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未约定准据法的适用规则探讨|高杉LEGAL

涉外合同未约定准据法的适用规则探讨

近年来,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基础性原则已成为通说,在当事人对合同适用的法律未达成一致的情形下,适用何种规则作为补充则成为多年来困扰理论与实务界的难题。对此,司法实践可谓乱象频生,并直接导致大规模适用中国法的结果。2011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创新地将特征性履行规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补充性规则,然而对两者关系却语焉不详,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情形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入手,试图就当事人未约定准据法情境下,如何确定法律适用规则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准据法选择情况

近年来,在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意思自治原则作为首要原则已得到学界及实务界的普遍认可。以作者曾任职的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例,2010年至2014年审结涉外合同纠纷269件,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有127件。其中,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确定准据法的占58%,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准据法的占36%,直接适用中国法的占6%。可见,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当事人有约定适用的法律时,法院基本以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案件适用的准据法。

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时,有以下两类数据值得重视:首先,从连结点来看,法院裁判案件时主要考虑的连结点,依照适用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合同履行地(40%)、合同签订地(33%)、当事人住所地(25%)、不动产所在地(2%);其次,从最终确定的准据法指向来看,选择中国法的占96%,选择国际销售合同公约和香港法的各占2%。

从上述数据可知,中国法院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时,存在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1、单纯重视连结点的数量,将“最密切联系”认定为连结点数量的堆积,缺乏对连结点质的分析,这种情形往往导致中国法的适用。

【典型案例】:某银行钟山支行诉佳事得公司、创吉公司、石军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判决书中称“因钟山支行、石军之间所涉保证合同签订、履行于中国,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系与钟山支行、石军之间纠纷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应作为本案的准据法。”但依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2007年最高院解释,该案审理时尚未失效),保证合同根据特征性履行规则应适用保证人住所地法(美国某州法律),合同签订、履行在中国并不能当然得出适用中国法的结论。

2、确定案件适用的准据法较为随意,说理论证部分较为笼统、简略,存在较为明显的适用本国法的倾向。

【典型案例】:厦门象屿公司诉印度尼西亚大丹宜化工有限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判决书中称:“因合同签订地、履行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故本院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为准据法。”在九洲公司和弘业公司诉香港阿迪艾斯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判决书称“因本案所涉合同签订、部分履行于中国内陆,故我国内陆法律系与本案具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应作为本案的准据法。”前一案件中中国公司是买方,后一案件中中国内陆公司是卖方,但两案均以合同签订、履行地在中国境内而适用了中国法,缺乏针对性分析。

二、对当前涉外合同未约定准据法时法律适用规则的解读

(一)规则的演进与现状

在意思自治这个一般性原则之外,我国立法对涉外合同未约定准据法时的法律适用规则经历了如下的演进过程:

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已失效):最密切联系原则,特征性履行方法为补充。其第5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六)项确定了13种合同的准据法。

1986年民法通则(生效):最密切联系原则。其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1999年合同法(生效):最密切联系原则。其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2007年最高院解释(失效):最密切联系原则,特征性履行方法为补充。其第5条规定:“当事人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时,应根据合同的特殊性质,以及某一方当事人履行的义务最能体现合同的本质特性等因素,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据合同的性质确定了17种合同的准据法。

2011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及2012年司法解释(生效):特征性履行方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并列。其第2条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依照本法确定。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此外,《海商法》第269条及《民用航空法》第188条均规定: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的,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根据现行立法体系及法律位阶规则,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补充性规则可归纳为如下模式:

【一般规则】: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例外规则】:更密切联系原则(如果上述合同明显与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有更密切联系的,适用该另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特殊性规则】:针对劳动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特别规则。

对这一框架体系运用语义分析及关系分析法可作出如下推论:其一,特征性履行规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系不明。通过“或者”一词可将两者理解为并列关系,通过“其他”一词可理解为特征性履行规则是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一种情况。但不管作何理解,两者在适用次序上并没有优先顺序。其二,法院可依据合同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更密切联系的理由,拒绝特征性履行规则的适用。但如何认定“更密切”,立法未表述。其三,消费者合同与劳动合同直接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43条之规定,不适用上述规则。

