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诗词通韵平仄平水韵

近来,有欲学格律诗朋友咨询如何写好格律诗事宜。坦言,该问题不是轻而易举说得清的。比如,说粗了,听者往往一头雾水,很难满意解决实际问题;说细了,听者恐怕一时记不全,也很难获得满意效果。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梳理为文字更有利于需要者根据自身实际渐次领会、把握。但愿,本文能够对初涉格律诗的朋友有所帮助。

其一,说说格律。

七绝格律(四种):

(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起句(首句),一三五字可不论平仄;承句(第二句),一五字可不论平仄;转句(第三句),一三字可不论平仄;合句(第四句),一三字可不论平仄。接下来,再谈及的几种格律中的“不论平仄”情况,不再加“注”,读者可自己对号入座。

举例:

临朐首届新春年货节有赞

(新韵)

南风阵阵旌旗舞,叫卖声声入耳来。

特色大集今面世,乡亲父老乐开怀。

(二)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雁归

梅织绚烂柳织萌,群雁回乡日夜行。

为谢归途春景好,特排人字奏合声。

(三)仄起仄收

祝福龙年

玉兔衔名归阙去,金龙吐瑞接班来。

神州崛起风光好,水墨丹青不用裁。

(四)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雨连绵乡居随感

时入金秋细雨连,撩人四野竞新颜。

乡居墨客能不悦?笔蘸清凉和美篇。

以上七绝四种格律,均押平声韵,具体而言,(二)(四)一、二、四句押韵,(一)(三)只二、四句押韵。押仄声韵情况,少见,略。

其二,说说用韵。

今天说的用韵,指的是具体用或古或今什么韵来押韵,包括平水韵、新韵、通韵。从实践角度看,平水韵、新韵、通韵各有千秋,喜欢哪个就用哪个。个人认为,咱们从读书到工作乃至生活,接触最多的当属现代汉语拼音,与之密切联系的是新韵及通韵,把握起来相对容易些。故此,从发展角度看,新韵、通韵应该越来越受重视。而平水韵,不但某些音调(平仄)与现代不同,而且有些读音古今存在较大差异,加之,韵部多而细,要把握好,不易。

如: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五绝,平水韵押韵没问题。若依照现代汉语拼音考量,押韵就不沾边了。所以,个人觉得,就今人而言,还是新韵、通韵更便于把控、接受。相信,伴随时代发展,新韵、通韵市场会越来越大。

以本人用韵为例,更喜欢新韵、通韵,十之七八的诗作,用的就是新韵、通韵。

正月初一文化公园客满有思

新正首日气温升,文化公园宾客盈。

时尚春节时尚度,拜年网助自轻松。

这首小诗,新韵押韵没问题,可平水韵就不行,升、盈、松读起来挺顺口,却分属于三个不同韵部。故此,此诗放弃平水韵,采用新韵。

其三,说说孤平。

还是以七绝为例,请回看七绝格律(一),承句(第二句)为何“一五字可不论”而不是“一三五字可不论”呢?这是因为,若第三字为平声,就犯孤平了。孤平得从严把控,即便万不得已出现孤平,也得通过“孤平拗救”来弥补。

例一:

探秘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糙沙蒸煮接发酵,取酒储存精致连。

一二九八七五艺,环环相扣谱新篇。

请看,承句便是“孤平拗救”。因糙沙、蒸煮、发酵、取酒、储存均为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专有名词,不宜随便改动,故承句第三字“储”(应平)出现了仄声,为弥补之,特将第五字(可平可仄)调换为平声“精”,否则,就是犯孤平。

例二:

龙年立春夜雪随吟

春莅龙年忽降温,寒英乘夜落凡尘。

天明户外拍佳景,唯恐有朋先顾临。

请看,合句(第四句)便是“孤平拗救”。具体分析,参见例一,略。当下,犯孤平作品,业界是难以认可的。因此,在实践中,当努力避免之。

其四,说说挤韵。

挤韵,以上两“孤平拗救”诗作均有涉及。比如,第一首合句中“环”字,第二首起句(第一句)中“春”字,均存挤韵之嫌。但总体看,点不多,无大碍,可从宽。

事实上,关于挤韵,诸诗词平台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严到什么程度,宽到什么程度,得和有关平台相结合。比如,《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刊发的诗词,挤韵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你若向《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投稿,挤韵是可以适当放宽的。

目前,本人把控的标准是,挤韵不必百分百回避,但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比如,绝句的其中一处、至多两处涉嫌挤韵勉强可行,再多的话,就有必要再酌与完善作品了。

以上所言,系本人粗浅认识,欠妥之处,敬请前辈、大师、同仁批评指正!

