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非正式员工的工伤方面的问题。那么,在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该怎么给呢?
(一)你与现用工单位是劳动合同关系时,现单位应承担你的工伤待遇,如果你属劳务派遣时,派遣的单位承担你的工伤待遇。
(二)确定赔偿主体时,你的工伤期间或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即每个月领你受伤前12个的月平均工资。
如果您还有不了解的,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会随时为您解答的。
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分别按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7级10个月,8级8个月,9级6个月,10级4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为:7级20个月,8级15个月,9级10个月,10级5个月。
【回复】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出的关于工伤赔偿的问题。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根据法律规定,您应该明确以下两个方面:
1、你用证据落实用人单位是否给你申报工伤。
你伤害事故发生的年月日?《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公司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如果你手中没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说明公司拒绝申报工伤,工伤职工及亲属可以直接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期限是1年内。
【回复】您好,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出的关于工伤如何认定的问题。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工伤认定的程序是怎样的呢?工伤赔偿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很多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证明,还往往需要劳动关系的认定。
1、工伤认定申请主体。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与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
2、工伤认定管辖。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的说,应当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也可以依规定应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3、申请人提交完整的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回复】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工伤赔偿方面的问题。
你姐夫的情况应该属于“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
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不申报,个人可以在一年内直接到当地劳动部门申报,需提交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医院病历、医生诊断证明书等。
十级伤残的工伤待遇:
一、医疗待遇:报销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由工伤保险基金按当地的标准支付,需要护理,单位没出人护理的,单位需按当地标准支付护理费。
二、停工留薪期待遇:治疗工伤需要确定停工留薪期,通常由治疗工伤的医疗机构出具意见,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的具体确定程序,按各地的规定执行。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
三、如果解除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回复】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问题。
一、如何正确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员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除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二、终止劳动合同的影响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不能再任意约定,只有在法定的情形才可以终止。
对于这个变化,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在劳动合同中任意约定合同终止的其他条件,可能会面临劳动合同无效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期满并不能终止,如果非法终止,则会面临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