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关系中的“寄生”现象宿主思考

为什么会想到谈论这样一个主题呢?主要是源于我最近对一种临床情境的思考,起初它像是种身处迷障中的感受,难以描述,又有什么推动着我反复咀嚼这种感受,直到我头脑中突现了“寄生”这个词,让我瞬间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接着我从“寄生”开始,陆续搜索了“寄生”的生物学概念,那部经典的韩国电影《寄生虫》,让我对关系中的“寄生”现象有更加丰富的感观体验和理解,它其实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关系状态。

几乎共时性地,我在阅读RonaldBritton的文献《Keepthingsinmind》时,文中也提到了“寄生(parasitic)”这个词——比昂将“内容物和容器间相互破坏的关系”称为“寄生”,RonaldBritton将其等同于“恶性涵容”。我就开始思考,或许我可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更加系统地整理下我头脑中关于“寄生”的那些碎片性的想法,也有助于我自身“容器”功能,或者说涵容能力的扩展。

1.“寄生”的本质——生与死的痛苦挣扎

在生物学概念中,“寄生”指的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寄居场所和营养物质。同时,“寄生”存在着一个“必须”性,就是需要“寄生”的一方,必须要依赖另一方(宿主)提供寄居场所和营养物质,否则就无法存活。这也意味着,“寄生需要”关联的是生存焦虑,或者说,也是一种死亡焦虑——没有你,我就会死!

但对于“宿主”来说,他本能地会去识别体内“异物”,进而去攻击并排除“寄生者”,这也是人类身体和心理的防御本能,我们也会因此建立起强大而复杂的“免疫系统”。因此“寄生”的一方就会生发出各种各样的策略,去迷惑“宿主”对自己的识别,以及使“宿主”的“免疫功能”钝化或失功能。在心理层面,这种“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心智功能,所以“寄生者”会不断去迷惑和试图去摧毁“宿主”的心智。

而我们人类本身也真实地发生过一段类似“寄生”的经历——胎儿的子宫内生活——我们需要母体为我们提供居住场所,也需要母体为我们提供成长发育的营养物质。但是,这种身体层面的“寄生”是有时限的,即在出生的那一刻就终止了。子宫内生活成为了我们永久的“失乐园”。

当然,我们谈论的“寄生”,是精神层面的,并不是身体和生理层面的,但谈论生物学概念的寄生过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和思辨的模型。值得一提的是,胎儿在子宫内的孕育过程也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因为“寄生者”是无法脱离“宿主”的,而胎儿在孕育过程中,会随着吸收母体提供的营养而不断生长发育,最终离开子宫出生问世。

图:Pinlite

但是,子宫内生活依然是“精神寄生”的源动机,只不过这种子宫内生活是一个“理想国”,“寄生者”也期望其永恒存在。当然,在另一个层面,永恒维持理想化的子宫内生活,也是极具迫害性的,因为生命状态需要停留在胎儿阶段,无法诞生。所以,“寄生”状态的根本动力,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止“出生”——生成意义,以及分离和精神层面的独立。

这种动力的作用结果,就是让一个人的精神保持在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既不能向前发展,也不会真正湮灭,他会成为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因为这样的关系也更容易控制。所以一旦宿主对象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以及与外界的联系,“寄生者”就会拉响警报,因为这种状况对于“寄生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失去“宿主”,自己也无法存活,他会尽一切可能去攻击和否定宿主对象的想法和与外界的连接。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动力既包括对宿主的,还包括自身的。我会发现,被“寄生”者需要主导的人或关系,要么保持着一种极度僵化和空虚(也是象征层面的死亡)的状态,要么陷在一种强迫性的“生-死”重复的痛苦挣扎中,直至绝望。这几乎是一个“死局”,因为“寄生者”既恐惧死亡,却又不断制造着“死亡”。

