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7.20四川
DCU5只支持普通RRS,不支持防抖RRS,所以如果想处理防抖RRS的RAW,只能用机身来解RAW。
关于机身后期的一些经验对于专业和高阶用户来说,通常是使用第三方后期软件比如PS、LR等,通过大量的滤镜和插件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专业软件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普通用户绝大部分的后期是为了对前期的不足进行补救,比如白平衡和曝光的失误等等,所以其实使用原厂软件DCU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基础的问题,但是DCU也有操控慢和不支持PIM打印的缺点,所以机身后期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t;"><>gsrc="//www.ricoh-imaging.co.jp/japan/products/digital/k10d/image/k10d_53.jpg"style="box-sizing:border-box;vertical-align:middle;max-width:240px;cursor:zoom-in;"><>
t;"><>gsrc="//www.ricoh-imaging.co.jp/japan/products/645d/image/fea_2_02.jpg"style="box-sizing:border-box;vertical-align:middle;max-width:240px;cursor:zoom-in;"><>
不过机身后期依然有其优点,如果你在拍摄的时候没有开启镜头修正,RAW在DCU里的镜头修正自动就会是灰色的。所以如果你在拍摄的时候为了提高速度关闭了镜头修正,那么在用DCU后期的时候就只能靠自己了,但用机身后期就可以照常开启镜头修正的所有功能。机身后期效率很高,而且不会遇到DCU操作时卡顿的问题。因为屏幕比较小所以细节查看有困难,可以在吃不准的时候按不同的微调多输出几张片子来。比如我经常会用100步进的K值,或者用+-1的步进微调白平衡,一次输出十几张片子,最后选择几张效果最好的,操作效率高于DCU。机身后期在旅游和需要快速交片的时候下很有用,迅速对RAW进行调整后就可以交付,而且色彩无损。另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机身后期和DCU的后期效果大体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比如K-5IIs时期就有用户发现机身直出的片子,细节和用RAW在DCU的不同。DCU做不到和直出完全一样。我的理解是既然输出引擎不同,出片有些却别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来说打印A4及以上的照片推荐使用TIFF,当然如果机身不支持的话只能用JPEG,尽量输出容量最大以及质量最高的JPEG。
宾得光学取景器类型表:宾得冠以PENTAX之名,绝大多数的单反都是五棱镜,只有一小部分的相机是五面镜(考虑到价格、体积和重量的因素)。光学取景器的特点是没有时滞,也不伤眼。缺点是对确认曝光没有什么帮助。五棱镜:*istD、*istDS、*istDS2、K10D、K20D、645D、645Z、K-7、K-5/K-5II/K-5IIs、K-3/K-3II、K-1/K-1II、K-30、K-50、K-70、K-S1、K-S2、KP五面镜:*istDL、*istDL2、K100D、K100DSuper、K200D、K-m、K-x、K-r
关于自定义风格:我们知道所有的宾得相机里都有个自定义风格,DCU里也有,操作方法和原理是基本一样的。DCU只负责后期,而机身在前期和后期都可以用。其实这个玩意儿呢就是宾得的色彩方案,由宾得的色彩工程师调教出来的,充满了,呃,玄学……。通过这两个平台调试出来的片子,色彩都是在宾得的色彩方案框架里。需要注意的是,自定义风格是在选定的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参数在不同的风格下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样参数的“鲜明”和同样参数的“人像”,色彩是不同的。越老的相机机身自定义风格的内容就越少,可借助DCU来调整。越新的相机机身功能就越丰富。
从上到下是:饱和度(彩度)色相(色相)影调(キー)对比度(コントラスト)高亮调整(ハイライト)阴影调整(シャドー)锐度(シャープネス)饱和度,用来调节色彩的浓度。为负的话色彩的饱和度下降,为正的话色彩会更鲜艳。有些用户会觉得宾得的色彩过于鲜艳,那么就可以调淡一些。原图
饱和度负
饱和度正
色相这个参数是对所有的色调都进行调整,可以看到雷达图会旋转。负数为逆时针旋转,色彩会偏向红调。正数为顺时针旋转,色彩会偏向黄调。原图
色调负
色调正
影调这个功能是以中间部分的亮度为中心调整照片的亮度。其特点是不会对图像最亮和最暗处的亮度产生太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会保持住两边,调节中间部分的亮度。原图
影调负
影调正
