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翻译属于语言范畴,不仅具有语言的实用价值,更有语言的美学价值,将旅游中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是旅游从业者对原语言所蕴含的内涵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使其对旅游者更具有使用以及实用价值。在国外旅游中,大多数中国人多愿意以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观赏景点,感受汉语描述带来的意境美,那么,这就要求翻译者要了解汉语的美学因素,以便在英语翻译成汉语时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美得享受。
(一)汉语的美学因素――结构美
汉语的魅力所在就是结构的美,通过句式的对称、对账、对偶等工整的结构,让使用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观赏起来更有美的享受。例如,在进入入住宾馆的门口会有英文标志“StandClearAutomaticSlidingDoor”根据汉语的语言结构美,就可以翻译成“自动滑门,请勿停留”,就比翻译成“不要站在自动滑门处”要好的多。
(二)汉语的美学因素――意境美
英语重在写实,注重事物的客观性,汉语重在写意,注重事物的意境美,在使用中⑷舜入到情景中,译者在英文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美学因素,将客观严谨的英语翻译成诗情画意的汉语,这样才能够将美景呈现在旅游者眼前。例如“Therearebluesky,beautifultreesandbigbuildingsahead.”根据汉语的意境美,就可以翻译成“晴空丽日,前面是婀娜多姿的树木和高楼大厦”。
(三)汉语的美学因素――含蓄美
英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语言运用的非常直白,而汉语则更注重含蓄的表达方式,需要读者自己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真正的主题意义,旅游翻译时需要加以注意。例如,在国外餐厅吃饭时,中国游客往往在点餐的时候会说“入乡随俗”这句话,旅游翻译者应翻译为“Welikeeatinglocalfood.”。
二、旅游翻译中汉英的美学因素
在旅游翻译中,汉语翻译成英语必须要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才能够将其表达的真正意义展现在旅游者面前,译者应对英语的美学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英语的美学因素――音韵美
在我们学习英语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对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老师往往让我们多听英文歌曲,多读英语读物并大声朗读,这是因为英语具有音乐性和韵律性,这种音韵美主要表现在发音上,所以,旅游翻译者在旅游过程中,利用英语向游客介绍景点时,应着重注意英语的音韵美这一美学因素。例如,在参观我国古代诗人的故居时,常常都会提到他们的诗作文学,是一种现实与虚构的融合,旅游翻译者就可以这样讲“Afusionoffactsandfiction”,这个翻译就运用了英语的头韵与尾韵向结合的方式,给外国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
(二)英语的美学因素――阳刚美
英语语言的一大特色就是其语言在表达意思上非常直白,逻辑思维非常严谨科学,体现了英语使用者的思维缜密性,这也是英语美学的阳刚美。英语语句一般没有过多的修饰,简单朴实是其最大的特点,较之汉语更易于让人理解,旅游翻译者在汉语翻译成英语时,一定简化句子,将意思直白“表面化”,利于国外旅游者参观旅游。
(三)英语的美学因素――幽默美
幽默是英语语言的一大亮点,其根据所处环境不同,而使用不同程度的幽默语言,让人放松情绪,活跃气氛。我们在观看外国影视中,经常会看到他们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导游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可以利用这种美学因素,缓解游客的情绪,创造愉悦的氛围,使游客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行游玩,实现旅游的价值。例如,在动物园参观时,观看老虎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有危险,这时就会禁止游客靠近的,针对外国游客,导游就可以这样说,“Neversmileatatiger!”,利用这种幽默式的英语可以缓解人们害怕的情绪,还能够警醒游客注意,是最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翻译。
三、结语
"Toprotecttheearth,protecttheenvironment,donotharmtheanimalistoprotectourselves"!SoIhaveacutepuppy.
