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是企业中的重要部门,在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法务官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对新技术、新业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是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法务官,感受他们的智慧与魅力吧!
(一)腾讯公司——江波
江波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担任书记员、经济庭副庭长以及知识产权庭庭长等职务。江波于2011年加入腾讯,担任法务部副总裁,并现任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还兼任深圳市知识产权联合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法学会常务理事、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深圳市检察院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中心专家等社会职务。
江波谈及由法官向法务职位的转换,江波认为,法官的价值体现在专业能力,在这一点上公司法务有同样的要求,甚至于,由于公司所处行业高度变化的特点,对于公司法务来说,除了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强大的推动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法务工作者对法律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工作的执着激情。与此同时,在企业中企业法务需要有更强的主动思考的意识,需要主动去考虑解决方案的思路、方向、步骤、环节。
(二)阿里巴巴集团——俞思瑛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国内法务负责人俞思瑛是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的,在此之前,她是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从律师到公司法务,从法律服务平台到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转换,对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法律事务的熟知,让她在阿里巴巴做法务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她说过:“法务是企业的边缘部门,只是用来灭火的,核心部门是利润部门”这种传统说法正在改变,法务部门的定位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需要努力去改变的过程。
当她谈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技术的出现会对法律人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时。她表示:技术的发展对法律人是一件好事情,它让我们提供的服务本身更加接近市场,更加能够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能够理解正在快速变化的市场,这样才能够跟得上产业、行业的发展,脱离市场的法律服务很难发挥相应价值。
(三)百度集团——梁志祥
梁志祥是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数据管理委员会主席。百度集团官网介绍,梁志祥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之前,梁志祥曾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位。梁志祥曾供职于中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君合律师事务所,并曾在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DavisPolk&WardwellLLP纽约总部进行工作交流。
梁志祥负责百度大法务审核监察体系和公司总裁办工作,曾直接参与百度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IPO进程,完成了百度历年的收购兼并和国内外商务合作项目当中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工作。为推动百度“阳光职场”运动,梁志祥亲自挂帅纠察部门--“职业道德建设部”,负责监督、核查公司内部员工的违法违纪行为,正因如此,他有了“百度纪委”的称号。
梁志祥曾表示:法律人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习惯和纵观大局的视角。学习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为自己设置壁垒和限制。跟人的沟通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是一部百科全书,要放下身段,要与一线员工交流。
(四)小米集团——孙豳
孙豳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并取得材料化学博士(辅修电子工程)学位(Ph.D.),并在美国圣特克劳拉大学获得法学博士(J.D.)学位。现任小米集团首席法务官,全面负责小米集团及其全球子公司的法务工作,包括争议解决、商事合规、投资法律、风险控制、日常法律咨询等。从7人到150余人的法务大团队,在孙豳的精心管理下,小米法务部曾荣登TheLegal500中国区“百强企业法务团队”榜单、CACC管理创新优秀法律合规团队,同时曾被《首席法务官》杂志评为“全国十佳法务部”。
孙豳在企业知识产权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积极参与引导国际知识产权治理规则的创设和修订,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规则,同时加强小米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管控,通过知识产权软实力推动集团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京东集团——苏旺
苏旺,法学博士,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法务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本科专业是无线电电子,研究生专业是无线通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了法学博士学位。在美摩托罗拉法务部工作期间,主导了摩托罗拉手机部的拆分重组,成功将无人问津的摩托罗拉手机部升值到125亿美金出售。这一经历不仅展现了苏旺在法务领域的深厚造诣,也体现了他在商业战略和重组方面的卓越能力。
苏旺加入京东集团后,苏旺担任副总裁兼法务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继续发挥其在法务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长。他提出的新经济领域的公司法务所三点意见,包括技术的使用、数据合规以及国际化,得到了业界普遍认可。这些观点不仅为京东集团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法务工作的新标杆。
