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来自徐汇、杨浦、静安、闵行、松江、普陀、崇明七个区司法局的青年干部通过上海市司法局“平台+基地”年轻干部挂职锻炼项目分派至复议应诉实训基地锻炼学习。
行政复议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需不断增加“武力值”,这对青年干部来说,既是沉甸甸的压力,也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从“被动”到“主动”
“裁判员”应该怎么当?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在此次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中,一部分是从机关“老兵”转变为复议“萌新”,工作内容也从办公桌的文书写作到与申请人“零距离”“面对面”。
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实施前的行政复议案件以书面审理为主,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增加了听取当事人意见等程序,这就要求案件承办人员化被动为主动,与申请人充分沟通交流,进行释法说明。
第一视角学习带教老师与申请人的交流技巧,克服畏难情绪,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每个案件背后申请人的真实诉求,以需求为导向,更多的做好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和释法说理工作,从初出茅庐成长为行家里手。
让“身到”变“心到”
“做事”不“做客”,“炼金”不“镀金”。
把“锻炼”当“磨炼”
“入职以来就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以为快通关了,没想到刚出新手村...”
在这次挂职的年轻干部中,也有此前就在区局从事复议应诉工作的“熟练工”。在进入到市局复议应诉部门学习后,发现市局的工作节奏更快、要求更高,与区复议局的工作“一样又不一样”。
遇到未曾见过的案件类型不要紧,学就是了。
青年干部通过翻看案件卷宗、学习法院裁判文书、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办案经验,积极参加各类调研、研讨活动,不断积聚业务知识,以“海绵吸水”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敢于直面“难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着眼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顺利“解题”。
李晓聪
徐汇区司法局
复议受理审查作为行政复议的第一道窗口,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热情诚恳的接待态度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这些都会给群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续案件审理、争议化解打好基础。
王西月
杨浦区司法局
袁苑
静安区司法局
在一次案件调查过程中,带教老师主动为申请人与行政机关搭建平等沟通平台,义正言辞讲透“法理”,循循善诱讲清“事理”,更感同身受讲明“情理”,最终申请人主动撤回复议申请,我更理解了让群众满意必须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
徐子茵
闵行区司法局
何玉娟
松江区司法局
从行政复议的“门外汉”到办案团队的“局中人”,一个月来,我在一次次案情讨论、案件调查、听取意见、文书撰写中不断刷新“经验值”,也渐渐意识到,除了当好“裁判员”,还要运用好调解、和解等机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温度,这也是复议工作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行政复议战线上的“新兵”,我深深体会到“行政复议无小事”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复议案件对于我们而言,是每天的日常工作,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影响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我们要以赤诚之心感受群众冷暖,以工匠精神践行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复议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徐雯
普陀区司法局
林嘉骏
崇明区司法局
我所在的应诉协调处除了办案外还承担着综合材料撰写、数据统计分析、对外协调联络等多项工作职责,在这里每一位同志都是“多面手”,每一天都可能遇到新挑战。锻炼期间,我不仅从个案的办理上积累了专业知识,更从综合事务的办理中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独立思考、文字写作和协调沟通等各方面能力。面对新《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我也将继续精进业务、增强本领,努力为上海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