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曝光。
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4月18日,浙江省药监局最新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从已完成的96批次抽样检测中,检出33批次的铬含量超标。
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毒胶囊第一批抽检结果,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包括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在内的9家企业的批次胶囊产品,都发现了铬含量超标。
4月19日,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
4月19日,公安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警方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对毒胶囊犯罪,警方要快侦快破、一查到底,对浙江、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侦案件,公安部一律挂牌督办。
4月24日,复旦复华今日发布公告称,经上海药监局抽查,检测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药业公司)从浙江康诺胶囊有限公司购入的明胶空心胶囊中有一件样品铬含量超标(含量为3.99mg/kg)。
4月25日,9家毒胶囊药企被拒参加第67届药交会。
4月25号,内蒙古乌海市区两级药监部门集中销毁了国内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3个批次的146300粒铬超标胶囊。
二、传播路径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4月16日,国内制药企业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客攻陷,网页被改为以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
4月16日,中新网发文《浙江新昌追查毒胶囊流向11名嫌犯已被锁定》,被搜狐网、环球网、腾讯网、网易新闻等媒体转载。
4月18日,山东商报发文《药监局赴浙查问题胶囊9涉事企业至今无一道歉》,被中新网、中国日报、大河网等媒体转载。
4月19日,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
4月20日,新京报发文《9药企23批次胶囊抽检铬超标多部门彻查毒胶囊》。
三、话题倾向性
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媒体关于、药用毒胶囊的新闻报道有7655篇,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媒体倾向性分析:
(1)报道毒胶囊被央视曝光的新闻占37%
中国网发文《九药企被曝使用毒胶囊部分称符合当时国标》称: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昨日曝光了部分药企涉嫌使用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药用空心胶囊。报道称,记者走访了河北、江西、浙江等地的多家明胶厂和药用胶囊厂,发现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和江西弋阳龟峰明胶公司两家企业采用铬超标的蓝皮蓝皮为原料,生产工业明胶,然后通过隐秘的销售链条,卖到浙江新昌地区。当地部分胶囊厂利用这种工业明胶作为原料,生产加工药用胶囊。而这种被检出铬超标的药用胶囊最终流入修正药业、通化颐生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药厂,做成了各种胶囊药品。
(2)报道重视食品安全的新闻占26%
中国日报发文《从老酸奶、毒胶囊事件谈食品安全保险》称:近日,老酸奶、果冻中被曝由破旧皮鞋加工而成惊魂未定,13种毒胶囊药品又一次次陷入滥用皮鞋下脚料制药疑云中,引发公众极大不满。食品、药品安全近年已成为公众忧心忡忡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根据国家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范食品企业安全生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快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日显紧迫。另据保险学者介绍,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后,如果因企业过失,导致顾客食物中毒、摔伤、烫伤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最高赔偿额度可达50万元。
(3)报道各地查处毒胶囊的新闻占24%
证券时报网发文《福州发现5000盒毒胶囊;药品一大半已召回》称:据福州日报报道,记者21日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该市已发现毒胶囊药品5000盒,其中2757盒已经召回。据悉,目前,福州市有1家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13家使用胶囊制药的药品生产企业、9家使用胶囊制药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3家用胶囊制药的医院制剂室。
(4)报道对毒胶囊事件的反思的新闻占11%
新华网发文《:"毒胶囊"该反思的还有谁》称:让人感到更可怕的是,记者实地调查中发现,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图近万元一吨的差价,也欣然同意。
山西新闻网发文《代言毒胶囊的明星冤不冤》称:毒胶囊丑闻曝光后,多家涉事企业为自己辩护,自称害者的修正药业,在舆论口诛笔伐下,最终招架不住,对事件作出道歉。但这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原谅,网友更是搜罗出近年来为修正药业代言的明星,发现其阵容豪华,包括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林永健、徐铮、陈小艺等近10人都曾异口同声称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对修正药业进行推广宣传。面对如此宣传口号,让人不禁要问,影视名人不问产品功效盲目为药品做形象代言人,除了接受良心拷问,是否还须承担法律责任?
2、网民倾向性分析
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网民关于药用毒胶囊的言论有2090725条,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如下:
(1)严厉谴责不法商家的言论占43%
@豸苗小姐:地沟油,毒胶囊为什么这些不择手赚钱的人这么愚蠢,害人终害己,你的亲戚朋友子孙后代可能都在被这些有毒食品所侵蚀!而你们害的更是亿亿万万的中国人!那些还在为一己私欲谋取利益的人们醒醒吧!
@苦瓜不甜乐悠悠:强烈要求生产毒胶囊的不法商贩坚决枪毙呀,枪毙一百回都不过瘾,还有河南的毒奶粉事件,死了多少无辜的婴儿,我们心里滴血。谁为幼小的生命买单。
(2)质疑药品监管部门的言论占31%
@点点我吧:药监在此事中就是失职,就是不及格。现在出了毒胶囊事件,还说谁敢拍胸脯说别的药没问题?还要等着媒体再去披露问题吗?药监要举一反三,不要老是等媒体或者消费者披露。不能出了一件摁一件。我很关心下一步药监有什么具体规划和打算。
@dongru:监管部门在干什么?为什么总要等媒体曝光后再查?总不能被牵着鼻子走吧。请再曝光保健品中哪些用了毒胶囊。
(3)担心食品安全问题的言论占15%
@头条新闻:毒胶囊事件是近十年继大头娃娃、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后最严重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而我国对皮革水解蛋白、工业明胶、地沟油、瘦肉精等有可能被非法添加,严重危害民众生命的特殊物质在经历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考验后,始终未建立起有效追溯体系。
@中通臭氧: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又一次刺激我们食品安全敏感的神经,这次范围更广,涉及所有的人群,人吃五谷哪能不生病?生病哪能不吃药?特别是老年群体,辛苦一辈子,身体有很多不适,还想长命百岁,看着子、孙、子子孙孙的好日子,也为美好的夕阳,吃着各种保建品。现在的一切,让我们无奈。
(4)讨论明星代言毒胶囊的言论占7%
@垠杉百货网:毒胶囊丑闻曝光后,有人将近年来多位明星代言修正药业来了次大盘点,发现其阵容之豪华,足可以组建大半支足球队!其中,孙红雷两年400万排行榜首。
(5)认为要加强毒胶囊打击力度的言论占4%
@緋紸鋶:毒胶囊,国家严令停产,药厂负责人也道歉了,可市场上流通的还是有人卖有人买。
#一门课让你成为真正的网络舆情分析师#
参加在线考试可申请人民网颁发的实体证书!
想了解更多,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添加VIP助教!
▼人民网“网络舆情分析师(中级)”研修班▼
人民慕课为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把握舆情回应标准,
火热招生中...
培训形式
(一)线下面授
5天线下培训,培训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模拟训练为主,同时安排人民日报社、央级媒体及知名互联网企业实地参观交流。
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盖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章的《网络舆情分析师(中级)培训证书》
(二)线上培训
人民网慕课平台“中级网络舆情分析师”在线课程共68课时学习权限。
培训费用
l费用总额:5980元/人(不含住宿)、7980元/人(含住宿)
人民慕课致力于成为党政干部新媒体素养、舆情应对的网上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