有期刊或者杂志发表这种作品,想做成书那更不可能。我当时听了很兴奋。作为产品经理,我的思维模式通常会问“你觉得这个产品会有多大规模?”,因为如果规模不大,那就不能指数倍的增长,就不太能做出来。所以我就问“你觉得这个产品会有多大?”但是工程师和我的思维模式不一样,他说:“通常我在想的是把能做的东西先都做出来,先考虑规模是没有意义的。”

你写过中篇小说吗?

这个饭局上我就开始激动了。我就想问,你写过中篇小说吗?有多少作者在写中篇小说?因为我认为,一个需求的瓶颈在于,其实写作者不是一开始就能写长篇的。长篇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先写短篇,然后中篇,然后慢慢才能完成长篇的写作。但是短篇和中篇的发表渠道是相当匮乏的,你只有通过一些期刊,而且作品必须水平很高,才可能会被发表出来,而且发表也是一次性的。有一种作品叫“抽屉作品”,就是写作者写完了,无处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我觉得“抽屉作品”也许正是豆瓣阅读的突破口。所以那次饭局的话题就是“你写过中篇小说吗?”

关于写作市场的研究

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是在上海和九州幻想的编辑们谈论这个问题。有一个编辑,既是作者也是编辑,当时我问他说:“假如你的作品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定价一块九毛九,你会觉得便宜吗?”他说:“好便宜哦,才一块九,太便宜了。”我说:“那假如你作为一个读者,你会愿意在豆瓣上花一块九买一篇你喜欢的中篇小说吗?”他说:“啊,一块九好贵噢!”(全场笑)他本身是一个写作者,所以他回答完这个问题就觉得似乎哪里有bug。不过我当时并没有理会这些bug,我只是觉得有这么多的短篇和中篇写作者,他们并没有被服务好,有这么多的写作者是愿意看这个事情的。

太好了!我们决定做!

跑了一圈之后,我们就愉快地决定要做了。所以,这不算是一个特别严格的论证过程。我就跑去找阿北,打了很多腹稿,讲了大概二十多分钟,他说“挺好的,做吧。”这是我历史上和老板最短的一次谈话。

BuildNoah’sArk

我们有一个内部项目代号,叫“Noah’sArk”,诺亚方舟,其实是挺装的一个名字。内部程序员建档案全部都是用“Ark”开头,A是26个字母的第一个,我们从此开始建造这艘船了。

当时的远景就是这样。我们对外发布了一个公告,类似于公开信,关于豆瓣数字阅读要上线了。一开始豆瓣阅读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只有这个计划书,还有一个投稿系统。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作者开始把作品投给我们。豆瓣阅读就是这样一边开发产品,一边接到投稿,被投稿推动着开发产品这样起步,被作者鼓舞着往前走。

出版应该是件体面的事情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整个团队只有十个人左右。主要做了投稿系统、排版系统、阅读器APP、作品商店、支付与分成系统。

我们一直认为,出版应该是件体面的事情。看起来正式,这很重要。虽然我们是数字作品,但我们坚信一定要做的正式,做的体面,让读者觉得为它付钱时值得的事情。比如我们有专门的设计师为作者设计封面,每本书都有编辑专门按照规范去写导语,导语都是有规范的,一开始有的作者没有为自己的作品写导语,我们的编辑就会一遍一遍、一篇一篇给作品加上导语,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看到什么,这是一种被尊重的用户体验。

这个项目做了7个月,还没有上线。只有团队内部的测试、意见和沟通,但没有外部的反馈意见。大概是2012年4月的时候,有人问我:“万一一部作品也卖不出去怎么办?你想过这种情况吗?”我说“没想过。”

我们终于造好了Ark

2011年11月11日,我们上线了投稿系统,可以正式接收投稿作品,同时支持比较复杂的排版等工作。

2012年5月7日,发布了豆瓣的书店,读者可以购买作品了。

2012年5月9日,豆瓣阅读上线之后,企业内部发了一封邮件,《请周知:豆瓣阅读上线》:

我们终于造好了Ark,现在要出海猎捕那头白鲸。祝我们好运。

六个月过去,丁小云成为第一个销售额过15万的作者。

里程碑

出版社的加入:2012年9月,我们邀请了国内最主要的出版方加入。感谢大家的信任,让我们成为《偶发空缺》的首发平台,也做到了引进作品比较难做到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同步发售。

