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离婚财产分割有哪些新规定?夫妻婚姻关系法律离婚财产分割

2.共同财产的定义: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取的财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双方对这部分财产拥有平等的处理权。

二、共同财产的分割方法

(一)优先协商

离婚时,夫妻双方应首先就共同财产的分割进行协商。若存在婚前协议,应按照协议约定执行。对于无法证明为婚前财产的,一般视为共同财产,双方可协商分割。

(二)诉讼解决

若协商无果,夫妻双方可诉诸法律,由法院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决:

1.男女平等原则:在财产分割上,男女双方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在分割财产时,应适当考虑女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受过大影响。

3.有利于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确保财产的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不受损害,并尽可能分配给能更好发挥财产效用的一方。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障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又考虑到了家庭的实际需要,确保离婚后双方及子女的生活能够稳定有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THE END
1.“新规”出台,夫妻离婚后不用再争房产,统统这样处理如果房产是婚前一方全额出资购买,且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认定为登记权利人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分割。如果房产是婚前一方出资购买,在婚后将原本登记在一人名下的房屋变更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的,一般应视为对另一方配偶的房屋份额赠与,该房屋的性质即从原本的夫妻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445978739729522&wfr=spider&for=pc
2.每日一典第三百零四条共有物的分割方式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分割且不会因分割减损价值的,应当对实物予以分割;难以分割或者因分割会减损价值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应当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EwMTAzMQ==&mid=2247564366&idx=3&sn=f09ba568473a330089200b7c1bcc60d5&chksm=fda1ab328219556ae4de2122caf8ed48b5af10f8180246ac0c54ddd8d104a6d482b8babcc7e9&scene=27
3.民法典解析·共有财产分割方法的规定法条解析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本条是对共有财产分割方法的规定。 为了避免纠纷、减少矛盾,使分割顺利进行,在分割共有财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法律的原则。共有人分割共有物,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2.遵守约定的原则。共有人对相互间的共有关系有约定的,分割共有财产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18/09/1077075145_1077075145.shtml
4.婚姻法财产分割新规定接亲网婚姻法财产分割新规定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因为很多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在一个市场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无不与利益相关,利益把我们每个人捆绑在一起,一场婚姻的结束也离不开利益的维护,所以大家在走到离婚这一步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离婚财产分割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86811
5.该如何分割离婚财产新婚姻法离婚财产分割方法 (一)、婚前购买的商品房,此处商品房指已经在婚前付清购房款,该房屋属于婚前购买房屋的一方所有; (二)、使用权性质的房屋由一方在婚前承租的、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论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夫妻哪方名下的,都是夫妻共同财产。 (三)、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处理: ①https://www.66law.cn/laws/274044.aspx
6.家事法有约新型财产分割之知识产权收益澎湃号·政务Hi~各位家人们~ 一周一期的【家事法有约】栏目 又和您相约啦 本期主题: 新型财产分割之知识产权收益 听听律师怎么说 引言 这是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创造力的不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280993
7.论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分割制度研究——以人力资本知识产权和虚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闪婚、闪离成为时代变迁的缩影,离婚率的攀升,对我国婚姻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虽然我国婚姻法经过数次修改,最高法也不断出台司法解释,但这依然无法满足离婚时的需求。尤其在涉及未约定夫妻财产归属下的夫妻财产分割尤为明显,人力资本、虚拟财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能否作为夫妻财产进行分割,法律并未https://nlxf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694
8.香港婚姻法离婚法否则,离境后想要回香港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面临诉讼难度。 观点 总的来说,在香港,婚姻法和离婚法非常完善,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十分重视。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合法合规进行。在离婚时要特别注意协议书的签署和财产分割问题,以保障自己的权益。https://www.666zr.com/3937/
9.新婚姻法房产分割最新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最新法规)新婚姻法房产分割最新规定(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最新法规) 【案情简介】 原告魏某与被告李某于2016年10月登记结婚,2018年9月剩余一女魏某某。因双方感情不和,魏某曾于2020年7月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夫妻感情尚未破裂,故驳回了原告魏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2021年3月,魏某再次起诉要求离婚,同时主张孩子魏某某随自己https://www.n6z6.com/falv/2211/17457.shtml
10.哈尔滨最新婚姻法是如何规定夫妻房产分割的在众多财产分割纠纷中,夫妻离婚房产分割纠纷占比很大,但在新的婚姻法出来以后,很多财产分割方法很明确。那么在哈尔滨最新婚姻法中是如何规定夫妻房产分割的? 不同情况下的房产,分割的结果就会不同,而根据哈尔滨最新的婚姻法规定,房产分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https://m.loupan.com/bk/27197.htm
11.浅谈父母的婚姻观对子女婚姻观的影响论文二、我国《婚姻法》 在对夫妻财产分割方面的规定的演变(一)1950年《婚姻法》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在1950年,其中颁布的背景是源于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男女平等思想的追捧,国家也开始有了对夫妻双方财产进行规定的意识。在《婚姻法》中第一次提出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拥有对于双方所有财产相同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在我国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64206.html
12.财产分割协议书(精选26篇)八、签订之日后婚姻存续期内所购财产,以支付价款一方为所有人。如属共同购买,双方另作协议。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协议人签字: 年月日 财产分割协议书2 立约人: 王xx,男,58岁,x族,xx市xx区人,退休工人,现琢x市xx区xx胡同xx号(系下列立约人之父)。 https://www.ruiwen.com/word/caichanfengexieyishu.html
13.民法典实施后:离婚协议分割财产的4大误区!2020年全国有61万对夫妻离婚,其中大部分是协议离婚。而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大部分是无效的,看着你得到很多财产,其实都不是你的。 一、离婚协议约定“各自债务各自负担”,你还是有可能要为对方债务承担来连带责任。 夫妻之间可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债务归一方所有,或者在《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中约定婚前财产https://m.gmw.cn/2021-03/21/content_1302179217.htm
14.浅谈我国婚内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制度针对婚内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我国法律规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主流观点认为唯有夫妻离婚时,方能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颁布,婚内财产分割在法律上寻找到了依据。该法律依据有的同传统观点背道而驰,有的则切合多年的司法实践。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10/id/1469393.shtml
15.河源普法网崔某未履行法定义务,致使李某迟迟无法得到合理治疗,李某要求分割家庭财产治疗疾病于情理、法理不悖。且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四条第二项之规定: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夫妻一方可以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举轻以明重,一方负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另一方https://www.hypf.org.cn/mobile/shownews.aspx?id=2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