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食品标签审核员,如何避开标签审核的“坑”呢?首先专业的知识储备是基本,另外还必须要有找茬的“细心”。
食品标签审核中,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坑”:错别字。与错别字类似的问题是多字、漏字。这类错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好比是设计师们给我们埋的雷,而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个,但是还要把它们全部找到,难度系数可想而知。2022年3月起实施的《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中,也将错别字、多字、漏字的情形,明确列为可以认定为标签瑕疵的情形。
相信有很多标签审核员也跟我一样,在审核标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粗心大意的设计师,他们大多对文字敏感度不高,加上对一些专有名词不熟悉,往往就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避免错、多、漏字问题的出现?
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
第一,将标签上的文字内容制作成可直接复制粘贴的标准文档形式,避免或减少设计师自己手动输入文字,导致错误发生。
第二,划分责任,明确与标准文档内容不一致的错、多、漏字问题,由标签设计师担责,从而引起他们对标签文字的重视,减少“埋雷”情况,也减轻了标签审核员一人担责的压力。
第三,标签终稿须由双人对文字进行复核,守好最后一道关卡。通过以上的方式,基本上可以使标签错、多、漏字的问题得到较大改善。
在审核食品标签众多的坑中,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坑”是:配料表。
可以说,配料表是整个食品标签中的坑最多,小白最容易踩雷的地方。这里主要指的是普通食品标签,特别是一些新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配料表的审核要点多,容易遗漏审核要点。原料名称书写是否标准,是否属于复合配料,是否需要定量标示,排列顺序是否符合要求;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合规,添加剂的名称是否符合GB2760等等,每一项都要考虑到。
最后是,配方改动,未及时通知审核,导致配料表与实际投料不相符。
以上情况,都使得配料表审核难度加大,极易踩坑。
那如何才能审好配料表呢?
首先,最基本的是要熟悉GB7718,包括问答的内容,最好是能结合《实施指南》去理解学习,对标准的内容要熟悉,才能做到遇到新情况也不遗漏审核。
其次,在配方的获取方面,要多跟研发人员沟通,仔细确认所使用的配料、配比等,同时也需要对产品的工艺有所了解。
最后是制定配方管理制度,配方改动前应先提交审核员,复核配料表等内容。标签审核员审核配料表时,以研发人员签名的配方为准,避免互相推诿责任。
食品标签审核的坑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产品执行标准及审查细则对此类产品标签的特殊要求、产品名称的制定、营养成分表中非核心营养素的标示要求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