画画儿的也是作者:2013年11月,我们上线了针对绘画作者的投稿平台。但是目前我们还是处于初步积累和完善的阶段。

我们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个专栏,之前我们所想象的对读者有意义的非虚构作品真的出现了,这就有点像是一个魔术。我们猜想有这样的写作者存在,结果他们真的出现了。我们非常热的门类,包括情感、行业、亲子和理财。

下一步,我们为了鼓励非虚构写作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举办了“复兴中篇与我的非虚构写作”征文比赛,我们希望中篇小说再次被重视,再次被大家所喜爱。我的非虚构写作,其实就是我们发出的某种号召,为什么叫“我的”,是因为我们希望这是人人可以来写的、自己的生活经验故事。为了引导大家,我们有四个子主题,包括田野、历史、爱好和职业。这其实也变成我们的某种传统,我们欢迎非虚构写作,会觉得更个人的非虚构写作会成为我们的一个风格。

将来

在未来三个月,我们会发布全新的APP2.0,我们会发布全新的APP书店,甚至我们的颜色都会变掉了。我们可能不再会是一只黄色底色的鸟,而是变成一只蓝色底色的鸟。在APP2.0中,我们会让读变得特别近,看到一本书后,可以非常快地切到阅读状态,而不像之前一样把阅读器和书店变成两个完全割裂的东西,有很重的工具感。新的东西会更像一个阅读和内容平台,而不是一个工具加上商店。我们还会建立写作中的社区,我们希望更多的作者可以在豆瓣阅读上变成一个持续写作的过程,能够收到读者持续不断的反馈,会跟读者有很紧密的互动,有点像是专栏的扩大化。

在一个比较远的将来,我有两点愿景。第一个愿景是:我希望自出版和数字阅读可以改变出版的业态,希望越来越多的作品可以直接出版为数字作品。

另一个是内容变革,新的读者作者社群、多媒体写作语言、新的阅读方式将带来内容变革。在很多教程序员如何写代码的论坛上,已经出现了用拷屏和录音去写作,这些都是新的多媒体写作语言,我们做画册也是在把画画作为一种写作语言。我觉得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包括拷屏、代码、语音、绘画等语言帮助创造出更多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扩充我们之前以为的门类。

我会很希望豆瓣阅读可以产生更丰富、更有生命力的内容。

最后的话:“出版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它是一种人和人的相遇。我为这件事情很着迷。”这可能也是我们团队中很多人的信念,关于出版和沟通。

谢谢。

范超然:我们在豆瓣写什么

Scallet刚才讲的是豆瓣阅读发展的一个脉络。我们找了豆瓣阅读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几位作者,帮我们录了一段视频,名字叫“我们在豆瓣阅读写作。”这个视频基本上可以更正一部分人对于豆瓣阅读的看法。第一个,豆瓣阅读是不是很文艺,很严肃?其实豆瓣阅读并没有那么文艺,有一些还是很二、很有趣的,还有一些人觉得豆瓣阅读都是一些屌丝们在写作,其实我们还是有一些白富美的,豆瓣阅读还是有一些洋气的特点的。比如我们有来自荷兰、日本的作者。

从很早之前开始,我们就把我们的内容分成了小说和非虚构,尤其是非虚构这一点,应该是国内的原创平台第一个把这当成一个大的门类来做的。小说我们是以中短篇为主,后来我们同时上线了专栏和连载,连载相当于世丰富了小说中长篇小说的这个部分,除了篇幅之外,连载也会有一些更通俗的内容,相当于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小说的补充。专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一直以来想要的以经验写作为主的非虚构内容。

很多读者可能会提问:你们怎么挑选作者,怎么筛选内容。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的风格定位是:小说的话,我们定位于网络文学与纯文学的中间带,所谓的网络文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些传统的,类型化比较固定的(穿越、玄幻、修仙),篇幅比较长的。纯文学可能就是大家读到的文学史中的作品,或者是严肃的文学期刊中的内容。我们小说的内容应该是介于这两个中间,首先它不会像网络文学篇幅那样长,也不会像它那样的类型化,也不会像纯文学那样的宏大叙事,那么严肃。

