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8岁娃玩手游花掉万余元家长追问游戏公司无果
手机游戏的吸引力有多大?孩子们的游戏世界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痴迷手游?……近日,华商报记者调查了西安4所学校49名8到15岁的男孩,发现只有一名孩子不玩手游。孩子玩手游,越来越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手机游戏像一个魔鬼,夺走了我们的孩子。”一位家长痛苦地说。
事件
8岁娃玩手游几天花掉万余元
飞飞今年8岁,是西安一所知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飞飞很恐慌,因为他玩了父亲的手机,而且还花了很多钱,爸爸说要报警,让警察来抓他……
事情要从国庆假期说起。10月1日,飞飞和爸爸回到渭南老家参加亲戚的婚礼。婚礼上,爸爸忙着应酬,飞飞则和亲戚家的孩子一起玩。叔叔家的堂哥们都捧着手机低头玩,时不时地还交流几句。飞飞就在一旁看,发现哥哥们的手机上打斗激烈、热闹非凡。
两天后,飞飞开始偷偷拿爸爸的手机玩。哥哥们玩的是“火影忍者”,他也在爸爸的手机上下载了这款游戏。
维权
家长追问游戏公司无果
吴先生发现的时候,儿子飞飞已经玩了5天了。
“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可能就是好奇,我说报警,吓得他这几天学乖了不少……”吴先生不知道用恐吓的方法制止儿子玩游戏能管用多久,但他认为,8岁的孩子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一万多块钱孩子也没有概念。
华商报记者问:“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间接的审核玩家个人信息的手段?”对这样的问题,客服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待调查结果出来后会给用户一个回复,一切以回复为准。
广东省文化厅将安排调查
10月10日,在吴先生手机上,华商报记者看到这些明细支付分布在吴先生的两部手机上,一部手机上安装了“火影忍者”,另一部手机安装了“王者荣耀”。“火影忍者”的消费仅买一次金币就花去615.6元,这样的花费在这里面有10笔;“王者荣耀”里也买过金币,单笔价钱也是615.6元,还有价值188.10元以及112元价值不等的点券……
对方迟迟不退费,吴先生也想过要投诉腾讯游戏,可问对方他们的上级管理部门是谁,对方说没上级。
>>热线征集
你家孩子沉迷手游吗?
你有什么话要说请拨029-88880000
你家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吗?
你是不是因为孩子玩手机而苦恼?
你和孩子是不是因为手机游戏经常发生“战争”?
你是不是也在苦苦寻找解决办法?
你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你对游戏开发者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你认为对游戏规范还缺乏哪些东西?……
今起,华商报向各位家长征集线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征集热线: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
无疑,手游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这一普遍现象,困扰着众多家长。
面对这个宏大的社会问题,除了探究孩子们沉迷其中的原因,家长、学校、游戏公司和监管部门还需要肩负起各自的责任,这样才能救赎孩子走出手游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所在。
记者调查
49名男孩
只有1人表示不打手游
飞飞被爸爸要报警的话语吓住了,而楠楠是被妈妈一次次的打骂给震住了,但这依旧阻挡不住孩子玩游戏的脚步。正如吴女士所说,儿子打游戏已经管不住了。
一组数据就能说明,在男孩的世界里手游有多么火爆。10月10日至10月12日三天里,华商报记者先后走访了西安市两所中学、两所小学,每所学校询问男生10余人,接受调查的49名学生年龄分布从8岁至15岁,其中仅有一人表示从来不玩手机游戏,其余都表示玩过,有21名学生说玩得特别好,其余的表示没有特别的喜好,但同学们都玩,“不玩就没有共同话题!”
孩子成绩不断下滑
手机被收了借同学的玩
孩子玩手游是否有瘾?是否影响学业?两位来接孩子的家长面对华商报记者诉起了苦。
何先生说,他很担心孩子的学习,“初一时还是班上中游,现在总在后三名徘徊,哎,这样下去,考高中都是问题。”
孩子替同学代打游戏
挣钱买手机
家住西安高新区的马先生,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二。马先生说,他发现儿子打手游时孩子已经上初中了,都是趁大人睡觉以后玩。他是一次起来上厕所时发现的,都凌晨1点了,儿子还在玩手机游戏,后来才知道,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玩了。“我也摔过手机,可人家后来自己又买了一个,买手机的钱是替同学代打游戏挣来的。”
马先生说:“后来跟孩子沟通,发现他打的游戏叫‘王者争霸’,玩的级别已经很高了,孩子说自己忍不住就想去摸手机,他倒是得意自己玩游戏不花钱,还说常会卖装备替人代打,已经从中获利几千块钱了,算是深度痴迷吧,不让他玩是不可能的。”
马先生不认为孩子打手游打得好就是聪明,“顶多是对游戏的认识比较到位,双手的协调能力好一些。但的确影响学习,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玩游戏。”
网友质疑
多款游戏被评价“烧钱”
西安市民刘先生对孩子玩游戏有不同的看法。刘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三,15岁了。今年9月底到10月初,儿子打游戏买装备花去了他一万多块钱。
“我是去取工资发现的,工资本来应该有近两万,可是去取的时候发现只有3000多元,当时就想报警,银行的人让我先查一下。”刘先生说,他查了后,发现是儿子拿他的手机转到自己的支付宝上,第一笔只转了200多元,第二笔转了2000元,还有一笔转了5000元。“胆子越来越大了!”