苏旺曾表示“实际上我们法务部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风险防范的范畴,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价值。”
(六)快手集团——孟洁
她最初是一名执业律师,后来,她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先后在腾讯、阿里、华为等知名科技公司从事法务工作。她说进入企业之前,多少会有一点职业上的‘小傲娇’,感觉律师比法务在专业能力上更胜一筹。但实际进入企业工作之后才感到,法务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尤其是互联网法务。不仅要实现风险管控的职能,还要去支撑各业务发展。相较而言,法务处理问题的角度往往复合了法律与商业逻辑,对于问题的‘拿捏’更具有挑战性」。在孟洁看来,公司法务一方面必须仰望星空,紧随业务的发展脉搏,另一方面必须脚踏实地,像学者一样沉心研究。只有做到二者结合,才能为组织的发展赋能。
(七)华为集团——宋柳平
宋柳平现任华为公司监事、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他出生于1966年,1996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战略规划办经理、知识产权部部长、对外合作部部长、PSST成员、法务部总裁、专利委员会主任、贸易合规与海关遵从委员会主任、人力资源委员会纪律与监察分委会委员、平台协调委员会委员等。
(八)字节跳动——邰江丽
邰江丽领导法务团队,为公司日常运营提供全面法律支持,推动企业合规运行。她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用创新思维去思考产品及商业实践问题。在互联网科技公司整体节奏较快,对法务需求响应及时性要求较高的背景下,她带领团队高效、准确地完成了大量法律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非法学科班出身的法务之路
(一)京东集团——苏旺
苏旺本科专业是无线电电子,研究生专业是无线通讯,是到了美国才学的法律。在申请法学院时,他的路也很曲折,在LSAT考试前两个月时收到主办方通知表示未取得中国教育部许可,要取消考试。但苏旺并不想放弃,他已经做好没有LSAT的成绩去申请法学院。还好他没有放弃,在LSAT考试前一个月,主办方又通知可以考试了,最终也申请到了法学院。后来,他也遇到无数困难,在公司,都反复不断地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但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也就是抱着这样的一种精神,一步步地也就走下来了。还在美国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做到了副总裁的职位。曾于摩托罗拉法务部工作过,主导了摩托罗拉手机部的拆分重组,梳理了几万个专利,将其升值到125亿美金出售。后来加入京东集团后,苏旺担任副总裁兼法务与知识产权部负责人,继续发挥其在法务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专长。
总的来说,苏旺的法务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法务和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京东集团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小米集团——孙豳
孙豳认为自己的人生一直是在做自己。“很幸运,生命中重要的人们对我都没什么要求和期待,所以我做自己就好,活得比较自我”。在美国读理工博士期间因为研究成果转化的工作内容接触到知识产权律师这个社会物种,她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理工博士毕业时开始向美国的律所海投简历,最后进入了全美IP前十的律所。在律所工作的5年期间,律所资助她同时攻读了法学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每年暑假她都回国,前后在各个不同专业领域的机构走了一圈,包括法院、政府机构、法学研究所、风投基金公司等。除了这些专业工作经历外,她还在读博期间回国在跨国公司做过一年管理咨询。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还在京东方任职的孙豳在谈判桌上与小米被投企业结缘,随后被小米挖了过来,随后成为小米集团首席法务官。当时的法务团队只有7个人,孙豳觉得是个无法拒绝的巨大挑战,她认为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组建一支匹配小米集团各个业务线及全球化的强大法务团队。直到2018年初小米法务的组织架构才做到基本成型,形成了包括专利,商标,数据隐私,产品责任,公司治理等不同的专业方向。
孙豳在法务领域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她的专业能力,更展现了她对于法务工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她坚持高效、专业、务实、进取的团队文化,从零基础开始搭建法务流程及法务信息化管理,保证团队业务高效运转。同时,她也始终坚持优化人才梯队,提供面向应届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这些努力为小米法务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孙豳在小米集团的法务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成就的道路。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法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小米集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华为集团——孙柳平
宋柳平也并非法学科班出身,1983年入读国防科技大学,先后获得电子学与通信专业学士、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从事电子学与通信专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加入华为公司,先后从事产品战略规划、对外合作、知识产权、标准、信息安全和法务等业务的管理工作,先后任研发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
回顾互联网大厂法务官们的工作历程,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们作为法律与企业之间桥梁的重要性。他们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也了解到非法学科班出身的三位法务官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要被专业所限制,勇敢的挑战。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法务官们能够继续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