——写于2024年2月15日,修改于12月17日

安树芝,中国、山东、潍坊、临朐诗词楹联学会(协会)会员,潍坊、临朐作协、摄协会员,潍坊诗词学会理事,潍坊楹协理事、微刊编辑,临朐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微刊副主编,临朐摄协副秘书长,从教四十年,喜好文字、摄影,家庭荣获“临朐县首届百个书香之家”称号。

THE END
1.律诗十五首【律诗】十五首 【七律】春意 文/武立之 白云携影转阴晴,翠鸟隔墙听有声。 桃蕊已滋新雨味,柳丝还动故园情。 长天燕子掠波逐,夹径蝶儿随客行。 物事从来留意寄,春心岂可愧平生。 【七律】感事吟 文/武立之 立之须鬓两如丝,照镜才知岁月欺。http://m.zgshige.com/c/2020-04-09/13148795.shtml
2.古典七律100首古典七律100首杏坛归客 >《古诗学习》2022.09.01 山东 关注 1、《春》唐·贯休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 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2、《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https://www.360doc.cn/article/14020892_1046132537.html
3.律诗名著阅读 阿Q正传 老人与海 十万个为什么 中考语文分类题集 2024中考散文阅读下载 2024中考语文试卷| 语文知识 |文言专题 |现代文阅读 |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写作 |教育资源 |语文课件 |律诗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句式、节奏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联系我们 华语网公众号测试中,敬请关注https://m.thn21.com/e/tags/?tagname=%C2%C9%CA%AB
4.格律诗五首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格律诗五首,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闲情记》 芳草斜阳到白头, 西楼独上莫言愁。 天公笑看妒闲鸥。 https://m.ruiwen.com/shi/1869828.html
5.律诗范文(精选6篇)律诗范文(精选6篇) 篇1:律诗范文 王维五言律诗(共110首) 已读到第12首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1、过香积寺 安禅制毒龙。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解释: 曲(qū):水边。古木无人径,安禅:指身心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安然进入清寂 宁静的境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v2357l7.html
6.五言律诗(精选66首)五言律诗(精选66首)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五言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五言律诗150首,希望有所帮助! https://www.fwsir.com/ziliao/HTML/ziliao_20161209085340_350004.html
7.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http://epaper.bingtuannet.com/pad/cont/202103/29/c152852.html
8.格律诗的常识诗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律诗和绝句在押韵和平仄上的要求是一样的,主要不同点是必须讲对仗,对仗在绝句中则可有可无。“对仗”是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有点像对联,所以用“联”来称呼律诗的一对句子。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67016
9.七言律诗(13篇)一篇好的作文是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难以忘怀,下面管理小月给大家分享一些七言律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言律诗100字篇1云压昼永酹空缸,鹤遣桐阴碧树村。 自买重廊关百虑,飞花院宇酒相寻。 沈香体段一延首,淡荡相逢喜道存。 山果宴开逐寸量,月华深镫已绝伦。 七言律诗100字篇2https://www.chinesejy.com/zw/22368.html
10.律诗20首《律诗20首》 作者/陈文(平水韵) 1.五律-秋山 又至秋山处,苔生烟霭浓。 暗窥猿挂壁,时见雁回峰。 波映千年日,云浮百尺松。 忽逢樵牧者,独倚一枝筇。 2.五律-梅花 吾有栖闲意,何时复到秦? 空留听雨客,不见惜花人。 烹茗拂残雪,取琴掸旧尘。 https://www.meipian.cn/3bxmx0pd
