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年,法治中国建设切中亿万百姓所需所急所盼。在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大军中,地方媒体是不可或缺的“地方部队”。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各高级人民法院,邀请地方媒体代表,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报道感言。
关月
辽宁法制报记者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求不断变化,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紧跟社会发展大局?
2020年11月底,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第七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给出了辽宁法院的答案。
2018年以来,辽宁法院全面提升“智慧法院”建设管理能力,“智慧法院”建设“弯道超车”,整体水平跃居全国法院先进行列。电子卷宗覆盖率、可用率以及诉讼服务质效评估2.0体系、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司法公开率、云网一体化建设等达到全国法院领先水平……
作为辽宁地区政法领域唯一省级专业媒体的记者,我非常有幸参与并记录了3年来辽宁法院回应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我看到了辽宁各地法院集体拥抱网络、拥抱智慧,网络司法、在线服务全面开花结果。
作为人民法院与社会公众之间“桥梁”,在今年推出的策划报道《“疫”之下“云”之上——全省法院互联网庭审建设与应用纪实》中,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老法官敲出了人生网上开庭的第一锤”,看到了“智慧诉讼的便捷性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真实感受”,更看到了“辽宁法院化被动为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提升公平与效率契合度的勇气、智慧、坚守和变革。”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着“记者”这个行当的内涵。
以更权威全面、更多元精准的方式报道人民法院,从社情民意出发维护和守望公平正义,为法治社会发展的进步鼓与呼——我仍为此而努力着。
2020
代表作
“疫”之下“云”之上
——全省法院互联网庭审建设与应用纪实
年初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整体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该怎样落步?全省法院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化危为机,“云审”建设乘势而上。
我省法院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部署最实举措,充分运用一年来“一化两中心”建设成果,发挥人民法院在特殊时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民生权益的功能作用,建立以互联网庭审为代表的互联网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疫情防控和司法为民两手抓、两手赢,在实干中笃定前行。
2019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左五)来辽指导“智慧法院”建设
11天
全省128家法院“变身”互联网法院
“上诉人诉讼代理人,能听清吗?”
“能听清。”
“被上诉人诉讼代理人,看得清楚屏幕上的文字吗?”
“看得清,看得清。”
2月6日,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内,模拟上诉人、模拟被上诉人通过视频接入,其高清影像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电子显示屏上,“辽宁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全流程运转测试宣告成功。
11天后,“辽宁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正式登陆全省128家法院,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三级法院全部实现互联网庭审服务的省份。
这11天里发生了什么?128家法院全部“变身”互联网法院的奇迹又是如何实现的?记者在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处找到了第一个答案。
3月27日,带着第二个问题,记者走进了省法院技术处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长4米、宽1米有余的玻璃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2019年2月以来全省法院在“一化两中心”建设方面的目标、实时进程:郭銮负责协调“云审”平台基础资源……邵成浩负责完成数据对接……张厚磊负责完成全省“云审”平台建站……每个具体项目责任到人、具体到时限。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偶然发生的奇迹,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2次考察
信息化建设成了“一把手”工程
星星点点初见成效的具体项目,犹如一棵大树枝头吐露的新绿,追而寻其根,两次让全省法院“一把手”思想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调研考察活动功不可没。
提起2018年11月12日、2019年1月22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带领全省17家中级法院“一把手”赴滇、皖、浙、苏、冀五省法院“取经”,多位受访的中院院长直呼规格之高、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开阔视野,对标先进。对症下药,靶向施策。
2019年1月23日,张学群在全省法院2019年“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部署会议上,专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全省规划意见,勾画全省法院“一化两中心”建设发展蓝图——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进入全国法院第一方阵,三年打一个翻身仗。
在此后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中,省法院建立月考评通报机制,对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未能如期完成的,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以高起点开局、硬任务部署,全面开启辽宁“智慧法院”建设的新征程。
“要更加主动地拥抱大数据,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把着眼点放在全面运用、有效运用、深度运用上。”张学群的话言犹在耳,一场浩浩荡荡的信息化变革在全省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法院以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为抓手,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智慧云网、智慧运维七大平台初步建成,46套信息化系统上线应用。
疫情暴发以来,全省各地法院的“一把手”们更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为院领导,不仅要带头防控疫情,还要带头转变思维,带头运用互联网办案,为全院干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月10日,法库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林完成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的庭前会议,这是全省首次院、庭长带头互联网办案。