“寄生者”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是对变化的时刻“监控”,他们对变化异常敏感,这种变化不分好坏,一些“坏”的信号意味着走向死亡,“好”的信号意味着可能会发展、“出生”——这都会使“寄生”走向失败。但是,这些本身都是“寄生”部分带来的影响,也是对心智的攻击和扰动,客观现实是发展不会带来死亡,只有真正“出生”,才能破除“寄生”死局,寄生者需要一个健康的,没有在攻击中死去的,或者说可以“死而复生”的心智,帮助他们最终走向新生。

图:电影《寄生虫》海报

2.思考“寄生”——反移情的重要性

前文我们谈到“不允许生命诞生,不允许‘宿主’去思考,不允许孕育功能的存在”的状态,如何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呈现呢?这个部分确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你很难真正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上去判断“寄生”状态,一个“寄生者”,很可能在表面上在过着一种“正常”生活,“寄生”会非常隐匿地存在于关系之中。

只有当你去接近他们,并且开放地去感受他们,你才可能会抵达“寄生”状态——这也意味着你会被卷入进一种无法思考的、心智丧失的状态中。

思考“寄生”状态,对于心理临床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前面提到的接近“寄生者”的感受,也是非常常见的反移情体验。面对临床中的“寄生”动力,你必然要成为“宿主”,但不同的,你在成为“宿主”,丧失了心智后,你依然可以恢复并重启思考,这对于陷入“寄生”困扰的来访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临床中我还观察到,“寄生者”的话语就像是在释放“毒素”一样去扰乱和麻痹咨询师的心智,而不是为了帮助咨询师和自己连接,进而去产生理解,你无法从他的话语中真正“发现”他。当然,这也是“寄生者”内在的一种动力,他们同样会去麻痹自身的心智,让自己处于一种“酒醉”的状态,常常也将之付诸行动(酗酒)。

由于话语成为了制造迷雾和攻击心智的工具,很多时候咨询师只能运用自身的反移情感受去思考来访者,或者说,咨询师只能从自己的内部去触及来访者,因为“寄生者”也只能用投射性认同或粘附性认同,这些非常原始的类似母婴交流的方式与咨询师产生关联——钻进“宿主”的体内(投射性认同),并紧紧吸附在子宫壁表面(粘附性认同)。毕竟,他们的精神生命还没有真正出生过。

所以,咨询师必须接受“寄生者”从自己内部被唤起,并允许这些体验从混沌慢慢成形,进而可以去思考和言语化它们。

很多“寄生者”也会对思考非常困惑,他们会说自己的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每天都在不断想各种事情,认为自己在“思考”。但其实他们所谓的“思考”也不是真正的思考,是非常被动的“思考”,因为这是他们排除或消除情绪的方式,也就是“思维反刍”。他们头脑中的内容很多时候也是非常碎片化和混乱的,更像是被失控的情绪入侵大脑的结果,因此他们时常被头脑中的想法纠缠和折磨,也无法摆脱,直到最终宕机。

真正的思考的目的不是去消除情绪,反而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与痛苦的连接,并在痛苦中最终体会到意义和希望。但其实很多“寄生者”不缺乏痛苦的体验和经历,但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涵容和思考痛苦,也就无法在痛苦中生发出意义,让他们只能在痛苦的重复中逐渐走向绝望。

而与“寄生者”的临床工作,咨询师还有一个挑战在于,你提供的“营养”——共情、涵容和理解——被来访者汲取后,无法留存,也就是说,“寄生者”不仅会把无法思考的痛苦情感排除掉,那些好的经验也要被排除掉,正如前文谈到的,任何促进心智发展和意义诞生的部分都要被破坏,结果就是使临床工作陷入僵局。

我们所经历的工作进展被“寄生”部分的反复覆盖和破坏,也正是在体验着一种生的力量与死的力量间的搏斗。我们会体验到对咨询工作,甚至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质疑,它非常考验我们,在某种层面上,是一种对意志力的考验。所以我们需要同伴,需要督导,需要自己的分析师,才能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获得在“死亡”中重生的力量。

