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司法所:10年致力联合调解能不打官司尽量不打官司北晚新视觉

2015年1月21日北京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西城区西安福胡同,一排灰色砖瓦的平房并不起眼;但背靠长安街,毗邻中南海的特殊位置,又让它不同寻常。正对着北京音乐厅的大门上,蓝底白字的“司法”二字格外醒目,这里,便是西长安街司法所。

西长安街司法所。

退休法官刘华东在法律服务室的办公桌前整理工作记录。

所长康炳森向记者展示人民调解工作档案。

所长康炳森告诉记者,无论是刚刚成立10个月的公益法律服务室,还是已经扎根10年的联合调解室,都始终在坚持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各类纠纷,能不打官司尽量不打官司,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早上9点刚过,空气中仍然夹着一股寒气,62岁的退休法官刘华东像往常一样,骑车来到西长安街司法所。虽已年逾花甲,但刘华东身板硬朗,精气神十足,鬓角稍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

推开玻璃门,刘华东直奔接待台东侧的法律服务室。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并排摆放着两张办公桌,墙角处一人多高的白色铁皮档案柜有些微微泛黄。这里便是他平日“坐堂”的地方。

刘华东泡上一杯热茶,正打算喝上一口时,门外传来接待员的声音,“刘法官,有人找。”刘华东应了一声,连忙放下杯子,拿上本子和笔,起身走出服务室。

“来,咱们到里面慢慢说。”刘华东将两位咨询者带到与法律服务室一墙之隔的谈话室。谈话室的天花板上,装有两台电子监控摄像头和一部电子音频监控器,谈话过程可以被记录和留存。

何女士并非辖区内的居民,而是在朋友陪同下,一大早从顺义天竺小王辛庄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地铁专程赶来,“我想咨询点有关离婚财产的问题。”“我不怎么懂法律,也没钱找律师,刚好听朋友说这边有经验丰富的法官可以免费咨询,就过来问问看。”

得知何女士的前夫户口虽在四川,但已到海南工作五年,刘华东答复道,“你要到海南起诉。”何女士一脸惊讶,“不能在北京,或者回四川吗?”“不能,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以被告所在地为准,人户分离不超过一年,还在户口所在地起诉,如果超过一年,就在经常居住地起诉,这也是为了便于法院审案。”

几番问答下来,何女士心里有了谱,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打官司该怎么打,不打官司能怎么做,刘法官都跟我说明白了,还一分钱不收,这一趟真是没白跑。”

送走何女士,刘华东也完成了满满一页的工作记录。从去年3月到公益法律服务室工作以来,像这样记录在册的咨询就有184例,密密麻麻的笔记已经写到第三本。

谈到公益法律服务室的成立,西长安街司法所副所长谭秀云表示,“起初是想成立一个第三方平台,由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业人士,为居民解答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帮助调解纠纷。”一开始,曾经考虑过聘请律师,但后来发现,这个岗位仅能提供的2000元月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律师毕竟都是要养家糊口的,这点钱扣除掉交通费和中午的饭钱,根本剩不下什么,很难做得长久。后来得知从西城法院退休的刘法官就住在我们辖区内,经验丰富,人又特别热心,双方一拍即合,就这么定了下来。”

虽说跟官司打了30年交道,但刘华东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能不打官司尽量不打官司”。在公益法律服务室工作近一年来,他也渐渐发现,咨询的问题很多已经超出法律范畴,“什么都有,比做法官和当律师时的面儿宽多了,很多事未必适合打官司。”

在辖区里,家长里短的大事小情每天都在发生,除了心平气和来法律服务室咨询的,也免不了争得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打起来或上法庭的,这种情况下,司法所设在派出所的联合调解室就显得格外重要。成立10年来,联合调解室处理治安纠纷1264件,出具治安调解协议书487份;驻派出所专职调解员共接待咨询、调解、分流民间纠纷405件,每年达成书面协议100余件,口头协议174件,解答群众咨询208件。

作为专职调解员,曹玲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方涌来的纠纷,“有打110报警过来的,有社区觉得不好调解转来的,也有居民知道调解室主动跑来的。打架的,两口子闹离婚的,兄弟姐妹争遗产的,邻居装空调挡了自家采光的,商场里买卖双方起争执的……多了去了!”好在,曹玲曾经做过七年的社区书记,跟居民接触本来就多,对周围社区状况又很熟悉,调解起来得心应手许多。

去年11月,光明社区的两兄弟因为房子继承的事找到调解室。“像这种事,可以让他们到法院打官司,可一旦到了法院,家就不像一个家了,如果能在调解室解决,以后还能是很和谐的家庭。”曹玲分别约见了两兄弟,一方面给占着两套房子的哥哥讲道理,告诉他由于父亲并未留下遗嘱,所以从法律上来说,两兄弟都有房子的继承权;另一方面,曹玲又劝导弟弟逢年过节去哥哥家走动走动,从情感上打动哥哥。经过两次调解,哥哥态度逐渐软了下来,弟弟也在积极缓和跟哥哥的关系。

“调解这事儿急不得,既要讲人情,也得讲法律,让人打心底儿里认同才行,”曹玲说。在基层司法部门干了整整30年的所长康炳森,对此颇有同感,“过去调解,多数靠的都是熟面儿,拉几句家常,这事儿也就过去了。现在不行,居民文化素质在提升,法律意识都很强,要是没点专业知识,还真干不下去。”

