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闸北华界商埠兴起,闸北工程总局着手造桥筑路,尤以沪宁铁路总站(北站)、麦根路货站(东站)附近为多。先后建宝山路、车站路(今天目东路)、海昌路、新大桥路(今恒丰路)、总局路(今共和路)、新闸桥路(今大统路)等,贯通东西,形成格局。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闸北水电公司,翌年,供应水电。同时英商煤气公司开始供应少量煤气。20世纪20年代末,区境南部道路成网,水电供应正常,商埠颇为繁华。一二八、八一三日军两次入侵上海,境内华界建筑物大多被毁,市政、公用设施严重破坏,水电煤气基本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除道路、桥梁、水电稍有恢复外,市政面貌满目疮痍,公用设施残缺不全。大批棚户区、平民村无自来水、电灯、下水道。但租界地区基本无损,营造业且有发展。民国38年(1949年),境内有道路121条,桥梁31座,雨、污水泵站各1座。
民国元年(1912年),沿吴淞江自大统路至恒丰路开筑光复路。民国3年,修建新民路(今东新民路、天目东路北半部、天目中路部分路段)、蒙古路、库伦路(今曲阜西路)、国庆路、满州路(今晋元路)、乌镇路等7条路。同时,宝山路周围建成彭泽路(今交通路东段)、虬江路、鸿兴路、宝兴路(今西宝兴路南段)、天通庵路、宝通路、香山路(今临山路)、公兴路、止园路等19条道路。民国7年,沪宁铁路以南华界地区有20余条道路,沪宁铁路以北,东到西宝兴路,西至育婴堂路、和田路,北至天通庵路范围内有23条道路。民国16年,又新建和延伸共和新路、普善路、沪太路、指江庙路(今芷江西路)、严家阁路(今芷江中路)、青云路、交通路西段、三阳路(今中山北路东段)、柳营路、粤秀路、岭南路等20余条道路。至此,柳营路以南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其中3条南北向路线延伸至柳营路以北;东线,北宝兴路接粤秀路连江场路通江湾镇,经岭南路北达今场中路处;中线,共和新路北至老沪太路北;西线,沪太路经大场、罗店等镇,北迄太仓浏河镇。
民国16~26年,市工务局在境内新建道路,有中山路(今中山北路)、场中路、一二八纪念路(境内段为今场中路以北共和新路东侧)和江杨路(今江杨南路)等数条主要道路。期间,还拓宽及改善柳营路以南部分已成道路及残存的原乡间的小路,修复一二八日军入侵时被破坏的道路,将宝山路、恒丰路、鸿兴路(中兴路以南路段)、交通路东段、大统路南段、西宝兴路(中山路以南路段)、共和新路原弹街路两旁拓宽,并改为冷柏油或浇柏油碎石路面。
民国26年后,侵华日军占领时期境内损坏的路面,由沥青路改为弹街路面,场中路因侵华日军军用所需将煤渣路改为柏油路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市政府对新民路(今天目中路)、天目路(今天目东路)等部分道路延伸、拓宽和改善。境内共有道路121条,总长近100公里。其中约82.3公里的道路集中在境南部9.44平方公里内,占82%。
境内城市发展早期缺乏规划。各类建筑或沿原乡路或沿小河建造。所筑道路布局混乱,路形弯曲,路幅狭窄者居多,虽曾逐步拓宽改建,终难根本改变。除少数沥青路面外,多数为弹街路面,直至解放前夕,沪宁铁路以北地域还有部分煤渣、泥路。
(1)主干道
中山北路上海内环线一部分。跨虹口、闸北、普陀3区。境内段东起西宝兴路,西迄沪太路,长2284.5米,辟筑于民国19年(1930年),取名中山路,车行道宽约8米,煤渣路面。民国34年,改今名。民国36年,拓宽车行道至13米,重铺煤渣石子路面。1960年,拓宽改建成环城主干道,路宽35.5~41米,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1993年,始筑内环高架路,建成地面、高架双层路。
天目东路东起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长573米。原为宝山县与上海县界浜。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填浜筑路,定名界路。光绪三十四年,北侧建沪宁铁路站,筑车站路。两路并列,中有铁栅隔开。民国3年,车站路铺片弹街路面,亦名新民路。民国11年,界路铺沥青路面。民国32年,汪伪政府拆除铁栅,合并两路铺沥青砂石子路面,更名天目路。民国36年,拆除瓶颈部位,拓宽路面至30米。1954年,又改建、拓宽至35.5~37.8米,铺沥青混凝土路面。1963年,改名天目东路。