我们比较喜欢的是跟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年轻读者的生活、情感比较接近的内容,比如我们第一届征文获得首奖的是《严晓丽我最亲爱的人》。

我们也有类型文学,但我们的类型文学不会像网络文学那么狭窄,我们推崇的还是像青春、爱情、科幻、幻想、悬疑、推理,这样较为传统的文学的门类。

我们专栏的slogan是:世间之事,经验之谈。非虚构里面我们不太欢迎太私人的个人感悟类的,我们还是想要言之有物、基于经验,基于真实的感受来书写。

这个流程是一部作品从投稿开始到最终它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我们会为作者做什么。第一部分是我们的投稿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支持你上传你全部的作品,撰写导言,上传封面,收到稿件之后会进行审核。我们的审核编辑团队基本上是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己也在写作的人,还有一部分是有过丰富的传统出版社经验的人,还有中文、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我们审核也就是基于我们的风格定位。筛选完之后,会有一个上架的过程,我们会重新润色你的排版,校对错别字,设计一个契合作品风格的封面,然后就可以上架售卖了。

我们会帮每一本书尽量找一个比较契合的出版社。我们帮《美好百科》找的是中信出版社,《小城故事》找的是上海三联。

问答环节

陈楸帆:因为之前在网上我们已经征集了一轮问题,有些是一些很好的问题,所以我想咱们可以穿插着来,一个现场的,一个网上的,轮换着来。

问:我想问一下关于“非虚构”的内容,你们当时在做这块的时候,是你们有意的引导,觉得这块很重要,还是因为有作品投稿,帮助你们做大了这个分类?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纸书的编辑,你们其实扮演了出版方的角色,也会面临“是服务读者,还是服务作者”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困惑,或者,你们更倾向于服务读者还是服务作者,你们之前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之后会不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Scallet:感谢你的问题。非虚构这件事情并不是从投稿中观察出来的,而是我们显而易见要做的,因为中国纸书超过60%都是非虚构的门类。

然后是我们对它的特点的观察,其实你能看出,非虚构作品被大多数人所需要,但非虚构的作者大多不是职业作者,一般职业作者都是写小说,而且是写长篇小说的。所以事情就变得很明显:非虚构作品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很难有一个产生内容的机制。

如果是在一家传统出版社,它可能会有相当多的策划编辑,他可能会策划很多选题,他可能策划一本专门讲香港流行文化的书,或者策划一本讲故宫文物的书。

然后开始组稿,因为非虚构写作的作者很少会自觉自愿跑过来投稿,所以你就要去找他们来写。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非虚构有很大的阅读需求,但是写作者又不是有特别高的热情。很多专业出版社都有这样的局面,比如说台湾的城市田园出版社,主要出版建筑图书,它在建筑图书的读者心里有很高的位置,但是没有任何建筑师找到他们说:帮我出一本书吧,所以需要相当多的组织和沟通。

后来我们就觉得这件事情有没有别的解法,因为我们团队人很少,我们不可能去策划一个主题,然后组织内容。那我们就去做一个平台应该去做的事情,做一个专栏这样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写真实的经验和生活,而不是小说。

这相当于出版社和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有不同的解法。专栏其实有点像一本书,它要有很明确的主题和写作计划,然后突出了非虚构这一点,现在看来,我觉得这个解法是成功的。

然后你的第二个问题是说,作者和读者我们优先服务谁,或者更主要服务谁的问题。答案肯定是读者。因为作者是因为有读者才开始写作,我觉得是这样的,所有的作者最在意的也都是读者。每个作者有一个读者群,他在意他们之间的沟通,在意读者的想法。

但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这有点像一个鸡和蛋的问题:你得有作者写作才会有读者;你得有读者,作者才会来。怎样经营一个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社群?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问:我再补充一个问题。我刚刚看你的介绍,你们有一个“写作中”这个计划,我自己在用豆瓣阅读的时候发现一个功能,“划线”,它其实是共享的,相当于大家在互相交流。这个功能就像“弹幕”一样,读者用的都很开心,但这会不会影响到写作者的严肃性,很多写作者是需要和大众保持一定距离的,你们在做这个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Scallet:我明白了,具体到“划线”、“批注”这两个功能,我们有两个版本,你可以打开选择有“划线”的,也可以把它关掉,只看作者文本。然后我们一直非常明确的区分出这是读者的批注,作者的文本是可改动的,会很明显的标出这是读者的批注,这种需求可能是有帮助的。

