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新的“代表之家”,有效延伸了代表之家的服务触角。
一年来,小东门街道人大工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代表之家”连民心,“看议督评”促实效。
黄轩供图(下同)
拓宽代表履职新阵地
一年来,小东门街道代表之家通过与所在选区联系点建立联动,定期开展选民接待、专题议事等活动,零距离服务居民群众,打造共建、共融、共享的开放式阵地。
这一阵地不仅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平台,更是联系群众、倾听民声的“一线”窗口,形成了“家”聚议事履职、“站”接基层需求、“点”链服务民生的三级履职服务网络。
街道还上线了“代表民情通”数字平台,方便居民随时在线上反馈意见和建议,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推出代表履职新路径
小东门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制定了“高质量发展·东门方案”,把代表五大行动与街道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与区街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有效结合,与代表建议督办相联协调,创新建立“看议督评”闭环机制,为代表履职创设新路径,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议”,是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关键环节。代表们通过议事会、专题会等形式,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已举办“家站点”主题活动16场,代表建言献策27条,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7件。
“督”,是确保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小东门街道推出“随身查、随手拍、随时传”的监督方式,对民生项目进行全面跟踪,同时组织25位区代表对14个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专项监督,确保项目进展、质量与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评”,是检验成果,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街道组织代表们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实时跟踪评价,截至11月已对25个项目进行了验收与评价,项目评价满意度与代表参与率均达到90%。
“看议督评”机制不仅确保了代表们能够深入基层、洞察民意,还通过集思广益、全程监督、实时评价等环节,推动了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
助力南外滩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通过拓展履职新阵地与推动履职新路径的双重机制保障,小东门街道得以更加聚焦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民生实事回应居民期待,将“以民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在76选区,王艳、李琰、陈玉华、吴丽萍、周仁忠等代表参与乔家东块地区旧改征收工作,多次出席听证会、协调会、评估会,耐心做好群众工作。
81选区的朱红霞、楼小萌代表与82选区的谷际庆、王剑、张永明代表开展跨选区联动,针对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多次实地调研、召开协调会,推动支小马路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优化规划,在薛家浜路等多个路段新增充电设施,切实解决了居民的停车充电难题。丁学清代表则通过社区慈善基金会出资建设“阳光小屋”,打造家门口服务阵地,助力硬件升级和服务优化,提高服务新型社区能力。
未来,小东门街道人大工委将不断完善履职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南外滩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