3.两种“寄生”策略——模仿和精神控制

前面我谈论到的“寄生”有关的动力和情感,似乎在关系中很难实现,我想的确是这样的,所以“寄生者”会发展出很多关系策略去掩护“寄生”动力,并达成“寄生”目的。这里我想谈论两个关系策略——模仿和精神控制,它们分别围绕“粘附性认同”和“投射性认同”而建立,本质都指向“寄生”。

图:电影《寄生虫》

模仿

通常“寄生者”也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和收集能力,“宿主”的神态、语气、动作、说话方式、穿衣风格等等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些“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而去模仿“宿主”,让他们看起来很像对方。

这种动力在咨询室里感受得会更加清楚,一些来访者的眼神就似乎带着一种“吸附力”,可以把咨询师的一切“信息”都吸走;一旦咨询师提供的“信息”不够,或者咨询师沉默时,来访者就会非常恐慌,进而会猛烈地攻击咨询师,极力想要知道咨询师到底在想什么,就像是要“钻”进咨询师的头脑里…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攻击和纠缠的背后是一种关乎生死存亡的焦虑,当然也是在试图杀死对方的自主意志,可以进一步死死扒住/控制住对方。

每一节咨询的结束,对于处于“寄生”状态的来访者也是非常艰难的时刻,他们在反复体验一种从咨询师身上被撕掉,或者从咨询师体内排出的痛苦。

虽然模仿背后的情感张力很强烈,但它依然是很肤浅的,因为“寄生者”模仿的只是“宿主”的表面状态,无法去拥有“宿主”的内在,当然,“寄生者”也没有一个真正有结构的内在世界,所以“寄生者”的模仿似乎更贴近于生物学概念上的“拟态”。显然,由模仿维系的寄生关系是脆弱的,因为没有内在的精神结构做支撑,所以很容易坍塌。

当然了,人们的心理和人格构建也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没有坚实的精神结构做支撑,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天赋(比如说高智商、艺术天赋、姣好的容貌等),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出一个功能性“假自体”,这也会使“寄生者”可能拥有一定的、甚至还不错的社会功能,那么“寄生”的本质就得以被进一步地隐藏和保护。

所以,对一些社会功能良好的“寄生者”,他们会与“宿主”发展出一种类似于“双胞胎”的密友关系,这种动力也存在于一些伴侣关系中。但他们“看起来非常像”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一方对另一方模仿的结果。

我也观察到一些人在关系中特别容易和他人“比较”,尤其是越亲近的人因“比较”激发的情感越强烈,这种动力乍一看特别像“竞争”,但细细品味下来,它不像竞争一样,会在这动力中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力量,反而会有很强烈的嫉羡感(envy),如果自己无法拥有,那么就去摧毁它。这种“比较”的动力本质还是“寄生”,担心“宿主”成长了,他们就会被“宿主”从身上剥离。

它也同样存在于双胞胎样的寄生关系中,在张力平衡阶段,譬如“寄生者”也拥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外在条件时,这部分可以帮助他们抵消内心中的嫉羡感。但当平衡被打破时,“寄生者”的灾难警报就会拉响,他们的心理防线也会被洪水般的嫉羡感彻底冲垮。

精神控制

“精神控制”这个词几乎等同于我们常谈到的PUA,但是可能你无法想象看似强大、被依附、被纠缠的PUA大师其实也是“寄生者”——他们把自己内在那个极度脆弱、无力和需要依附的自体部分投射到了他人身上,如果投射性认同成功,也就是初步配对到了“宿主”。

我谈到的是“初步配对”,因为要维持长期寄生关系并不容易,初步配对是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人都有心智功能薄弱的点(一个人的痛点),以及丧失心智功能的时刻,这也是“寄生者”特别擅于捕捉的点。但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智恢复能力是不同的,可能在恢复心智状态后,就会挣脱“宿主”的身份。