它长得非常精神,身体瘦瘦的,四肢非常灵活,眼睛像宝石一样闪亮,它的鼻子非常灵敏,什么味道都能分辨。它看到陌生人就会把尾巴翘起来—汪汪大叫小狗汪汪大叫,把陌生人吓跑,它看到主人,摇着尾巴跑到主人面前,好像欢迎主人一样。
Itlooksveryspirit,bodythin,flexiblelimbs,eyesshininglikejewels,hisnoseisverysensitive,whatflavorcanberesolved.Itsawthestrangerputtailup-barkingdogbarking,thestrangeraway,itsawtheowner,wagginghistail,wenttothemaster,towelcomemaster.
它每天都吃我们剩下的饭菜,还吃骨头和肉,从不挑食。它睡觉的时候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夏天的时候,它长长的伸着舌头为自己解暑,冬天它卷着身子,缩成一团,好像请求我帮它盖上一条棉被似的。
关键词:对等原则英汉习语互译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庄严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一名译者应该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与习语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再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文化涵义的缺失。
1.理论依据
2.分析英汉习语的基本类型
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形式、内容、寓意都对应的习语。
习语常用形象生动、浅显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自然法则,高度地阐释人文习俗、思想感情。由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过程中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有极为相似的习语。例如:Barkingdogsdonotbite.(吠犬不咬人);Misfortunesnevercomesingly.(祸不单行);它们的形式与内容一一对应,寓意相同。
2.2结构寓意相同,而隐喻事物不同的习语。
习语为民众间广为流传的言语形式,它往往借助比喻、典故来提示人们生活中应注意的规律和应遵循的规则,或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有些习语存中英文中表达的结构和含义相同,但所隐喻的事物不同。例如:fishintheair(海底捞月);tobeinthesameboat比喻“处于同样的困境”;而tohaveotherfishtofry则用来比喻“有另一件重要的事要做”。
2.3内容寓意相同,而形式不同。
中西方风俗习惯的不同,即文化差异是导致英汉习语内容寓意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主要原因。在这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汉语中的“一箭双雕”,英语用“Killtwobirdswithonestone.”;汉语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英语用“Inthelandoftheblind,theone-eyedmanistheking.”;英语中用“Awordspokenispastrecalling.”,汉语则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英语中用“Cryupwineandsellvinegar.”,相对应的汉语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2.4内容形式均不对等的习语。
内容形式均不对等也就意味着英汉习语形义完全不同。像这类的习语有如:castone’sbreaduponthewaters(不期望报答所做之事);keepthewolffromthedoor(免于饥饿,勉强度日);makeone’sbloodfreeze(令人恐惧);havebatsinthebelfry(头脑有点古怪)。
2.5字面内容形式相同而含义不同的习语。
内容形式相同而含义不同的习语也就是指英汉习语形似义异。这类习语相当多,例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英文含义强调“抓住时机”,中文对应语则为“趁热打铁”,着重抓紧行动;Lockthestable-doorafterthehorseisstolen.英文含义强调为时已晚,而中文对应语为“亡羊补牢”,强调受到损失后想法弥补,以免再受损失。
3.对等原则与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3.1直译。
直译是指要完全保持源语的意象及结构的翻译方法。直译的好处是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语言的特色。如果英语汉语中的习语含有同样的意象和寓意,代表完全对等的文化色彩,那么就可以用直译的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isliterallytranslatedas“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notcookamealwithoutrice”.这句习语的翻译采用直译的方法,实现了意象和意思的完全对等。此类例子还有:Adropinthesea.(沧海一粟);Easysaidthandone.(说时容易做时难)。
3.2意译。
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保留源语习语字面意义时,为使读者完全理解确切含义,可用意译法解释原习语的隐含意义。例如:“有眼不识泰山”被译为:Donotrecognizesomebody’seminence.在这句习语中,“泰山”是文化负载词,西方国家的人不了解泰山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所以为了避免误解,采用这种翻译方法来实现意义对等。因此,“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译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译成“滚石不生苔”感觉起来更符合我们的习惯,效果也更好些。
3.3直译与注译相结合。
有一些习语,特别是与历史典故有关的习语,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直译虽不会引起歧义,但会失去部分意义,使异域读者费解。对此类习语可采用直译加注译的方法。例如:面对“八股文”的译文eight-leggedessay,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会不知所云。而将“八股文”译成eight-leggedessay(anoldfixedstyleofessay)就会解决问题。
4.结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习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但译者只要把握好翻译的对等原则,即使译文尽量满足与源语意义一致,传达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拥有自然易读的表达形式,并使目的语读者产生类似的反应,相信就能找到最恰当的翻译。当然这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灵活合理地翻译习语。
参考文献:
[1]Nida,E.A.ApproachestoTranslatingintheWesternWorld.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84,(222):9-15.