天目中路东起浙江北路,西迄华盛路,长1456米。东段原是北川虹路一部分,光绪三十四年,填浜筑路,次年,竣工。民国3年,铺石片路面,改名新民路。西段于民国5年、民国36年,两次改道延伸至今位置。1950年,形成7~10米宽弹街路。1953年,长寿路桥建成,西藏北路延伸与之连结,并拓宽至32米,成境内南部东西向交通干道。1963年,改名天目中路。1982年,改建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宽32~35米。
天目西路东起华盛路,西迄长寿路桥,长1050米。光绪三十四年,辟筑今长安路至恒丰路路段,名广肇路。自长安路西至吴淞江边的广肇山庄墓地。民国12年,向东延伸至华盛路,接通大统路。次年,铺石片路面。1953年,广肇路西段改道接长寿路桥,改建为沥青路面。1963年,改名天目西路并拓宽至30米。1981年、1987年,两次改建成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宽30~50米,为铁路上海站南沿东西向主干道。
共和新路跨闸北、宝山两区。境内南起天目中路,北至保德路北面北长浜,长8100米。民国9年,始辟南段,自共和路至中兴路。20年代中后期,向北延伸至老沪太路北。民国22年,拓宽中兴路以南路段,路宽12~18.3米,车行道宽8~11米。民国36年,拓宽中兴路以北车行道至7~9米。1958年,改建永兴路以北路面,车行道宽10.5~14米,并向北延伸到场中路,沥青碎石路面。1959年,又向北延伸,合并一二八纪念路的南北向路段至闸北区境外。1967~1987年间,全路分段改建、拓宽成今状。路宽17~4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此路穿越彭浦工业区,南通铁路上海站,北达吴淞工业区,路中建有共和新路旱桥及彭浦立交桥,分别与两条铁路线交会,是上海市区南北向主干道。
西藏北路南起北苏州路接西藏路桥,北迄天目中路,长720米。光绪二十四年,租界工部局始筑曲阜路以南段,名北西藏路。光绪三十四年,延伸至今新疆路南,再往北为民房所堵。宽6~17米,南宽北窄。民国32年,改名西藏北路。1953年,拆除堵路房屋,延伸至新民路,全路按路幅28米拓宽,为市中心通往铁路上海站(北站)重要道路。1979年,拓宽改建,路宽30.1~41.7米,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上海市区南北向主干道西藏路一部分。
宝山路跨闸北、虹口两区。境内段南起天目东路接河南北路,北至西宝兴路,长1169米。原为宝山县江湾乡通往上海县城乡间大路。光绪二十八年始,改建为近代道路。后逐渐拓宽,并由砂石子路面改建为方头弹街路面,至20年代,已是闸北主要大街,民国23年,再放宽至18米并铺沥青砂石子路面。1952年,拓宽至22米。1977年,改筑成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幅最宽处31.3米。为市内南北向主干道。
河南北路南起北苏州路接河南路桥,北迄天目东路,长957米。北苏州路至武进路间路段为闸北、虹口界路。同治十三年(1874年),租界工部局首筑河南路桥至七浦路间路段,定名北河南路。光绪二年,上海至吴淞曾行驶火车。次年,停驶,拆除铁轨。因路上有废弃铁路路基,人称铁马路。光绪二十三年,延伸至界浜(今天目东路),路宽约9~14米,碎石路面。民国7年,改为沥青路面。民国14年,又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988~1989年,拓宽改建为宽20~32米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南北向主干道。