(二)对现行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补充性规则体系的价值评价

二是考量要素日趋完善。将消费者合同与劳动合同单独规定是新法的亮点,体现了注重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实体价值,顺应了当代国际私法发展的潮流。

然而必须承认,现行的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补充性规则体系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1、《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前半部分表述的是特征性履行规则,后半部分是最密切联系原则,两者杂糅在一起,缺少优先顺序的规定,对更密切联系原则在何种情况下推翻特征性履行规则的适用、不适用特征性履行规则时如何确定最密切联系的法律等问题未作出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正是困扰司法实践的最重要问题。

2、对特征性履行规则的具体细化依赖于法官对2007年最高院解释的适用,但该解释目前已经失效,且其中列举的17种合同,只是体现了一段时期内的经济交往现状,不可能也无力对所有合同类型穷尽列举。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远程支付等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更多的合同种类还将出现,一份合同糅合几种合同要素的情形也越来越多,当司法实践遭遇此类情形时,现行的特征性履行规则就失去了生命力。

三、特征性履行规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系厘清

在现有规则体系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厘清特征性履行规则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系,这建立在对两者价值的深入理解和适用范围的准确界定上。

(一)确定性与灵活性孰优孰劣?

合同领域是最密切联系原则最初应用的领域,目前来看也是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这绝非历史的偶然,而与其内在价值有关。首先,合同领域一直是民商事法律关系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领域。合同的法律适用方法绝不可能是单一、僵固、机械的,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这正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合同领域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其次,合同领域缺乏普遍认可的冲突规则,或已有的冲突规则无法满足当前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需要。而在物权等法律关系领域,“物之所在地法”等冲突规则久已确立,且因能较好的适应新的时代条件而争议较少,在这些领域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意义也就相对微弱。

然而,必须看到,灵活性的另一面就是模糊性。最密切联系原则在诞生之初就披上了虚无主义的色彩,因其指向的不是具体的准据法,而是一个法律适用的原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6条列举了法院在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应考虑的因素,第145条列举了可参考的连结点,但这两个条文仅仅局限于杂糅式的列举,并没有进行实质上的综合,也没有任何位阶上的次序,各项要素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就难以避免。

在这样的情形下,对法律适用奉行形式理性要求的大陆法系,迫切需要一个指向更加精确的冲突规则,特征性履行规则由此应运而生。它由立法者根据合同的分类,以直接创设特征履行地的方式确定适用的准据法,确定性一显无疑。最明显的例证就是2008年7月24日生效的《罗马条例Ⅰ》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了特征性履行规则,并作为当事人未选择准据法时确定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成为补充规则,证明该规则的价值受到广大欧洲国家的肯定。作出这一重大修改的原因就是为了确保欧盟领域内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冲突法规则的高度可预见性。

当然,特征性履行规则的确定性也必然是以牺牲其灵活性为代价的。其缺陷最明显的体现在作为该项规则根基的合同分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持续、稳定的发挥作用。合同的内容、形式、订立方式、履行方式等均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将合同种类固化、确定是难以想象也是难以操作的,在实践中也必将阻碍经济社会前进。《罗马条例Ⅰ》相比《罗马公约》新增了对八种合同的推定规则即是对此的佐证。

总之,孤立、僵化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或特征性履行规则在当代国际私法领域都是不适当的,将灵活性与确定性通过立法技术和制度安排巧妙结合,才是司法实践中需要思考的命题。

(二)中国法官更加倾向于确定性

首先,在“先规则,再个案”的中国的法学教育传统下,法官被要求遵循先“找法”,再根据法律确定的规则对个案进行分析。但在国际私法领域,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应适用的具体法律内容,只规定了适用法律的规则,导致法官屡屡产生“找法的困惑”,这就决定了中国现阶段法律适用规则应偏重于确定性、可预见性。