因为我们曾经也出现过“批注盛景”,比如“大咕咕鸡”写的一个东西,有的可能比较无厘头,比如一个“哈哈”,然后就有一两百人在那儿排队批注“哈哈哈”,在那儿刷页面,这就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作者跟读者的交互。这感觉就像作者唱了一句歌,底下有人在和声。

我们还有一些好玩的批注,就是有人在那儿纠错。有一回我记得是一个小说,上面写的什么什么毒药,有一个人学化学的,就划线说你这个毒药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个做法是毒不死人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是区分开之后,这个会带来更多互动的乐趣吧。

陈楸帆:我这边有一个问题,我自己也挺好奇的,就是“豆瓣阅读是如何得知读者真正的阅读需求,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像是我们在亚马逊上买书,它会给你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一些东西一样,豆瓣现在也在这么做。那么未来会不会做得更加精细,甚至有些数据化的产品出来?

Scallet:其实,我们一直有个性化推荐,根据你在豆瓣读书里读什么,然后把我们的原创作品推荐给你。原创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读者基础,是一个完全新的作品,所以早期的推荐者和传播者很重要。

还有一个问题是,最近我也想在豆瓣阅读投稿,选择了“连载”这个项目,也算是为了治愈自己的拖延症。我想知道在投稿时候需要提交有关这个作品的片段,还有就是需不需要以前也发表过作品?我想问的是“有没有发表过其他作品”在审稿的时候影响会有多大?还有一个,连载一般都是长篇,如果我的作品是注重情节而非注重文笔,我的片段可能会很平淡,情节从长篇中才中会显示出来,那么在这个片段中怎么能看出来呢?谢谢。

范超然:很辛苦啊,从长春赶来。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吧,第二个问的是有没有作品发表经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个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问这个,是因为我们需要对作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起一个参考作用。比如说你出版过小说的纸书,或在期刊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这个不是唯一的参考,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你提交的作品介绍,和你的选段。我们现在还有作者申请,作者申请需要提交一个较为完整的作品,而不是说片段。然后至于“连载”,你可以选择提交一个较为完完整的章节,因为片段确实有这个问题。因为如果你提交一个1000字的描写的部分,确实不太能体现你的水平。

然后第一个问题是篇幅,因为我们最开始做的时候就是定位在2~5万字的中篇篇幅,之所以这个字数是各方面的(因素)。因为文学上界定一个作品,1万字以下是短篇,2~5万是中篇,7万字以下就算小长篇,这个就是尊重当前业内对于短篇、中篇、长篇的一个划分,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前期进行调研,比如说你集中精力2个小时能读完多少内容,基本上两三万字的样子,这是这一个比较合适的篇幅。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所以就把征文做成一个中篇的征文。另外,单说征文的话,我们做长篇征文不太现实,长篇的写作和我们筛选都是非常难的,要做特别短篇的征文呢,就有点像作文比赛了,所以我觉得中篇还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篇幅。欢迎来参加今年的征文大赛,其实去年是2~5万字,今年还降了1万,变成2~4万字了。

陈楸帆:作为一个写作者,这点我来讲一下,中篇,2~5万字,这个区间是是最难投稿的。因为大部分文学类期刊,对篇幅都有很苛刻的要求,希望要1万字以内,如果更长的话,会希望以连载的方式刊登。所以像中篇这个篇幅对于写作者来说是最难卖出去的,这点也是选择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可能有很多人有这种积压的作品,卖不出去。所以我觉得豆瓣选择这个区间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情。

范超然:还有一点,如果你想把一个故事讲得清楚、讲得好看,几万字是可以承担的。

Scallet:现场有人关心吗?如果没人关系我就不回答这个问题了。哦,现场有人关心。现实点来讲,我们不考虑在短期开通这个服务。

因为kindle推送有它自己的具体条款,什么样能、什么样不能,所以我们短期内不太会做这样的事情。还有一种做法,我们允许你把文件下载到本地,然后通过本地上传到Kindle,但是这样出版方就会不高兴:啊?你怎么能这样,在我们文件加固的情况下传到自己的本地?所以我们觉得这样对行业不好。

陈楸帆:未来会出自己的设备吗?

