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雨,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重庆办公室主任
引言:举办活动是律所对内、对外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在所有活动中,小型活动是公认的最为高效的市场拓展方式。举办一场小型活动并不难,但把小型活动做到极致,使活动充分释放效能却实属不易。本文以天同小型活动为例,提供举办小型活动的一些尝试和建议。
关键词:小型活动、品牌活动、专业活动、渠道活动
首先,我们认为活动应该是有规划有体系的,而非“随缘式”地举办。年初,要根据全年的战略、规划,确定当年举办活动的场次,并将活动进行体系分类。
比如,我们(下指天同重庆办公室)的活动就会明确分为三类:
第一类,品牌活动。这类活动不以获客为主要目的。活动全部内容均围绕品牌展开,传递品牌理念愿景、展示品牌内涵内容是此类活动的要点。在天同,这类活动包括:
第三类,渠道活动。我们一直鼓励开放、鼓励专业分工、鼓励合作,希望彼此都能成为相互的渠道,成为跨所的伙伴,一同打造无边界的律师事务所。在天同,此类活动包括:
以上,是我们根据事务所定位、业务范围等考虑,确定的活动体系,不同律所应结合自身情况,搭建相应的活动体系。
我们通常将活动流程分为12步:
1、确定活动主题。先确定活动体系,再确定具体的活动主题。
4、获取报名名单。报名名单中的基本信息建议包括职务职位、执业年限、专业方向等维度,以在名单中选取最为贴近活动主题的嘉宾或参与者。
7、活动场地布置。场地应尽可能多的体现品牌元素,如带有logo的笔、纸、水等。
11、活动后宣传。活动中多积累照片、视频素材,方便大家宣传。
12、活动后拜访。在活动中识别“关键人”,活动后一个月内拜访并深入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体验。这话用在活动上最为贴切。
几个细节需要特别提示:
1、“主人”的邀请。如上文提及的,在律所办小型活动,就好比邀请朋友来家里一样,即便是大家报了名,“主人”(主任)也需要亲自把这种邀请传达,以显示律所对嘉宾及活动的重视。
2、活动的理想人数。20-40人之间是小型活动理想的人数,既能有充分的基数实现头脑风暴讨论,也不至于人员太多,讨论过于分散,浮于表面。
3、5:1的配比。是指律所在举办小型活动时,尽量做到每5位嘉宾配备1位律所自己的律师,这位律师需提前较为详细地了解5位嘉宾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在活动上沟通。
4、如何做到座无虚席。大家也许会发现,我们的每次活动都是满满当当的。其实,这里有个小秘诀,就是我们的活动基本不贴座位名牌,且邀请时会超过预计人数20%邀请,这样扣除活动惯性的缺席(通常因为种种原因,活动缺席率为20%),我们仍能做到场场座无虚席。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提示,职能团队需要做好准备,即如果“超售”的20%人员来了,我们仍然可以实现高质量接待,以确保良好的参会体验。
7、活动上的照片到底有多重要。大家经常苦于律所得不到很好的宣传,其实小型活动是宣传律所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然,前提是要有宣传的载体——活动照片和视频,这样来参加活动的嘉宾便会自发地利用自媒体为活动进行宣传,活动得到了宣传,律所自然也得到了推广。
8、往往被忽略的活动最后一步。定向拜访,才是一次小型活动的最后一步,但这一步往往被忽略。如果一次活动25位嘉宾,我们选择其中5位,在活动后的一个月内走访并深入交流,而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0、真诚与用心。最后的秘诀,也是最重要的秘诀。小型活动是用心在举办,还是流于形式,来宾能够体会到,我们自己也最为清楚。无论品牌活动、专业活动、渠道活动,无论内容技巧如何,真诚与用心永远是下一场活动的开始。
在律所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值得我们思考、提炼、总结,都需要我们抱着极致的心态去对待。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场小型活动办好,好运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