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司法领域的信息化改革推进迅速。去年1月5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市三级法院开通了全国首家律师服务平台,律师可利用平台进行网上立案、网上阅卷、案件查询、投诉建议等。平台运行一年来,立案1.6万件。上海1413家律师事务所中,已有1301家使用了该平台,占总数的92%;9200多名律师成为平台经常使用者。平台怎样确保案件及时得到处理?在法官和律师沟通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便捷
网上立案只要1小时,庭审排期智能避让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是全国首家为律师量身定做、涉及诉讼审判执行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提供网上立案、网上办理、网上沟通、网上辅助、网上评价5大类服务、24项功能,律师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完成材料提交、预交诉讼费、获取案号等全部程序。
律师服务平台开发的“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功能”在全国也属创新。律师将代理手续上传平台后,平台会自动识别该名律师在上海法院代理的所有案件,对其开庭日期自动避让。一年来,律师服务平台实现庭审排期自动避让1235次。
透明
网上跟踪案件审理,53个节点信息全公开
上海全市法院日均接待约5.28万余人次,其中律师占到33.05%;去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律师代理案件占了40%。
此外,律师服务平台还开通了网上阅卷、网上申请延期开庭、诉讼保全、调查令等功能,并运用云技术手段,在平台上进行网上证据质证、网上调解等事务。
“这也避免相互扯皮。”罗健豪说,“窗口立案,律师递交了5页材料,可窗口只收到4页,还有1页去哪儿了?说不清楚。网上立案就不一样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容易查到。哪个案子还有几天到处理截止日期,网上小飘窗就跳出来提示了。”
为防止超期拖延等情况,平台规定了各项服务的处理时限。“通过平台,办案流程透明化了,哪个案子谁受理,快慢怎样,都一清二楚,防止了暗箱操作,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俞卫锋说。
“律师服务平台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律师、法官效率都得以提高。”茆荣华说。
互动
一年收到建议近500条,助力构建法律共同体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成为律师、法官互动交流的窗口。
自2015年1月开通至今,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共收到意见建议488条,主要涉及作风纪律、裁判公正和技术功能改进三个方面。“作风纪律方面的意见较少,经转三级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至今无一例查证属实,但均在限期内回复留言律师并作解释。”罗健豪说。
2015年9月11日,上海王岩律师事务所律师陆红霞留言,反映部分法官无故不准许或故意拖延网上立案,建议加强跟踪检查。平台管理办公室协调技术部门,修改了原网上立案统计表格,明确要求以“其他理由”不准许网上立案的必须详细说明理由。同时,对不予网上立案的申请安排专人进行逐件核查。2016年1月,网上立案成功率已达96.67%,共成功立案登记2670件,是2015年网上成功立案月均数量的2.7倍。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的开通,是上海法院在‘互联网+’时代,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法官与律师之间的新型关系,建立法律共同体,推进司法文明进步的一次探索。”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
去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2.29万件,审结61.45万件,同比上升13.2%和12.7%。92.3%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经二审的息诉率为98.9%。“诉讼服务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司法公信。”崔亚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