Scallet:现在还没有这个想法。

问:我想问的就是豆瓣阅读关于社交化的尝试,想问一下具体的案例和未来想做的什么事情,能透露一下吗?

Scallet:说到社交阅读,我觉得就是建立一个写作的社区,事实上我们就是一个作者和读者的社区。你可以看到,很多作者都说自己有很多的读者,读者会给他们一些意见,他们再回复读者,其实这就是一个社区,只是说,我们有时候会把事情做得更彻底,比如说,会把连续写作这种形式推广到更多类型的作品中去,而不只是一个专栏。

所以我们觉得让一个作者用连续写作的方式,而不是一下子提交一个好几万字的作品,会培养他有自己的读者群,这中间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交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遴选。有些作品就会得到读者的好评,也会得到更多的反馈。

陈楸帆:那豆瓣阅读中很多作品,有些“泛文青”的气质,这些作品从题材到类型都很不同,那豆瓣阅读的编辑与传统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有哪些不同?

我们做的是比较线性、比较快速的事情,比如说一个编辑要对这个平台的定位、对作者和作品的判断,为这个作品能够持续的上架起推动作用,以及联系作者等其他服务,那你就来负责这个作品就好。

然后至于作品的门类,其实我们并没有分的那么详细,我们也会分类,比如专栏连载的编辑确实跟完整作品的编辑稍有区分。因为专栏比较特殊,需要连续性的写作,有主题,需要连续性的工作,而完整作品是一次性的工作。这方面从形式上有区别,但是内容编辑的部分大家是一起协作的。

陈楸帆:那会在跟作者沟通的时候说,你这块写的不那么好,或者给他提一些意见,回去让他重写然后交上来?这种情况会有吗?因为传统媒体都会有。

范超然:我们这边有,但是肯定没有传统那边的多。因为我们也算是一个,就像你说的,我们更多的是一个平台,平台就是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希望大家能顺畅的发表作品,这是第一位的。我们也会让作者修改很多东西,但占大多数的是你的标题、导语或者排版不合适,也会有一些关于内容的,这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但如果像征文比赛我们肯定不会告诉你怎么改,其他的会有。

问:我是一个学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今年大四。听你们讲这个豆瓣阅读我就会想到像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红袖啊这些盛产网络小说的平台,但从数量级上来比,他们就是大工厂,你们就是小作坊,很精雕细琢,每一本作品、设计,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周到。那你们会羡慕他们的规模吗?如果你们也想往大规模的方向来发展,那你们能保持精雕细琢的样子吗?

Scallet:我们肯定是想变成很大(笑),我们并不是定位在一直做这个小作坊。正式来讲,我们跟盛大的主要区别是在内容和人群的不同。宽泛点说,大家都在做自出版,但内容和人群的不同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说你有什么内容,是给什么人看到,这件事情可能比具体的功能要重要得多。我们明显是在做一个跟传统纸书类似的市场,我们的读者也是会买传统纸书的读者,所以内容市场上的不同是一个最大的事情。

至于我们变大了之后会不会像现在这样体面或有品质,这个跟超然那个问题是一致的,就是说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是用比较少的人来撬动一个比较大的市场。

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具,首先提供给作者本人,想让自己的作品显得很体面的作者是能够做到的。另外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社区,能够完成给读者给作者的反馈,能够完成诸如像作品的遴选和传播,让好的东西真正有影响力。如果光靠我们自己去打磨这件事,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们更致力于平台的基础建设,就是作者和读者关心的东西,希望这个东西能够像一个跷跷板一样。

问:那我还想问一下审核制度会一直存在吗?像亚马逊kindle在国外的自出版项目,他们的审核没有那么严,就像是一个自由的自出版平台,你们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吗?

陈楸帆:那说到这个我很好奇,那会是人工智能吗?

Scallet:我觉得只是需要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则,有几点原则,因为作者是稳定的,你审稿的时候就是在审作者。我指的是他基本的作品水准是稳定的,他可以写这种题材也能写那种题材。思路上本质上就是对一个新作者的一个test。这是第一点,然后第二点是指把写作变成“写作中”,不断地发布新写的东西,一个读者群在追读,这个检验的过程就开始发生了。我可能说的比较模糊。

问:我的问题是豆瓣阅读会不会受到传统出版社所受的限制,比如万字差错率、质检啊或者出版总署啊,然后稿费是不是800块以上扣20%的税啊?

