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升级浏览器,或者用以下浏览器浏览
购房神器-拼房帝
有道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尤其是将这话放在“凶宅市场”上来看,简直不要太贴切。
最近,广州又一处凶宅买卖案例火出圈了,引发了朋友圈一大堆中介人员广泛热议。
据了解,该套房源是一套房龄超30多年的二手房,具体坐落于广州市越秀区竹丝岗二马路,房产证面积约66平左右,由于之前她的侄子在该套房子里ZS身故,现该业主打算以200万的总价委托中介转让。
|图源网络
广州中心城区,66平,仅200万总价,合计单价仅3万/㎡;而查询贝壳找房较新数据显示,目前,该套房子所在小区的均价已经去到5.3万/㎡左右。
|图源贝壳找房
换句话说,就是几乎打了仅近6折。
这样“笋”的价格,毫无疑问,消息一出定是一顿哄抢。而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让人失望:当天放盘,当天火速成交!
由此看出,平常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凶宅,是否也并非想象中的毫无市场可言?关于入手凶宅,又有哪些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01分清楚:真凶还是假凶?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概括:你以为的凶宅,可能并非真的凶宅,只是一个吸睛的营销噱头。
关于这点,其实也很好理解,便是巧妙的利用了人性中的猎奇心理,以凶宅以及背后的故事作为营销点,勾起人们了解的兴趣,从而增加自己的曝光量。
这样的例子,放在现在来看,其实也并不少见了。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些帖子背后的发布人多为中介人员,并非实际的房主。
他们以此作为获客手段,一旦有有意愿购买凶宅的购房者找上门后,之后便会以“拆迁赔偿不了、房子还没房产证”等各种理由,引导买家放弃购买,从而推荐其他的楼盘。
真凶是不是就一定不能买?
回到买凶宅这件事情上,我们再看:如果确定是真凶,是否一定完全不能买?
当然不是。
俗话说的好,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宅到底凶不凶,这毕竟还有待考究;但是这抄底的价,可是铁铮铮摆在眼前的事实。
前有南京大妈786万一举壕夺碎尸案别墅,之后媒体采访她答道:“哪个房子不死人啊?好划算”;后有香港新闻曝出:8.8万人抢公屋凶宅,申请者扬言:“百无禁忌,我系死穷鬼”。
这历历在目的事件,无一不证明了:在笋价面前,啥怪力乱神皆是浮云。
对于是否真的可以入手?我采访了身边一圈朋友和同事们,他们的想法主要围绕了以下几个,我总结了一下:
1.看这个凶宅具体的“凶”属性:也就是说,有的自然,有的非自然。自然的,当然是属于正常的生老病死,或者其他无法人为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的,按他们的理解,这类房子也划分不到凶宅的范围内。
但是,如果是一些类似zs、ts等人为造成的,就另当别论了。大部份情况下,还是尽量不会选择考虑这类房子。毕竟,掏空6个钱包买的“大件儿”,没必要下半辈子顶着这么大心理压力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2.看凶宅的具体“凶”的场景:也就是看人身故在房子的内部还是外部。如果是内部,不管什么情况,住上去多少还是心里些膈应的,可能没必要考虑;但是如果是外部,例如跳楼之类的,真正发生的场景并不是在房子里面,所以感觉和房子本身也并不挨边,当然就能放心大胆的入手啦。
03凶宅不光有市场,还有就业机会
此前,根据凶宅买卖的市场行情渐起,横空衍生出了又一新兴岗位——“凶宅试睡员”;更有法院为证明凶宅不凶,亲自下场试睡直播的。
他们通过自身实地入住凶宅,并通过直播讲解自己的入住体验等方式去打破购房者顾虑,为这些无辜受人牵连,失去原本价值的房子再次博得了一线生机。
而就小编来看,目前,随着人类认知的与时俱进,越来越多年轻人思想上的解放,这些封建迷信的想法也正在被他们逐渐摒弃。
某种意义上看,现如今年轻人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用低于市场的价格买到一些更高品质的房子,只要不注重这些迷信,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