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叫柴森,北邮毕业,专注物理提分13年;
(2)大北京的一位物理小老师;
(3)从高一时的88人排57名到高考数学148理综292,到北邮公费硕士;
(4)从河北农村考出来,走上过小县城的讲台,走下过央视演播厅的舞台;
家长对孩子大吼:“为什么咱每年假期,都花了这么多钱,报这么多班,咋开学还是这个分数呢?”
尤其一二线城市,家长给孩子报班,那真是四五个同时报。
秋季开学,孩子的学习,依然很差。
怎么别的学霸,报了成绩都上去了。自己的不行呢???
核心原因:就是:报的太多、消化得太少(划重点)。
说这个,特别得罪同行,但这是实话!
假期,你真正让孩子报最差的一科或两科就可以了。
这不可能!
咱是普通人,不是哪吒,不是柴因斯坦、不是柴顿、不是柴里夫人。
我为什么能从高一88人排57名,到高三的时候数学最高一次150?
我中考没考上,掏了8000,进的河北辛集一中,语数外、理化生都很差,
我想逆袭,难道语、数、外、理、化、生,这六科我要同时使劲吗?
这不可能的!
那咋办?抓重点!
哪一科是重点呢?数学!
因为分多啊,贵啊!!!150分呢~~~
于是我第一个先搞的是数学,
我用三刷错题的方法,一个多月,数学四五十分就到了一百出头,虽然猛的一听,这高中数学不是150吗?你考了一百挂零,也不是很多啊。
并且,太多的孩子中考的时候,能考90多,上了高中,就考四五十!
这一点,可以问你周围高中的孩子和家长,太普遍了。
发现三刷错题真的很有效,成绩咣咣咣就上去了。
第二,再三刷错题,复制到物理、化学、生物,所以高考数学才能考到148。
这就是,我上初中时,毛爷爷在政治课本里,教过我们的——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面面俱到!
多说一个小tips:
为什么你听过的高中能逆袭的,都是理科?
因为理科套路多啊,题型方法多啊!
你去看那些高考状元,语文就考130,你学的再差,也能考100吧,才差30分。
有太多的学生,高一语文考多少,高考语文考多少!
(我的天,如果被语文老师同行看到了,会不会骂我???)
但这是事实。
有个段子:男朋友会背叛你,女朋友会背叛你,但数学,不会那可是真不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数学好的能到140,差的能到四五分,能差80多分。
虽然我是个物理老师,但我说的是真话。数学是真的非常重要的!是理科的源点!
总结:报了没用,是报的太多,消化的太少。
这是大多数成绩中游、差生的家长,经常对辅导班老师说的话。
总课程时长一定,你让老师往后多讲知识,自然,每章节做题就少了。
题做的少,就只能做简单题。
于是,第一天,讲大量知识,做几个简单题,
第二天,再大量知识,再几个简单题,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这样做没有用。水过地皮湿,和自己看书差不多。
你要想前三前五,本质是,难题、中档题做的非常熟练。
你假期只学到简单题,9月老师一定会讲难题。如同,你在山脚下看山顶,你就会觉得特别高,特别难,算了,别爬了,数理化好难啊。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假期少学一点,只学到下个学期的三分之二。
每天大量基础知识+简单题+中档题。目标是,开学第一次考试就名列前茅。
必须到中档题,因为9月份老师会讲难题,如同,你站在山腰上看山顶,你就会觉得不难,不高。
这就是为什么,你问学霸,数理化难吗?他们都说不难。因为他们中档题,足够熟练!!!
难道其他老师,不知道这些吗?
也知道。但大多数老师,学生不多。
你是消费者,掏钱的金主,不按你的方式教,你不就退班了嘛。
所以,很多老师不敢说。
但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班,忘了报名的目的,都是跟风学。
假期预习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预习,而是为了开学第一次考试,就名列前茅。
学习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学出自信。
为什么呢?
中游生最大的问题,是被学校拖着往前走的。
他们的典型特征是:
1.我好累,吃完饭再写作业吧;
2.吃完了,我缓缓,再写吧;
3.我上个厕所,一蹲半小时;
4.先写文科作业,写俩小时了,脑袋累了,开始写不会的数理化大难题了;
5.数理化难题不会了,查查搜题APP,抄个答案,差不多懂了,当自己会了,就睡觉了。
6.考过的70分的试卷,要么丢了,要么塞抽屉最里面,也不看;
7.每科买好多参考书,这本写几页,那本写几页,这本太难了,那本太简单了。不适合我~~~
每天作业写到十一二点,周末比谁都忙,不报又不行,周围孩子都学呢,但成绩就是上不去。
既然被大部队拖着往前走,那么假期,就是摘下来,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
怎么超车呢?