范超然:你这个涉及到了很多,一个是行业政策,还有一个校对质量、出错率。因为我们不是出版行业的,规则是明确的,我们基本上是在这样要求自己。每一部作品上架之前,我们都会质检,第一步是审核,在审核的时候就看有没有错别字,现审现改,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看完之后、上架之前,还会再经过一遍校对。这就是我们的普遍做法,但这个造成我们早期的上稿速度比较慢,是因为我们人力和流程上的不足。

至于稿费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我们是走分成模式的,作者拿七成我们拿三成,作者每个月的分成拿到800块钱肯定是要缴税的,我们肯定不会偷税漏税的。因为现在的稿费是800块以上要交一定比例的税费,这个我们是按标准来执行的。

Scallet:作为这件事情来说,数字出版也是出版方,我们之前跟台湾联合出版社有一个合作,我们把它每年获奖作品放过来,但它本身是繁体,但是出版过来都得是简体,我们就要做大量的转化工作,后来发现这个工作很麻烦,这就是一个例子吧。我个人觉得在现有法规下,这些都是有很大空间还没有被充分展开。

问:我是知乎的湖码,也是负责出版的。我有一个问题,刚才提到征文大赛,有一千多个核心读者参与评审工作。我很好奇豆瓣阅读的核心读者是什么样的人?谢谢。

Scallet:那一千多名是根据在豆瓣阅读的购买量和阅读量来选的,根据他在过去购买过多少原创作品,为多少作品打过分。但现在我们对于读者没有一个profile,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描述。我们每个月有近百万的读者,而是真正的读一个样章、读一个免费的作品或者买一个作品的读者,我们有这个读者群,中间肯定就是有相当核心的,但是现在很难给出一个侧写。

问:我发现豆瓣阅读的写作群体还有阅读群体都是比较年轻化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很多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很多创作人都是年龄层次更高一点的。豆瓣阅读有没有计划去更多的上架这一部分作者的作品?或者有没有计划去吸引更多年龄层次、更大的年龄群体?因为刚刚回答中提到豆瓣阅读是想从一个小作坊做成一个大工厂,所以这肯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步骤,请问有什么计划没有?

Scallet: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是一个平台,作者主动来投稿,我们很少去约稿,这种事情我们做的蛮少的。很重要的原因是,著名的作者其实是不缺乏出版渠道的。还有一个原因,我个人看法是:每个代际的读者都有他自己的阅读内容。七零、八零、九零,每个代际都有他自己读的内容。就像电影一样,五零年代的导演拍出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谓经典,跟大家正在读的东西也有矛盾。青年代际在写青年代际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个风尚。当然我也希望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发布作品,但是我们不会刻意的去做。

范超然:我们现在的目标确实是侧重年轻的作者和读者。年纪较大的作者有一个简单的情况,就是很多作品都已经出版了。

然后年长作者的写作基本上被文学期刊消耗掉了,不大可能选择在网上写作品,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作品基本上被期刊消耗掉的。

因为我们主要是稿为主、约稿为辅,投稿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但我们也有七八十岁的作者来投稿。我们有一个作者是国民党的老兵,去了台湾后来又回大陆,写的他的亲人和一系列传奇的故事。那个作者提交作品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前几天因为年纪过大去世了,他的作品是由他的亲友在代理发布。至于约稿来说,我们有一些约稿作品,但问题是他们一些未发表或将发表的作品基本上已经全部被预定了,就是这么个情况。

还有就是刚才说的,一个代际有一个代际读的东西,那些名家的东西还是有的,但是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的。

Scallet: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想不想做产品推广、想不想更大众的人来接受我们的产品,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豆瓣阅读很奇怪,它不是一个非常酷炫的东西,它仍然在做一个传统的事情,是一个针对内容读者的东西。

