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总书记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指明方向路径,上海党员干部起而行之——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祥泰木行”旧址重修建设为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徐汇区康平路95号老楼装上了电梯,高龄老人下楼困难得以化解。

市民在风景如画的黄浦江岸线健身。均本报记者赵立荣摄制图:冯晓瑜

人是城市的核心,人民性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一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人民城市发展的温度,凸显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把人民群众的心中所想当作行动之基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人是城市的核心,人民性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一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调研,深情牵挂上海城市和上海人民。深刻领会这种牵挂,全市党员干部务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好民生改善和城市治理。

创新机制、创新模式,把民心工程办得更实更可持续,让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进得来、安得下”,让各类群体安居乐业。坚持立足实战实效,加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两张网”运行效能,把数字赋能用得更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更好守牢超大城市安全。

“要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担当作为的具体行动和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上海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这正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要义所在。

把握行动之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城市发展的温度,凸显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把人民群众的心中所想当作行动之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要锚定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居职相融、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加快城市更新带动区域功能转型和产业升级,打造现代化人与城和谐发展新样本。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两旧”改造,加强教育医疗、为老服务等服务供给,创新推进文化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城市会客厅等实事工程。着力提高人民城市治理精度,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全面提升城区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将机关党建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之上。市市级机关工委基层指导部部长王红表示,大力推进“治理攀高峰,机关当先锋”行动以及“第二书记”“第二楼组长”等服务基层治理的做法,扎实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双结对”等制度。

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干部钟灵啸表示,要紧紧围绕超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通过协同体系的再健全、发展要素的再配置、工作流程的再完善,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

黄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社会工作党工委书记程扬勇表示,进一步聚焦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群众参与的基层协商制度体系;深化“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推出“一街一路”特色项目,推进零距离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建设。

长宁区虹桥街道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强化责任担当,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社区建设发展的精神血脉。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社区实际,通过融汇民情、融合民智、融解难题、融通中外、融炼机制“五融法”,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方法回应和解决民生问题,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务实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表示,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制度优势,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建设幸福和谐家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村民深度参与治理过程。

放大数智赋能,在实战中服务群众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对于上海而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要持续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办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表示,将以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的动力,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中努力做到既有大格局、大思路,又要有精细思维和绣花功夫,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在实战中解决问题、服务群众。

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邵军表示,要以数字化“六大会战”为依托夯实数字政府基座,加快推动时空底图、区块链、城市码等新工具形成标准化服务能力,赋能千行百业,促进治理创新;强化公共数据共享应用,畅通数据流动循环,牵引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之城,为推进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为市气象局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守牢人民城市安全底线提供了重要指引。市气象局将充分依托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赋能,以“AI+气象”推动灾害风险预报数字化转型,促进多部门联合开展上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应对策略研究,加强多数据融合临灾预警机制建设,切实提升超大城市气象灾害风险的精准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

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主任颜飞表示,将聚焦效能引领全力打造风险监测预警、街面秩序治理、道路管养等浦东新区“一网统管”十大标杆场景,不断增强城市管理问题的感知能力、研判能力、处置能力,探索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浦东样板”。

杨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闫俊平表示,将深化协同联动,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全链条闭环管理,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紧紧抓住城区数字化转型机遇,建好杨浦滨江“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域”。

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市绿化和市容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建平表示,将持续加大生态产品供给、不断夯实城市绿色基底。持续优化全程分类体系、加快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持续推进市容景观精细化管理、保障城市整洁、有序、温馨、安全、美观,使城市更加包容开放、富有活力、充满温度。

宝山区发展改革委表示,将依托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优势,为全市建设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先行先试。引聚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和功能总部,培育壮大专业碳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双碳”服务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全面赋能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是促进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作为具有国企背景的投融资与产业化平台,上海新微科技集团表示,将创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拓性发行科创票据、尝试设立科技金融实验室、成立资本市场服务工作站等,聚焦绿色金融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助力更多“核爆点”高科技企业顺利融资。

增进民生福祉,汇聚群众力量

上海是一座人民之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倾听群众声音,汇聚群众力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美誉度,需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民至上镌刻在为民办实事的细节中,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民生实事。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蒋蕊表示,将扎实做好基础民生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科技赋能,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更好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把增进优抚对象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强化服务意识,涵养为军情怀,作为联系军地的桥梁纽带,扎实为官兵排忧解难,激励官兵心无旁骛投入练兵备战。

团市委书记上官剑表示,将解决青年“急难愁盼”放在心头,在“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不断推动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体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明表示,将深化推进“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新建若干“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在问诊配药、助餐送餐、智慧养老服务“互联网+”场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实现设施可达、服务可及。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党工委书记朱莺表示,将加快实施漕溪一村、二村、三村旧住房改造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谋划好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持续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玲表示,聚焦长宁区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打造,让新就业群体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让他们在享有服务时有所依,在反哺社区治理中有所为,在美美与共的幸福路上不落一个人。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灵表示,始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将在复旦大学国际创新人文社区、大学路数字街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中继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完善治理体系,护航高质量发展

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以赴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表示,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做深做实能动司法,在维护正义、救济权利、保障安全、优化服务等方面强化司法供给。推进当事人解纷“一件事”,着力解决群众诉讼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优化便民诉讼举措,建设诉讼服务“一码通办”,加快打造“一站、集约、智能”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加强人民调解指导。

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勇表示,将深化落实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20条意见”,动态优化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心工作的“检察方案”,着力提升贡献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用心用情做实特殊群体司法保护、检察听证、支持起诉等稳心暖心举措,传递司法温度;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更好担当法律监督职责使命,维护公平正义,强化诉源治理,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市信访办党员干部表示,将全力推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下访和上门办信,面对面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并推动转化落地,发挥好人民建议征集与“一网通办”好差评数据共享的优势,把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作为进一步打通工作堵点的靶向,不断将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入上海城市治理格局,不断健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机制,努力实现有诉必应、接诉即办。

青浦区委政法委表示,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客堂间、楼宇精细化治理、平安合伙人等富有青浦特色的做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故事、有内涵的治理品牌,汇集形成“幸福温暖家”的系列经验。

THE END
1.杲云检查国庆节城区安全工作,慰问一线工作人员杲云强调,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区南京路、外滩、豫园商城、新天地等重点区域必将面临大客流的考验。相关部门单位和各街道要周全准备、妥善应对,强化重点景区、商圈、主干道大客流应对处置。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完善细化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在做好安全保卫和交通组织工作的同时,https://www.shhuangpu.gov.cn/xw/001001/20241008/f74aa13d-9276-45d5-b343-319598a1933f.html
2.全国经典经方中医信息2、王晓军版主 15993144637 社旗县东门外街一巷七号 全天门诊 3、李国栋中医师: 安阳市中医院北院区 周一、三、五上午“发热门诊” 电话:5117940 上海雷允上总店河南中路301号 汉光大厦近汉口路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站 周日上午8:30-11:30 李小荣 主治中医师 15161636769 诊所地址: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178号https://blog.csdn.net/m0_70339402/article/details/1355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