1400余人
迅速兴起的“云审”学习热潮
在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有一位工龄28年的老法官李彦博,他法律素养过硬、业务精通娴熟,最近,他又“玩转”了一项新技术——使用“云审”平台审理案件。
“在一线行政审判岗位工作这么多年,审过的案子数以千计,但第一次开展互联网庭审工作之前,我向年轻人拜师,好好学习了一番!”该院行政审判第二合议庭庭长李彦博话语间满是感慨。
2月20日,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的行政综合审判庭合议庭使用“云审”平台审理了一起案件,作为审判长的高红是“60后”,可在审判员邹红黎看来,高红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发挥了积极学习“云审”新技术的带头作用。
李国新告诉记者,这段期间,全省法官在“云审”新技术方面的自主学习氛围格外浓厚,说着,他把手机递了过来,“你看这个群,2月17日‘云审’平台全面上线之后,我们针对全省200多个技术员召开使用培训会,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不得不新建一个群,1400多人都是全省各地法院的一线审判人员。”
记者了解到,将全省员额法官总数作为基数,当日参加培训的法官人数大概占到了1/4,除了线上“蹭课”,他们还有线下“补课”的妙招。
“进入庭审房间了吗?能不能听见?画面清不清楚?”2月19日,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408法庭内,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苏宏伟正在为第二天首次使用“云审”平台开庭的案件做“演练”,除了技术员、书记员外,还有6位来自民二庭、民三庭的法官同事“围观”学习。
苏宏伟告诉记者,从2月20日至今,她已经“云审”了10起案件,“总体来说操作还是挺方便的,我们都有手册,用两次基本上就都学会了。”
3566次“云审”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疫情暴发以来,全省法院依托坚实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诉讼零接触、同步互联的优势,尽最大可能实现在互联网上开展诉讼活动,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定,为画好全省抗疫攻坚“同心圆”铸造坚强后盾。
2月12日,盘山县人民法院依法从严从快审结了全省首起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判决驾驶车辆硬闯防疫检测卡口的被告人张某犯妨害公务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这一阶段,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审结了一批妨害公务、涉口罩虚假信息诈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造谣传谣等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用公正司法筑牢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坚实堤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打破了稳定运转的经济秩序,由此产生各类民事纠纷难以避免,以保障运转有序、维护民生权益为前提的定分止争是这一阶段全省法院的另一重要目标。
3月10日起,辽河人民法院欢喜岭法庭先后收到11家生产资料经销商诉状,以商事合同纠纷为由起诉辽河油田某公司,要求支付拖欠一年多的货款,总标的额300余万元。
辽河油田某公司属于中国石油总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的实体经济企业,近两年,该企业累计对外拖欠货款4000余万元,拖欠外雇工(500人)工资300多万元。如果按照11家经销商的要求,冻结被告某公司账户,该公司将无法继续经营,拖欠外雇工的工资也无法支付,工人们的思想肯定会出现波动,矛盾更加激化,而尚未起诉的80多家经销商也会通过同样的诉讼方式来维权。
3月16日,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的9名法官刷新全省法院系统单日“云审”最高记录——对鞍山某置业有限公司与38户业主相邻采光、通风纠纷集中进行“云审”。两天后,38起案件集中宣判,及时维护了38户业主的合法权益。涉当事人众多的系列民生案件的圆满审结,再次刷新了鞍山地区法院司法为民“云速度”。
随着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司法需求的与日俱增,全省法院“硬核”操作齐上阵: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云上”审判委员会,探索创新载体,推进互联网诉讼服务;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同辽阳市太子河区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的方式,顺利完成一起民事案件司法评估的摇号工作;大石桥市人民法院推出司法拍卖物通过“VR全景”模式进行展示,以全流程网上流转保障司法拍卖工作的正常运行;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移动执行APP等实现互联网办案……全省法院立足审判职能,通过使用互联网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大量案件。
从2月17日至3月底,全省法院审核通过当事人申请立案5130件,网上缴费4999件,开展“云审”3566次,达成调解1039件。
主管信息化建设的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明表示,在这次战“疫”大考中,全省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信息化体系不断转型升级,让更多的当事人体验到了在线诉讼瞬时互联、多元开放、高效解纷的突出优势。“庭审模式从‘面对面’到‘屏对屏’,这是我们辽宁法院人在特殊时期所作的积极尝试,更加开放延展的现代互联网司法理念正在孕育成型,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不变的是我们辽宁法院人把司法服务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的初心。”许明表示。
“一化两中心”建设大事记
2018年
11月12日—17日我省法院“院长团”赴滇、皖、浙、苏考察信息化建设。
11月17日开始编制“一化两中心”建设方案。
2019年
1月22日—23日“院长团”赴河北省考察信息化建设。
1月28日召开辽宁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工作会议。
3月27日智慧审判、智慧执行、电子卷宗在省政府数据中心云平台部署完成。
4月8日智慧审判、智慧执行、电子卷宗等核心应用正式上线应用。
7月26日召开全省法院加快推进“两项建设”动员部署暨“一化两中心”建设调度推进会。
8月5日辽宁移动微法院正式上线。
8月19日大连海事法院顺利实现“移动微法院”东北地区首例跨域立案。
11月8日国家科技部来辽调研“智慧法院”建设。
12月31日辽宁“智慧法院”建设与应用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20年
1月21日省法院组织全省技术部门就如何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解决全省法院办案、办公问题进行研讨,推进“建设全省统一使用的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完善升级辽宁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等工作。
2月7日应用示范工程承建单位——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完成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应用站点。
2月9日“辽宁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在营口地区7家法院上线。
2月10日统一建设全省各级法院互联网庭审云平台分站点。
2月17日全省128家法院“云审”平台整体上线运行,并完成应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