所以,“寄生者”在寻找“宿主”时,就会选择那些心智相对简单,并有致命痛点的人,以便于他们进行长期“寄生”。但“寄生”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寄生者”需要对“宿主”实施长期的“精神控制”——他们会极力阻止“宿主”的心智恢复,并且会不断地去破坏对方的心智功能。一是丧失心智功能的状态更容易受他们控制,二是如前文所述他们也根本不需要一个有功能的精神容器/子宫,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他们会不断地去贬低“宿主”,否定对方,直到对方真的自我质疑,心智变得混乱与困惑,丧失自主意志和思想,完全依附于他们,成为了一个事实层面的“寄生者”,或者说,其实他们成为的是“寄生者”需要寄生的自体部分的“载体”。

强势地打压也不仅仅是精神控制的唯一呈现方式,精神控制的本质在于识别对方心智薄弱的点,并以这个点为基点持续去破坏对方的心智功能,进而实现长期“寄生”。所以很多“寄生者”也会表现出非常虚弱的状态,这种虚弱状态与他们内在的脆弱状态是割裂和解离的,因为他们的虚弱正是“宿主”的痛点,是实现对“宿主”的控制并达成“寄生”目的的手段。

-----------------------------------------

我还想谈谈,那些无法上学,无法工作的孩子,很可能就有着一个/一对“寄生者”父母,他们对于孩子这部分既无法接受和不满,又会阻止孩子去获得成长资源,非常典型地就是他们会中断和阻挠孩子的心理咨询。但其实你在临床中会发现,往往这些孩子是有着一些可以发展的倾向和机会,坚持做心理咨询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是,对于有着“寄生者”父母的孩子来说,他们既是事实层面的“寄生者”,也是父母的寄生部分的“宿主”,因为他们内化的是这种寄生关系配对,这势必也带来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内在情境。

这些孩子过度认同无力、挫败、弱小的部分,也会不断将自己有功能的,有力量的部分投射出去(不论是作为“寄生者”,还是作为“宿主”)。可能他们也会努力做些什么试图挣脱这种束缚,但是每当获得一些进步,就总会发生点什么将自己打回原点…这让他们感觉似乎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逃脱那种无形的被掌控感。

但这里面的希望感在于,他们有机会与内在挫败、无力的部分进行连接,也就有机会去思考自己的“寄生”模式,去启动自身的心智功能,尽管这部分也会屡次遭受“寄生”部分的攻击,但是如果可以有更高频次的分析,就会有机会建立心智功能。如果没有抓住这些“机会”,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退缩和绝望,诉诸于更加僵化和病理性的防御,生活也会滑向更加无力、失控的方向,甚至发生难以挽回的悲剧,就像很多PUA受害者一样…

