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上演苦情戏,最终收割老年人,成了今年315晚会的重头戏。一些网友看完后直言,终于曝光这个了,这些骗子把家里老人骗得很惨。而这背后是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利益链条上的每个人都能从中得益,最终买单的是以老人为代表的消费者。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315晚会上,最大快人心的莫过于曝光了短视频平台频频上演的直播带货苦情戏。据央视报道,在某些直播带货平台上,存在着上演虚假苦情戏、专门骗老人买神药的主播。该新闻一出,许多人纷纷拍手称快,有人感慨:“老年人苦虚假直播久矣!”
主播收割老年人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靠降低身段卖惨,自称是直播间观众的“儿子”,一心一意为观众谋福利,坑骗老年人们买各种杂牌保健品;有的则把自己当成热心市民,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顺便制造机缘巧合,上演一出又一出堪称狗血八点档的苦情戏。
这些直播间仿佛一个个微型的生活剧场,主播们涕泗横流,声泪俱下,演绎着一场自己心知肚明的戏,直播剧情不断高潮迭起,矛盾不断,吸引着大量不明所以的老年人的注意,仿佛这一刻起他们就从手机屏幕中穿越到了真实的现场,当真扮演起了热心肠的吃瓜群众。
央视提到,其中有一个名为“小张说事”的直播间,在2023年2月的一期直播中,主播小张称自己的亲姐姐、姐夫做了大坏事,并声称要把姐姐、姐夫送进监狱,姐姐的婆婆不服气,跑到小张家门口来闹事。
(图源/央视截屏)
然而闹事是假,卖货是真,在直播间的镜头里,姐姐的婆婆乔装打扮成收废品的工作人员,混进主播小张家里,从小张爷爷手里骗取了一盒产品,被小张发现后,极力想要回该产品。结果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从天而降”,声称这款药是一款关于肺的“特效药”,紧接着就画风一转开始售卖起了这款产品。
被曝光的公司“利哥供应链”则主要为像小张这样的主播们提供产品和场地,在暗访中,该公司的尹经理坦言直播间的故事其实都是编造出来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导写剧本,哪有真的,都是假的。”同时他还称,做这一行非常暴利,一盒9.9元的产品,拿货只需要1.2元,99元买10盒的话,主播的佣金高达80元,有些产品已经卖了“大约一两千万盒了”。
像“小张说事”这样的直播间并不少见,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经常能见到大家对这类无良主播的吐槽。早在2021年,就有人称自己的母亲沉迷剧情带货直播,偶尔一看订单有三十多个待收货,买的都是三无产品,甚至一度想给主播打赏,因为主播声称只有打赏才会有抽奖资格。
劝说老人无果后,许多人将矛头转向了带货平台,对直播间发起投诉,不过基本都是竹篮打水,因为举报投诉被封禁的直播间少之又少。比如二晨与马洪亮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举报,2022年7月,他们因卖假药,就曾被消费者举报到黑猫投诉平台。
一边是举报不成功,一边是家里老人对直播间的坚信不疑,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常常会围绕直播带货开展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有的甚至吵到要断绝亲子关系才肯罢休。
而随着这次央视315晚会的曝光,被点名的马洪亮、高冷、小张说事等多个账号终于被连夜处理下架。原定于每晚八点半直播的二晨也并未准时开播。
事实上,除了主打感情牌的带货方式,直播间内还存在几类惯用套路。例如,主播与品牌方之间你来我往的“砍价表演”、助播宣称趁着主播临时离场为用户“放大漏”、主播哭诉因为自己只卖低价真货“被同行追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看多了就会发现,都是剧本。”社交平台上不乏此类感慨。不过,和所谓的情感直播相比,这些充其量称得上是“入门话术”,前者之火爆,已催生出一条包括剧本撰写、演员招募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图源:淘宝、闲鱼平台截图)
主播以及与之进行互动的对象也可以经过培训批量生产。与主播线上连麦、演绎情感故事的角色被称为“麦手”,通常情况下与主播单麦或多麦沟通——前者是个人心路历程的剖析,类似晚间电台夜话;后者则相当于组合成一台戏,每位“麦手”都是戏中人。有兼职麦手透露,一场不出镜的半小时连麦,收入在几十元左右,“就当赚个生活费”。
一条相对松散但路径明确的产业链就此诞生,培训师快速打造麦手与主播,麦手接单与主播合作,主播及其背后的部分MCN机构寻找剧本,又滋养了瞄准情感剧本的创作公司和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直播平台的每一个直接或间接参与者都获得了流量、金钱等回报,而为之买单的是对此深信不疑的用户,尤其是老年人。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谢沁露与研究生方嘉莉曾撰文称,直播带货本就是在精心设计的话语体系下完成的商品营销,主播潜移默化地将“商品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再上升到“情感消费”的引导,令用户陷入情感消费的漩涡当中。此时,观看者对于商品的需求早已超越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分不清“需求购买”还是“情感购买”,更多地是进行意义消费,从而使主播通过话语实现了受众从“卷入消费”到“沉迷直播”的媒介行为。
(图源/央视截图)
事实上,情感主播的存在早就让诸多带货的主播同行们叫苦不迭。在315晚会之前,号称是快手带货一哥的辛巴曾直接在直播间点名“四川可乐”“太原老葛”“清河李哥”等多位情感主播,称他们编排剧本骗老人,让老人退货无门,还在直播间制造虚假人气和虚假数据。随后其直播间被快手封禁,封禁原因为“不符合社区规范”。
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主播也在逐渐破坏用户对直播带货的信任,虽然短期来看赚了快钱,但长此以往将对行业生态造成反噬。一位网友就总结称:“劣币驱逐良币,最终是整个市场买单”。
说到底,直播带货追求的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此之前,辛巴、疯狂小杨哥等带货平台的一哥们就因假货事件频频翻车,为了重获观众的信任,两人均开始自建供应链,辛巴打造了“辛选供应链”,疯狂小杨哥则上线了“小杨甄选”。
在直播电商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想赚钱可以,但不能伤人心,就像315晚会所说,还是得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