如果孩子假期学完,能在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就前三前五,那孩子眼睛就亮了!!!
他一下子就会把物理归为优势科目,一下子就会爱上学校物理老师,喜欢物理课,主动先写物理作业,有空,就主动看我的物理课。
你以为我的很多学生们,都是按部就班,一星期才学一次课吗?
不是的。
他们很多中上游的,都是有空就学我的课,领先学校进度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
为啥?
因为他们发现,他们学了后,老师问的问题,没几个人会,就他会!
小孩都有虚荣心嘛,他为了保持这个优势,会主动往下学。
————
总结:假期预习的核心,是瞄准开学第一次考试,一下子能干到前三前五。彻底让物理(或其他科)成为优势科目,孩子眼睛彻底就亮了!!!
家长:“柴森老师,假期了60天呢?而您的暑假物理课10天,12天,就学完了。那我学完之后,是不是就可以看秋季课了呢?或者是不是再给孩子多刷刷题啊,您有什么书推荐吗?”
这就是你们在学习中,踩的最大的坑!!!没有之一。
你花10天学完暑假课,上面至少三分之一都是你的错题。你听我讲一遍就会了?这怎么可能呢?
你错了。
你要把这个错题,做两遍、三遍、四遍。
做到别人解这题20分钟,你咔咔咔5分钟又快又准!!!
春秋季课,比较难,做完有二分之一错的,每一个错题都要做,两遍、三遍、四遍。
所以,暑假你这样学完,二十多天就过去了。再补一科弱的,四十天就过去了。再写作业十天,玩十天。差不多暑假就OK了。
中高考从不考你会不会,他考的是熟练、熟练、熟练(划重点)!!!
熟练的解决难题、中档题,你才能95以上!
熟练的解决各行各业的最困难的问题,这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带领各个行业蒸蒸日上,从而整个国家蒸蒸日上,这才是国家中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当然各个行业的领导、老板,他们都获得了社会地位,或金钱的回报!
而不是“会不会”!这个标准太低了!
所以,家长经常问孩子:柴老师的课,题你都会做了吗?这个标准定的太低了!
你当地的市长、厅长、局长、需要一个司机。
你刚拿到驾照,你肯定“会”开车了呀。你看领导用不用你?
他一定用10年、15年驾龄以上的人,就是非常熟练开车的人!!!
所以,同理,最高层领导,他需要的不是会不会解决这个行业问题的人。他需要的是,能熟练解决各行各业困难的人!!!
因此真正的学霸,2小时的考试,他1个半小时,就写完了。而中游生3小时都写不完。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经常疑问?
为什么孩子上课听懂了,一做题就不会???
为什么平时什么题都会,一考试就不会???
为什么错题已经给你讲明白了,过几天再做,又不会了???
其实,都是上面的答案,你只做了一遍,或听老师讲了一遍,你就认为你会了,就再也不看了。就去做新题了。
因此,无论你的作业中的,试卷中的,老师黑板上讲的例题中的,凡是你第一次没独立做出来的,都你的错题。都需要做两遍、三遍、四遍——三刷错题。
以我举例:
我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是最穷的时候。
我爸和二叔一起跑大货运输,在石家庄、辛集、元氏县、衡水那边,撞到人了。赔了很多钱。
我爸不让我说家里穷,因为太丢人了。但其实就是穷啊。
我同学买5毛钱的白菜肉馅饼,5毛钱的蛋清肠。
我只能买2毛的五香烧饼。
我很羡慕同学,也不是真吃不起,就是觉得5毛钱的馅饼,有点贵。肠儿就别想了。
所以,我没钱买任何参考书。
幸好河北辛集一中,是市重点,在高中三年,发试卷、留作业方面,是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
我就把老师留的试卷中的,作业中的,黑板例题中的,第一遍没做对的题,统称为错题,然后都做了两遍,三遍,四遍。
熟到了什么程度?
你们记得高考数学、物理的大难题吗?8开两页的大卷子吗?光题目就半页。
过程能写满整个八开大卷子。
我当时这样的一道大题,我高三下,能熟练到什么程度???
别人30分钟,我咔咔咔5分钟,我就写完了。
牛不牛???
我几乎把我高中所有数理化错题,都这样做了。所以,理综我能考292。
你以为我第一遍,就这样了吗???