其次,从法律适用的技术层面来看,美国绝大多数州采用普通法,同一种语言、相似的法律制度、统一的法学教育和便利的查询系统,使法官在能够很容易获得所需的外州判例及法规,并对此适用“政策定向”或“结果分析”判断是否“密切联系”;而在中国,因涉外合同法律冲突涉及多个国家,法律制度、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要求法官熟悉他国立法政策和具体内容尚且十分困难,遑论对此展开比较和分析。

综上,结合中国实际,在当事人未约定时,建议以特征性履行规则作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规则或主要规则,并以2007年司法解释规定的17类合同适用规则作为参考,最密切原则只能作为例外原则发挥补充作用。具体设计框架如下:

【一般规则】: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

【具体规则】:针对17种具体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参考2007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因该解释已失效,不具有强制效力,不能在文书中进行引用),作为对特征性履行方法的细化。

【例外规则】:或者适用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

【特殊性规则】:针对劳动合同与消费者合同的特别规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43条)。

四、基于司法实务视角的适用流程规划

根据上述设计框架,从司法实务角度,对当事人未约定准据法时,本文从确定法律适用规则的流程、连接点分析方法和说理论证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具体情形下的适用流程

从合同种类的视角,可将司法实践中的情形分为四类:

情形之一:属于具体规则中的合同种类,且适用特征性履行性规则没有较大争议

【适用流程】:严格依据2007年司法解释规定的17类合同进行比照,如果不存在例外情形,就应适用具体规则明文确定的准据法。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法条仍然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

情形之二:属于具体规则中的合同种类,但明显与特征性履行规则之外的另一国或地区有更密切联系

【适用流程】:对“明显”的标准应从严掌握,至少应达到民事诉讼法中的“高度盖然性”程度。对此,需将最密切联系的连结点与特征性履行规则中的连结点充分比较分析,并在说理论证阶段详细说明理由。

情形之三:不属于具体规则、但属于特殊规则中的合同种类

【适用规则】:应直接适用特殊规则。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殊规则的要义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应从这一原则出发,充分比较各个连结点所指向法律的保护程度。

情形之四:不属于具体规则、也不属于特殊规则中的合同种类

【适用规则】:应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对合同进行准确的分割,列明与合同运行全过程有关的所有连结点,并从“量”和“质”的角度对连结点展开分析,最终确定与合同最为密切的准据法。

(二)连结点分析方法

在上文中的情形2和情形4中均提到了对连结点展开分析,对此必须坚持“量质并重”。

——对连结点数量的充分列举。法官要列明与合同有关的所有连结点,常见的可能包括:合同签订地、合同成立地、合同谈判地、合同履行地、合同标的物所在地、以及当事人的住所、居所、国籍、公司成立地及营业地等。以此为基础,分析该合同归于各国的连结点数量,作为分析判断的客观依据。

——对连结点作用的深入分析。在具体合同中,每个连结点的对合同成立并得以运转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法官要综合考量合同的性质(双务合同或单务合同)、合同义务的主要履行地(对特征性履行规则的类比推理)、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正当期待及合同可能产生的后果(实体价值判断)等因素,确定一个或多个作用相对重要的连结点,作为分析判断的主观依据。

(三)公示法官内心确信

法律适用过程主要运作于法官的内心,将内心确信的过程以判决书中的说理论证部分公示,不但是解决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道良方,更是当前我国法院倡导的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注2:曾任江苏高院民二庭庭长、现任宿迁中院院长的汤小夫曾在全省法院涉外商事案件管辖培训班上提出,涉外合同裁判文书的说理应遵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透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合法有据”等要求)。内心确信的公示步骤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充分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确认该涉外合同无法适用意思自治原则,这是适用补充性规则的前提。