恒丰路南起光复路,北迄潘家湾路,长1292米。辟筑于光绪二十九年,南起汇通桥(今恒丰路桥),北至秣陵路,名新大桥路。民国3年,改名恒丰路。30年代初,将砂石子路改为浇柏油碎石路面,路宽约10米。解放后,多次翻修拓宽路面。为增加市中心南北向直通干道,1987年,又改建,路宽44~5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辆可经新建恒丰路立交桥通内环线中山北路高架道路,北沿沪太路可达江苏太仓。
恒丰北路为南北向主干道恒丰路延续,南起交通路,北迄沪太路,长355米,宽4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路中有恒丰路立交桥北引桥。原为简屋区,为改善区内沪宁铁路南北交通,1987年,拆屋辟建。
(2)次干道
中兴路跨虹口、闸北两区。境内段东起西宝兴路,西至交通路,长2982米。筑路前,大统路以西,止园路以东路段为河浜。民国2年,填浜筑会文路以西段。民国13年,填浜筑东段,民国16~19年,曾名中山路。经多次改建,今路宽18~21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区内沪宁铁路北地区东西向交通干道,是进出铁路上海站北广场咽喉要道。
天潼路跨虹口、闸北两区。境内段东起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长572米。19世纪末,已成曲折街巷小路,宽4米,名东唐家街。20世纪20年代初,东唐家街改名天潼路,并分段拓宽、取直改建,但仍宽窄不一,民国36年,车行道宽4~11米。解放后,进一步拆除瓶颈段房屋。经多次改建,今路宽17.6~19.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成为外白渡桥“蜂腰”地段车辆分流干道。
场中路跨虹口、闸北、宝山三区。境内段东起江杨南路,西至场中路原4号桥处,长3946米。其中江杨南路至场中路1号桥间是虹口、闸北两区界路。民国25年,今岭南路以东系征用农田辟筑,西段系原有乡路改建,煤渣路面。民国27年,侵华日军为军用所需强拆民房拓宽至14米,车行道宽6米,柏油路面。1984~1986年,分段拓宽至2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市区北部贯通逸仙路、共和新路、沪太路3条干道重要道路。
汶水路东起粤秀路,西迄沪太路,横贯区境,长3842米。1958~1959年,征用农田辟建粤秀路至万荣路段,宽9~10米。1986年,向西延伸至沪太路,路宽2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西通沪嘉高速公路。
沪太路原为宝山县县道,泥路。民国10年,由商办沪太长途汽车公司投资建成7米宽煤渣路面公路,名沪太长途汽车路。后改名沪太路。南起大统路,纵贯区境西侧,穿越宝山区,北迄江苏省太仓,是上海通往江苏交通要道之一。境内段大统路至彭越浦;彭越浦至灵石路段为普陀、闸北两区分界线;鲍家桥至走马塘段为宝山、闸北两区分界线。3路段长6748米。解放后,多次改建,路宽12~4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和田路南起虬江路南,北迄俞泾港路,长1760米。民国3年,以宝山县旧县道改筑,南起中华新路,在今中山北路处转西折北至宋教仁墓园,名宋公园路。后南端延伸达沪宁铁路北侧,民国19年,筑中山北路后被分成互不连贯南北两段。路面有泥、煤渣、片弹街3种。解放后,改名和阗路,1959年,改称和田路,多次拓宽改建路面。1983年,南段沿直线向北延长至俞泾港路,原北段改名西和田路,路宽12.4~22.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1993年闸北区干道一览表
单位:米、平方米
类别
路名
区内起迄地段
初辟年份
长度
宽度
车行道宽道
面积
路面结构
主干道
河南北路
北苏州路一天目东路
1874
957
20~32
14~24
26733
水泥混凝土
西藏北路
北苏州路一天目中路
1898
720
30.1~41.7
22.1
24413
水泥、沥青混凝土
宝山路
天目东路一西宝兴路
1902
1169
20~31.3
11.9~22
26300
沥青混凝土
恒丰路
光复路一潘家湾路
1903
1604
44~55
20~45
36190
天目东路
河南北路一浙江北路
1904
573
35.5~37.8
26
22303
天目中路
浙江北路一华盛路
1908
1456
