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律师悄然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的智能机遇你抓住了吗?律新社观察

法律人工智能大脑将如何赋能司法领域?

腾讯打造的“移动微法院”有何魔力?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从底层逻辑上驱动了法律服务的变革,这种变革也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的创新。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了科技赋能传统公共法律服务的布局,为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三率”,加快实现“两快两全”目标,提供了智能化的科技助力。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副主任王勇主持了圆桌对话,擎盾数据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梁雁圆,腾讯智慧政法合作部总监翁汇扬,杭州识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小强,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绘公共法律服务蓝图。

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司法

助力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

作为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颁布资格证书的法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目前擎盾数据已为3000多家公检法司提供了一体化法律AI解决方案,客户遍布全国25个省份。其中,“智能问答”(小法)已经通过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信息化测评中心的严格测评,并成功入驻“中国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截至日前,“小法”已入驻2000多家法院。

公益+普惠均等

让科技助力“消化”社会矛盾

培养“人工智能+法学”

复合型人才刻不容缓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亟需法律规范。而制定这一规则的人,既要有法律人的专业也要有技术的背景支持。青年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力军,肩负着人工智能快速、规范发展的使命。”上海政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杨华在论坛上强调了培养“人工智能+法学”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科技和法律的融合降低了法律服务成本,能够服务更多人群,变得更精准和普惠。无论是企业还是研究机构,不断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法治建设及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民化、快捷化、精准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其中,必将涌现出更多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为时代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近年来,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法律服务;印发《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有效提升残疾人法治素养和依法维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zwgk/zwgkjyta/202412/t20241209_510906.html
2.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发展理论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人民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解决矛盾与纠纷。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发展,需要围绕人民需求加快构建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https://www.workercn.cn/c/2024-11-15/8393535.shtml
3.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服务网络,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服务: 一、法治宣传教育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致力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并遵守国家法律法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2959e5df76643000708
4.最高法:公民个人有偿法律服务合同不受法律保护;但受托人实际发生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的公民个人与他人签订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法院不予保护;但对于受托人为提供服务实际发生的差旅等合法费用,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给予支持。 案例索引:北京一中院(2014)一中民(商)终字第89-01号“刘某与尹某代理合同纠纷案”,见《刘海江诉尹婷诉讼仲裁代理合同纠纷案——公民有偿代理诉讼的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935862.html
5.公民代理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是否有效?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代理应当具有无偿性、非职业性的特征。近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委托合同纠纷案,依法判决公民代理的有偿法律服务合同无效,酌情支持代理人为提供服务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 法院经审理查明,凤台县某养殖中心因受某煤矿采煤沉陷影响,与该煤矿就财产损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意见。2019年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6/id/7372391.shtml
6.跨境协作互助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自贸区黑河片区创新跨境法律公证服务业务规则互认,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中俄双方公证协会交流互助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打造服务境内外的跨境法律综合服务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开创我省涉及俄罗斯公民在境内不动产继承公证的先例,实现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为企业开展诉讼、仲裁提供便利,将涉外法律服务提升到新的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20/12/02/058550911.shtml
7.公共法律服务总结范文(精选20篇)回顾我所接受的各类案件和所提供的各类法律服务,我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每一个案子都尽心尽力,做到当事人满意,自己心里安然踏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的双重效益。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国家、集体及公民的合法财产等均做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491039.html
8.法律服务个人年度总结范文(通用25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法律服务个人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律服务个人年度总结 篇1 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934335.html
9.专家学者相聚北京共商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张亚云)近年来,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维护我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正当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司法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涉外律师1.2万人,我国律师事务所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0家分支机构。与2018年相比,我国律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数量增长了47.5%。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312/t20231208_14953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