THE END
1.联系我们图片新闻 第二届深圳青年律师执业技能大赛 第二期深圳律师事务所行政主管、热点新闻 第三期“雏鹰振飞计划”训练营开 深圳律师事务所财务人员综合能力 市律协代表队在第四届“武仲杯” 吉林省律师协会监事会到我会座谈 深圳律协赴东莞、惠州、广州三地http://www.szlawyers.com/contactus
2.律师免费咨询微信号是什么?法律知识听律网律师免费咨询微信号是什么? 专业分析1、民事案件收费(1)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2)法律文书案件代为撰写、修改、审查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文书的https://www.471.cn/zhishi/4546164.html
3.的一个诈骗团伙,起初跟你聊半天就是不给微信号您好,涉嫌诈骗行为的,建议您收集证据,及时的报警处理,避免遭受最大的损失。http://www.110.com/ask/question-16053246.html
4.我的微信号被不认识的人用作企业微信怎么办?如果你的微信号被不认识的人用作企业微信,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联系企业微信客服:你可以联系企业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64863723.html
5.只有微信号欠钱怎么找到人如果你只知道那个人的微信号,想找他还钱确实有点麻烦不过还是有那么几个办法可以试试看的。首先,你就https://www.64365.com/ask/35465879.aspx
6.网友称被人用AI搜索出微信号,律师:或涉嫌侵权网友称被人用AI搜索出微信号,律师:或涉嫌侵权2024-12-16 23:5412月10日,有网友反映,她的名字和学校被陌生人在AI产品豆包(字节跳动旗下)中输入后,豆包显示了她的微信账号,加上微信后验证为真。 豆包相关负责人回应此事称,网友反馈的情况,是豆包基于互联网上公开信息进行搜索和智能整合,此类联系方式通过搜索引擎http://res.kub2b.com/mobile/news/5415.html
7.免费律师咨询在线,免费律师咨询在线24小时热线微信哪里有24小时免费的在线律师咨询服务,怎么联系?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免费律师咨询在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遇到了这种事情大家可能就没有办法自己进行解决了,所以如果你能够有能力找律师的话,小编还是建议大家给自己找一个专业律师,因为你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向律师自己咨询。但是有一些人可能没有这么多钱,所以https://www.lawyer365.cn/43370.html
8.当地派出所可以查到身份证在微信号实名认证吗?免费法律咨询去查看 免费 关于当地派出所可以查到身份证在微信号实名认证吗?的律师回答 诉讼答疑律师团 帮助39794人· 响应3-5分钟内 咨询我 1、可以。2、必要的时候,公安局可以通过微信号查询。3、微信号有手机号,通过调取手机号就能查出身份证号,除非手机号不是本人的户头。延展阅读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多https://mip.66law.cn/question/27477782.aspx
9.上海律师事务所微信号上海律师网上海律师微信号 律师电话:16628883164 律师微信:shzx3164(备注律师咨询) (每天仅限前15个咨询者免费咨询) 上海律师提供婚姻家事、刑事辩护、涉外业务、金融纠纷、公司法务、知识产权、建筑工程、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房产纠纷、股权纠纷等业务咨询、委托代理诉讼服务。https://www.hllawyers.com/weixin/
10.慢速版社交方式—交换微信号,“交换”用英语怎么说?「绝命律师第「看美剧学英语」准确的美式发音技巧详解、贴合生活语速的原文带读、高频实用单词剖析、精典对话情景模拟应用、免费群内有免费的一对一语音指导,让英语学习轻松又有趣。 Joanna老师(TESOL 认证培训师,前新东方北美部TOEFL/SAT主讲,12年一线授课经验,资深语音名师,专攻美式发音及教学) Joanna老师VX:wsedu02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1383180
11.新证据规则来了,已删除的短信微信聊天记录证据如何恢复?这个功能要将《调查令》、两名律师的律师执照复印件以及原件出示给工作人员之后,工作人员会要求你提供一个可收到快递的联系地址,相关需要调取的资料会在2-5个工作日内快递给你。所有的资料会刻在光盘中,光盘上加盖支付宝的公章。 ▌八、微信证据 1、微信证据的分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323774
12.李晖律师解答了暴露他人微信号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么问题,免费暴露他人微信号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么查看李晖律师的回答李晖律师 浙江-杭州 浙江浙经律师事务所 暴露他人微信号可能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获取、利用他人个人信息。如果暴露他人微信号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包括https://www.faniuwenda.com/Ask/Index/detail/id/9794772.html