[2]Nida,E.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
[3]Nida,E.A.PrinciplesofCorrespondence,TheTranslationStudiesReader,ed.LawrenceVenuti,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0:126-140.
[4]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5.
[5]元旭华.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语言差异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项目名称:《道德经》英译本的整体论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273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及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一)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
(二)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
(三)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汉互译学习中的困惑
二、W生的语言差异意识与英汉互译教学
英汉互译实践中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就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加深学生对翻译方法的系统掌握,进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整体英语语言技能。
(一)英汉语言差异
就整体而言,英语是综合-分析语,主要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虽然语言有显著的综合语特征但其语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频率高;汉语是分析语,通过语序及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具有词的曲折变化相对简单、词序相对固定、虚词使用相对频繁以及通过语调表达思想的特征。但同汉语相比,英语在词的曲折变化、词序和虚词的使用方面同汉语有较大的不同。下面就以综合语与分析语的差异为例分析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曲折变化方面,英语的实词有频繁的词缀变化。英语词缀的种类、数量、规模都很大;汉语词缀构词的形式仍在发展中,数量和种类都不如英语。这样,英语就可以利用形态变化的方法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同样的思想,而汉语的表达方法则相对单一,如:
1.Hemovedwithastonishingrapidity.
2.Hismovementastonishedusbytheirrapidity.
3.Therapidityofhismovementwasastonishing.
4.Therapiditywithwhichhemovedastonishedus.
5.Heastonishedusbytherapidityofhismovements.连淑能,2010:26
表达“他跑得很快”的思想,英语可以用更多的形式:(1)、(5)用人称代词+谓语动词的结构,前者用谓语动词move,后者用astonish,谓语动词的差异使两个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形式;(2)、(3)、(4)分别以抽象名词hismovement,therapidity作主语。同(1)、(5)相比,主语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谓语动词的变化进而改变句子的形式。(2)以hismovement作主语,谓语动词只能选用astonish,而(3)和(4)虽然都以therapidity,作主语,但后边的谓语动词前者是系动词,后者是astonish。英语可以选择将move转换成movement,astonishing转换成astonish,rapid转换成rapidity使表达方式多样化,而汉语只能表述为“他行动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现代英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时、体、态、语气以及性、数、格、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词的形态变化。而汉语的汉字没有形态变化,需通过词语、语序或隐含意义等方法来表达语法意义。
词序方面,由于英语的实词大多有形态变化,英语的语序也相对灵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词没有形态标记和曲折变化。句子中词顺序相对固定,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语序及使用虚词来实现。英语句子的灵活性突出表现在英语语言中频繁出现的倒装现象。
此外,英语与汉语相比,定语和状语的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英语定语的位置灵活,可以借助形态变化和连词等手段置于所修饰名词的后面,而汉语的定语通常只能放在名词的前面。英语定语可以与所修饰名词分离,中间插入其他句子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不存在,如:
Thesecondaspectistheapplicationbyallmembersofsociety,fromthegovernmentofficialtotheordinarycitizen,ofthespecialmethodsofthoughtandactionthatscientistsuseintheirwork.(连淑能,2010:34)
上面句子中application与其所有格结构ofthespecialmethods……被两个介词短语byallmembersofsociety和fromthegovernmentofficialtotheordinarycitizen隔开。但借助英语语法中前后一致的原则,我们并不难厘清句子的结构。而汉语的定语必须放在所修饰名词前面,因此上述句子汉译时必须调整译文的顺序:
第二方面是科学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特殊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社会所有成员,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要使用这些方法。
(二)英汉语言差异与英汉互译的方法技巧间的关系
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大方面。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涵盖词、句子、修辞格以及声色词等的翻译。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同样涵盖词、句子、习语、声色词以及修辞格等。词的翻译方法包括选词、词义部分对应及不对应词的处理方法、成语及四字结构的翻译等。句子的翻译方法包括句子主语与谓语的确定、主谓一致、语序调整、否定句的英译以及句子功能再现等方面。
下面就以减词为例,分析其与英汉语言差异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识的途径