NO,NO,NO。
我第一遍不会做。哈哈哈哈,题都读不明白。
(要不是我无意中发现,我讲曾经的自己,能激励我的学生,谁愿意天天讲自己,上学时,题都都不明白。多丢人。哈哈哈)
是老师、同学给我讲完后,我第二遍30分钟。第三遍20分钟。第四遍5分钟。
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著名的三刷错题!!!
总结:以为听懂,就算会做了。
老想做新题。
以为国家考你会不会,实际考熟练!
数学给孩子找好了名师,物理给孩子找到了好老师,化学、英语、语文、都给孩子找到了名师。
家长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踏实了。
可是过了一两个学期,发现,哎?怎么数学不行啊?
赶紧打听亲朋好友,问问有没有推荐的老师?赶紧换一个。
又过了一两个学期,哎?怎么又不行啊?赶紧再换一个。
折腾了一两年,也快中、高考了。
很多家长犯的一个非常巨大错误,就是:以为光听名师的课,孩子的成绩就能上来。
要是光听课,成绩就能上来。这课得1000万一小时吧?
你只能找高考出题人,亲自给你讲明年要出的高考卷上的题。
这样才能保证,他讲完了,你分上去。然后,他进监狱!
抛开上面的玩笑~
要想成绩上升,其实是两步:
第一步:找一个好老师上课;
第二步:把该老师的讲义上的错题,做一遍、两遍、三遍。
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二步。
因为越名师的讲义,他的例题,越是经典,越是母题。是他做了无数题的多年沉淀。
所谓母题,就是很多老师编新题,是以这种题来编的。
你这题不会,只听懂一遍,改一遍,你就会了吗???
会啥啊?差的十万八千里!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给了自己找了全球顶级健美操教练——刘畊宏。
看了俩月,怎么一斤没瘦呢?我还做了笔记呢。
答案已在你心中,我不必多说了。。。。
我之前不是有一个线下沟通三小时,一万块钱的项目吗?
上个月,我的北京的几位家长和学生,来找我。
一个顺义区,牛栏山一中的,李同学,全校900多,她从200多,考到了100,又考到了80,又考到了全校42名。物理好像是98,全班第一。
他带来了我们的讲义,我一打开,全写满了。密密麻麻。
她说,柴老师,你讲的比我老师难多了。听完你,再听我们学校老师的课,太简单了。
她真正正正做到了,把我课堂上所说的,错题三刷做到了。所以,成绩轻轻松松的进步了。
第二个,是北大附中的,齐同学;
第三个,西城161的,金同学;
第四个,航天中学的,纪同学。
他们为什么来找我,是因为他们都按我所说的做到了——三刷错题,成绩大幅进步了。并且家里也有钱。
总结:以为找了名师,孩子成绩就上去了。其实,还有第二步,就是把名师讲义的错题,做三遍。
“柴老师,孩子理科不好,是不是应该让他多做题啊?哎呀,我们孩子就是懒!”
大错而特错!
难道国家选拔的是力工吗?体力工种吗?
很多省市有高四复读班,但很多高四的考的还不如高三的呢。
多做一年题呢,咋还考不过?
这本学霸推荐买的,人家都有。我要买一本。
那本老师推荐的,大家都买了。我要买一本。
结果,这本做几页,那本做几页。
钱花了不少,分是一点没涨啊!
其实,你应该“一本精”原则。
这就跟你一会看老王媳妇漂亮,一会看老李媳妇身材好,一会看老张媳妇儿温柔,你这是不对的。太花心了。
你应该把你所有的精力,都铺在你家自己媳妇身上。哈哈哈哈。
我就是开个玩笑。都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们本身就是按题型学的,有了错题,你又刷了三遍。
对的题,你练了一遍。
错的题,你练了三遍。
你想想,你是不是把我们的讲义,这本书的营养都榨干了。
一本讲义,99.9999%的营养全被你榨干了。全被你吸收,且熟练了。
你成绩怎么可能上不去呢???
所谓学习要扎扎实实,这一本讲义,就是脚下一步!你走的多扎实啊!
你知道,多少人背后私信我:柴老师,我们是xxx出版社的,有xxx的辅导书。你帮我们卖教辅吧,25%~40%的分成。
我都拒绝了!
我小时家里穷,我是大俗人,我也非常喜欢钱。
但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搞那么多辅导书没用!反而没用。所谓“差生文具多”,就是这个道理。
教辅多如牛毛,你们买了太多了,不信看看孩子书桌上,一科就好几本,每本就写几页。有啥用呢?!!