31.5~56
24.2~26
54002
天目西路
华盛路一长寿路桥
1050
30~50
24.5
39002
共和新路
天目中路一区境北界
1920
8100
36~45
16~35
270887
中山北路
西宝兴路一沪太路
1930
2204.5
35.5~41
29
64353
恒丰北路
交通路一沪太路
1987
355
40
34.1
14200
次干道
天潼路
19世纪末
572
17.6~19.5
11~11.6
10606
浙江北路
北苏州路一天国东路
1896
834.5
12~20
9.4~16
13056
曲阜路
浙江北路一西藏北路
1900
443
21.5~23.4
14.1~14.6
6500
中兴路
西宝兴路一交通路
1913
2962
16~21.1
12~19.1
50327
西宝兴路
宝源路一柳营路
1015
11.3~20
10.3~20
36622
乌镇路
光复路一天目中路
1914
402
12.4~18.8
9~9.3
6313
虬江路
宝通路一共和新路
1677.5
13~31.5
8~10.5
20177
沥育混凝土
和田路
虬江路一俞泾港路
1760
12.4~20.5
8.6~13
21723
北宝兴路
柳营路一彭江路
1918
1925
9~32
7~26.5
27570
孔家木桥路
太阳山路一中兴路
89
36
12
3204
沪太路
大统路一沪太路桥
1921
10140
12~40
6.1~30
92269
老沪大路
共和新路一沪太路
1997.5
15~16
9.6~10.6
29345
场中路
江杨南路一少年村路东
1936
3946
23.2
14
75571
延长路
北宝兴路一共和新路
1956
877
15.8~25
9.6~10.8
16244
广中路
1957
903
18.1
14.1
14942
延长中路
1958
1250
22~30
15~17
23111
汶水路
粤秀路一沪太路
3842
9~20
7~14
59031
灵石路
2492.5
13
10~10.8
39351
洛川东路
1978
944
19.7
9.1
17090
2、一般道路
1993年,区内一般道路124条,总长88.12公里,面积111.3万平方米,分布全区,与干道共同组成道路交通网络。
1993年闸北区一般道路一览表
北苏州路
河南北路—西藏北路
1887
1161
9~10.2
6~7.2
10465
灌入式沥青
山西北路
北苏州路—七浦路
海宁路—天目东路
924
9.1~12.2
6.5~9.1
9708
新泰路
北苏州路—三泰路60弄
1893
107
9.2
6.5
861
福建北路
北苏州路—海宁路
1895
636
6~9.4
4~6.5
4768
老闸街
福建北路—北苏州路
750号
19世纪
后期
92
3~4
三泰路
山西北路—福建北路
157
6.6
4.8
972
七浦路
河南北路—热河路东
918
8.5~16
55~10
11064
塘沽路
河南北路—浙江北路
586
9.3~9.6
6~7
5330
甘肃路
414
8.2~14.8
5.4~9
4934
光复路
西藏北路—天目西路
2869
9~17
6~11
29368
文安路
北苏州路—热河路
273
9.4
2253
武进路
罗浮路—河南北路
1901
209
9
3833
海宁路
河南北路—甘肃路
755
9~14.8
6.3~11
8069
安庆路
494
12.2~13.5
6.2~6.5
5696
热河路
开封路—华兴路
5~9.5
4~6
2772
海昌路
长安路—天目中路
407
4.6~17.6
3~13.4
2905
沥青、片弹街
开封路
甘肃路—西藏北路
292
9~11
6.5~6.9
2706
华兴路
浙江北路—热河路
236
9.5
6
2234
长安西路
长安路—光复路
20世纪初
177
11
4.5~6.1
1973
共和路
大统路—恒丰路
711
17.5~19.2
11.4~12
12363
大统路
光复路—芷江西路
1906
1869
14.4~18.2
8~14
29692
康乐路
七浦路—天目东路
1907
458
5.7~10
3.8~6.1
3507
新疆路
甘肃路—大统路
1909
824
12.5~15.8
7~22.9
12889
百禄路
新疆路—天目中路
153
600
宝昌路
虬江路—中山北路北
1911
1508
11~13.4