需要注意的是,影调调节和感光度调节的效果是不同的,使用时需多加留意,不要用错。影调正,注意不会对最亮处和最暗处有大的影响,所以天空的值依然保留
感光度正,注意画面的阴影和高光全部调亮,天空的值过曝变少了
对比度调整画面明暗的差异,负数对比度下降,正数对比度上升。原图
对比度负
对比度正
高亮调整对高光部分进行调整,通过减色来表现天空的淡色调,通过加色使高光更加明亮。该功能仅调节亮部。原图
高亮调整负
高亮调整正
阴影调整对暗部进行调整,负为压低暗部,正为提亮暗部。该功能仅调节暗部。原图
阴影调整负
阴影调整正
锐度调整照片内物体的轮廓,正为强调轮廓,负为削弱轮廓。注意锐度加太高会出白点,影响画质。注意,“精细清晰度”和“超精细清晰度”比常规的锐度调节更为细腻。
宾得对于色彩和画质的理解在摄影领域色彩这个话题是绕不开的。相片上每一个像素、每一个细节都是由色彩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一切玄学和非玄学的东西,虚化、油润、锐利、过渡、宽容度、动态范围、噪点、高光、低光、清晰度、对比度、饱和度等等的一切,其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色彩。摄影和绘画是同门,一幅画的表达基础也是靠色彩(颜料),所有的意境、风格、感官都是建立在色彩的基础上,可以说没有色彩就没有一切。那么宾得作为一个老牌相机厂商,对于色彩的理解是怎样的呢?和相机一样,宾得对于色彩的理解是怀旧的。宾得表示他们想表达的色彩和其他厂商是完全不同的。宾得的色彩并不是所谓的“忠实的色彩”,而是“记忆中的色彩”。因为这个说法也是比较玄学,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宾得通过数码的方式来重现胶片时代的颜色(记忆中的色彩),但是宾得认为这还不够好。由于数码相机对色彩的处理具有优势,宾得认为可以把色彩做得更好,特别是对于绿色和蓝色的表现(其中以“宾得绿”最为著名)。另一方面,由于宾得对于画质的追求,其镜头的制造思路也是不同的。随着机身处理器能力的提高,现在很多厂商有用基于机身矫正为前提来开发镜头的趋势,但宾得表示不会跟随这个潮流,也就是说不会因为机身能力的提升而把镜头的料给省了。
宾得表示公司始终有“不依赖图像处理”来开发镜头的不成文的规定。根据每个镜头设定其性格,进行最合适的光学设计和像差控制以实现能够表现其特点。宾得表示考虑到镜头的个性和味道,一定会有刻意留下的像差。用机身进行光学修正(镜头像差修正)时,宾得的立场是“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也就是说,宾得把所有的选择交给用户,不会搞强制的机内像差矫正。
关于宾得的肤色:宾得相机有一个风格设置,每个风格都有一系列的属性设定。
从上到下是:饱和度(彩度)色相(色相)影调(キー)对比度(コントラスト)高亮调整(ハイライト)阴影调整(シャドー)锐度(シャープネス)这几个属性都对色彩有影响,DCU里也有,不过翻译和机身里会有些不同。之前我说过宾得的人像肤色非常优秀,而且强烈建议使用“人像”这个风格,其实宾得官方也是这样建议的。我们来看一组对比首先是四个风格的默认效果(直接选择风格,使用其默认属性)鲜明(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1,锐度+1)
自然(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锐度0)
人像(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锐度0)
平面(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4,锐度0)
很明显人像模式的肤色是最好的,鲜明由于比较强调黄色并不那么适合人像。由于默认的色彩风格本身对属性是有影响的,如果把这些属性的值全部归零会怎样呢?鲜明(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锐度0)
平面(默认值: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锐度0)
显然还是“人像”这个风格胜出,能体会到肤色的透明感(这是官方自己说的不管我事)。在选择了人像模式之后,依然可以通过调整属性值获得不同的效果。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阴影调整0
饱和度0,影调+1,对比度0,阴影调整0
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2,阴影调整0
饱和度0,影调0,对比度0,阴影调整+4
另外,肤色补正可以对肤色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肤色补正OFF(其实看起来已经不错)
肤色补正ONTYPE1(通过降低清晰度减弱阴影,调整暗部和高光,并调整肤色的饱和度和色相,还加了点洋红后的得到的健康的肤色,宾得官方美颜效果)
肤色补正ONTYPE2有磨皮效果,我是不推荐使用,官方也没给图TIP:宾得从K20D开始在机身就搭载了“人像”模式,另外从645Z及以后机身的“人像”模式对肤色的还原度更好(具体是哪些机身请看主贴的宾得数码机身年表,645Z及以后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