总结:不要以为给孩子找到名师,就踏实了。第一,找到好老师,第二,把他的讲义上的错题,咔咔咔做三遍。
中游生、差生及其家长,如上所示,就是这么想的。
总结能力本身就是稀缺能力。有几个成年人,下班后会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呢?
而好学生,在学完知识时,直接按题型方法学!
不信,你问问你周围重点中学、重点班的孩子,他们周末是不是,发几页卷子,孩子做着做着,就发现,怎么都是同一个题型啊?
他们叫专项训练。
而普通中学、普通班,很多都是按散题学的。就是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都属于不同的题型,没有分类总结好。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重点班、都会分配资深老师。
而资深老师,把这些都总结好了。
你仔细品这句话。
我再厉害,我也只是把初高中的物理,题型方法总结好了。我也只能教你初高中物理。
你们无论找哪科老师,切记:凡是一个题一个题教你的老师,都应该fire掉。因为他没有总结。
(上面这句话,又非常容易得罪同行。如果屏幕前的您,是一位同行,我先认怂,道歉,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我已经39岁了,已经是穿鞋的了,不是13年前,光脚的了,没必要老得罪人。)
初中题,高中生就可以讲了!高中题,大学生就可以讲了!如果这个老师也是按散题讲的,要老师何用?
按题型方法学,第一个题型方法,老师讲完了方法之后,用5-10个例题,重复这个方法5-10遍。就是个傻子也能学会。一个方法会了,背后的几百道题就全都会了。多高效啊。
就跟学炒菜一样,醋溜肥肠,有好多步骤和调料,但是让你一天连续炒10遍,是个傻子也能学会啊。
第二个题型也如此,老师讲完方法后,用5-10个例题,重复5-10遍。
就如同炒菜,爆炒腰花儿,一天让你炒10遍,傻子也能学会。一个方法会了,背后的几百道题,就都会了。
孩子搞分和大人搞钱一样。都特别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
效率是核心!
学霸按题型学,1小时学会了1个题型方法,背后的几百道题都会了。
中下游学生按散题学,1小时学会了10道题,你自然拼不过别人。
就跟我们普通人,为什么工资不如董宇辉呢?
董宇辉一小时卖5000袋大米,我们一小时卖5袋大米。我们肯定不如董宇辉工资高。董宇辉效率是我们的1000倍!
近20年,你身边是买房的人,还是买股的人,挣钱多?(是近20年,不是今年)。
90%买房的人,都挣了钱。
90%买股的人,都亏了钱。
难道买房的人,都比买股的人聪明吗?
NO!NO!NO!
是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向、方法。
学霸就是20年前买房的人——他们一开始就按题型方法学,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学的很轻松,他们从来没觉得难。
中游生、差生,就是20年前买股票的人,他们学的很痛苦,每天写作业到半夜,周六日比谁都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绩上不去。
我朋友圈发了很多初高中物理题型方法的小视频。
以一个动量题型:糊脸上举例。
您看看,能不能听出来,这俩题是一个题型。
一艘宇宙飞船穿过一堆陨石,无数个小陨石打在宇宙飞船前脸上,求平均压力。
无数个小雨滴落在一片荷叶上,求平均压力。
这题正常做,得20多分钟。但如果你套一个公式,F=ρSV2。读完题,一分钟就出答案。
那这个题型方法,是怎么总结的呢?
是学霸和老师做了好多题后,发现这一类题,都是这么做,前四步一样。于是把前四步总结出一个二级结论:F=ρSV2。以后,再做这种题型,直接套公式,一步就出来!
而差生、中游生没有这个意识,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每一个同类型的题,都当新题,所以,做这种题,都又慢还不一定做得出来。
再举一个例子,高中有一个题型叫:高轨低速大周期,还有一个下联。低轨高速小周期。
这类题型,你就算是小学生,或忘记知识的文科家长,只要记住,这付对联,这类题,读完就出答案。
高轨,就是轨道很高,离地面很高。
低速,就是角速度、线速度、加速度,你可以不用懂这个,你只要记住速度很小。
这类题读完就能让孩子勾出答案。
那怎么推导出来呢?
是我做了大量题,发现这类题的ABCD选项,都需要代入同样的公式,推导。而条件+结论一起看,就得出了:高轨低速大周期。
这就是真实的写照。
这样就能保证,即使是小学生和已经忘记知识的家长,都能听懂、和勾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