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围绕“1+6+X”功能,不断推进开放、集约、共享的“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具有鲤城特色的服务项目,实现邻里中心由建起来、红起来到热起来、暖起来,成为群众想来、爱来、盼来的地方。
全域一体规划打造服务综合体
科学选址有规范。鲤城区根据有利党群共治、方便服务群众的原则,以1公里为服务半径,实现“15分钟生活服务圈”全覆盖,通过国有资产让渡、各级闲置资产统筹和社区办公用房整合等方式,确立17个邻里中心项目点。如,金峰社区协调国有企业闲置的原办公场所,将整个笋江花园城小区以“两点一线”串联培育的方式打造成一个长廊式的“党建+”邻里中心。同时,优化顶层设计,印发《鲤城区关于全面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方案》作为指导性文件,并统一制定中心外观标识、功能布局、基本标准等要求,突出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将志愿服务、“两代表一委员”、近邻纪检工作室等服务阵地融入邻里中心,促进服务效能最大化。
健全机制促运营。健全邻里中心运营管理制度,探索引进第三方机构,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如,浮桥街道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代办服务、值班值日等制度,通过“社工轮值+群众骨干自我管理+后勤物业托管”等方式,增强邻里中心管理力量。侨光片区“党建+”邻里中心构建“134”工作机制,“1”是以侨光片区党建联盟为运作中枢,“3”是打造专业下沉、区域共建、志愿服务的三维骨干力量,“4”是建立“联席议事、联名承诺、联动服务、联合评议”的工作机制。锦美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采取街道、社区、社会企业三方合作模式,每年从收缴的租金中划拨一部分资金支持邻里中心的建设和日常运转。
部门联动强保障。汇聚区直各部门工作合力,发挥各自职能资源优势,梳理可下沉至邻里中心服务清单118项,资金项目23项,为邻里中心建设提供保障。如,区委组织部从2022年度党建经费中先行划拨170万元,区总工会下拨共享职工之家建设补助经费170万元,为每个项目点拨补启动资金。区委文明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项目纳入邻里中心建设规划中,为每个街道实践所补助40万元、社区实践站补助10万元。坚持需求导向,引导各邻里中心就近整合医疗健康、生活服务、文体教育等服务项目,不断拓宽邻里中心服务性功能的覆盖面。如,区卫健局通过依托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医疗机构按照建设标准投入和整合现有空闲的场所,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以“依托+引进+参与”的模式推进卫生健康服务站点建设。
党建牵引激活构筑共治同心圆
党建引领“邻聚力”。鲤城区发挥社区党委引领作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近邻组织架构,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邻里服务圈”。促进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化“邻”为整,形成“近邻、便邻、乐邻、睦邻、聚邻”五邻工作法,组建8支小区红色“邻邻七”队伍、14个老旧小区邻里群,推动党建、生活、便民等代办事项落实落细,织密家门口党群服务工作力量网,推动形成“党群一家”治理共同体。金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组建由121名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的邻里“家家帮”服务队,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服务,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10月16日上午,鲤城区共组织683名党员群众,在“党建+”邻里中心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现场直播,指引社区党员群众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为社区发展作出贡献。
多元议事“邻共治”。畅通群众说事解题渠道,在“两代表一委员”、纪检监察、检察官、法官、老党员等多功能工作室,推行部门轮值使用制度,组织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商议事。如侨光片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多元调处室,由廉情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专兼职调解员等定期接访,邀请心理咨询师、律师、警官、检察官等定期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幸福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对接临江派出所、区司法局、区法院等部门,在警务室增设多元纠纷调解室、云调解工作室。金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聚焦不同居民的需求,搭建邻里会客厅、阳光议事厅、黄姐调解室、近邻纪检工作室等多样化议事平台,形成“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的参与型共治协商模式。
特色文化“邻传承”。在确保“1+6”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海丝、非遗、世遗、古城等文化元素融入邻里中心建设,打造具有鲤城特色的服务项目。如,金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构建“厝边冇谈”室、非遗小屋等闽南文化和非遗文化传承平台,邀请非遗传承人郭智峰、杨长生等入驻,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文化体验场所,传播非遗文化;打造非遗传承·萌少年、孔子学堂等四大社区惠民IP,定期举办读书会、知识讲座、文化课堂、艺术展览等系列活动,辐射周边群众,让群众居有所乐。临江街道在侨光片区“党建+”邻里中心打造“侨光记忆”影像厅和“红色海报展”,带领居民群众追忆红色足迹,激发爱国爱党热情,利用“人才驿站”“创想空间”不定期组织开展古城人才沙龙,培养古城讲解员,传递古城声音,助推城南复兴。
加强精细服务架起邻里连心桥
便民服务有速度。鲤城区全面梳理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权限,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尽放原则,推动更多高频类服务事项下放邻里中心。目前共梳理社区便民服务事项3003项,其中社区“马上办”事项57项、街道“就近办”事项67项、审批“网上办”事项2166项、便民“掌上办”事项617项、即办“自助办”事项119项。为每个邻里中心配备1台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建成6个户外无人值守24小时自助服务区。侨光片区“党建+”邻里中心以“居民点单—邻里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的形式,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对接区行政服务中心、电信、邮政等单位部门,引入政务服务一体机、“邻里邮局”、“文旅小屋”等便民设备设施,搭建“家门口”的一站式办事平台,并协同泉州移动,打造“党建+”邻里中心智慧云平台,分为面向群众端口、智慧指挥大屏两部分,打造网上“党建+”邻里中心。
关爱老人有温度。聚焦服务重点群体,依托邻里中心引进慈园、悦善、泰好康等第三方专业机构,结合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志愿团队等资源,为老人提供养老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心理关爱等服务。幸福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成立“安全守护”党员志愿服务联盟,组织“邻里亲厝边情”志愿服务队,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排查家庭用电安全;携手临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长者之家开展“提升健康素养乐享银龄生活”三伏天养生主题活动,不断提高辖区养老服务保障水平。东升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引进慈园养老服务机构,结合东升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医养结合式”社区养老服务。金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开设社区老年食堂,每天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国庆期间还联合泉州市国家安全局、泉州市司法局等部门举办“爱在夕阳红法暖重阳节”活动,帮助老年人提升防诈骗意识,守好养老钱。
《中国城市报》(2022年12月12日第18版)
泉州市鲤城区侨光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开设厝边近“临”学堂,党员教师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
泉州市鲤城区金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长者食堂为辖区老人提供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