刘先生说,孩子是在电脑上玩的,然后用支付宝购买装备。除了把儿子打了一通外,刘先生也没有好的办法。据他所知,儿子有两个同学在暑假期间玩游戏也花了家长一万多元。
“按刑法,盗窃一万块钱最高能判三年,盗刷的话就是六年,娃小,他也不能理解,他的意思是长大以后给我还,打骂也不管用。”刘先生认为,超过一定金额的游戏跟赌博是一样的,不管你说玩家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国家有法律规定,钱的数字一旦大的话,就不是游戏,它就是赌博的一种形式,再说是娱乐也说不过去。
华商报记者近日就孩子热衷的几款游戏进行了查看,关于“火影忍者”,评价中有玩家说这游戏真的蛮好玩的,有些人觉得坑钱是因为自己花了钱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游戏里处处能看到操作厉害的高手,并不一定要花太多钱,只是花钱能提升更快而已。
还有网友表示:这是一个烧钱的手游,平民根本玩不起……希望能亲民一些,其他的都没有可挑剔的;建议下架此游戏,不把玩家当回事,恶意圈钱,欺骗消费者……不接受玩家的建议和意见、控制论坛……
关于“王者荣耀”,玩家“mvfifxjh”评价说,这个游戏很好玩,不过感觉如果不充点券的话是玩不好的,英雄多,皮肤也很好。每个赛季的奖励很丰厚……表示这个游戏基本全班同学都玩,在年级里面也很火,希望以后的版本更好……
关于“天天炫斗”,有网友抱怨“外挂太多,举报也不惩罚”,有网友说:“游戏挺好,就是不砸钱的战力和那些砸钱的战力完全不成正比,表示这是一个零元党不可接触式的游戏”。
律师说法
现阶段,未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无法拥有有效身份证件,然而却有层出不穷的未成年人游戏用户,这跟家长有关系。家长为了联系方便,为了接收学校作业方便,都给孩子配备了手机,这些手机号都是用家长的身份证办理的……
家长建议
用家长张先生的话来讲,一味地堵会适得其反,但疏导也不一定有作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游戏的痴迷可能会加剧,而放任就更不用说了,荒废学业始终不是上策。张先生认为男孩喜欢打游戏,主要是游戏里打斗的场景符合男孩爱打斗的天性,让人有征服欲,但由于接触得少,难免有神秘感作祟。
马先生和张先生抱有同样的观点。为了和儿子有共同语言,他还特别研究了孩子们玩的这些手机游戏,“过去的游戏是人跟电脑打,每一把结果都差不多,现在这种是在网络上打,你可以遇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是玩家。关键挑战的人物都是未知,每天都跟真人在打,这是最大的吸引力。还可以组队跟对方打,对方也可以组队,尽管是在虚拟世界里,但其实也能打出存在感。”
马先生认为,对于孩子打手机游戏,不在于怎么管,而是要让孩子正面认识游戏……“如果学校在一定年龄段就开设这类认知课,让它不再神秘,对于爱打游戏的孩子也把它当作一个兴趣来培养,如果跟学习再挂钩,比如学的好的给予游戏奖励机制等办法,这也算是一种探索吧。”
专家分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18医院心理门诊主任邹学说,心理学认为,对一种东西的成瘾,和强迫性重复有关。但每个人具体在释放怎样的心理能量是不一样的,而他表现出来即为强迫性的重复,如果强迫性的重复用到社会认可的事情上来,就是好事,还能干成大事;但玩游戏会荒废孩子学业,也产生不了社会效益,这就是没有意议的强迫性重复。
孩子之所以在游戏里能坚持下去,都是在游戏中得到了心理上的奖励和满足,越玩越好,越好越玩。我们推测,这种满足在现实中是没得到,比如说他学习不好,家长多数是指责性的,你为什么学不好,如果是告诉孩子你怎样操作能好,孩子也能得到心理满足,他自然就会对网络虚拟的渴求减少。也就是说,还是需要引导他到学业上来,增加他和现实的联系,通过社交、兴趣让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成就感。
采用疏导的方式,家长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很少。对家长来讲,发现之后首先要有克制力,可以去了解下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
对游戏深度痴迷的孩子,整个家庭都要改变以前的模式,父母的行为准则、和孩子沟通的方式都要转变,这是有难度的,要慢慢来,很多家长意识到后,只改两三天,急于出成果,这样也会陷入绝望,一个行为的训练和改变,至少要三个月才能稳定下来。
责任编辑:李鹏
中韩关系自2016年年初以来急剧恶化。此前饱受中国媒体宠爱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其形象也迅速从端庄贤淑的“朴姐姐”滑落为因为得罪中国而惴惴不安、日夜为糟糕的韩国经济状况担心的“绝望的女人”。
一提到领导奇葩怪癖,我脑子马上闪过的就是前一任分管副局长,虽说去年已调离,但每次想到他,我就会腿疼。
一个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矿业可能催生腐败。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