11.律诗40首红楼梦里群芳首,金领商中一代枭。 众卉枝头千百媚,千山脚下几多娇。 慧心扬善慈悲愍,浊骨修禅苦乐消。 半世沧桑皆宿命,魂归天际自逍遥。 17、《鹧鸪天》·八娇咏八娇--五妹争春吐艳 绝代风华貌若仙,争春吐艳夺芳冠。 明眸皓齿超花蕊,丽句清词赛易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13/22/5873525_866611119.shtml
12.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续上) 即事寄微之(819年)唐 ·白居易 七言律诗 畬田涩米不耕锄,旱地荒园少菜蔬。 想念(一本缺,一作此)土风今若此,料看生计合何如。 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 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空虚。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之戏(819年)唐 ·白居易 https://sou-yun.cn/PoemIndex.aspx?dynasty=Tang&author=18804&type=QiLv&page=6
13.五言律诗集锦精选十二首【导语】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下面就有?无忧考网分享五言律诗集锦,欢迎大家学习! 1.五言律诗 使至塞上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https://m.51test.net/show/10517752/
14.精选学生学习律诗大全七言律诗大全 1、《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https://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othershici/192099.html
15.七言律诗系列七言律诗系列 【九洲诗词】 渭河怀古 渭河漫步独沉吟,鸳瓦青砖何处寻。 雁塔钟声惊宿鸟,灞桥月色入遥岑。 昭陵石马秋风冷,汉阙金茎夜露深。 太液池前人定后,梧桐叶落满衣襟。 李清照 东谷菊黄碧井桐,绿肥红瘦院深逢。 泼茶斗酒西楼月,打马雕龙林下风。https://www.jianshu.com/p/06e8ee296f86
16.经典中国古代五言律诗(精选51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中国古代五言律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中国古代五言律诗 1 1https://www.yuwenmi.com/shici/mingju/1500791.html
17.格律诗的文字结构格律诗是指在南北朝时期酝酿萌生,唐朝时期定型成熟的诗歌新体裁,其中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排律等具体分类。格律诗之所以成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是因其在文字结构和声韵协调方面都有系统的独特要求,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和谐之美,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格律诗在文字结构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http://www.laixinews.com/edu/2018-10-11/35597.html
18.五言律诗三十首对月诗千首,吟风酒一壶。 欲邀今古客,与我醉迷途。 《五律·春山行 》 云散朝阳暖,花开客欲迷。 一川芳草盛,十里远鸡啼。 有意寻山径,无心过野溪。 登高长极目,蓬首与天齐。 《五律·秋夜独饮》 此夜虫声断,飞霜老碧槐。 乌啼怜酒客,灯暗隐茅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8671809487367
19.[五言律诗大全500首]五言律诗大全优质文档 ___ [五言律诗大全500首]五言律诗大全_经典的五言律诗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言律诗,欢迎大家阅读。 五言律诗精选3首 七步诗 作者: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18/8136075035003050.shtm
20.?格律诗(八首)处处生机无限美,帧帧画卷醉诗家。 七律?贺仁风国学馆开馆 喜值金秋学馆开,园中荟萃众英才。 遨游艺海勤寻宝,驰骋诗坛勇夺魁。 国粹精研求透彻,仁风普播不徘徊。 承前启后长追梦,定使文声遍九垓。 五绝?游凤凰园(二首) 其一 观瀑 谁裁银素练,万丈洒飞花。 https://www.mm111.net/2023/06/13/991328170.html
21.南京落马官员自杀前写七律诗据称受贿2千元新闻中央的第二轮巡视工作暂告段落,而江苏官场上新近被掀起的一阵反腐风潮似乎也归于平静。自中央第十二巡视组于7月底进驻江苏以来,共有3名厅级官员涉嫌违纪落马,另有一名正厅级干部被免职后自杀身亡。 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在第二轮巡视中落马的多名江苏官员与南京市建邺区的河西新城多少都有些联系。围绕着http://news.cntv.cn/2014/11/02/ARTI14148786237905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