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翡翠原石直播间现场开窗,大哥们来刷一波6688!”某直播间的主播先是拿着强光手电筒靠在“翡翠原石”上探照了一番,接着一边说着“起雾”、“有棉”等行业术语,一边用钻石刀把原石的岩石外壳打磨掉一小部分。被打磨出来的窗口再被手电筒一照,确实透着绿莹莹的翡翠色。
该主播连连称赞,祝贺刚拍下原石的顾客将来能用现价五到八倍的价格卖出去。诸如“羡慕”、“再来一个”的留言在屏幕上飞快刷过。在锣鼓喧天、掌声一片的氛围下,主播又迅速拿上来一个更大的原石……
赌石直播间的“红火生意”:
从“合车”到“翻车”
晚上开播的时候,吴女士进入直播间,发现虽然无法看见同时在线的人数,但单场直播就有上千人浏览过。主播每拿出一块石头就会发起一次“合车”,一次合车大概十几个人参与,参与金额在100元/人至300元/人之间。合车成功之后石头被迅速切开,直播现场马上有人估价,切开之后的“翡翠”被拿下去做成手镯或者吊坠,再被主播早就联系好的所谓“收购商”买走,卖的钱再按照合车时出钱的多少分给每一个人,他们管这一整套流程叫“切涨”。
(吴女士供图,左图中的“合车”金额越来越高)
吴女士在期间也怀疑过,主播几乎很少讲解拿上来的原石,并且每次合车发的都非常着急,而从拿货到被收购的流程却又非常顺利。她问对方这种“包赚不赔”的货为什么不关起门来自己切,何必开个直播间卖给别人?对方只是用诸如“手上货太多了,还有好几十个直播间”、“有拿货渠道也能联系到收购商,就是只想做个中间切货的,懒得折腾”等理由搪塞过去。
“直播间里有多人共同做局,
等着我往里钻呢”
一般情况是,主播在直播间打着“送福利”的旗号,让新进来的观众付9.9元的邮费,就可以得到一块“免费”的石头。之后主播会用“竞拍”或者“抽奖”的方式让观众互动,而所谓“抽奖”是指抢到“折扣价”买下主播手里的原石。记者参与了四五个翡翠原石直播间的此类互动,几乎都能被抽中。
直播间的氛围异常热烈,活跃的“观众”名字上挂着“钻石粉”、“铁粉”之类的标识,除了会积极回应主播的互动之外,还会帮助主播催促“中奖”的人赶快付款,表明这样的“好运气”如果不想要可以随时转手给自己。
周光(化名)正是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一咬牙买下了两块翡翠原石,消费近40000元。东西到手后,他把这两块原石送往珠宝鉴定机构,检测结果出来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后来通过一位律师维权要回来了一半钱款。他对法治网记者感叹:“这里面太黑了,回头想想,当时直播间里应该是有多人共同做局,等着我往里钻呢。”
(左图中直播间的观众粒**正在与其它观众积极互动,右图为周光供图)
资深业内人士王凯(化名)介绍,玉石原料被开采出来时,由于风化导致表面形成了一层皮壳。裹上这层皮壳的玉石,从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石头并没有太大区别,用强光手电筒照,能隐约看见透光的内里,但真要知道这块玉石成色如何,还是要将其切开才能看清楚。这种大概知道有没有却又不确定质量好坏的弹性区间,再加上不同成色的翡翠价格差距巨大,就催生出了“赌石”这种特有的售卖方式。
王凯还透露,直播行业兴起之前,云南、广东等地的玉石原料交易市场,一到旅游旺季便有不少顾客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前去赌石,“一刀穷,一刀富,一刀让人披麻布”。圈子里到处流传着有人在摊子上花两千随手买的石头,切开后价格涨到百万的神话。如今,直播间缩短了普通人与赌石的距离,而且由于网络的隐匿性、非现场性,其诈骗的可能性其实比传统赌石更大。
参与赌石直播间欺诈行为运营人员
或涉多宗罪
“直播间赌石近年来变得非常流行。尽管这种行为目前并不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其背后潜藏着许多法律风险和潜在的犯罪行为。”《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志广律师分析,首先是存在被诈骗风险的风险。传统的现场赌石之所以不一刀切被禁止,实际上是因为赌石先购买再开石的方式,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射幸性质(编者注:主要指一种合同形式,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利益取决于一个不确定的事件,这种合同通常被称为射幸合同),法律上通常适用自甘风险原则,即当事人自愿以风险赌利润的,当风险出现时,应自行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是直播间赌石常常涉及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贴皮、喷漆、打灯光等手段,将低质量的翡翠原石伪装成高价值的原石,以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或者消费者直播间购买的原石是一块,实际“开石”的是被调换的另一块。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
其次是参与赌博行为的风险。如果赌石直播间的运营人员以虚假手段操纵原石品质,加以“虚假转账”“水军”等行为刺激诱导消费者投入赌石,其行为即涉嫌赌博罪、开设赌场罪。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姜保良认为,如果主播明知直播中切割的原石是无价值的石头,但提前给石头做假皮、染色等,在直播中冒充真原石以混淆观众的判断,并组织水军烘托气氛或者冒充其他买家进行合车,一步步引诱被害人投资,骗取被害人财物,涉嫌诈骗罪。同时,他人故意配合主播烘托气氛或与被害人进行合车属于共同犯罪,也应被一并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主播通过直播赌石,诈骗价值5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从操作层面来看,在直播间赌石交易中,消费者往往会要求对翡翠原石进行切割、加工,这使得商品属于‘定作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权益不适用于‘定作商品’,这确实会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困难。”李志广律师表示,消费者在参与此类交易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