13.恒昌律师事务所催款合法吗,律师联系公司领导说我逾期怎么办三、律师联系公司领导说我逾期怎么办 如果律师联系公司领导告知你有逾期情况,这通常意味着你可能在某项合同或债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核实信息: 首先,确认律师的身份和联系方式是否真实。谨防诈骗电话,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律师事务所的详细信息,并通过独立途径核实。 https://www.fadingding.com/heng-chang-lyu.html
14.新车异响真能退换车?杨阳律师,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汽车法律事务部主任,微信号:Dynba168 擅长领域:公司合规体系构建、产品质量争议解决、经销商合规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司诉讼、劳动争议解决、行政法律争议解决、刑事辩护 特殊资质: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研究会法律研究组特聘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法研究所体育法律师库入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01512183518528040
15.抢救病人不用家属签字了,但医生们担心的是“谁来付钱”!163来源| "医学界"微信号 前段时间,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该解释的第十八条明确规定: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且不能取得患者意见时,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 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D67B0HVA0514AD1K.html
16.律师界网红用人工智能切入千亿法律服务市场,帮30万律师挣钱「我可能是中国认识律师人数最多的人,可能被律师认识的人数也是中国最多。」蒋勇说。45岁的他嘴角经常上扬,头发半白,交流时习惯用眼神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 8台手机,8个微信号,通讯录里有4万个律师。蒋勇每天利用在车上、睡觉前、午饭后的碎片时间,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和微信上的律师沟通,以及发朋友圈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1052-1.html
17.金诉专栏开发商降价出售,新老业主如何维权?房产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警法时空》等的客座律师 最近很多楼盘打折出售,降价了30%,遭到了老业主的激烈抵制。而开发商之所以进行大幅度降价处理,主要还是因为资金短缺,需要快速进行资金回款。而房屋销售价格的确定,在政府来说是有一定限制的,就是说开发商的销售价格要在政府进行备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备案价。https://news.fang.com/open/51322156.html
18.微信“点赞”获免费奖品律师提醒:小心馅饼变陷阱央广网北京4月3日消息(记者李赢)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现在刷新微信朋友圈,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求点赞”,或者你也转发过消息,集齐规定的点赞个数,就可以获得免费旅游、优惠卡、化妆品等礼物,特别吸引人,但是实际上这些免费“馅饼”可能存在消费陷井。 https://www.cnr.cn/china/ygxw/201404/t20140403_515219566.shtml
19.5月1日起,这些电子数据可正式作为打官司的证据(附:9大电子证据将《调查令》、两名律师的律师执照复印件以及原件出示给工作人员之后,工作人员会要求你提供一个可收到快递的联系地址,相关需要调取的资料会在2-5个工作日内快递给你。所有的资料会刻在光盘中,光盘上加盖支付宝的公章。 ▌八、微信证据 1、微信证据的分类 https://kfzy.hn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9671
20.全城50多家益禾堂只有3家是真的维权成本为什么这么高*FoodTalks资讯投稿与商务合作,请联系Tutu(微信:FBIF_media)。 加群获取食品资讯 加入全球食品资讯群,第一时间获取食品行业重要资讯,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免费加入! *如遇二维码失效无法加群,请联系工作人员Kaka(微信号:fbifmediasi)。 扫码关注公众号,微信看新闻更方便https://www.foodtalks.cn/news/14747
21.宁波律师在线咨询电话收费标准宁波律师事务所宁波康润律师网是宁波免费律师服务的平台:提供宁波律师事务所排行榜排名/收费标准/电话地址/律师名单目录查询、宁波律师免费在线咨询电话手机/微信/qq查询、知名著名有名优秀最好本地官方十佳十强的宁波交通事故律师/刑事辩护律师/婚姻家庭离婚律师/民事律师/经济合同律师/http://www.com.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