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沙特的阿拉伯卫视台9月14日的视频截图显示,位于沙特布盖格的沙特国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石油设施当天起火后冒出浓烟
一、前言
2017年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建军90周年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阅兵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聚焦备战打仗,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2017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并且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法规政策支持“军民融合”政策的落实,比如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现代战争强调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军事、经济、能源、环境等,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聚焦打仗”听众不应该只是军队,还应该包括民众,军民双方应利用“军民融合”政策推动,在油气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战时需求,为国防安全提供能源保障,以备战时能源之需。
二、历史上“油气打击”的部分战争案例
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会将对方的油气田、油气管、炼油厂、石油天然气装运站及其它石油天然气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油气设施的保护程度以及损失范围将直接影响战争的最后结果。以下为历史上油气设施被攻击的部分战争案例:
(一)1980年两伊战争
(二)1991年海湾战争
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现代化的一场激烈战争。战争消耗的石油资源遭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这场战争毁掉5千多万吨石油,消耗油料408万吨,占物资消耗的65%!;科威特大约有950口油井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其中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点燃了727口油井,期间油井大火昼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
(三)1999年科索沃战争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制定阶段性打击战争方案对南联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重点打击,导致南联盟1座铁路桥、34座公路桥、2%弹药库、57%的石油储备设施、40%油库、所有的炼油厂、14座发电厂遭受破坏均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四)2001年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基本上已经结束,但全国80%的桥粱和公路已经破坏,86%的地区完全没有电力和自来水供应,还有75%的人口急需粮食救济,32%的居民无家可归。
(五)2003年伊拉克战争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及美军盟友制定了定向打击战略,精准打击率提升,重点打击对象不是各地的油气设施,但战争确实给交战地方的油气设施造成一定的破坏,但结果远比预测要理想,伊拉克本地油田等损坏其实并不是很严重。
1.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从基尔库克向杰伊汉的主要输油管线不断遭到破坏,而连接基尔库克和叙利亚港口巴尼亚斯的长达880公里的石油管线也被美军炮火破坏;
2.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供电系统85%瘫痪;
3.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伊拉克南部石油城市巴士拉3-4口油井着火(交战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放火的始作俑者),其中起火源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之一鲁迈拉油田。
4.朵拉炼油厂是伊拉克重要石油生产设施之一,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曾遭到过轰炸。相反,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就有几十位西方人士入驻该炼油厂,并表示要用自己的身躯阻挡美军的轰炸。
三、近年油气库等化工爆炸案例
以上事故中,事故单位主要以行政罚金处罚为主要担责方式,事故对企业的营业影响范围尚未有明确数据公布,但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使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泄漏段线永久停用;泰州靖江“4.22”火灾事故中,有关部门暂扣事故责任公司《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6个月。
四、其他领域基础设施破坏分析
(一)美国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21世纪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整个事件造成3000余人死亡,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纪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他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受到袭击。因为经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第一天下跌14.26%,汽油价格也大幅度下跌。
(二)北美大停电
(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效提供战时能源供给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冷热电三联供,并且呈阶梯利用模式,因此,若当战争真的发动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部分在战争中遭遇损毁,并不会导致其他部分的供能中断;并且在能源的输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有效的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为战争提供有效的能源供给,也能保障战争中,居民的正常生活。
2004年以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典、意大利等国相继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深刻揭示了传统能源供应形式存在的严重技术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发展,传统能源供应系统已愈发无力继续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必须加快信息时代的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而分布式能源则是该体系的核心技术。
五、当前我国对于油气设施基础建设战时保护
(一)法律规定
首先,目前中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战时油气基础建设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在部分法律文件和白皮书中,对于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进行了模糊规定,油气设施作为重要能源类别,理当也是该类法律规定的对象之一,以下为部分涉及能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十九条
国家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全预防和化解经济安全风险的制度机制,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经济利益安全。
第二十一条
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第五十一条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医药卫生、食品和粮食供应、工程建筑、能源化工、大型水利设施、民用核设施、新闻媒体、国防科研生产和市政设施保障等单位,应当依法担负国防勤务。
前款规定的单位平时应当按照专业对口、人员精干、应急有效的原则组建专业保障队伍,组织训练、演练,提高完成国防勤务的能力。
第五十九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第二十二条
列入目录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其军事需求由军队有关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重要产品设计定型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六十三条
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根据需要,可以依法在实施国防动员的区域采取下列特别措施:
(一)对金融、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网络、能源水源供应、医药卫生、食品和粮食供应、商业贸易等行业实行管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第三十四条
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保障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采购供应。
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战略物资储备应当规模适度、储存安全、调用方便、定期更换,保障战时的需要。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第十四条
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第十五条
为战时储备粮食、医药、油料和其他必需物资的工程,应当建在地下或者其他隐蔽地点。
第十六条
对重要的经济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抢险抢修方案。
前款所称重要的经济目标,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人民防空工程所需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予以保障;对人民防空工程连接城市的道路、供电、供热、供水、排水、通信等系统的设施建设,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军事设施,是指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下列建筑、场地和设备:
(六)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军事设施保护法所称军用输油、输水管道,是指专供军队使用的地面或者地下、水下输油、输水管道和管道沿线的加压站、计量站、处理场、油库、阀室、标志物以及其他附属设施。
第二十九条
军用通信、输电线路和军用输油、输水管道(以下简称军用管线)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维护管理工作,坚持巡查和测试检查制度;必要时,可以组织武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驻地军事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军用管线沿线群众实行军民联防护线,采取委托看管、分段负责等形式,保护军用管线的安全。
第三十一条
地下军用管线应当设立路由标石或者永久性标志,易遭损坏的路段(部位)应当设置标志牌。水下军用管线应当在海图上标明。
第三十二条
军用管线的具体保护要求以及军用管线与其他设施相互妨碍的处理,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五十条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二)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组织受影响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和协调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邮电、建设等有关部门恢复社会治安秩序,尽快修复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1.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战时需要。早在2007年,我国军事专家姜鲁鸣就提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战时需要”的理论。姜鲁鸣教授是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国防领域中民用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和经济领域中国防经济效应的最大化。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战时需要,寓“战场”于“建设”之中,实现“深度军备”。在经济布局过程中特别需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战略后方基地建设。
2.建立军民共享共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黄跃进为新战士整理着装】
(三)现实军事战略对油气资源设施等能源安全的重视
1.美国能源国防发展
(1)1986年,美国海军制定了控制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航道的计划,积极推进“两洋战略”。
(2)1999年8月,美国能源部列出了六大“世界石油运输咽喉”,包括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美国全球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控制这些战略通道。
(3)20世纪末,美国在其《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表示必要与适当的时候会动用军事力量保护能源基础设施,将能源安全与国土安全相提并论.