5.9~8.4
15902
华康路
汉中路—天目西路
1912
260
8.7~9.5
6~6.8
2496
汉中路
华盛路—光复路
688
3.5~16.9
2.5~10.5
7902
灌人式沥青
华盛路
光复路—天目西路
485
14.8~20.3
7.3~14.8
6568
宝源路
西宝兴路—宝山路
621
9.3~10
4.8~6.3
4646
川公路
启东路—宝通路
194
10.3
1923
片弹街、沥青
交通路
东段虬江路—会文路
西段徐家宅路—大洋桥
1927
1829
5.8~18.3
3.6~10.7
20700
龚家宅路
罗浮路—东华路
46
5.6
304
恒通路
共和路—长安路
744
12~14
7.3~12
6077
京江支路
交通路—虬江路
281
3.4~6
2.5~4.4
1117
片弹街
西和田路
中山北路—洛川东路
767
12~19.2
6.5~9
17253
东新民路
罗浮路—宝山路
222
2742
曲阜西路
西藏北路—大统路
565
3.5~20.5
2.6~14.2
6803
蒙古路
481
9.8~18.7
6.1~8.6
7346
晋元路
光复路—天目中路
681
11~13.7
7.1~8.6
7400
国庆路
西藏北路—天目中路
684
12~22
84~9.1
8203
京江路
新马路—大统路
764
4~10
2.1~6.4
7128
梅园路
光复路—秣陵路
1915
879
12~36
7.2~22
14500
宝通路
虬江路—芷江中路
991
7
10577
会文路
交通路—中华新路
677
8.8~15.5
6.1~9.6
7251
民德路
铁路上海列车段
—永兴路
350
8~12.3
6.3~8
3365
王家宅路
会文路—民德路
208
5.8
1763
芷江中路
西宝兴路—和田路
949
16~26
8~11.1
14890
广延路
延长路—广中路
12~16
7~9
11211
民立路
汉中路—秣陵路
1916
525
11.1~352
5~24.9
5635
新民支路
天目中路—华盛路
257
11~17
7.5~12.5
4510
长安路
光复路—恒通路、
普济路—天目西路、
恒丰路—秣陵路
1764
6.5~32
3~18
19094
南星路
海昌路—天目中路
235
7.6~14.3
5~6.1
2644
鸿兴路
宝山路—中华新路
540
9~18.2
6~11.2
7633
育婴堂路
新马路—中华新路
624
9.3~12
4.8~7.9
5720
永兴路
宝山路—大统路
1917
164O
13.5~16.7
6.9~11
24520
公兴路
虬江路—止园路
715
10.5~15
6.5~8.6
8758
止园路
中兴路—陈家宅路
1057
10~14
6~8
11844
罗浮路
武进路—龚家宅路
252
8.6~12.6
4.6~8.6
2291
临山路
宝昌路—公兴路西
401
10.6~14.5
6.5~7
4513
陆丰路
宝通路—公兴路
433
6.3~7
4.1
3053
天通庵路
1035
11~14
6.9~7.2
11704
中华新路
宝通路—会文路
和四路—平江桥
2633
7~20
3.2~10.5
40315
通阁路
公兴路—芷江中路北
1919
480
9~11.2
5.3~7.2
4355
彭浦路
老沪太路—彭联路
544
8.7~11
5.1~6.1
5964
太阳山路
共和新路—
747
7.1~9.2
10556
灌入式沥育
沈家宅路
交通路—中兴路
311
8.8~9.6
2778
秣陵路
916
20~28
12~21
21835
南山路
和田路—共和新路
362
17.5
芷江西路
和田路—大统路
759
10.5~26
18.3~24
8~15
11858
裕通路
恒丰路—长安路
230
8.6
2900
新马路
育婴堂路东—京江路
20世纪
20年代
283
4.3~7.7
3.2~4.8
1292
西宝兴支路
西宝兴路—同路20弄
64
56
3.2
358
黄山路
西宝兴路—平型关路
270
7.8
5.2
2158
毛家弄
普善路—沪太路
428
3~7
3~5
1992
普善路
大统路—延长中路
1933
8~17
5~10
15527
徐家宅路
ZO年代
347
9.3~11.3
5.8~6.5
3262
新路
京江路—虬江路
163
15
7.4
1849
永兴小马路
虬江路—中兴路
264