培养学生的语言差异意识,首先要加强对英语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各个层面特征的认识,深刻理解英语在语言各个层面的特点。从理论的高度加深对汉语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特征的认识。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积极探求这些译法与技巧的成因,自己去比较英语和汉语在各语言层面特别是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两种语言差异的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引导职能,通过理论讲解、文献介绍等方法适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感性J识转化为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
英汉互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语言差异意入手,解决学生翻译学习中存在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使翻译方法和技巧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Cable,Thomas.AHistoryoftheEnglishLanguage.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医辨证施护;肺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
小儿肺炎是由于复杂原因导致的肺部炎症,主要为过敏反应导致,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发热等。部分小儿肺炎甚至还会出现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威胁患儿的存活率[1]。中医辨证施护针对小儿肺炎,可根据具体病情发展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优化治疗方案,实现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以及治疗,实现最佳的治疗结局[2]。列举8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在其患者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个月~9岁,平均(3.26±0.26)岁。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3.31±0.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要求;(2)没有死亡风险;(3)经研究人员解释,小儿肺炎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服从具体的要求。排除标准:(1)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2)知晓研究情况后患者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3疗效标准
肺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研究人员使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填写生活质量量表,有效的衡量小儿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这四个方面。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患者的状态越优秀。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可有效的衡量小儿肺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小儿肺炎患者家属的对于其患者疾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着更高的评价。根据分数将患者家属的评价标准有效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其中总护理满意度=[(一般人数+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填表人数]×100%。护理显效为小儿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护理有效为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无效为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加深的趋势。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显效+护理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χ2检验用例(%)代表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t检验用(x珋±s)代表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2结果
2.1肺功能
治疗后,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肺功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
治疗后,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佟忠义,1872年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祖辈在沧州开馆授艺。佟忠义自幼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父兄指点下勤奋习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基础,成年后又随同开设得胜镖局的二哥入镖行,游历各地,寻师觅友,结识了国内许多武术名师和高手,当时与王子平一起赢得了“沧州二杰”的侠号。他曾在上海开设国育武术研究会,忠义拳术社、中国摔跤社,还担任过上海国术馆少林门教务主任,并兼任东亚体专、暨南大学、两江体专及申报馆的国术教授。
1922年佟忠义来到上海,在闸北中华新路积善堂开设了“忠义拳术社”,正式授课传武,兼理伤科,指望以技会友,提倡武术。不想却惹了一位当地的大师。
1932年举行的国考武术比赛规模宏大,云集了全国各地二百多名武术好手。在这次比赛中,佟忠义以他精湛的六合门拳法获得第一名。
佟忠义从此名声大振,上海滩人人都知道有个沧州汉子武艺高强,使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六合拳。因当时佟家六合拳秘不外传,外人难以知道其中奥妙。于是,大家便送他个“佟六合”的绰号,以示一家独有。
国术战洋拳
上海武术界欣闻佟忠义吓跑日本柔道高手,都纷纷赶来祝贺,并一再挽留在上海继续开馆。
佟忠义此刻对上海已心灰意冷。他知道上海是恶势力云集的十里洋场,地痞流氓寻衅捣乱时常发生,加上宗派门户之见充塞于武术圈内,这位身怀绝技的燕赵慷慨之士,不得不惆怅北返,再次告别他事业的发祥地。
抗战爆发后,佟忠义身陷敌占区,他只好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将自己与外界封闭起来。
抗战胜利后,佟忠义欣然返回上海,在那里开设诊所,行医治病。
然而,那时的上海依然是洋人横行,无法无天的地方。
一天下午,佟忠义外出行医,在黄浦江边,见几个美国水兵不知为什么,像疯狗一样,行凶打人。佟忠义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决定迎击这些洋鬼子。
那几个美国水兵,身高体壮,根本没将这个小老头放在眼里。其中一个高头尖鼻的水兵,以拳击的架势用双拳向佟忠义进攻。佟忠义摆开散打架式,闪展腾挪,疾如闪电,避过来拳之后,还击一个“单劈手”,有力地击中对方手臂。这名水兵身不由己,摇摆几下,当即摔倒在地,四脚朝天。后面的几个水兵见状大怒一涌而上,想把佟忠义乱拳打死。佟忠义临危不惧,只见他箭步上前,飞起“旋风腿”,左右开弓,将几个水兵打翻在地。这下可把这几个洋水兵吓出一身冷汗,急忙抱头鼠窜,在场群众,眼见这些惯于欺侮中国人民的洋鬼子出尽洋相,无不拍手叫好!