一个生活在二、三城市的人,哪怕退休了,也是我们的目标群。但是现在还是存在推广的问题吧,因为互联网的渠道和移动网络的渠道,都有各自的瓶颈,我们肯定会去做,我们也希望那些生活在三线城市的人也能用我们的产品,因为现在手机的硬件设备就是一个瓶颈了。下一部他们就会知道哪些作品是他们喜欢的。而且事实上,我们发现像在座父辈这样的人,一旦他知道这个东西,他可能会是一个黏性更强的读者。因为他的兴趣比较明确,而且不会比较产品。

问:我自己是豆瓣阅读的重度使用者,然后是一个kindle的使用者。我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会用豆瓣阅读、kindle等其他的应用。但豆瓣阅读的使用者还是远远少于其他应用的使用者,所以我一直会问他们会选择kindle而不是豆瓣,当然我也会推荐他们使用豆瓣诸如精美的排版,但同学给我的反馈是:kindle是软硬结合的策略,但是豆瓣在这方面还没法做到。

但同时,对于二、三城市的读者群,我一直觉得“公版书吸引人“是一个假象,他们都去做公版书,但没有什么人是真正读公版书的。

问:我能回应一下吗,我觉得公版书这么能够提高用户黏性的产品,从古至今公版书都应该作为我们阅读最核心的部分。恰恰是数字出版提供了契机,我们从传统出版进入到数字出版之后,使得图书定价可以完全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在传统出版我们没办法把公版书做到完全零定价,但在数字出版我们完全可以还原一个图书作边际成本为零的本质。

Scallet: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虽然很多人都以为公版书是一个标配,但真正有多少读者翻着《三国演义》在那儿读。我觉得这个是未必的。

范超然:我们往外代理的确实不会走这种“打包”模式,不会一个价格卖给你,你具体怎么做我也不在意。但这个不是我们首选的方式,我们首选还是像做纸书一样,双方针对内容的可能性然坐下来谈,谈具体的参与方式。