THE END
1.心理咨询助理招聘网2025年心理咨询助理招聘信息一个月以内 经验 应届生 实习生 1年以内 1-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心理咨询助理招聘专场进行时 10万起 全国学历不限经验不限 汇聚众多行业名企 领导好发展空间大五险一金 本期新增2178个职位 心理咨询助理 【北京-百子湾】 4-6k 经验不限本科五险一金绩效奖金发展空间大弹性工作 https://www.liepin.com/zpxinlizixunzhuli/
2.通知丨关于提供“一对一”就业创业咨询服务的通知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会对大学生涯规划感到迷茫?你是否为自己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而苦恼?你是否对于手头上众多的offer感到难以抉择? 咱“嘉”的生涯咨询持续在线,相伴你成长路上,多位生涯咨询导师帮助一对一解决个性化生涯困惑全面认识自我、挖掘个人优势清晰职业定位、提升就业能力(同步满足线上线下咨询需求)。现将个体咨https://career.xujc.com/2017/0401/c3994a73961/page.htm
3.咨询顾问岗位职责15篇5、本职位销售模式为面销/面咨,在独立办公室内跟客户一对一咨询 6 、无需外访客户,公司将提供一定的客户到访 任职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 2、热衷销售工作,愿意挑战高薪 3、个性主动,思路敏捷,沟通能力强 4、能在压力环境下有效地完成任务 5、有相关行业背景者,两年以上面销(B2C)销售经验者优先考虑岗位职责: 1https://www.yjbys.com/hr/gangwei/4085707.html
4.甘肃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队来我县开展咨询服务工作按照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全省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队甘肃政法大学专家将于6月23日在渭源一中进行专题讲座及一对一咨询服务工作。 一、服务时间 6月23日上午10:00—12:00 二、服务地点 渭源一中大礼堂 http://www.cnwy.gov.cn/art/2024/6/22/art_891_1745736.html
5.心理咨询一对一方案(精选12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咨询一对一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咨询一对一方案 篇1 https://www.ruiwen.com/fangan/6424047.html
6.一对一咨询服务“一对一咨询服务”为同学们在职业发展和留学深造方面答疑解惑。每场咨询半小时,同学们可以和四个学院以及英语语言中心的资深老师深入交流。梳理职业发展规划,讨论研究生申请、院校选择、文书准备等话题。 超强师资阵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MwMzk0Ng==&mid=2247531864&idx=1&sn=c66e822983c2https://career.uic.edu.cn/news/view/tag/ydyzx
7.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流程——树立重庆咨询行业服务标准!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指导咨询 请联系刘老师:13018362573 公司地址(点击可看大图): END 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需要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服务、高中选科建议和参加强基计划的小伙伴,请联系刘老师13018362573或童老师13368452270。 ▼ 更多精彩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TE3MDczNQ==&mid=2247501221&idx=3&sn=091dae3c4a26390db3cff2f93b047d26&chksm=c31f77cb1ea492a7082c752540e15ccc6c6d9baa8119535631fbb34916a8f18926683ed3fd67&scene=27
8.学校心理降教育工作总结(15篇)心灵故事汇播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区级磨课”以及对孩子们的个案辅导、心理测评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很好地落实了区《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及本校“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的理念……下面,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进今后教学工作的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513005.html
9.2020总结:辞去年薪20万+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我后悔了其实我本来是没有打算做一对一咨询的,因为比较费时间,一个人忙不过来,下半年来,陆续有读者问之后,也就慢慢去尝试了。 一对一咨询,主要是针对想通过自媒体赚钱和想学习写作技巧的小伙伴。 比如如何靠写作变现、头条号怎么赚钱、怎么做视频号/抖音/公众号等~ https://www.jianshu.com/p/6eabd47aae10
10.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个人课程与咨询新精英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是职业规划咨询专家以一对一咨询的方式,解决职业生涯发展中会有各种问题,比如:职场适应、职业定位、职业转型、生涯决策、自我探索与挖掘、愿景规划等https://www.xjy.cn/p/zixun.html
11.一对一法律咨询–在线免费法律咨询–法律咨询–大律师网一对一法律咨询栏目为您提供法律与您一对一咨询解答,根据当事人的案情做深入分析解答,必要的话可以请律师帮你代理案件,一步到位。https://www.maxlaw.cn/ask/ydy
12.专业咨询"一对一”,志愿填报无烦恼丨陕西交院专业咨询联系方式一览鉴于近期西安疫情影响尚未平息,根据中、省、市及教育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现就我校2022年单独考试招生咨询工作做以下调整: 在疫情防控期间,本着对同学、家长、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学校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考生可利用我校官网、官微及招就处微信公众号了解我校基本情况,通过QQ、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咨询。 https://www.scct.cn/zsw/info/1036/2326.htm
13.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然而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师这份工作并不好干,看似简单,也有很多专业的东西在里面,工作内容也很琐碎。 心理咨询师不仅仅只在咨询室里做一对一咨询,除此之外,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科普文章写作以及个案整理等,都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一般来说,不同执业状态的心理咨询师承担的工作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64603867&efid=IepBL2lUjpMjVisvNuNbHQ
14.「成都龙新教育怎么样」成都龙新一对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全称:成都龙新一对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发展阶段 排名:成都IT培训人气排名第10名 工资:81.4%的岗位拿6-15K,2024年较去年增长18%。教育/培训类最多,占34%。 招聘:2024年较2023年增长6%。 要求:学历:本科最多,占42%。经验:1-3年最多,占53%。 https://www.jobui.com/company/12564685/