1947年秋,上海滩突然来了一个“英国力士团”前来切磋武艺。为首的叫罗杰斯,曾是英伦三岛中量级拳击冠军。
罗杰斯一行来到上海后即向当地武林挑战,上海国术馆因大部分武师离去,无人应战。
佟忠义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应战。
比赛是在闸北路一间洋人赛马俱乐部举行的。不足三百米的大厅搭设了临时赛台,看客们挤了满满一屋子。
比赛开始,罗杰斯迈动着拳击特有的花步,双拳挥动,试探性地向佟忠义进攻。
佟忠义心里明白,对方身高体壮,气力旺不宜久战,应速战速决。于是,他吼了一声,一记“虚坐打掌”猛击罗杰斯前胸,罗杰斯毫不在意用手一格,哪知佟忠义立即变招,以一记“顶裆扑面”手掌一扬重重击在他的脸上。
“砰”罗杰斯脸上挨了一掌,打得他眼冒金星。此刻,他清醒了一下,以一阵“组合拳”雨点般向佟忠义袭来。佟忠义临危不乱,以“樵夫砍柴”、“金丝缠柳”逼退对方,然后,使出一记“霸王举鼎”呼的一下,将罗杰斯掼到台下……许久,台下才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焕发武术青春
解放后,佟忠义不仅在生活和事业上,而且在政治上都获得了新生。虽然他那时已年逾古稀,却焕发出少有的活力。他心情舒畅,精神旺盛,每天闻鸡起舞,还骑自行车疾驶一个小时,以锻炼目力、臂力和腿力。
1957年,佟忠义被推选为上海市新城区常务委员并担任了上海市公费医院伤科医生。
佟忠义不但擅长“六合拳”,还弓马娴熟、善长弹丸,而且刀剑棍软硬器械皆精,他的“八仙剑”舞得出神入化,使行家叹为观止,而尤为精湛的是他的孙膑拐、六合枪。
50年代初期,在上海的一次武术盛会上。佟忠义老人以八十岁的高龄,登台表演“六合剑”。但见剑光闪闪,耀人眼目,身手矫健,击刺分明,临收功还来个“一字腿”,干净利索,博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喝采和掌声。大家都说:“佟老师,老当益壮,真行!”
面对党和人民的信任,佟忠义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毅然将佟氏六合拳公之于众。
六合拳,即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其拳法着重一打,二拿,三摔,招式严谨,变化多端。动作刚劲有力,舒展大方,矫健敏捷,动静分明,干净利落。练拳时要求按龙、虎、鹤、兔、猴五形和八卦方位摹练。做到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如云鹤。
“六合拳”又是六合门三十几种拳术、器械、对练等套路的核心,称为母拳。它由前四趟、中四趟、后四趟共十三趟拳组成。
“六合拳”的普及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少年习武健身的积极性。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可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