THE END
1.哪里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哪里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日期:2024-12-13 浏览次数:- 对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非诉讼事项的法律援助,由申请人向争议处理机关所在地或者事由发生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办事处 联系方式:0755-27211160(工作时段) 粤公网安备 http://www.baoan.gov.cn/bayljd/gkmlpt/content/11/11893/post_11893821.html
2.如何找到法律咨询平台?免费法律咨询你好,现在您可以发问 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744734.aspx
3.云南掌上12348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啦!法治新闻法治频道也可以找律师、找服务机构、找相关案例 还可以在线咨询案件疑问、生成法律文书 三、智能消息主动提醒服务 03 除基本法律服务之外,小程序还配置了智能消息主动提醒服务,让用户时刻掌握办件进度和预约结果通知,不错过重要办事进展,提高办事体验。 示例如下: 更多实用法律服务请到支付宝小程序查看详情! http://fazhi.yunnan.cn/system/2024/12/13/033335455.shtml
4.公益法律咨询服务一对一为50多名群众解难题市民张大爷今年90多岁,几年前借给朋友儿子12万元,后者未归还。朋友是担保人,已因故去世。当时张大爷将这起民间借贷向鹿城政协服务团律师咨询,听从律师建议官司打赢了。现在遇到执行难的问题,发现被执行人早年向案外人购买了一处厂房,但未过户。法院无法查封,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 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202408/t20240812_30461939.shtml?mode=m2pc
5.农民工找工作时,遇到骗子怎么办?鱼泡网教你几招身份证外来务工人员第二、如果对方是骗子,可以找公益律师维权 如今有不少公益律师,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打官司,而且许多都是无偿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么,我们建议你联系一下法律顾问,让他们帮忙处理一下,保存好所有的证据,不要着急,也不要妥协,因为我们掌握着,而他们也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因为他们的行为是https://www.163.com/dy/article/HCKPR37I0552THZ3.html
6.被大企业恶意拖欠账款怎么办?上海这个公益项目免费为中小企业打官司上海这个公益项目免费为中小企业打官司 “律树成荫”公益法律项目让企业以“零成本、零风险”实现债权和应收账款追收。 不少中小企业日常经营中碰到账款等纠纷时,往往会一头雾水,尤其是不少小微型企业,面对大企业,即使自己是有理的一方,也往往存在“维权难”问题。12月12日起,沪上中小企业有了坚强的后盾。由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94237
7.赠与合同纠纷怎样打官司,怎么规定,规定如何您好,你这边是什么问题需要打官司呢 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3043336.html
8.马华平:以法为业以律为师践行为民初心使命新华访谈她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律师,被称为“专为困难群众打官司的律师”。在近20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中,她始终坚持以法为业,以律为师,用法律还原事实真相,捍卫公平正义,推广法律援助,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困难群众也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 精彩观点 新华网 作为专门从事公益与援助的律师,您创立安徽皖正http://www.ah.xinhuanet.com/fangtan/mhp.htm
9.公益诉讼打官司收费吗?综上所述,公益诉讼在法律上受到支持,其费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类型。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公益诉讼的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以上就是《公益诉讼打官司收费吗?》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打官司收费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https://59fayi.com/daguansishoufei/11587.html
10.公益律师:艰辛为伴向前行公益律师机构的经费也是大问题。由于不能收费,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差旅费等都缺乏来源。来自浙江的公益律师代表邵惠菁介绍说,他们也曾经试着向企业宣传公益律师,期望获得捐助。可是,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提供捐赠。他们反思了一下,心里也就释然了:公益律师都是替农民工打官司,是与企业“作对”的,企业怎能愿意捐助呢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20512/Articel06003MT.htm
11.律师执业情况简介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到某小法庭办理一个案子,结果本来四五万的赔偿,我一万就调解了,法官和我握了三四次手,把我从四楼送到一楼大门口,对我的当事人说:我就喜欢这种律师,既有业务,又能维护当事人的权益,还能办成事!那个当事人从此打官司没找过别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dl1hx3x.html
12.2012年–第10页前来参会的全国律协常务理事、法律援助委员会主任佟丽华介绍说,从2005年起,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30多家公益律师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农民工、未成年人等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目前职业化的公益律师200多人。在全国20多万律师中,公益律师的比例虽然比较小,但他们免费代理困难群体打官司,引导帮助困难群众依法https://www.zcpi.org/2012/page/10/
13.法律服务个人年度总结范文(通用25篇)律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就必然要求你严格遵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国家对律师提出了严格的执业纪律要求,要求不私自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及商业秘密,不能与对方或者法官等私自接触贿 赂,不得私自收费,不得包打赢官司等等。要求以你的专业法律知识程度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 法律的正确实施。职业道德,更多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934335.html
14.文艺梦,公益心,法大人——边疆公益律师:周晓芳周晓芳刚开始法律援助的工作,接待当事人,去打官司的时候她总是会不自觉地全情浸入在案子之中,用她的话就是“怎么都没法从案子里出来,就连睡觉也在想着案子的事情”。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对周晓芳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后来,法律援助站的创始人——援边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彭旭邦,也就是他们口中的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4/22130.htm
15.30岁了,90年出生的公益人慌不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2014年我还在北大读法律时加入了自然之友,毕业后成为一名全职公益律师。按说北大学法律的出来正常路子是去体制内、大企业或律所什么的。因为我研究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2012-2014年修改,我想在实践中看一下公益诉讼制度是怎么运行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2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