Scallet:就是说这个不是我们着重考虑的东西,而是我们根本不考虑这些问题。

THE END
1.不能让在线“李鬼字典”误人子弟近期,有媒体接到群众反映,在使用某款自称“新华字典在线字典”的工具时,发现多音字读音错乱频出等问题。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在线字典网站打着“新华字典”旗号,吸引用户点击访问,但实际提供的内容错误百出,有的字音字形有误,有的词语释义不当,提供的例句更是前言不搭后语。 http://e.mzyfz.com/paper/2338/paper_62652_12811.html
2.潮州日报数字报而在在线字典网站之外,一些网络百科全书类平台也存在类似乱象,相关词条和知识存在信息不完善、不准确、不严谨等一系列问题。 在线字典亟待规范,不能任由在线“李鬼”字典以假乱真。具体而言,平台要尽好管理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对类似“李鬼”字典网站加大治理力度;广大读者也要提高甄别能力与防范意识,不轻信在线https://www.chaozhoudaily.com/upload/content/202412/08/c13375.html
3.打字赚钱是真的正规吗?(小说文字录入赚钱骗局曝光)从长久和赚钱效率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时把两个平台都安装上,应该是最佳的搭配了,似乎不会冲突毕竟是姐妹平台。 四、广告赚钱是真的吗? 首先,这两个平台完全是0投资免费项目,所以不存在骗局一说;而且变现门槛极低,也不存在套路的说法。 而且,这个平台本身虽然说每个广告5毛最高,当然不是随便乱操作就能达成的https://www.jianshu.com/p/a09465e68b85
4.录字平台是正规的吗?录字平台是正规的。录字平台是一种提供文字录入服务的平台,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文档处理、语音识别等。这些平台通常具备合法资质,受到相关法规的监管,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规的。录字平台的正规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质认证:这些平台通常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认证,确保其具备提供服务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48698719069725452.html
5.下载钓鱼数字钱包导入助记词被盗16w区块链区块链技术骗子这个朋友真是欲哭无泪,但没办法他遇到专业的骗子了,这是赤裸裸的诈骗。 从交易哈希看,这2500多个HT被转入骗子钱包后,迅速在去中心化mdex平台兑换usdt,然后u被转到了H币平台。 前后不过几小时时间,该钱包当前只有1美元左右余额,钱包就只有这2500多个HT的交易记录,是有备而来,专门诈骗新手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TI3A8E905528OBK.html
6.www.hcg.com.cn/news.php/53287551.shtml男人女人真曰的视频 新航平台 高7IIII2扣信用好 宝宝打开腿让我尝尝你的扇贝 07.67MB 41%好评82人) Karla Kush 高潮 美剧av纯肉在线观看 摸添揉捏胸还添下面视频 70.60MB 36%好评16人) XXXXXL18–19D 野外靠逼视频 免费性爱片破处 89.41MB 47%好评92人) 泻火村妇熟女对白正在播 男阳茎http://www.hcg.com.cn/news.php/53287551.shtml
7.www.jg58.cn/mokslip13633.html被问及副手人选是否在出访美国前公布?蔡英文表示,在这个阶段都尽量保持弹性,不同的人选就有不同的选战策略规划,所以内部也是持续再讨论,也会考虑人选本身的意愿,在这个阶段真的无法再做进一步说明,人选确定以后,就会向社会大众报告。 近日,家住禅城湖景路的陈女士在半年内因同一位置同一原因收到了30张罚单。据悉http://www.jg58.cn/mokslip13633.html
8.文字录入平台文字识别录入语音文字录入录入语音转文字app 语音转文字录入软件 扫描笔文字识别录入 短信平台登录入口 自动识别图片录入文字 云服务平台登录入口 腾讯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腾讯云平台登录入口 企业短信平台登录入口 云课堂平台登录入口 识别图片中文字录入 山东云教育平台登录入口 腾讯云服务平台登录入口 页面内容是否对你有帮助? 有帮助 没帮助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6%96%87%E5%AD%97%E5%BD%95%E5%85%A5%E5%B9%B3%E5%8F%B0-article
9.小说录入打字赚钱是真的吗?七天后才到账的坑别乱踩4、小说录入app真的能赚钱吗? 答案:不能,小说录入APP不能赚钱,是假的。综合以上几个问题和老罗的个人经历,咱们应该很清楚的了解到,这些小说录入打字赚钱的平台以及APP都是虚假的,不要像我的同学老罗,被坑了以后才后悔莫及。 最后总结,小说录入打字赚钱是假的,并不是真的。 也不要相信小说录入七天后到账的说法https://www.caiens.com/2601.html
10.小说打字录入员是真的吗,打字接单的app软件哪个好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关于小说打字录入员这个兼职,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兼职后都觉得小说那么赚钱,有录入员应该是很正常的,所以对于这个兼职也是比较信任的,现在我们来说说关于小说打字录入员的问题吧。 一、小说打字录入员是真的吗? 答案是假的。这个小说录入员的兼职就是骗子虚构出来的,这个骗局主要就是利用高收益容易https://www.49498.cn/wzxw/5137.html
11.小说打字赚钱平台软件下载在网上从事文字录入赚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文字录入人人都会,操作简单,可以说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那么,在哪里可以从事文字录入赚钱呢?其实只要找到正规的平台,我们就能从事这样的文字工作。今天,老司机就来分享一下文字录入赚钱平台,一个正规打字赚钱工作的地方。 https://uuwangluo.cn/?p=114739
12.雷军杨澜访谈录文字版6篇(全文)这与《杨澜访谈录》的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是相一致的,而东方卫视是这个节目的展示的一个平台。《杨澜访谈录》在东方卫视是定位在文化财经这一档栏目中,定位是很准确的,因为这人节目主要体现在文化上,访问的人物都是有国际影响的,这是我国节目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要想一个节目做得更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ku6p9sj.html
13.文字录入app文字录入专用接单app手机文字录入赚钱app推荐理由:点点录入平台app是一款极为简易的手机上快速赚钱手机软件。点点录入app门槛极低,并且挣钱每日任务十分的简易,只必须一部手机你就能够 随时随地上点点录入app进行入录的任务赚钱了。 点点录入平台介绍 点点录入兼职 零花钱 大小:4.3MB平台:安卓 推荐理由:零花钱app是一款赚钱的软件,根据进行兼职任务获得奖赏,https://www.duote.com/zt/soft6067/
14.抖音剪辑怎么提取原声文字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对抖音剪辑视频中文字提取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This is a generated sample blog post in Chinese language about how to extract text from Douyin (TikTok) videos. 六、抖音怎么录原声配文字? 抖音录原声配文字可以下载剪映进行创作。 https://tool.a5.cn/article/show/3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