8.7~9.8
1983
中交路
101
5
启东路
川公路—宝源路
1922
91
9.5~11
58
719
普济路
恒丰路—光复路
297
10~13.5
7~8
4135
青云路
西宝兴路—和田路西
811
10~16
6~10.1
9749
柳营路
北宝兴路—普善路
1622
5.5~7
23602
粤秀路
彭江路—江场路
1349
9~11.5
6.6~7.1
11094
彭江路
粤秀路—共和新路
1924
948
10.5
15762
江场路
1480
8.8~20
6.6~14
14888
岭南路
场中路—景风路
1512
24
33874
民晏路
北宝兴路—工业大学
1928
274
6.5~12
4~7.8
3499
彭联路
灵石路—彭浦镇
1929
1385
3~8
2.4~4.4
9845
华兴支路
华兴路—天目中路
1931
7.1
598
民和路
西宝兴路—西和四路
1932
713
6.1~7.2
7563
奎照路
芦泾浦桥—江场路
385
8~9
4~5
3273
东华路
龚家宅路—宝山路
1934
199
2.7~3.7
832
西华路
徐家宅—宝山路
120
7.9
3.5~4.8
1029
长兴路
30年代
450
7.3~11.8
5.6~6.3
3811
地梨港路
交通路—沪太路
376
5.5
3~3.5
2068
灌入式混凝土
徐家宅支路
新马路—徐家宅路
85
6.2
江杨南路
场中路—保德路
1590
17490
永兴支路
光华坊—中兴路
40年代
4~8
380
少年村路
铁路南河支线—场中路
1952
8
3852
污水厂路
彭浦污水厂—沪太路
1954
456
6180
谈家桥路
普善路—谈家桥支路
248
10
6.1
2449
闻喜路
阳泉路—三泉路
2070
18~20
6~10.5
13523
平顺路
场中路—岭南路
1670
15~20
28325
平型关路
中山北路—民晏路
1255
7.3~16.1
4~9.3
16762
万荣路
灵石路南—汶水路
1959
1573
11~13
7.2~9
33988
俞泾港路
平型关路—西和田路
442
12.3~13.3
5659
普善横路
大统路—普善路
9~18
4045
陈家宅路
1960
411
5.2~5.5
3662
谈家桥支路
中山北路—沪北新村
60年代
233
8.7~11.7
4.5~6.6
3074
永和支路
万荣路—沪太路
1968
2064
5~12
汶水支路
粤秀路—汶水路
1970
272
大宁路
广延路—万荣路
1981
326
16
5911
临汾路
阳泉路—曲沃路
1982
1745
15~24
15884
洛川中路
彭越浦—普善路东
4~16
4~9
汾西路
阳泉路—共和新路
1984
1400
33600
曲沃路
993
14908
阳曲路
1985
1586
20
31206
阳泉路
1452
16.2
23149
保德路
江杨南路—共和新路
1955
24~27
31329
安业路
临汾路—保德路
700
10979
潘家湾路
恒丰路—
潘家湾铁路地道东
1024
三泉路
1988
899
12~15
19631
景风路
岭南路—阳泉路
1990
11056
3、其他道路
区境中部和北部彭浦乡内有乡村道路32.4公里,总面积13.9万平方米,原为泥路,60年代起,逐步改建为水泥路,可供拖拉机及汽车行驶。
桥名位置初建年份重大改建年份长度(米)宽度(米)载重(吨)新闸桥大统路南端1735191660.356.13福建路桥福建北路南端1864196871.411.5810河南路桥河南北路南端1875192566.4618.215浙江路桥浙江北路南端1887190859.7412.515西藏路桥西藏北路南端1899192468.3818.226恒丰路桥恒丰路南端1904198757029.620乌镇路桥乌镇路南端1929194860.359.3510长寿路桥天目西路西端1953101.420.120
1949年后,境内经济发展。1958年始,辟建彭浦工业区、新建铁路南何支线、铁路彭浦货站(今北郊站),增辟道路后新建10多座桥梁。1993年,因建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填没柳营河。河上公兴桥、济阳桥、柳营路桥、普善路桥和大生丝厂桥相继拆除。1993年,有跨苏州河支流河浜各类桥梁66座,其中车行桥34座,均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大体与路宽一致,铁路及工厂专用桥13座,人行桥19座。