(4)2010年美国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已经表示要求国防部寻找替代能源,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增强能源安全.
(5)2012美国财年,国防部用于能源的支出204亿美元,使用能源占整个联邦政府消耗量80%。
(6)201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宣称,国防部已在能源效率、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进行了投资,以构建更强大、高效的作战力量。
2.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能源安全认识
3.国内国防领域落实油气设施、资源储备等能源基础建设
(1)根据2008年2月5日中国国防报发布的新闻消息:我军科研人员研制出新一代油料装备体系,使储、运、加、修油料装备形成完整的链条。解放军已经形成完整油料保障体系,战场供油更快捷。
(2)根据2012年国防部网站发布的信息:要求国防总部推出系列举措确保油库安全。
(3)河南军地联合调查国民经济动员油料保障潜力。
2016年6月21日,河南省郑州警备区后勤部部长祁贵云与郑州市发改委经动办主任张伟组成的调查小组,深入郑州市炼油企业和成品油油库一线,对油料保障潜力调查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和现场录入。
在调查过程中,为确保质量和效果,他们坚持突出军事需求,紧紧围绕现代战争油料保障任务设置调查内容和指标;坚持突出重点单位,侧重国有大中型油料生产企业和战略要地附近的油库、加油站等;坚持突出数据审核,对采集到的数据认真审核、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缺少及漏查的内容及时补充;坚持突出潜力分析,不满足于现有显性资源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性统计,而更注重对深层次的支持保障战争的潜在能力进行分析,实现战时油料动员资源的快速、精确释放,从而满足信息化战场的不确定性要求。
据河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黄正合介绍,根据计划,他们还将依托政府办公网和军队综合信息网,构建功能完善的动员潜力调查网络和油料动员潜力数据库,摸清战时可动员的地方油料资源“底牌”,为确定战时可动员的地方油料资源提供基础信息。
(4)吉林省建成百余应急应战储备点
吉林省军区保障局局长田跃武介绍说,延边市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库是全省公路交通战备建设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全省公路管理部门已建成105个应急应战储备点,其中包括1个市级、6个专项公路交通应急应战物资储备中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军地一体化保障体系。
六、油气基础设施能源安全建议
(一)加强重大油气基础设施防护以及被袭击后的应急演练,制定专项战时预案。
根据解放军报记者部发布消息:8月7日,武警张掖市森林支队组织官兵在陌生地域进行灭火实战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锻炼部队。训练中模拟火场设置逼真,战术战法运用灵活,官兵在“火海”中穿梭,场面极为震撼。
和平时期的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处在战争时期,应急救援可能会给救援人员带来二次伤害,包括受到被救援主体的攻击,因此除了平时战略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还需要制定专门的战时应急救援预案。
(三)军队主动探究新能源技术、寻求可替代性能源。对于国防力量而言,首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军队有能力、有平台也有责任积极引导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工作,主动寻求能源转型,同时利用与保护好现有油气基础设施与保障油料供应,重视能源储备建设,确保能源投资安全,为国防力量提供保障。
(四)加强国防油气资源储备和企业国防勤务建设,以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保障国家安全。
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设备的重要物资,在战争中往往成为重点攻击对象,因此加强油储设备的建立,重点保护油气基础设施已经是国防安全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战略安排。因此“聚焦打仗”,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战时需求,从军民融合政策出发,共同建设与维护战时国家油气基础设施、油气资源安全供应体系。
赵洪升律师简介
赵洪升,山东烟台莱阳人,复转军人。上海赵洪升律师事务所主任,天然气法律服务联盟发起人,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能源与基础设施、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律师,国务院油气领域立法评审专家,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委员会安全专家,首届及第二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争端行政诉讼高端论坛发起,上海市闵区优秀青年律师,虹桥商务区新虹街道新联会首届理事,“虹新荟”成员,上海市闵行区零号湾科技园区创业导师,上海市闵行区紫竹科技园创业导师,上海市闵行区莲谷科技园创业导师、上海市闵区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团成员及上海市闵行区统战部“建言献策沙龙”成员。
自执业以来,处理燃气特许经营权纠纷、燃气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投资并购、项目整合等燃气类项目法律纠纷超过100起;担任多家燃气企业常年法律顾问;结合项目处理经验,对燃气企业安全、合规建设研发了独家燃气企业合规体系。
2015年出版了《PPP项争端解决之城镇燃篇》,2016年出版了《PPP项法规及实务范本精要》,2019年出版了《PPP项目中政府及政府官员法律风险防范之燃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