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民事诉状:首先,原告应当撰写民事诉状。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
b.诉讼请求,包括请求离婚、小孩的抚养问题和财产分割等;
诉状最好打印,但最末处必须手签名。
2.提起诉讼:原告应当到住所地所在的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提起诉讼,并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5.等待通知: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后,原告需要回家等待法院的通知。
7.调解:如果双方都同意离婚,法院可能会约双方去调解。调解是民事案件中的必经程序,法院在开庭前或开庭时会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会发出《民事调解书》,调解可以是离婚或者维持婚姻关系,具体情况视双方意愿而定。
8.开庭判决: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进行开庭审理。如果开庭时还无法调解,法院会进行判决,并最终发出《民事判决书》。
9.判决结果:判决可能是准许离婚或者不准许离婚。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且被告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法院会判决不准许离婚。原告可以在判决生效6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
在离婚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利用共同财产偿还虚构的债务,以达到多分财产的目的。然而,根据法律程序,离婚时共同负担的债务才需要共同偿还。
例如,某市民陈女士与丈夫王先生在1998年结婚,并于第二年生下一女。最近,王先生提起离婚诉讼,要求用共同财产偿还他两年前向表哥胡先生借款的2万元。陈女士对此感到疑虑。
法院审理后认为,离婚时只有属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才需要共同偿还。王先生当年借款时,家庭生活并无困扰,且并未明示向陈女士借款。因此,法院判定王先生所借款项并非属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最终,法院做出了夫妻均分共有财产的判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