1993年闸北区跨苏州河支流车行桥一览表
桥名
所跨河流
初建年份
改建年份
长度(米)
宽度(米)
载重(吨)
正和桥
彭越浦
19世纪中
1972
16.93
3
平江桥
1882
19.1
12.4
谈家桥
1950
13.05
4.6
白遗桥
1966
4
陈家桥
1969
15.1
2.4
香花桥
走马塘
民国初
4.5
普善桥
13.3
12.5
沪太路桥
24.44
30
鲍家桥
夏长浦
10,2
彭浦新桥
6.94
岭南路桥
1976
江场路桥
俞泾浦
11.1
芦泾浦桥
16.5
4.9
粤秀路二号桥
彭江河
1935
张家桥
1947
18.93
3.5
少年村路桥
90年代
25
7.5
一号桥
80年代
二号桥
13.8
12.7
广中路桥
1974
17.44
8.5
五号桥
1993
18.7
28.5
彭浦镇桥
1964
北正和桥
62
彭联路三号桥
老沪太路桥
19.3
彭江路桥
18,85
5.1
彭联路二号桥
蚂蚁浜桥
1977
18
姜家桥
门前浜
14.55
场中路一号桥
新塘港
32.54
18.6
场中路三号桥
东高泾
36.74
19
彭公浦桥
32.64
彭越浦桥
保德路桥
1989
32.66
延长路桥
140
21
1、人行旱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次年,在车站西侧,南自华兴支路北至民德路,建“J”字型木结构铁路王家宅旱桥。系上海铁路旱桥之始。民国29年(1940年),旱桥被日军拆除。1953年,新民路(今天目中路)蕃瓜弄西侧大统路铁道口,建木质大统路人行旱桥,为解放后境内第一座铁路立交桥。1956年,改建成铁架结构,混凝土阶梯桥面,装钢丝网。1984年,宝山路铁道口东、西两侧,筑建“马鞍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人行旱桥各1座。
2、车行立交桥
1957年,建成共和新路旱桥,为沟通北郊宝山的跨铁路车行立交桥。1977年,宝山钢铁总厂筹建,共和新路彭浦公路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彭浦立交桥。1987年,铁路上海站西侧辟筑横跨铁路恒丰路立交桥,造型新颖,气势恢宏。
共和新路旱桥1957年,为配合新辟彭浦工业区而筑。1964年整修拓建南北上下坡为方石弹街路,以策安全。桥面为四车道,两侧人行道竖电杆39根,入夜灯盏高悬,银光四射。钢筋混凝土板梁多跨结构。跨沪宁、沪杭铁路,南起天目中路,北至虬江路。直通彭浦工业区、市北工业新区、铁路货运北郊站、彭浦新村及宝山钢铁总厂,是市区南北向最长主干道共和新路上第一座立交桥。建桥处原是铁路道口,每天有62对火车通过,建桥后,避免交通阻塞。此桥每小时通过的机动车达2300辆,成为市区南北交通要道。1995年因建南北高架路而拆除。
恒丰路立交桥1987年建,时为国内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独塔单索多跨斜拉桥。跨沪宁、沪杭铁路15条股道,南连恒丰路,北接沪太路,为铁路上海站建设配套项目。独塔位高50米,左右各斜拉15对钢索,牵引住主桥两端大跨度桥面,中间设铁栅隔离带。此桥对沟通市区南北车流及疏散上海站交通量起重要作用。
3、人行地道
1987年,实施铁路上海站两项配套工程,在其东侧建成南北向大统路非机动车立交,拆除大统路人行旱桥;西侧辟建潘家湾铁路人行地道。
1993年,境内有跨铁路立交桥(地道)7座。
1993年闸北区跨铁路立交桥一览表
位置
建桥年份
共和新路早桥
天目中路至虬江路
510
彭浦立交桥
共和新路江场路至场中路
22.4
宝山路铁路东早桥
宝山路东华路
22.3
3.4
行人
宝山路铁路西旱桥
宝山路北站东侧
37.4
恒丰路立交桥
恒丰路至沪太路
630.1
45.7
大统路非机动车立交
天目西路至永兴路
潘家湾铁路地道
交通路西段
53.29
5.95
两座天桥的设置,对缓解、减少上述地段行人拥挤、交通阻塞状况起一定作用。1995年共和新路人行天桥因建南北高架路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